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戰爭》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我的戰爭》觀後感精品多篇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一

個人對戰爭片的好壞之分,從不指在電影能有着多麼宏大刺激的戰爭場面,而更在於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鮮活真實的生命去承載戰爭之殤與和平之思,但《我的戰爭》中一味的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人性的蒼白,都只是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

難以否認這是一部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於逼真的戰爭並沒有去寫實其所帶來的冷酷殘忍,電影只是用戰爭在不間斷的渲染着主旋律的英雄情懷,但這不是一部虛構的《指環王》,無數人的生死都可賦之笑談,戰爭背後有着多少的苦難,數以萬計的英魂卻只是在電影中成為了襯托那一腔英雄熱血的悲情,這樣的作品從本質上來説,雖然稍勝於全然無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與前者不思戰爭之殤的做法並無不同。

《我的戰爭》雖是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作品,但電影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一個小人物面對戰爭的那種真實,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火來營造看點,殊不知這樣建立起來的戰爭早已敗絮其中,愛情的附加不但難以引人共鳴,反而使故事充滿了虛假的做作,而單一化的視角,更令本錯綜複雜多方角逐的鏖戰,變成了一場毫無戰術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電影將背景在伊始設定於了抗美援朝,那麼這甚是一場可以套搬於其他戰爭之中的移花接木。

在現如今,不論意識形態如何,戰爭片所最終着點的都必當該是反戰,電影看完後給人的觀感絕不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而是對戰爭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顯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但在這部劇情散亂的電影中幾乎無從建立起真摯的人物情感,人海戰術的犧牲亦變的難有感懷,當生命的逝去只是變成了電影強行煽情的手法,這樣的戰爭片且不談對比何般他國經典,就拿馮小剛的《集結號》來説也是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最為根本的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但無論從諸多國產的抗日神片,還是這部以“我”來着點的抗美援朝,卻連這一點都做的乏善可陳,又能拿什麼來引人共鳴,追思先烈。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二

一部電影想要承載什麼歷史,或者能夠承載多少歷史,都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

而一場戰爭,子彈從多少方向射出,就會有多少不同視角,戰場上每個人都會説戰爭的殘酷與不對,但甚少人會承認自己非正義,所以,穿過歷史的烽煙去回眸戰爭,人們還是趴在自己的戰壕裏——一部戰爭電影其實能打的,無非是感情牌或是價值觀。

《我的戰爭》打的最多的就是感情牌,孫北川有“我們今天做的事,以後有沒有人會知道”的疑問,這是先輩英雄留在今天的疑問,更是今人對當下的反思。歷史是否被節選(1950-1953),是否被取材改編(巴金的《團圓》),但立場並未隨着國際時局的改變而改變變,表達自己態度的意願依然清晰可見。

所剩更多的還有來自對“美好”的祭奠,美好的生命——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如虎兒郎以及韶華巾幗;美好的愛情——“到死都喜歡你”的忠誠以及“我想和你親嘴”的衝動;和壯麗的“保家衞國”理想——政治,時局,陣法……都退避在這些美好之後,以美好的消逝,去喚回記憶,去反思戰爭。

導演彭順的北上,帶給影片的是視效上的巨大震撼——作為一位香港導演,觀眾無法揣摩他對“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的理解,而作為在同樣甚少接觸這段歷史的內地觀眾而言(在《上甘嶺》《英雄兒女》之後《三八線》之前,這場戰爭為政治所敏感一直再未進入影視領域),同樣不會寄望從一部電影中去窺探歷史真相——但視覺上的震撼卻足以讓更多人開始注目這段被塵封的歷史——這也是這部影片最重大的意義所在。

影片用了四場戰鬥來讓一羣普通人進入戰爭,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四場戰鬥分別利用了空間、地形等非人為因素來增加戰鬥難度,甚至代入第一視角、快節奏的手法去還原戰場(同時以十足的現代遊戲感去突出戰鬥場景),給予了戰爭電影新鮮感與革新意義。

而戰地情書以及炮火中的愛情,也在奮力的把原本昇華的“英雄”拉回普通人的陣營,他們不再是戰無不勝的超人,同樣有血有肉情感豐富,他們身上,同樣寄放這觀眾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場戰爭中的英雄——近年中韓三次交接志願軍烈士遺骸,讓人看到國家對逝者的安撫,而微博上孜孜不倦號召眾人對老兵的關愛,更多的還是想讓那些炮火餘生後老人能有一絲温暖慰藉。

電影負責將時間帶回戰爭開始的地方,而觀眾則需要重新踏上戰場,去一探究竟。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三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們志願軍參加的抗美援朝戰爭,其中情節所展現出人民志願軍的頑強、無畏和英勇的精神無時無刻不教育着我。戰爭的確是異常的慘烈,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可能能體會到那種殘酷,它就像是黑洞一樣,強大的引力只會將你拖進無情黑暗的漩渦,沒有任何的片刻思考和猶豫寡斷。事實上,當你被捲入其中時,已經不可能逃脱了,你能選擇的早已在出徵前就已經做出了抉擇,既然走上了抗敵衞國的道路,那就無悔於青春和生命。

悲傷總是和美好聯繫起來的,戰爭同樣如此,與之對應的是愛情。看過電影后,我想為什麼戰爭總是伴隨着愛情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戰爭是殘酷的,愛情是美好的,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情節,這也是一個很平常的電影情節的處理手法。

2、戰爭帶給人是絕望,無限的死循環,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結果和即將到頭的悲哀,而愛情給人以希望,憧憬,未來和美好,無限的生機活力,望眼欲穿都看不到頭,看不到的結果。事實上,這一點對比在最終的結果上是一致的,結果都是沒有結果。

3、事物本身是多面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就有殘忍的一面,有幸福的一面,就有悲慘的一面,而戰爭和愛情就是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兩面。事物本身也是殘酷的,在當時的背景下,愛情就像是佛説的塵一樣,本來就是沒有的,一切都內心都是不存在的,唯有生死之念。

4、人生無時無刻不在做着選擇,每個選擇對應的下一個選擇又是千差萬別的,當我們自己真正站在生死的十字路口時,我們會想些什麼呢?即使是想了好的,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塵歸塵,土歸土!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四

最近上映了很多電影,我喜歡這部《我的戰爭》,因為這部電影在六十多年後,重現當年炮火喧天的抗美援朝戰爭,讓我們在史詩級的大場面中,再次看到當年保家衞國的民族之魂,在熱血與激情中,也從頭認識那些為正義和責任一往無前的無名英雄,而在一系列英雄形象裏,我又最喜歡黃志忠塑造的老爹李順良,因為他的身上凝結着戰火中的人生智慧,也有如山的父愛。

在以往的戰爭片中,一般都是由年輕人負責衝鋒陷陣,像李順良這種老爹級的老兵,很少作為核心人物出現,而在當年的戰場上,老兵通常以其豐富的經驗,優秀的意志品質,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成為軍隊中的中流砥柱。

李順良是混跡軍旅多年的兵油子,他能説會道,卻絕非誇誇其談,他精通爆破與戰鬥,深諳戰場上的生存之道,卻絕不貪生怕死,能唱一曲《穆桂英掛帥》,唱得豪邁悲壯,熱血激揚,他是是整個九連的潤滑劑,是張洛東的養父,也是每個戰士心目中值得信賴的戰友老爹,樂觀豁達的性格,加上養父子之間感人至深的父子情,形成了一個立體而又鮮活的人物形象。

李順良這一角色,詮釋了中國志願軍的老兵精神,於詼諧生動中演繹着滄桑而又不息的熱血與激情,黃志忠不僅有力的展現了老兵的鮮活性格,更是通過細膩而又深情的塑造,對一代軍人的情感世界進行了深度刻畫,從而讓觀眾為之燃燒熱血。在影片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幕莫過於當孫北川下令炸山,以對抗敵人的坦克,李順良臨危受命,張洛東生死相隨,敵人的坦克已經近在眼前,兩人還在討論着打完仗怎麼娶媳婦兒,既展現志願軍戰士的大無畏,也流露着親情的温馨。

老兵的魅力是獨特而又深刻的,因為歷盡滄桑與戰火的洗禮,李順良對戰爭的理解更深入,他的堅定與樂觀,豪邁與熱情,無時無刻不在關懷並激勵着身邊每一位年輕的戰士,也打動着銀幕前的觀眾。

銀幕上的老兵能夠鮮活如生,令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燃,一方面來自劇本和故事的魅力,另一方面則來自黃志忠的表演,真正的做到了一舉一動,每一個表情和眼神都入木三分,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透過黃志忠的表演,我們能看到一個老兵無視生死的同時,對戰友和親人的關注,對生活的熱愛,對正義事業的必勝信念。

黃志忠可以説是中國影視圈最優秀的老兵了,曾經在《人間正道是滄桑》《風雲1949》《冷箭》《中國遠征軍》《聖天門口》《新亮劍》等無數家喻户曉的戰爭佳作,貢獻了無數不同風格的表演代表作,而在大銀幕領域,這一次在《我的戰爭》中,在宏大且逼真的戰爭場面上,很多危險的鏡頭都要親自上陣,黃志忠以“老兵”的姿態,不僅文戲出彩,動作戲爆破戲也是挺身而出,人先士卒,帶領年輕演員們完成了最艱難的挑戰,起到榜樣和老兵的作用。

這幾年,國產戰爭片數量不多,投資和製作規模也越來越保守,在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下漸漸失去了競爭力,像《我的戰爭》這樣以大手筆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戰,不僅是國產戰爭片的復甦之戰,更是考驗中國電影人和整個行業的生存之戰。值得慶幸的是,還有黃志忠、劉燁、王珞丹、楊祐寧這些優秀的演員,呈現了優秀的表演,這樣的表現足以證明,國產戰爭片必定會在不遠的未來重現輝煌。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五

回想起上一次看的電影《我的戰爭》,就會立刻想起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到底是怎樣來的。

剛開始時,就是一場戰爭,我們與美國敵軍對抗,他們有飛機,有坦克,有地雷,有炮彈……可我們中國只有人。這得怎麼打呀!看着看着,身邊的同學們都閉起了眼,我的心也怦怦直跳。經過又幾場戰爭,有的同學已經熱淚盈眶,我也不例外。平時在同學面前,沒人覺得我會有傷心的時候,可是現在有誰能不被感動呢?

在最後一場,女軍們也參加了戰爭。不管是為了已犧牲的同伴傷感,還是為了自己的四肢殘廢,她們都浴血奮戰,盡全力打敗敵人。只要有最後一發子彈,也要出一份力!這時,四周的同學又開啟了討論模式,你幹什麼哭啊!拜託,都是假的。”“

聽了這些話,我多想狠狠地反駁他們:你“們説是假的?的確,因為現實比電影裏殘酷得多!如果沒有軍人,你們現在還可能是一羣小俘虜呢。你們體會過他們的感覺嗎?為國家為人民不怕死,這種精神誰有?”我哭了半天終於止住了,因為我看到了新中國的誕生。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這是用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

看了電影我竟然有了當軍人的理想,再想想我們身邊的小事,都變得像芝麻大了,因為沒有什麼能難倒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向着理想出發吧!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六

中秋節放假,本來是不打算看這樣主旋律電影。但是,聽説有些人説很熱血,有些人説很垃圾。

抱着好奇的心態,去了電影院。 我的戰爭,這樣的電影,剛剛上映排片,就別影院給擠下去。

時間非常不好。賣票進去,也基本都是隨時在40歲左右人。我還想,可能看到一半,就走了。

結果電影超級好看,無論從演員、配樂、劇情、特效、都是目前中國最好看的戰爭片。看完這部影片,再看馮小剛的集結號,那肯定比集結號高上一個檔次。

先從演員來講,劉燁飾演的孫北川,接地氣 描寫了一個典型的北川漢子,粗擴,直言,但心底善良。和孟三夏對話,你娃涮罈子,你娃倒桶子。讓人感覺老鄉非常親切。另外,幾個配角也非常老沉。

在説配樂,一開場,本來挺祥和的鏡頭和氣氛。由於孫北川的到來,表現的非常緊張,上腺素飆升。是爺們兒,看了都會為之一振。尤其是,剛剛開場就打了一場遭遇戰。場面堪比好萊塢戰爭片,讓人熱血沸騰。尤其是配樂,和音效。在電影院裏面,簡直是無可比擬,好像自己就親身經歷了這場史詩之戰一樣。

再説整部電影的劇情,非常接地氣,孫北川和張洛東的兄弟情,張洛東與李順良的父子情很温暖,卻不刻意描寫,都是順着情節推進,情感戲都是捎帶品。但是,有一些鏡頭,簡直是催淚,看的我都想哭。着實兩個鏡頭讓我眼眶濕潤的一塌糊塗:

1.都給我活着回來,聽到沒活着回來;

2.孫北川死,王珞丹親孫北川的時候那個一言不發。簡直讓一個大老爺們兒感到動容。

在説特效,如果看了我的戰爭,再看集結號,那基本上,特效方面,集結號就不用再看了。而且集結號的劇情拖沓,戰爭場面就十幾分鍾,根本沒有辦法比擬。

最後,我要説的是,本來這樣的影片,被人罵過之後,排片量就少,也就那麼幾天,估計撐不過兩個周,如果大家要是有時間的話,還是親自去電影院看看吧。不要只聽一幫2B,叫囂什麼戰爭,什麼非正義的,和你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可是這部影片本事,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就是一個炸藥錢,都值了你的電影票錢。不看,真的太可惜了。

觀影歸來,我一直在思索!思索着孫北川背靠黃土面朝藍天躺在戰場上問張洛東:你説,以後會有人記得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