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感動中國觀後感4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新版感動中國觀後感400字精彩多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上週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於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發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着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時間,村裏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業,有88户418人順利實現脱貧。羣眾脱貧致富了,但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卻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幹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於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於躬身扶貧一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於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揹負着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任。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腳踏實地朝着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實幹,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感動中國觀後感1900字 篇二

20xx年2月14日晚,一位名叫徐立平的人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頒獎詞是這樣説的:“大國多良才: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髮之差。這是千鈞所繫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本站☆)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可是,你知道誰是徐立平嗎?你不知道。

正如“感動中國”主持人所説:“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人,多少會讓我們覺得有點神祕,因為他的工作情景,曾經長時間的在公眾視線之外……”

是的,總有那麼一些人,默默無聞,走在大街上跟你我一樣,只是別人眼中的路人甲,但他們卻為這個國家,為國家的各類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後,仍然默默無聞。

徐立平就是其中之一,唯一的不同是,他終於感動中國,進入了公眾視野,不容易,太不容易。

主持人介紹説:“他的工作有多精細呢?精細到0.2毫米……”

0.2毫米?是的!火箭固體發動機藥面雕刻的最大誤差是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藥面精度不超過0.2毫米。

0.2毫米!什麼概念?據説人的頭髮直徑是70微米左右,0.2毫米相當於三根頭髮緊緊合在一起時的直徑!而這卻是一個人用雙手雕刻出來的精度,簡直精細得難以想象,你摸摸自己的頭髮就知道。

支持人還説:“他的工作有多危險呢?有人説他簡直是在炸藥堆裏工作……”

徐立平一直從事着航天固體動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給炸藥做微整形,你聽過嗎,是不是嚇倒了一大片寶寶?呵呵,比“老虎嘴上拔毛”危險多了有木有——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這,根本不是傳説,只是一份工作;甚至,我們用“勇敢”這樣的詞來形容,都感覺褻瀆了這樣的工作。那麼,該怎麼説呢?這,只是一份工作。

而這份工作,卻被這個叫徐立平的人,幹到了巧奪天工的境界。行行出狀元,大概就這意思。

下面,我要認真介紹一下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特技技師,1968年出生,1987年進廠工作。

徐立平的母親就是一位老航天人,是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整形車間最早的員工。上世紀60年代,老太太響應國家三線建設號召,幾經艱難輾轉,最終進入秦嶺大山深處,做起了國家航天事業的一枚小小螺絲釘。

1987年,徐立平從技校畢業,也加入了航天大軍。母親最清楚雕刻火藥的危險有多大,但她還是給兒子給出了建議:去我工作過的車間吧。她大概知道,最適合兒子施展才能的空間,就在那裏。有時候,支持,無疑是最深的愛。

然後,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航天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感動中國。

火箭發動機,上千道製造工序,缺一不可,無一不重要,而固體燃料微整形極為關鍵,又很特殊。人類科技發展很快,但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算一個難題,只能靠人的雙手來做,機器無法完全取代。

“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下刀的力度,完全由工人自己感知和判斷,稍微不慎就是災難,不心跳才怪。

藥面精度合格與否,與火箭發射是否精準息息相關,俗話説世上不存在完美,可這份工作,你必須要做到完美。

徐立平的0.2毫米,就叫完美。據説連帶他成長的師傅,都望塵莫及。師傅嘴上不怎麼説,可在心裏,也不知為徒弟點了多少次贊:你小子,比我厲害,是真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師傅比自己創造了那樣的奇蹟還高興。

徐立平不僅僅是靠勤奮練就一身本領的踏實技師,他還有悟性,這份悟性源於智慧和對工作的熱愛。有個成語叫熟能生巧,怎麼熟?靠勤!怎麼生巧?靠悟!總之就是,雙手和大腦都不閒着。

有實例為證。在危險的崗位上,為了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徐立平自己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更厲害的是,其中有兩種刀具,還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可不是鬧着玩的,是真牛氣。有一種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不知羨煞了多少同行同事,他們心説,我也要這樣,於是更加兢兢業業。

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事實擺在這裏,多麼勵志,你沒法不信。

當然,徐立平獲得如此成就,也是有代價的。

多年以來,徐立平以同一個姿勢與火藥打交道,難免給自己帶來損傷,身形變得向一邊傾斜;另外,長年沾染火藥,毒性也多多少少侵入了體內,頭髮掉了很多。

可是,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心甘情願來做。所有的偉大,背後都有無數常人不知的付出。人靠物質活着,但人類數千年以來的進步性延續,根本從未離開過精神。

你是一介工匠,但你是大國工匠。

在國家幾十萬的航天大軍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在國家的各類事業中,像徐立平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所以,“感動中國”才説:大國多良才。現在,你知道了徐立平,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他無數和他一樣埋頭苦幹的人。你只需記住,所有表面看上去簡單的事情,裏面自有它的複雜;所有你認為渺小的存在,背後自有它的偉大。

請認真對待與你有關的一切,讓我們共同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觀後感700字 篇三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説,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説,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感動中國觀後感800字 篇四

2月18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3位來自四川的候選人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他們是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和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2月19日四川日報)

在“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的現場,來自四川的3位候選人無疑是惹人注目的,相較於英雄機長劉傳健和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而言,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卻更讓人側目。

在扶貧的路上,如同張渠偉一樣的扶貧幹部非常多,可以説這一份殊榮的獲得不僅僅是他自己,更是為更多堅守一線、奮鬥在一線的扶貧幹部獲得,這是對他們在基層一線扶貧攻堅工作的肯定,是對他們在自己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而點贊。

其實,不管是英雄機長劉傳健還是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亦或者是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始終把服務羣眾、造福羣眾當成自己的首要工作,能夠讓自己紮根在“羣眾之中”,才能夠接地氣,通民氣,順民意。

世界上不是缺少偉大,而是缺乏發現偉大的眼睛。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他們的工作很普通,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但是當那些點滴匯聚成河,匯聚成海的時候,我們才感歎“繡花功夫”的精湛和偉大,正是平時功夫的積累,才能在關鍵的時候讓人意外,讓人感動。

事實上,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只是基層幹部的一個“縮影”,也是眾多行業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縮影”裏我們看到的是“心繫於民”的真誠,看到的是“一心為民”的真心,正是有了這種愛民至深,為民至誠的情懷,才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地“深耕”。

感動我們的不是一剎那的芳華,而是那些點滴沁入人心的温暖,感動我們的不是他們嘴上説着多麼“漂亮”的話,而是他們在羣眾需要的時候幹着多麼“漂亮”的事,在“感動中國”中我們被觸及的是淚點,更是觸動我們心絃的為民之心。

“感動中國”給了我們更多感動的瞬間,也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在未來的路上,期盼有更多的“扶貧式幹部”能夠繼續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讓奮鬥成為幸福生活最美的聲音。

《感動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五

戰鬥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紮根深山數十載,絕口不提當年勇。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來刻意塵封功績,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這樣的感人事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人生數載,功名利祿難以迴避。有的人把功名看得很重,利慾薰心;有的人把榮譽當作炫耀的資本,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覺,殊不知榮譽的桂冠,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張富清老人一生淡泊名利,用他的樸實純粹書寫了他的精彩人生,給後輩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可以説,老英雄張富清既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個標杆,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深藏功與名,在淡泊名利中堅守信念。古人云“舉世紛紛名利逐”,但無數共產黨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榮名利祿過眼雲煙”。面對記者的提問,張富清眼睛濕潤道:“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排、一個連的戰士,都倒下了。他們對黨忠誠,為人民犧牲。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顯擺啊?”唯有在戰火紛飛中經受住生死考驗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為名利所誘惑,不為功名所束縛,才能將榮譽看得如此雲淡風輕。於張富清們而言,在黨和人民的事業面前,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共產黨員堅守信念,堅定信仰的崇高涵養。

深藏功與名,在初心使命中奉獻自我。“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戰爭年代,張富清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建設時期,他本可以回陝西老家,但當聽到“在湖北,恩施地區最艱苦,最缺乏人去建設”時,張富清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恩施州來鳳縣工作,為黨工作,為人民造福,把餘生獻給了來鳳,獻給了這片貧困山區。此後幾十年,“人民功臣”張富清勤勞的身影,先後出現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單位工作,工作挑最苦最難的幹,默默無聞,且在各個崗位上留下了“政聲人去後”的清譽,以無私奉獻綻放人生、燭照他人。真正的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感動中國觀後感900字 篇六

20xx年2月18日,大家心心念唸的《感動中國》如期而至,又會有哪些能擔當、有作為的人從芸芸眾生之中脱穎而出呢?

伴隨着陣陣掌聲、滴滴熱淚,這十位20xx年的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逐步揭曉:綻放在高山礫石的藏波羅花鐘揚、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的杜富國、赤手空拳勇鬥歹徒,身中五刀不退縮的退伍老兵呂保民、軍中的“居里夫人”馬旭、完成“史詩級”備降的英雄機長、雲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32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只要能摘帽,失明也心甘的張渠偉、守望鄉村教育,一干十七年的張玉滾、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程開甲。

在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了。

每天國旗同太陽一起在開山島上升起後,王繼才夫妻倆便會開始一天裏的第一次巡島,他們來到哨所觀察室內,用望遠鏡掃視海面,看有無過往船隻,看島上的自動風力測風儀、測量儀是否正常。

“島東邊是硯台石,西邊有大獅、小獅二礁和船山。這上面的4個燈塔也是老王當初建議設立的。老王説,有了燈塔就可以保障過往漁船的行駛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燈塔説,有了這幾處燈塔,路過的漁民心裏就踏實。

登上燈塔,四處遠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島的陡峭。“這段路很陡,離海又近,千萬注意腳下。”走在後山的台階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記者的手,怕記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個雨大風急的日子,在這段狹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繼才也是這樣牽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邏;不知有多少個寒冬的冷夜,一根揹包帶繫着一前一後兩個人在倔強地前行。 同樣的巡島場景晚上7點再次出現,不同的是,夫妻倆的手裏多了一個手電筒。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夫妻倆就要記錄當天的守島日誌。一摞摞的巡查日誌被王仕花裝在大麻袋裏,拿出來,帶着一股動人的厚重鋪滿了整個桌子。

日誌上一筆筆字跡,正是王繼才生命中的一個個刻度,寫盡了忠誠、責任和堅守。沿着一級級石階巡邏、瞭望,順着王繼才留下的印記一路走下來。這條路,他們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復一日,一日兩次,沒人要求,沒人監督,他們從風華正茂走到了鬢髮花白……

如何銘記一份32年的堅守?不論是家國大愛還是至親相處,我想黃海邊防的哨所會記得,開山島上的五星紅旗會記得,王繼才用腳步堅守過的每一寸土地會記得…… 因為,祖國不會忘記每一個平凡堅守背後的邊防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500字 篇七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的盲人中醫師……”在千餘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朱麗華由志願者攙扶着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台。

朱麗華並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朱麗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學成歸來後,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的盲人推拿師!”在朱麗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