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宮課堂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6W

天宮課堂觀後感【精彩多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600字 篇一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新時代的到來,意味着少年肩負起祖國新一代建設的重任。天空課堂給了我深刻的思考。

浩瀚的星空裏,三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宮艙內要待近六個月,他們要怎麼生活呢?天空課堂給了我新的認知。

失重環境下,為了抵抗肌肉萎縮的”企鵝服”;細胞生長,見證了生命的奇蹟;乒乓球神奇的”浮力消失術”;晶瑩剔透的水球變”地球”;水的再循環,讓宇航員喝上健康的水;高難度的出艙任務,成了宇航員們的必備技能。於細節中見證中國科技的魅力與太空的神奇。

探索,永無止境;探索,進步之階梯。現場的提問環節,足見同學們的探索精神;有趣的天上地下互動,拉近了我們與太空的距離,足見科技人員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精神;深邃而又漆黑的星空,承載了三名宇航員的探索精神與中國科技的創新能力。總而言之,天宮課堂給了我不一樣的體驗。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心中懷有理想,眼中有探索,腳下有行動。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5G之父任正非,衞星之父孫家棟。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實現了自我獨立,促進了祖國繁榮發展。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正處於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新時代。這就需要我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少年承載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所以我們應把握好未來,做一個跟隨時代腳步的少年,做一個勇往直前的少年,做一個懷揣夢想的少年。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二

今天老師説神舟十三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後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製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裏面製作一個水膜,然後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後再往裏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了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員,非常神奇。再往裏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不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裏面沸騰,再來一些顏料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後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艙裏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裏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裏,這充分説明了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了,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樑之材以後會創造出更多神奇的實驗。

天宮課堂觀後感100字 篇三

林育洲

在今天的天宮課堂中,我最喜歡的是“重力拋物”實驗。我怎麼也沒想到,在太空中,冰墩墩居然沒有掉下來,並且還能向前飄動,這和地面的情況完全不同。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和祖國科技的強大。

天宮課堂觀後感700字 篇四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着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天宮課堂觀後感心得範文(優秀10 篇五

20xx年10月16日,隨着一聲巨響,託舉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時隔1個月,天和核心艙又迎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20xx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一課太空授課。

“天宮課堂”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職業自信。航天員王亞平曾寫給我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陸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為了今天我們在太空的底氣!”航天之路雖然遍佈荊棘與淚水,航天人的夢想與信念卻一直堅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堅守和付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背後是航天強國的科技自信。從20xx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同舟共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飛躍,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天宮課堂”背後是大國的擔當自信。一切離不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中國人來到太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付出與堅持,更是一個民族跨越千年的苦盡甘來、厚積薄發。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六

仰望閃閃爍爍的星空,我們不禁萌發出無數的問號,在宇宙中,人可以正常行走嗎?水和泡騰片在太空會碰撞出怎樣的奇異景象?今天的“天空課堂”如一把鑰匙,為我們解開重重謎團。在太空,王亞平等三位宇航員老師如同魔法師,用雙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神奇的實驗。他們語言幽默、脈絡清晰,時常引起我們一陣陣讚歎。他們還向我們展示了“企鵝服”、小冰箱等太空必備品。有趣的實驗更是激發了我們對太空的好奇與暢想,渴望得到更多宇宙的奧祕。

看完這節課,我們更加憧憬太空,我的“航天夢”更加強烈,在王亞平阿姨的鼓勵和祝福下,我們也更加明白當代青少年的責任之大,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中國航天夢作出貢獻。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七

我從小就喜歡太空,看了很多太空的書,也喜歡在家做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而今天能在電腦上看到宇航員叔叔阿姨在太空中做實驗,給我們講述科學知識,我太興奮了!我看到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還有太空拋物實驗,我到現在都特別激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液橋實驗,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腦屏幕,生怕錯過實驗的每一個細節。這個實驗需要先在兩個板上滴一些水,然後合在一起慢慢地打開,就像一座用水做成的橋。我很奇怪,為什麼太空中可以用水做成橋?因為我在家裏也做過表面張力的研究實驗,比如普通泡泡水吹出來的泡泡很快就破了,但加了洗潔精後,泡泡就可以延長一些時間再破,洗潔精裏有表面活性劑,能增加泡泡水的表面張力。後來,我聽宇航員老師解答,原來是因為太空是一個失重的環境,在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是非常大的。好期待下一次的天宮課堂,能讓我從更多的太空實驗中學到知識,長大了我也想去探索太空。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八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説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九

今天我看了全球獨家直播的“天宮課堂”,用獨家視角帶我們從太空遙瞰地球,領略星辰浩瀚。看航天科普課的N種打開方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新時代科技事業的發展強大,感受到了科技工作叔叔阿姨們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新時代號角已吹響,星辰大海我們乘風破浪,我們要更加認真學習,為報效祖國打下堅實基礎。

《天宮課堂》觀後感及感想 篇十

2021年12月2日,還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説,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