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後感言(熱門20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0篇《觀後感言》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觀後感言》相關的範文。

觀後感言(熱門20篇)

篇一:榜樣5觀後感言

2020春節伊始,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降臨到我們的國家,春節的氛圍不復以往,本該是萬家燈火通明,一家人團圓之時,可許許多多的醫療人員毅然選擇奔赴至湖北,為抗疫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他們是誰的兒女,他們又是誰的父母,但在他們選擇奔赴湖北那一刻,他們無疑就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啊!

其實啊,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裳,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在死神手中搶人罷了……在厚厚的防護服下,只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他們會疲憊,會受傷,會難過,有歡笑,有淚水,還有一顆勇敢、温柔的心。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沒有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退休生活,他還是像十七年前一樣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而他的出現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信心,我們相信鍾南山院士還會像一面盾牌一樣,將我們與病毒隔開,將光明再次帶來到這片紅色土地。

自疫情開始,連續三十個日夜,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率領着600多名白衣衞士奮戰一線,與病魔賽跑。他步履蹣跚,但每一步都異常堅定。同樣奮戰在一線的愛人被感染隔離,他卻只有一句珍重,而後奔赴戰場,留給愛人的只有一個消瘦的背影。因為他説:“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跑得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難道他不怕死嗎?不,他怕。只是在他的心中責任與擔當比生死更為重要,我想,這也許就是醫者的樣子。

在他們的領導下,許許多多的白衣天使仍在奮戰,而他們不是孤身一人,在他們的背後,有着千千萬萬的同胞,有着千千萬萬的親人。病毒無情人有情,即使沒有血緣,但我們都是你們的親人啊!

黑夜固長,但黎明終會到來,我們相信,大地回春,疫情消散就在不遠的明天。

天亮之後,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那些在漫長冬夜,為我們披霜冒雪的守夜人。

篇二:榜樣5觀後感言

咦?難道他們不嫌臭嗎?我看見一些清潔工正在對面清理垃圾桶。他們個個都戴着手套,穿着工作服,卻沒有戴口罩,真令人大為不解。我等他們走後,跑到垃圾桶前,掀開蓋子,一股沖鼻的黴臭撲鼻而來,令我連連後退幾步,吐了一地,噁心死了。

在一個下暴雨的夜晚,垃圾桶被風吹倒,垃圾撒了一地。有幾次,我真想走過去把垃圾桶扶正,可我又怕那骯髒的泥水弄髒我的衣服。我的理智正在和自私做着激烈的鬥爭,最後,還是自私戰勝了理智——反正明天清潔工會收拾的,還不如等到明天算了。

第二天,我正在寫作業,猛然看見一個清潔工正在對面收拾着撒了一地的垃圾,骯髒的泥水在他的衣服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我的心顫抖了,我被深深的打動了——原來一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清潔工,竟有着如此高尚的品質啊!

以後,每當垃圾桶倒了,垃圾撒了一地的時候,我都會上前去把垃圾桶扶正,把垃圾收拾好。每當別人亂扔垃圾的時候,我都會上前去提醒他們,説服他們不要亂扔垃圾。爸爸媽媽總不讓我這麼做,因為他們怕弄髒了我的雙手。可我就不聽他們的,因為我認為我做的沒錯。

平凡的清潔工啊!每當我看見你,我鬆散的身軀都會不由自主的變得挺拔而莊重。

清潔工啊!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更是我的榜樣。

篇三:榜樣5觀後感言

在這個世界中,誰沒有榜樣,榜樣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的,也是最厲害的。

我也有一個的榜樣,那就是我們班的班長周銘。他是一個樂於助人,很負責的好班長。他已經在我的心中生根。

有一次,我看見他放學後沒回家,而去一個老奶奶的旁邊,這個老奶奶是一個家庭困難的人,沒人理她,我看見周銘他把自己的零花錢都給了那位老奶奶,我看了很驚訝,誰會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給別人。回家後,我叫住了他,我説他傻,他説我這是樂於助人。

他也很負責任。記得有一次,周銘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讓他做事,周銘他很有信心,他也很負責任的辦完了這件事。

這就是我的榜樣,他是那麼的樂於助人,那麼的負責任。在我的心在他是那麼的好,那麼的厲害。你説,難道他不能成為我的好榜樣嗎?

他,周銘,我們的好班長,也是我的榜樣。

篇四:榜樣5觀後感言

談到偶像,可能想到的就是穿着光鮮亮麗的服裝光彩奪目地在舞台上表演的人。這個誰又辦演唱會了那個誰又參加什麼綜藝了,聊這個話題的人就非常多。

談到英雄,想到的可能就是漫威裏的超級英雄,但這些都是虛假的、科幻的、想象的。其實生活中有許多英雄將自己埋藏,給他人幸福。我講這些英雄稱之為“潛行者”,正如杜甫詩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社會帶來潛移默化的改變。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打響,疫情迅速蔓延,打的人們手足無措人們開始逃離、躲避,“”潛行者”們卻背道而馳,成為了“”逆行者”憑藉他們的學識、能力與經驗開始了拯救工作。

醫院裏穿着防護服的醫生、護士,他們不分晝夜的工作,他們並不是不怕而是因為他們有責任意識,他們也有自己的親人卻不顧一切衝向了前線。從死神的手裏,搶救回了一個又一個人,他們是“”逆行者”。

接到上級的通知後,五湖四海的工程師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光,來到前線。在短短的十幾天內建起了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創造了一個令世界驚歎的奇蹟。讓更多的病人擁有良好的醫療環境,他們是“逆行者”。

我堅信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一定能贏的漂亮。用心靈點亮生命的燈,用堅強編制美麗彩虹,伸出温暖的手,有愛才會永恆,無窮的力量都在逆行中!向我們的英雄致敬!。

篇五:奪冠觀後感言500字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他詮釋的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這種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一直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一直激勵着我。古人云:“人貴能持之以恆。”這句話也不證實了這個道理嗎?正如中國女排,他們在經歷了11年的低迷期,在關鍵時候壓不彎,踩不扁,打不垮,頂的住,扛得起,最終榮登世界之巔。中國女排因為努力,因為堅持,他們成功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不努力。

我們要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他們吃苦不怕累的精神。人生有苦也有甜,想過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應該用汗水,淚水刻苦鑽研,苦中作樂,無所畏懼,迎難而上,勇攀高峯。

篇六:奪冠觀後感言500字

在李靜的幫助下,我在2020年10月25日早上八點半開始,看了兩個小時,將奪冠這部電影給看完了。

中國女排,在30年前那種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在三十年前,真的是打敗天下無敵手。三十年前的五連冠,郎平那一代人,真的就是一個傳奇。

她們依靠自己的努力,靠着自己的喜歡,對於排球的熱愛,她們成功得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段經歷告訴我,只要自己去努力,只要自己去拼搏,就能肯定能夠取得相應的碩果。年輕人,趁着自己還年輕,趁着自己還能夠拼搏一番,就抓緊時間去幹吧,就抓緊時間去拼吧,為了以後,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男人越拼搏,副駕駛上的腿就越細;男人越拼搏,副駕駛上的腿就越長;男人越拼搏,副駕駛上的姑娘就越漂亮。

意外的是,在08年奧運會的時候,女排意外的輸給了美國隊。逐漸的青黃不接。郎平就此開始執掌女排主教練。

數字化的運用,多名隊員的選拔,各個隊員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但也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一個方向。合理的去運用她們的缺點和優點,類似田忌賽馬,針對對方的缺點去剋制對方。

郎平執教女排後的十幾次的連敗,也未挫敗她的信心。真的是,失敗了太多次後,有時候我都會懷疑自己能不能幹成這件事情,但是,她對自己方法的信任,加上訓練,最後終於是成功的拿下了冠軍。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的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看成比賽唯一的價值。

大國家時代,廣挖人才,聘請外國教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更具有國際視野,更能給中國女排帶來新東西新活力。

去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吧,人生不僅僅是工作,不僅僅是排球,去談戀愛吧,去看電影吧,活出你自己就是最好。

篇七:奪冠觀後感言500字

1981-1984,中國女排在主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取代日本稱霸亞洲排壇,並逐步稱霸世界排壇,取得了“三連冠”輝煌成績,為日後實現“五連冠”霸業奠定基礎。

1985-1986,中國女排頑強拼搏,取得了“兩連冠”,實現“五連冠”霸業。

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人,郎平也是一代人的偶像

2013年,郎平第二次領導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上碰到當時的強隊巴西,所有人都以為巴西勝券在握。但女排姑娘們在郎平的領導下,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逆風翻盤,爆冷戰勝巴西隊。

在此後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再接再厲,拿下奧運冠軍。距離上一次奪冠,已經過去12年了。

這一段經歷,僅僅讀文字,就能讓人心潮澎湃。如今,隨着中國電影持續進步,《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終於也來了。

影片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主演,影片以幾代中國女排的真實故事為背景, 講述女排奮鬥歷程和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鞏俐飾演現在的郎平,劇照一出,那個眼神就更讓人信服了。

第一支預告片出來的時候,郎平就在微博上點贊鞏俐:這個背影好熟悉,看得我都有點恍惚了。真像!鞏俐!

而電影中的青年郎平,則由她自己的女兒白浪飾演,白浪現在也是一名專業的排球運動員,讓年輕的女兒飾演年輕的自己,再合適不過了。

黃渤飾演現在的陳忠和,他是郎平最好的搭檔,也是女排奪冠的幕後功臣。這也是黃渤和鞏俐的第一次合作,真正的“王終見王“,非常值得期待。

彭昱暢飾演青年陳忠和,從福建的小青年到中國的頂級排球教練,陳忠和走過的路,將由彭昱暢演繹。

最讓人驚喜的是,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大部分成員也參演到電影中:

讓我們跟着《奪冠》的視角

將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拉開

2019年9月,中國女排拿下第10個冠軍

冠軍之路,從未止步

沒有生來就能奪冠的天才,摸爬滾打,夜以繼日,終十一連勝,衞冕稱王。

篇八:奪冠觀後感言500字

郎平問朱婷:“你為什麼打排球?”朱婷回答道:“為爸媽。”

“為爸媽”?這個答案有個問題。

不是不能“為爸媽”。但是應該先為自己。因為父母也是別人,一個人如果連為了自己去做某事都做不好,就不能為了別人去做某事。

所以,要先為自己後為別人。

來講個故事:你不會游泳。一天,你在河邊上走,忽然看見水中有個人,並聽見呼救聲。你明知道自己不會游泳,可是因為一心想着別人,就沒顧慮多少,直接跳了下去。可是,你不會游泳。你為別人,為到最後,卻害死了你和那個落水者。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

首先,我承認助人為樂是個好品質。但是,因為為了別人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是“為樂”嗎?不是。所以,你這樣做不叫幫助別人,卻該叫瞎幫助別人。

而讓你“瞎幫助別人”的,就是你的“先人後己。”

所以,不管怎樣,都要先己後人。

於是郎平又問了一遍:“你為什麼打排球?”朱婷回答説:“為自己,成為你! ”

“成為你”?這半句也有問題。

世界上沒有兩個同樣的人,你成不了我,我也成不了你。原因很簡單:一個人,就只是他自己。

下面來解釋一下這個“原因”。

根據上文的“先己後人”,可以推出,“我應該先把自己做好,再去管別人。”不管後面這條,我們先來看前邊的。這前半句,就是要求我們做好自己。

成為別人,是做好自己嗎?不是,是做好別人。

但是,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你不需要做好別人,人家不需要你做好他;你做好別人,沒有任何用處。你需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成為你喜歡的自己。

所以,要成為自己。

這就像郎平最後對朱婷説的:“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篇九:永遠的雷鋒觀後感言

2012年,是雷鋒叔叔逝世50週年的紀念日。為了讓我們瞭解和學習雷鋒叔叔的精神,在上個星期,我們學校組織看了一部電影:《永遠的雷鋒》。

這部電影主要講雷鋒叔叔一生做的好事、他日記裏的立志為人民服務的名言、對讀書的渴望、追求和怎樣以大局為重,大公無私地工作。

在這部電影裏有一個給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鏡頭: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眨眼,卻下起了傾盆大雨。 在煤炭廠裏,正在避雨的輔導員看着窗外的傾盆大雨,心想:完了完了,門外曬着價值好幾千的煤呀。下這麼大的雨,這煤炭肯定廢了。這時,雷鋒叔叔正在房間裏看書,聽到響聲,連忙一看。他想:不能讓這雨把煤淋壞了。於是,他一手拿起自己僅有的幾件棉衣和棉被跑出去,蓋在煤上,不讓雨把煤淋壞……雨停了,煤沒事,可雷鋒僅有的幾件可以過冬的衣服和被子卻濕透了。當晚,雷鋒叔叔卻感冒了……看到這裏,我想:雷鋒叔叔真是一名既愛讀書、又大公無私的好黨員呀。

像這樣的好事雷鋒叔叔做了很多,例如: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資存起,自己平時能不用就不用的錢就拿去捐給有困難的同志、需要錢的地區,而且從不留名;在電影開播前抓緊時間看書,教導學生們抓緊時間學習……這些例子都説明了雷鋒叔叔有愛心、愛學習、做好事從不留名的好精神,也和雷鋒叔叔寫的一句話相照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叔叔的事蹟也告訴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雷鋒叔叔那種助人為樂、甘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小小螺死釘、並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首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1962年8月15日早上10時,雷鋒在指揮一名同志倒車時,被一條木杆打中而暈倒,12時因搶救無效而因公殉職,享年22歲。那天,在撫順市的30萬人就有10萬多個雷鋒的學生、朋友、幫助過的人為雷鋒送行。在1963年3月5日,敬愛的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還把3月5日定為雷鋒紀念日,讓我們學習他的“甘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精神。

雷鋒叔叔雖然因公殉職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雷鋒叔叔是我們大家的好榜樣,是為了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做貢獻而犧牲的!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學好本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雷鋒叔叔這種以人民利益為先、樂於助人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雷鋒叔叔,我為你感到驕傲!我反省了我平時的學習態度:有時間就玩遊戲,很少鍛鍊身體,學習抓得不太緊……我想:從今以後,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向雷鋒同志學習!

篇十:永遠的雷鋒觀後感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大力學習、宣傳和弘揚雷鋒精神,解放軍總政治部、求是雜誌社、中央電視台的軍事節目中心聯合出品,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新影集團聯合攝製了文獻電視片《永遠的雷鋒》。該片自2012年8月15日在央視七套首播以來,引起軍內外強烈反響,被譽為“鮮活的勵志教科書”。

《永遠的雷鋒》共六集,每集25分鐘,分別為展示雷鋒軍人形象的《士兵榮譽》,講述雷鋒人格魅力的《平凡本色》,探討雷鋒精神本質的《情繫人民》,介紹軍隊學雷鋒情況的《追尋戰友》,展現雷鋒精神社會影響力的《愛心傳遞》,以及倡導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心靈召喚》。該片以創新的手法,再現平民化生活化的雷鋒,讓雷鋒精神更加適應時代、貼近羣眾,進一步增強了學雷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對於新時期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是一部學習、宣傳和弘揚雷鋒精神的精品力作。

雖然屏幕上反映雷鋒事蹟的影視片已有許多,如電影《雷鋒》、《少年雷鋒》、《離開雷鋒的日子》等,但這次推出文獻電視片《永遠的雷鋒》,則希望更全面、更深刻地詮釋雷鋒精神,賦予雷鋒精神全新時代內涵。為此,他們將全片劃分為六集,內容分別為展示雷鋒軍人形象的《士兵榮譽》、講述雷鋒人格魅力的《平凡本色》、探討雷鋒精神本質的《情繫人民》、介紹軍隊學雷鋒情況的《追尋戰友》、展現雷鋒精神社會影響力的《愛心傳遞》以及倡導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心靈召喚》。第1-5集的創作主題兼顧了黨中央今年在關於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意見中對雷鋒精神內涵的新概括,分別是: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創業精神,創新精神。第六集,則集中綜述了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重要指示及其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

作為一部大型文獻電視片,無疑需要大量歷史和現實素材來充實。攝製組從今年3月開始,奔赴遼寧、湖南等15個省市,拍攝了200多小時高清素材,收集到國內有關影視製作機構拍攝製作和檔案館、博物館等收藏的雷鋒史料,內容涵蓋雷鋒生前珍貴影像和錄音;喬安山、龐春學、薛三元等雷鋒戰友,易秀珍、王佩玲、張建文等雷鋒工友;軍區雷鋒團,阜寧汽車客運總站學雷鋒隊、鄧州“編外雷鋒團”等學雷鋒先進集體;黃祖示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雷鋒老典型,郭明義等新時期學雷鋒優秀代表,以及今年陸續湧現出的“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最美衞士”等先進典型。這部六集高清文獻電視片歷經半年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如期趕在雷鋒同志殉職50週年紀念日8月15日前夕完成。

一部好的片子離不開好的結構形式和敍述方式,《永遠的雷鋒》的創作有幾個特點:一是敍事基調平實、客觀。

在一種平實化、平民化的敍述中,生動還原了一個性格鮮活的雷鋒,以及50年來,在雷鋒精神感召下,中國社會對雷鋒精神生生不息的繼承與弘揚。二是在故事化的敍述中傳遞一種積極、健康、陽光的價值觀。注重情感因素的捕捉與介入、觀眾的心理交流與共鳴,在一種富含情感和親和力的敍述中,將雷鋒精神的普世價值呈現出來。三是在敍事內容的選取中,利用新的故事或視角進行表述,深入挖掘、運用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對於觀眾所熟悉的人或故事,也從一種更微觀更獨特的視角進行了新的創作和解讀,對主旋律題材紀錄片的創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四是注重時代感和現實意義。雷鋒的故事已經遠去,但50年來的影響卻延續至今,今天為什麼依然要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以及如何繼承的問題,本片在敍事中做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呈現,這也是本片創作的現實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以影像的方式實現對雷鋒精神的弘揚與呼喚。

雷鋒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情操與價值取向。正如澳大利亞攝影師理查德·麥格雷所言:“向雷鋒學習,學習做人是全人類的永久課題。”雷鋒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永遠激勵着人們去探尋生命的真諦。

雷鋒精神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任何時代的人們都離不開精神支撐。雷鋒精神經過40多年的考驗,它的方向,過去是正確的,現在是正確的,今後永遠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雷鋒精神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已深入人心,而且在國外也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雷鋒永遠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雷鋒精神永遠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人總要有點精神寄託,不能成為金錢、享受的奴隸,美國西點陸軍學校尚且以雷鋒為榜樣進行品德教育,在進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更應倡導雷鋒精神,倡導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

雷鋒精神對淨化社會環境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人説,社會風氣不正是普遍現象,我們無力改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要淨化社會環境更要從小環境入手,堅持崗位學雷鋒,通過自身努力,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樣學雷鋒才可以堅持長久,而不會出現“三月來,四月走”的情況。

學習雷鋒要充分發揮黨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不但自己要學,還要帶動和影響身邊同學去學,共同弘揚雷鋒精神。雷鋒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都應在思想、學習、工作、作風上找差距,反對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堂堂正正地做人。要進一步加強黨性鍛鍊,強化宗旨觀念,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堅持黨和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雷鋒精神對於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不僅具有道德實踐精神的生命力,而且其崇高的價值內涵和時代走向與實踐“三個代表”是完全一致的。

社會的發展呼喚雷鋒精神,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鋒精神,新世紀的大學生更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樹立長期學雷鋒的思想,從我做起,雷鋒精神才能在我們大學校園不斷髮揚光大,在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篇十一:電影立春的觀後感言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一心追求高雅美聲聲樂藝術的師範女教師王彩玲(蔣文麗飾),因為客觀長相的限制,總是在現實與理想衝突中苦苦掙扎,清高而孤獨地耽誤着自己青春的悲情故事。雖然她最終能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在高雅舞台放聲高歌並過上了小康生活,可她感情上的失敗與獨善其身形成的孤獨伶仃(最後只能是在孤兒園領養了個兔脣女孩當相伴身邊的女兒)卻令人不得不對她產生了無限的憐憫和同情。同時,影片讓人對“北漂一族”的艱辛有了相當的瞭解,也對“藝人”們的孤傲有了充分的理解。

所有出場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用兩種關係聯繫起來,一種是起“歧”一種是“欺”。換而言之: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生活在人與人的“歧視”和“欺騙”的環境之中的。大概説一下:女主人公在受到世人的歧視的同時還在歧視追求她的鋼廠胖工人,在受到畫家的歧視之後還要欺騙胖子説自己為畫家放棄了户口轉京的名額,在女鄰居面前編造自己已經被北京話劇團錄用的謊言;被自己所謂的老漢欺騙的女鄰居,言語中暴露了對主人公的歧視;胖子為了出氣欺騙自己畫家哥們的母親;舞蹈老師受到世人的歧視甚至侮辱後用一種極端的手段來雪恥,其實也是在欺騙所有人,包括欺騙自己;主人公的光頭癌症徒弟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了老師,同時也欺騙了老師和世人;畫家遭到母親的不理解和歧視,同時歧視和侮辱相貌醜陋的女主人公,最終以欺騙世人為自己的職業並毫無羞恥感。

請問在這個複雜的關係網中有誰用自己的真情順利的換到了對方的真情的?那句著名的古訓“將心比心”在這裏黯然失色了。不過有一例除外:女主人公和舞蹈老師他們之間是真誠的,互相同情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相似點……試想當世人把這兩位所謂的“變態着”拋棄之後,“變態者”只有在“變態者”身上才能體會到人情味,這種世態炎涼的冷漠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那麼題目的最終含義迎刃而解:冷漠的人際關係就是嚴冬,盼望有一個: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消除歧視的社會,就是對春天的嚮往。

其實題目清晰後,電影內容就十分明朗了,沒有必要計較太多的小節,關鍵是立意非常人性,不再是靠什麼你死我活的血腥、車撞馬翻的火暴、男女調情的下流來支撐內容,而是用一種吟唱,哭訴的吟唱,將自己心中的苦悶與不公待遇向世人吟唱出來,吟唱者不僅僅是主人公,也是導演,和其他生活在感情冷漠的冬天裏的人們。

篇十二:電影立春的觀後感言

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能讓你我有一份親切感,我們總能在他或是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總有一句台詞讓你黯然神傷,總有一個情節讓你猝不及防,因為你不是在看他人的夢想,你是為自己的人生感慨。

關於王彩玲

王彩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準確一點的詞説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用最令人刺痛的字眼説是志大才疏。痴迷歌劇,但是本身天分有限,根本無法進入中央歌劇院,不過她但又不可抑制地認為自己是塊能出彩的料,對於在小城市教書這份工作顯然十分不屑,始終夢想着要成為北京人,要進入中央歌劇院,直到被陽光深深地刺痛雙眼,半夜裏低聲啜泣。

或許是虛榮心的作用,讓她在很多場合説自己能耐了得,先是説快調到中央歌劇院了,後是在酒吧裏説自己是中央歌劇院的首席主唱,殊不知,這些虛榮的光環會給周遭的人誤導,讓你做很多無力去做的事情——比如找北京的關係做這個做那個,撒一個謊,要靠撒一百個慌來圓,何必呢!

小人物的奮鬥和堅持,夢想和現實的拉鋸,讓王彩玲越來越明白自己的處境狀況,明白自己是一個怪人,最後彈鋼琴的手剁起了牛羊肉,唱歌劇的嗓子喚起了叫賣聲,落寞後歸於平淡,或許還有不甘,只留碎碎念。這就是中國式的生存之道,在此岸過的安穩就足夠了,誰能料得到彼岸是些什麼未知。

人往高處走,每個年代,都有懷着這樣想法的人前仆後繼地失敗。生活沒法讓每個人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現實,有追求的人陷於絕望的環境中最終絕望。當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面臨衝突時,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我們首先要有尊嚴地生存下來,然後才有讓夢想實現的可能。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得到諒解和祝福,像王彩玲這樣,在夢想面前騎虎難下,沉醉在自己編織的一個又一個謊言裏。在王彩玲們看來,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平凡。對於平凡的這種恐懼吞噬了他們的靈魂,同時讓他們自己的'生活痛苦不堪,她們選擇對藝術堅持不懈的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因為,這是在精神上高人一等的救命稻草,除了喜愛的藝術,確實沒有比她們身邊的人更了不起的地方。但精神上高人一等最終要轉化為在實際生活中高人一等,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王彩玲在藝術面前不是那麼坦然的,她和四寶一樣,對於功利,比藝術更向往。畢竟,現實生活高人一等的是始終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如果生活的意義僅僅靠別人的目光和掌聲來賞賜,那也太被動,但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或許你我就是其中一員。面對這樣的人,你忍心了斷他的夢想嗎?你確定你毀滅掉他的夢想是為了他好嗎?也許可以促使他儘快的面對現實,但是他會過得幸福嗎,還是隻是一具行屍走肉?當你看到這樣的人的時候,巨大的悲劇力量會把你壓倒,對我而言,我只能睜着眼睛去看,提醒自己:多去關注和擁抱生活中温暖、美好的一面,同時告誡自己: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夢想,即便它真的可笑。

關於胡金泉

胡金泉同王彩玲一樣,是這個小城的另類人,他狂熱着追求着藝術。他雖然是個男人,但是心理上可能更像是一個女人,所以小城裏的人都叫他“二胰子”。他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可,首先他想和王彩玲假結婚,但是王彩玲不願意。後來他用一個極端的方式向人們證明他是像其他男人一樣的男人。他把他的女學生拖到了男廁所。此時鏡頭停留在廁所外,我們不知道他在裏面是什麼表情。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當他“奸未遂”從廁所出來時,在眾人面前,他是何等的自豪。他終於向人們證明了自己的完整。

關於小張老師

與王彩玲的對比讓她更滿足。所以她喜歡和王彩玲交朋友,還給王彩玲買了自的慰器,其實這裏的潛台詞不過就是我有“老漢”,你沒有,你就用這個吧。在她“老漢”棄她而去時,王彩玲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因為王彩玲過得比小張老師更慘,小張老師才會來找她,這雖然也是王彩玲開始自省的側面印證,但我還是覺得這種表達方式過於直接,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關於其他

一個人的一生真的很難説是一個什麼樣子。誰會知道10年後的自己在哪裏,是個什麼樣子?一如10年前我壓根兒不會想到今天的我會在京城的一角,坐在電腦前敲下這些文字一樣。很多當時規劃的路,隨着境遇的變化會作出很大的調整也不盡然。某一天,見到什麼樣的人,看了什麼樣的書,看了什麼電視節目,聽了什麼廣播節目,看了什麼電影,聽了什麼音樂,都有可能對自己的思路產生啟發,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更不用説,發生了什麼大事,徹底改變你的人生軌跡,一如蔣敏、林浩。

有的人是銜着金鑰匙出生的,你需要花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到他此時的高度。而你在努力的過程中,勢必會有更多的艱辛。如果,王彩玲生活的城市再大一點,所在的時代再靠近現代一點,她的長相再好看一點,或許就是另一個結局,而所有的這些,都和她的才華無關。或許,人往大地方去,往好的地方去,對個人,對家庭未必是好的,在小的地方,安分守己,得心應手,生活質量更高,而在大的地方,事多事難,要學的太多,要操心的太多,或許就是一種摧殘。

我們總在給自己設定一個假設,如果某個問題解決了,所有的苦惱都沒有了。但事實好像不是這樣,發現問題接踵而至,到了另一個階段,困惑或許更大呢?就像歌詞唱的那樣“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我的同學中,有愁沒房沒車的,這在現在這個階段更為突出一些,而另一些人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根據他們的反饋,物質上的問題解決了之後,問題更加麻煩,要社會地位,要……,哪裏是一個假設那麼簡單。只是這個問題擋住了所有的視線罷了。

篇十三:電影立春的觀後感言

大雨前後,接連幾天濕度97%,廣州的春天,魚可旅行,人要窒息。

好的是,陽台花園一片生機。幾株野草格外葱蘢,欲除之,卻突生憐憫。

清高如我這般,都有機會在人生某個時刻意識到,也許自己一生都是那一株野草,永遠成不了耀眼的玫瑰。

母親去年退休,她16歲參加工作,做了三十多年的工人。模糊記得小時候家裏牀邊有張畫,費翔或是蔡國慶。國小時每年看春晚,母親都喜歡考我當紅歌唱明星的名字,這自然養成我後來八卦明星的本事。也由此推斷,母親是一個追星的人,那些明星是母親眼裏的玫瑰。然而她從來知道自己是野草,也甘願野草一般生活着,簡單平淡。

從小書本里就學到不少偉人的故事,毛主席、魯迅、愛因斯坦、牛頓、雷鋒……他們的人生絢爛奪目,是歷史舞台的主角,是我眼裏閃耀的玫瑰。

顧長衞的電影《立春》裏,小城市的音樂老師王彩玲,她説自己沒錢沒背景長得醜,除了一把好嗓子就是個廢物,但她“知道”自己一定能憑着這把嗓子一路唱到巴黎歌劇院去。她不屑於在小城市裏發生愛情,她總是告訴別人她就要調去北京中央歌劇院。然而與理想巨大的反差是,她常跑北京拿錢讓人幫買北京户口,到北京各個藝術團應聘屢敗屢戰,某藝術團的人事員説“不招人、沒編制”王彩玲硬是唱起歌劇想表現一下,人事員説“行了,知道你水平了,你去年就來過”揚長而去。王彩玲跑到高校裏説幹啥都行,教員説“沒編制了。有北京户口嗎?沒有,那想都不用想”。

很多人想必同我一樣,同這個王彩玲一樣,當被第一次問“你的理想是什麼?”,便在心中種下一個玫瑰人生的夢。理想中張揚清高,現實中挫折沮喪,慨歎懷才不遇,以至於迷惘。我們像野草一樣存在,卻並不甘願像野草一般活着。

《立春》沒有給我一個“醜女歷經磨難,憑藉驚豔的好嗓,終於功成名就”的勵志期許。最終,王彩玲接受了平凡的人生,領養了一個孩子,改行賣羊肉。面對這樣的結局,無語而沮喪。當然,現實大多就是這樣。

過完年,我的爺爺89,奶奶86,他們生活在農村一輩子,經歷過打仗、土改、公社大鍋飯、包產到户、繳公糧、農村年輕人打工潮、農村户口改縣城商品糧户口、建設新農村……他們不知道劉德華不知道愛因斯坦,奶奶老是笑着説“電視裏那些人唱戲唱一天累不累”。在他們心中沒有野草沒有玫瑰。你怎麼定義他們是野草還是玫瑰?

誰又有資格定義你是玫瑰或是野草?上帝嗎?那我們是否真的生活在一個有上帝打理的花園?

野草與玫瑰定義的區分是否平凡與偉大的區分?所謂平凡,老子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佛説“眾生平等,皆有佛性”,眾生哪個是非凡?所謂偉大,在地球百億年的進化裏,在《2012》人類末日的滔天海嘯裏,偉大是多大?

《立春》裏那所謂不甘平凡自命清高的王彩玲,所追求的並不是歌唱的喜悦,而是萬眾矚目的名利。那我所追求的呢?

除開名利,野草與玫瑰畢竟是空。

《立春》仍舊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無關名利,是歸於追求生活幸福本質的故事。

篇十四:最美鐵路人觀後感言

從冬天到夏天,14億中國人民從疫情防控阻擊戰一路並肩走來,優秀的中華兒女再一次讓世界矚目。與死神殊死搏鬥的白衣天使,與疫情較量的志願者,與病毒對戰的科研研究人員,與寒風斗勁的社區工作者,還有,默默守護在萬里鐵道線上的鐵路人。今天,我們一起觀看2020年“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報告會,感受他們平凡的事業、絢麗的人生!

十位先進典型,是鐵路行業三百萬職工的優秀代表。全部來自鐵路工作基層一線。他們是平凡的人,卻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有的待旅客如親人,致力於用一流的服務品質打造温馨平安的“流動的中國”;有的潛心鑽研重載列車牽引操縱技術;有的精益求精於每一組車載數據,以零差錯為列車運行安全保駕護航;有的檢修七十多萬輛客車百萬次俯身探查;有的為旅客挽回近百萬元損失,立志幹到“天下無賊”;有的匠心創造,為國之重器“復興號”領跑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他們不愧為“最美鐵路人”!

他們傳遞給我們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正是因為感念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這些平凡的人把個人抱負和遠大理想、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以小我成就了大我。

他們傳遞給我們一種積極向上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難在所難免,可是他們以真抓實幹的精神和鋭氣,以捨我其誰的氣魄,經受住了挫折的“考驗”和“打磨”,取得勝利。

他們傳遞給我們一種廢寢忘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夜以繼日、持之以恆是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常態,不放過任何問題、不漏過一絲疑惑,在工作中鑽研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成就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並不是讓人放棄理想,碌碌無為,而是正視生活,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想人生有所突破,就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不怕曲折,堅韌不拔地走下去,才會看到山頂上的風景!

篇十五:最美鐵路人觀後感言

觀看“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報告會後,我被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懼挫折、挑戰困難的美麗故事深深的感動着。這些“最美鐵路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愛崗敬業的鐵路職工,而他們所講述的事蹟,也都是平時他們點點滴滴勤勞奉獻的日常工作。但是在這平凡的工作裏,卻包含了他們不平凡的職業精神,在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挫折時,他們也有過曲折彷徨和苦辣心酸。但是最終,他們憑着過人的勇氣,靠着勤學苦練和持之以恆,書寫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傳奇。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拼搏的道路上的樹立了榜樣。

他們都曾產生過畏懼,產生過苦惱。當反扒小隊面對窮兇極惡的歹徒時;當研發小組遇上變化多端的天氣時,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發生過動搖,但是他們最後選擇了英勇搏鬥;選擇了堅持實驗,哪怕是拽着歹徒從發動的火車下逃出來;亦或者耗費幾年時間去檢測數據實驗結果,他們都無怨無悔、默默付出,這正是他們身上特有的,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鐵路精神。

他們從長期的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傳播開來,將會啟發更多的發明創造,啟動更多的安全保障,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更多的社會正能量,為鐵路又好又快發展匯聚起無窮的力量。他們只是200萬鐵路人的優秀代表,還有更多的鐵路人長年累月堅守在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獻,是他們以日常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他們的先進事蹟,指引着人們努力的方向,對社會、對組織、對單位、對家庭都具有導向意義。

工作是美麗的,勞動是光榮的,創造是幸福的!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征途上,“最美鐵路人”將會影響越來越多的奮鬥者形成磅礴之力,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篇十六:最美鐵路人觀後感言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20__年度“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報告會於__月__日通過網絡面向全國直播,新時代的優秀鐵路人為我們講述了真實而平凡的工作經歷,彰顯了他們偉大而高尚的精神品質。不論是專注列車操縱的技術領先,還是精益求精的零差錯保障,不論是待客如親的温暖服務,還是打造國之重器的匠心精神,他們都用行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踐行着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展示出當代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奉獻精神。

初聽他們的事蹟,就感受到了他們的卓爾不羣。他們都是愛崗敬業的基層鐵路職工,普普通通猶如身旁的工友,他們的事蹟也只是在一線的日常工作,點點滴滴就像我們每日所為,但正是他們數十載的堅守和付出,才樹立起各自崗位的模範榜樣,更是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才造就了鐵路事業的突飛猛進。做好普通就是不普通,堅守平凡就是不凡。正如“無敵解鈎手”陳林説:想要幹好連結員工作,除了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還要對規章制度,站場環境了熟於心。工作6年來,記了100萬餘字的業務筆記和工作心得,穿破了140雙膠鞋,沒有一次違章作業,還防止大小事故十幾起。……無數耀眼成就的背後,只是他踏實幹好眼前工作的責任感,和保證每趟編組列車平穩有序到達全國各地的堅守心。世上無難事,萬事怕認真,賈島十年磨一劍蕩盡天下不平,這是當代的雷鋒精神。

總有些事要人去做,總有些人會被世人謳歌。其實,最美鐵路人的故事就發生我們身邊,最美鐵路人的精神更體現於所有鐵路工作者的奉獻中。在每一條線路每一個車站,都有無數陳林這樣德技雙馨的車務工作者,十年一日堅守在行車一線,兢勤細謹幹好每一鈎活,用智慧和汗水踐行着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的風采,用青春和熱血肩負着國家有需要昆鐵有作為的擔當。

同為鐵路職工,我對他們的經歷感同身受,對他們的成績肅然起敬。盡精微方能致廣大,善平凡方能創不凡。作為入路不久的新職人員,或許我們的工作並不重要,或許我們的經歷並不突出,但做好分內專注本職,聚沙成塔持之以恆,才是我們成長髮展的不二法門。奉獻是青春的顏色,奮鬥是最好的傳承。作為年輕黨員,在危急時刻我們應挺身而出,在如今奮鬥的年華我們更應以身作則,紮根一線,堅守平凡,時刻謹記,始終不懈。前輩的火炬指引我們,在各自崗位上勇擔重擔,攻克難關,用行動保障一線行車安全,用智慧促進鐵路事業發展;美好的時代召喚我們,恪守對國家的熱愛,踐行對夢想的追逐,將個人理想匯入時代洪流,用青春熱血牢系民族使命。

禮讚榜樣學先進,立志做好平凡創不凡;爭做最美鐵路人,我們盡職擔當勇爭先!

篇十七:最美鐵路人觀後感言

生命之花

——獻給辛勤工作的鐵路職工

我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敗,

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

樂此不疲

——泰戈爾

當你在工作現場温度六十度以上的地方大把的吃着仁丹辛苦的揮灑汗水,當你在凜冽的寒冬冒着風雪讓“風刀”肆虐青春的臉龐,當你在車站拖着疲憊的身體扯着啞掉的嗓子......

仰望天空腰上隱隱作痛,俯下身軀骨骼咯咯作響。是我們遺棄了幸福,還是把握不住美好的生活。不理解父輩對我們工作的光榮,不理解朋友對我們工作的羨慕,其實不是因為你是“鐵老大”的職工而是你們的努力很有價值讓生命變得充實而有意義。我想説:你們的生命在閃光,生命之花愈發美麗。

最近在讀的一本書——《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我的啟示很大,讓我對生活對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書中描述的種種境遇來形容咱們鐵路職工十分貼切。雖然説基層的一線職工受着外界人員無法想象的苦和累,但是你們活的有意義有價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對團體的貢獻,對別人的益處,對社會對家庭的奉獻。

其實,人生就是一次快樂而艱鉅的生命之旅,在這次生命的旅途中,有一馬平川,也有崎嶇不平。當生命旅途一帆風順時,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和仰望;當生命旅途顛簸不平時,我們應該學會敬畏和尊重。對於鐵路職工的勞動,我們更多的是敬畏和尊重,為了乘客的安全,為了鐵路的暢通,為了祖國的財產,他們檢修、維護、巡視、值守,犧牲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來讓廣大乘客放心。

可能就像一個老員工説得,幹鐵路這份工作是良心活,其實有些活幹好乾壞是一樣工資,干與不幹也是一樣的待遇。這麼下功夫去處理,就是為了讓自己放心,讓良心過得去。試想自己的家人可能以後也會坐在你維護的鐵路上,一旦因為這些過失出了岔子,真的後悔都來不及,所以説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咬着牙也得幹好。對於此我不想過多的讚美,這僅是對生命的一份真誠。生命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關鍵在於如何賦予生命以價值,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命的價值,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創造。

對於我自己,通過這本書更加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中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東西,覺得天地間有許多憾事,常常無法釋懷,可是我們要明白萬事萬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理由,不可能僅僅因你的“意”而去改變!所以,明智的人都試着改變自己去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而取得成功!用一種方式去體現生命的樂趣,用一種行為去詮釋生命的意義。從來,胭脂俗粉掩不住真實的內心,金錢美色拴不住永遠的憧憬。並不需要多優秀,敬畏生命學會如何做人才是生命的真諦。 活着,就應當帶着感恩的心,珍惜自己擁有的,追求美好的理想,為人生目標不懈奮鬥、開拓進取。同時,始終沒有明白活着的價值和讓我們愛着的人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我們才活得快樂,活得充實,活得精彩。如果一輩子渾渾噩噩地活着,而意義,那麼,簡直是白在這世上走了一回。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是生命之花綻放的時候,也是最美的時候。我們要在生命最美的時候,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讓自己每天都充實,每天都活出別樣的精彩。這就是我們給生命價值獻上的最好禮物。

生命是燦爛的,是美麗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是短暫的。讓我們懂得生命,珍愛生命,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命之花沿鐵路蔓延到全國各地,讓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

篇十八:大學生暑假《紅海行動》觀後感言

《紅海行動》與現實中的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有一些區別,影片是將中國在海外武裝撤僑、揚我國威的故事再度升級,講述了一個更加驚心動魄也更加燃情熱血的戰鬥故事。影片的情節設計更加曲折驚險,從開場的海上軍艦臨檢拿捕,到推進的城市激烈巷戰,到精彩的荒漠高山突圍,再到高潮的沙漠小鎮滲透,最後是收尾的荒原坦克大戰,以及首次出現的中國海軍攻防一體的作戰體系,更多的使用戰爭語言來推進劇情。

《紅海行動》整部片子,看下來更回真實,更接近戰爭,裏面有被人質被恐怖分子割首的整的過程,有平民被逼迫下做人肉汽車炸彈,有被炸的肢體分離依舊在神經反射的軀體,有全車人被炸燬後依然呻吟掙扎的場面,有我國軍人被子彈打到手後,手掌沒了,幾根手指還在上面沾着的鏡頭,有臉都被炸壞了牙牀露在外面依然連呻吟邊堅持戰鬥的場面……,值得點讚的是《紅海》裏面的軍人也會害怕,也會緊張,也讓我們覺得他是一個正常人,而因為那一份責任所以他們在堅持,讓他們的形象更有血有肉,讓我覺得英雄也是我們普通人。

篇十九:大學生暑假《紅海行動》觀後感言

前幾天,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驚險刺激、動人心絃的《紅海行動》。劇中

主要講解了在2015年發生的“也門撤僑”事件,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他們8個人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看完這部劇,我很是震撼,震撼於海軍的力量感與責任感之大。到現在我還是記憶憂新。

從海盜劫船開始的故事,蛟龍隊所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和團結一致就已深深震撼到我。精良的裝備和完美的團隊作戰意識,還有高超的單兵作戰手段,構成了大國國防的自信和不可侵犯的莊嚴感。每一箇中國人對國民對國土的重視在軍人和普通人身上都得到了體現。是普得人面對正義和生命安全衝突時的恐懼與堅持,是軍人面對上級任務與個人意志衝突時的迷茫和堅定。劇情跌宕起伏,看了許久之後還是會讓人耐人尋味。

每個軍人都在並肩作戰中得到成長。因為戰友的受傷,自我責備的觀察員李懂在狙擊手顧順的鼓勵下克服恐懼而獨當一面,面對戰場殘酷而失去信心的爆破手在隊長的信任下重整旗鼓。

隊員們用手勢代替交流,用眼神代替支持,用舉頭代替信任,乾淨利落的展現出軍人的冷冽與柔情。戰場上的蛟龍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切,炮火、殘肢,犧牲,悲痛,戰場上總是血腥冷酷的,只有經歷過了才能走向勝利。戰爭是可辯駁的悲劇,不論是戰勝或是戰敗,都失去了大多太多的美好。

在戰場上,他們面對恐怖分子,絲毫沒有手下留情,而是竭盡全力的去營救自己的中國同胞。隨着一聲聲的,傷亡慘重,蛟龍隊的成員也沒有幸免,蛟龍小隊副隊長徐宏在混亂的戰爭中傷了左臂,身體中彈。蛟龍隊的醫療兵陸琛,在戰爭中,他的手臂斷了,是因為敵人把手榴彈扔了進來,陸琛下意識撿起手榴彈向窗外扔去,手榴彈扔出去了,但是他的手臂卻被炸掉了。蛟龍隊通訊兵莊羽,他是死的最慘烈的一個。被炸斷了手指,還被敵人打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將摔開的通訊裝置給接了回去。蛟龍隊機槍手張天德,綽號石頭,喜歡吃糖,喜歡佟莉,最終在戰爭中犧牲了。

看了這部劇後,我對中國海軍的敬意油然而生,是他們守護了祖國,保證了國家海上國的安全、我,向中國海軍致敬!感謝你們用生命換來了國家的安全,感謝你們不顧一切的營救中國僑胞,中國海軍,我為你感到驕傲自豪!感謝中國為我們保駕護航。和平,來之不易,是軍人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而成的。是那些身穿白色軍衣,身手矯健的軍人們保證了我們的絕對安全,中國人民為你們自豪!

篇二十:大學生暑假《紅海行動》觀後感言

這幾年流行一個詞叫“乾貨”。去餐館吃飯要點一個肉多量大的主菜,叫乾貨。看文章要看信息量大並且有用的文字,叫乾貨。電影也一樣,節奏快,情節充實,燃點密集,沒有尿點的,才受人歡喜。

毫無疑問,《紅海行動》就是電影中的乾貨。

林超賢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提供乾貨的導演,他早期在香港的成名作《野獸刑警》就是風格硬朗的警匪片。北上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激戰》,能把一部拳擊片拍得如此熱血沸騰,並且還讓人感動,這個人一定是內外兼修、粗中有細,即所謂的鐵漢柔情。

《湄公河行動》因為有更大的投資,更宏大的主題,將他的功力全部發揮出來,給了市場新鮮的一擊。他也是少數幾個能摸透內地市場規律和制度規律的導演,不媚俗,不為上,只為觀眾提供紮紮實實的作品,比徐克還做得好。

儘管如此,《戰狼2》的大獲成功,還是讓我對同樣題材的《紅海行動》有所擔心。而看過電影之後,我為林超賢感到遺憾,他沒有踩到好點,沒有站在風口上,錯失了創紀錄的一筆。

但他畢竟沒有讓觀眾失望,這已經足夠。很多人説《紅海行動》秒殺《戰狼2》,把後者甩了幾條街,我倒不這麼認為。《戰狼2》講述的是孤膽英雄的故事,吳京個人的單兵作戰能力撐起了整部電影的燃點,而《紅海行動》刻畫的是羣像,是團隊作戰,更講求配合。

兩部電影的着力點不同,只能説《紅海行動》的格局更大而已。

如果説《戰狼2》出現之後,國產動作片已經接近好萊塢水準,那麼《紅海行動》就是達到好萊塢水準了。《戰狼2》還帶點草莽氣息,在主旋律的表達上有些僵硬。《紅海行動》的情感渲染就更自然,也讓整部片顯得大氣。

要讓敍事從頭燃到尾,就得不斷給英雄們製造障礙,並且要製造得合情合理。《紅海行動》在這方面做得很精緻,讓反派的戰力和正派差不多,起碼差不了多少。影片中,每一關的打鬥都是在最後才分成勝負,尤其是我方軍人的犧牲也很慘烈,讓人覺得這是真實的。

影片對於大場面的渲染,以及各種複雜戰術的應用,是最能突顯劇組創作力的地方。既要讓觀眾看得新鮮,感到高大上,又要能看得明白,有代入感,是很不容易的。林超賢用這部片,將自己推到了動作片大師的殿堂。

我最欣賞的是影片對人物的塑造,寥寥幾筆文戲的描寫,卻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觀察員的故事是展現“成長”,愛吃糖的石頭是渲染愛情,通訊員是堅定信心,隊長是勇敢做出決定。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個閃光點,光不大,但照的很遠,因為用力集中。

其實,就電影藝術的發展來看,我覺得這種“乾貨”型電影是倒退的,是有傷害性的。一味地迎合觀眾,把影片打造成娛樂商品,失去了傳統電影的張弛有度、留白藝術和情景交融等美學原則。

這樣下去,我們再也拍不出《教父》這樣的史詩之作了,讓敍事和動作之間有着良好的互動,大家觀影的感覺是興奮的,但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