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7W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一

這兩天《我的戰爭》朋友圈熱議,有很多評價用盡褒獎之詞,今天帶着激動的心情去電影院感受了一下,客觀打分6分(因為我媳婦都看睡着了,從6.5下調至6分)。

必須要説,我是懷着對那段歷史無上的敬畏和對“最可愛的人”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的,以下説的,只是電影的事兒。

整部電影鏡頭感太強烈了,以至於讓我感覺導演在這方面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心思,更像是一部攝影作品展,而非戰爭題材影片。光影運用在倉庫排雷那一幕體現的比較集中,將緊張氣氛揉進被光照亮的半張臉,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沒有那麼多台詞就更好了。第一人稱持槍視角和槍的視角多次運用,晃動的鏡頭伴隨着彈殼的飛出和戰士的倒下,給人比較強的視覺衝擊。這在最後537高地一戰尤為突出。在清理戰壕那一幕,從槍的視角聽連長粗重的呼吸聲,強烈的鏡頭感直接把我帶回了《兄弟連》第二集温特斯清理炮陣地那幕(我對這部作品評價很高)。而戰役尾聲張洛東揹着連長一起突出重圍那一幕,又把我帶回了《風語者》(對這部評價一般)凱奇揹着納瓦霍人那幕。當然,如果沒有那麼多台詞就更像了。還有很多特寫鏡頭過於考究,很容易讓觀眾齣戲,難以全身心投入影片本身。比如影片結尾給孟三夏的特寫,彩片飛落劃過女主的高光的臉龐,讓人感覺導演是想通過極致唯美的畫面來與殘酷的戰爭形成激烈的反差?問題是畫面太美,以致於相比之下影片中的“戰爭”卻沒有那麼的殘酷了,這就很尷尬。

為什麼影片中的戰爭沒有感覺那麼殘酷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首先,我認為是女人戲處理的非常拖泥帶水。中國導演不喜歡讓女人遠離戰爭,總要把愛情摻和進來,而往往又不能很細膩和內斂地處理感情戲份,結果就是讓整部影片的節奏被撕裂,給人明顯的段落感。彷彿情感戲墨跡一會就預示着接下來就要有一段戰爭戲了,戰爭戲一結束,就知道女主人公又要出來了似的(即使可能不是這樣)。其次,朝鮮戰爭獨特性缺失。我總感覺,如果把美軍裝備和制服換掉,整部影片就完全可以説是在表現另外一場戰爭,比如解放戰爭或者對越反擊戰。從影片開頭入朝列車遭遇美軍空襲一幕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一點。剛剛入朝的戰士,之前經歷的是解放戰爭,他們對美軍的聯合作戰體系並沒有直觀認識,而他們跳下火車沒有絲毫遲疑,在缺乏對空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就能篤定朝堅固工事後的美軍發起衝鋒,我認為這不客觀。戰士是人,不是機器,他們會害怕,即使是老兵,也沒經歷過美軍傾瀉的彈雨和密集的炮火,更別提隨叫隨到的空中支援和從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彈。當然,這是國產戰爭電影的通病,中國軍人不會害怕,這個問題就不説了。為了體現抗美援朝的獨特性,可以考慮加入朝鮮人民軍的橋段,或者加入一些阿瑪尼頭頂物資支援前線的鏡頭,他們真實存在於那段歷史。更可以把“滾動的原木”(不好描述,請自行百度)和“冰雕連”(志願軍戰士俯卧在攝氏零下40度的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着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成建制被凍死的壯烈場面,彷彿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羣像)搬上銀幕,那將是多麼可歌可泣的畫面,讓觀眾知道他們為什麼是“最可愛的人”。再次,老派國產戰爭片烙印濃重,台詞過多導致戰爭殘酷性稀釋。很難相信這是一部由香港商業片導演拍出來的電影,反而更像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那種感覺(別以為我看不起老電影,相反,我看着董存瑞和地道戰長大,抗美援朝我更能接受《英雄兒女》,因為它很純粹)。台詞長篇大套,很多情景讓人感覺有些刻意想要觸動觀眾內心柔軟的部分,結果卻適得其反。年輕人不喜歡看中槍後説一些矯情的話(何況是説起來沒完,彷彿整個戰事都因為一個人的犧牲而停滯了),如果主人公在衝鋒的路上中彈,沒有被人注意而沉重、孤獨地倒下,我想一個慢鏡頭特寫就足夠“拿”住觀眾,這樣處理悲情、合理,而且真實。

總結一下就是,《我的戰爭》畫面考究卻沒有很好地體現戰爭的殘酷。當然,依然可以説這是一部不錯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雖然還是達不到韓美那種用色調就能傳達信息的拍攝水平,但看到差距,拍出自己的風格就很好了。

最後吐槽一下,老爹帶着文工團轉移那一幕,小分隊被河堤上埋伏的美軍長時間火力壓制,以致多人受傷,文珺犧牲,結果過了很久,他們把之前發給每個人的“光榮彈”拿出來了,大喊一句“跟他們拼了”之後,一起把手榴彈擲出,擊斃擊傷美軍無數。那麼我想問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拿出光榮彈不是要和敵人同歸於盡,而是扔出去,那麼為什麼要喊“跟他們拼了,決不能讓他們活捉我們”?

第二,如果光榮彈是要扔出去的,那為什麼不在最開始收到壓制的時候就扔出去,非要等有人受傷犧牲呢?哈哈,原諒我吧,吹毛求疵啊。對了,最後的最後,我強烈建議把那個港台腔用其他配音換掉,從東北入朝的,結果一股台北味兒,總讓人跳戲!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二

這個假期,我在家看了一部電影——《我的戰爭》,看完以後受益匪淺,我被他們偉大的精神所打動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有一羣平凡、偉大、勇敢的年輕人,為了保衞國家,決定遠赴他鄉,在那樣艱苦的日子裏並肩作戰,建立深厚的感情。劉燁飾演的是九連的核心首領孫北川,九連的兄弟們都很喜歡他,他身經百戰,性格粗獷,心地善良。當他遇到了文工團隊長孟三夏(王珞丹飾)時,內心又多了一層厚重的責任感。孟三夏是個性格開朗,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經歷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及生死考驗後,她真正的柔軟被喚醒。可她不知道,喜歡她的還有孫北川的好兄弟張洛東(楊佑寧飾)也對她暗生情愫。自從張洛東老爹犧牲後,她變得更加勇敢獨立了。

這裏面令我最感動的是他們去打537戰爭的時候,每一次打仗都會有兄弟犧牲,他們仍然與敵人頑強拼搏。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為了保家衞國,犧牲自己,甘願付出。

最後拿下537高地時,張洛東問孫北川:“你説會不會有人記得我們?”孫北川説:“肯定會有人記得的!”

是的,一定會有人記得。記得曾經並肩作戰的你們,記得那些你們用鮮血、汗和淚水死守下的土地,更加會記得你們用生命譜寫的'輝煌!

看完影片,我感悟很深,我們作為學生,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學習,爭取長大後能回饋社會、成為祖國的棟樑!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三

《我的戰爭》講述了一羣平凡而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保家衞國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經歷生死考驗的感人故事。影片體現了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作為男主角,劉燁在片場沒少被炸,對此他笑着説,“導演炸得挺開心,我們就真的很危險!”演員王龍華更自曝手曾被炸傷,血流不止。劉燁説也正是拍攝中的這種危險,讓他更加佩服當年浴血奮戰的英雄們,“《我的戰爭》的片場佈置得很真實,給我一種我就在戰場的錯覺,那種感覺其實挺嚇人的。在戰場上,可能一個冷槍、一個地雷,你就犧牲了,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那時候人們的勇氣,很了不起!”

雖然影片八成以上都在“打打打”,但穿插其中的戰地情還是值得一説。劉燁飾演的九連連長孫北川喜歡上王珞丹飾演的文工團隊長孟三夏,但他是個粗人,情話不懂説情書不會寫,喝醉了酒就嚷嚷“要親人家嘴兒”。行為雖然很糙,但感情卻十分深沉。片中,他一邊為壓到地雷的王珞丹排雷一邊説着道歉的話分散其注意力的一幕,着實令人感動;而他在最後一戰前將存下的錢和老家地址交給王珞丹時,那種託付生死的感情也頗為動人。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四

久違了,抗美援朝影片。真的已想不起上次看關於這場戰爭的電影是什麼時間了,因此無論影片品質如何我都要去看看,更何況影片還真的不錯。

我看電影《我的戰爭》向編劇劉恆致敬:在許多作家忙着“穿越”到古代,盡情展現帝王將相之時,他能用良知寫下這個劇本。嚮導演彭順致敬:因為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這段歷史的感知不會比我們多,儘管被詬病影片人物刻畫不到位,細節缺乏,不懂三三制戰術,亂加愛情胡椒麪等等,但他能在對這場戰爭的非議聲中,能從中國這麼多導演中站出來,用心拍攝了這部影片並讓它橫空出世,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向演員的敬業精神致敬:劉燁、楊佑寧等,為了影片真實在炮火中堅持不用替身完成每一場戲,這裏的劉燁儘管鬍子拉碴、性格粗糙,但卻覺得這是我看到的他最美的形象。甚至連台灣演員楊佑寧在這裏都令人刮目相看。

當看到黃志忠扮演的老爹爭搶着並哼着豫劇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當看到劉燁飾演的連長孫北川用憨憨有力的聲音對全連僅剩的30餘人“還有沒有種”的呼聲時;當看到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而那些具有民我看電影《我的戰爭》族血性的男人仍勇敢前進的純爺們時;當看到孫北川閉眼之前問戰友“你説我們這些事以後會有人記得嗎”時;當看到王珞丹飾演的文工隊隊長站在歡迎隊伍邊用期待的眼神尋覓,恍惚中戴着軍功章的孫北川在歸來的志願軍隊伍中默默的走過,仍是一身灰土滿臉滄桑,然而他永遠也回不來了時;當看到慘烈的戰爭場面以三D的形式近乎真實的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我想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滾滾而下的不會僅僅是我一個人吧?

這是在特殊時間,特殊環境,特殊地點打的一場特殊戰爭;這是一個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這是一場無數個“我”組成的戰爭,説它是一場打出國威給共和國帶來60年平安發展的偉大戰役並不為過。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五

以否認影片《我的戰爭》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劇中情節難讓人動容,好的場景也乏善可陳,一味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而人性的蒼白,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難比肩他國戰爭經典。電影敍事時與史料相悖。如歷史上的第一戰役是中國軍隊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覺,運動中小遭遇戰。到第二戰役開打,美國人都不相信有中國正規軍隊進入。影片首部大戲,就呈現首批入朝參戰 的列車就遇有美機狂轟濫炸,大部隊重武器阻擊的江面大橋遭遇戰。如在時間節點調整一下更符合歷史。影片呈現的中國軍隊進攻時的“人海”,猶如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場景,戰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體常指責中國軍隊人海戰術,漠視生命,這樣情節易授人口實。戰爭與愛情總是影片中不變的元素,用連長遇女老鄉酒後失態引發感情戲似乎有情節略顯粗糙,沒法打動人。優秀的戰爭片,一定要有愛情戲嗎?《拯救大兵瑞恩》沒有男女感情線。《太極旗飄揚》裏那個男一號有一個未婚妻,沒出現在戰場景中。這兩部片子的情節一氣呵成,更為流暢。

所謂準備,是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通過第二手、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潛在的幫助,我的侷限性恰恰也在這裏,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的真誠。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志願軍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氣勢,這種罕見狀態震驚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響。在100多年來的屈辱史中,這是民族氣質的一次逆轉和爆發。我想尋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過一個倉促寫就的劇本達到這個目的。我會繼續尋找。我設計了孫北川這個人物,他是農民子弟,在炮火中還惦記着以後回老家種地;我還設計了孟三夏等文藝女兵,武中有文,顯現了與農民的現實主義相對應的小知識分子的浪漫主義。構思劇本時,恰逢各類選秀節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這些靚男美女如果生在當年,競賽選拔志願軍文藝兵會是怎樣的場面?我甚至設想了1950年兩個文藝青年在上海蔘加徵兵面試的情節,沒有用上而已。時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許可以被貶低,卻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六

即將在20xx年“國慶檔”重磅獻映,由香港鬼才導演彭順執導,金牌編劇劉恆操刀,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v寧、葉青、王龍華等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鉅製《我的戰爭》今日首次發佈了幕後爆破特輯,曝光了影片拍攝期間驚心動魄的爆破場面,用最真實的拍攝手段還原了戰場上的硝煙,劉燁、楊v寧、王珞丹等主演紛紛表示,戰爭戲、動作戲拍攝起來雖然艱苦,但很過癮。

電影中的爆破場景摒棄以往戰爭片特效製作,全部採用真實爆破,所有演員真實感受戰場的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異常艱辛,使影片成為一部真正的戰爭電影。

導演彭順坦言由於影片中有很多爆破場景,涉及到的演員眾多。如今,觀眾的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很簡單的拍完一場戲一個鏡頭,就能達到效果的。幕後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才能完成一個很好的鏡頭。因此導演的準備工作不止是影片的拍攝背景和畫面,還有爆破、槍戰等。對於彭順來説,此次戰爭題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電影拍攝期間不斷和爆破師溝通,保證影片爆破的拍攝質量的同時,保障人員安全是首要任務。導演彭順則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花時間嘗試爆破效果,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爆破畫面,劇組需要反覆進行爆破,保證爆破畫面的效果,演員們也需要多次近距離接觸爆點,非常危險。每一次拍攝危險鏡頭結束後,導演會第一時間確定拍攝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然後再確定拍攝畫面效果,盡一切可能的保障演職人員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