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太空課堂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太空課堂觀後感【精品多篇】

2022央視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一

我最喜歡的是“泡騰片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拿出準備好的藍色顏料滴入水膜當中,水膜瞬間變成了藍色水球,隨後王老師將泡騰片放到水球裏,水球中產生了許多歡快的小氣泡,慢慢地水沸騰了,但由於太空的失重,氣泡沒有衝破水球,隨着氣泡不斷增多,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氣泡球,像藍色的地球一樣,簡直美輪美奐。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失重狀態下細胞生長髮育狀態。細胞一閃一閃的,很神奇,讓我感受到太空的奇妙。翟志剛老師告訴我們,宇航員長期在太空中會對血管有影響,對骨骼肌肉也有影響,為了防止肌肉萎縮,會有自行車拉力器泡台等運動器,還有一件祕密武器——企鵝服。他還為我們演示了太空轉身,太神奇了!

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二

隨着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體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裏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令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最有趣的試驗則是用圓環製作水膜。一般的水膜需要藉助肥皂水的特性,來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僅僅需要普通的水即可,看見王亞平王老師將手中的圓環分開再合併,便形成了一個水球,並親切地講解到:“通過水球,同學們還能看到倒影成像哦!”説完,便眨了一下眼睛,讓同學們覺得更親近了。

看完這次太空授課,對於即將要升入八年級的我,是一個提前入門以及預習,也激起了我對於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了我對於學習物理的信心。

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2央視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三

“天宮課堂”太精彩了!航天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介紹了太空家園:睡眠區、運動區、生活區,功能齊全,應有盡有。行走、轉身這些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居然這麼“艱難”,真想親身體驗一下。

叔叔阿姨還給我們做了許多實驗,雖然我現在還有些看不懂,但是覺得特別神奇!現在的'我還是一名國小生,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也去探索太空奧祕!

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四

今天今天上午在我們學校的會議室裏四、五、六年級的全體師生觀看了由神舟十號飛船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在離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上給所有中國小生上的一堂課。

此次太空授課意義非凡,不僅體現出了國家對中國小生的關愛和我國在航天事業進步很大,證明了中國學生好學、好問,求知慾望強。

這次太空授課王亞平任主講,聶海勝任助教,張曉光任攝像員。三位宇航員配合十分默契。王亞平老師面帶微笑,講的繪聲繪色,十分動人。有時還會説幾個小笑話,讓我們更能理解其中的奧祕。有時又通過幾個簡單的小實驗讓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奇妙的實驗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太空授課的成功,是宇航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將來肩負着建設祖國、發展祖國的重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積累知識。去探索發現宇宙的奧祕、地球的奧祕造服人民羣眾。讓全世界都能傾聽到中國的好聲音,讓中國夢偉遞到更遙遠的地方。把中國變強大起來,不再被別的國家所欺負。

通過這次的太空授課,我不僅認識空中奇特的物理奧祕,還讓我對今後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和自信。謝謝王亞平老師的精彩授課。

2022央視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五

今天可真幸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充滿奧祕的《天宮課堂》。叔叔阿姨們用太空講課的方式,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書中的那些太空奧祕的知識在航天員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科技原來是那麼神奇的一個東西!瞧,在地面會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當它來到了太空中,只要輕輕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學們歡呼着,大叫着,直呼不可思議!此時此刻,我下定決心,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祕!

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六

今天下午,老師組織同學們在教室裏觀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授課的直播。

宇航員王亞平在失重的狀態下講解和演示了幾個實驗。我最感興趣的是魔幻水球的演示,王亞平把水注到一個金屬圈裏,水沒有像飛流直下三千尺那樣流下來,而是奇蹟發生了,變成了一個水球,水球漂浮在王亞平的臉前,透出的頭像是倒立的。如果大詩人李白看到這一幕,他會寫出怎樣的詩句呀?

這次觀看學習,讓我對失重,牛頓第二定律和水的張力等有了很深的印象。覺得知識也很有趣,女孩子也能成為航天員。放學了,我走出校門,仰頭望着碧藍的天空,想像如果我是一名宇航員該多好啊!我也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無窮無盡奧祕……

太空課堂觀後感 篇七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奇妙的“太空課堂”結束了,但是精彩的畫面仍然在我腦海裏回放。

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着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呀!

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着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亞平阿姨做的水球實驗。讓我知道了在太空中失去了重力的影響,水的表面張力更加明顯。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裏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往水球裏注入紅色就變成了一個紅紅的葡萄球。

我一直記得那顆紅紅的葡萄珠,讓它亮在心裏,像太空的日出一樣,每天16次,照得每個人都陽光燦爛,天天好心情!

太空課堂觀後感 篇八

在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王亞平與其他宇航員成功來到了太空。據説接下來他們將為我們現場直播。

只見一個鏡頭裏出現了三張模糊的人臉,緊接着,三張臉越來越清晰。最終終於可以看清楚了。葉老師,開始給我們講解了,很多在地球都不可能做到實驗。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説幾個,我比較感興趣的吧?

泡騰片實驗,光聽着名字,肯定知道他跟泡騰片有關,只見王亞平老師拿出一個像輸液袋一樣的東西,緊接着。拿出一個放大鏡輕輕的一擠,水瞬間出來了,王亞平老師將他們擠在了放大鏡。只見放大鏡上的水越聚越多最終水慢慢地匯聚成了一個圓圓的球,這如果是在地球上肯定是天下奇觀和任何一個人説,他都不可能相信,但是這是在外太空,水錶面的張力大大減小。緊接着,王亞平老師放入了一枚泡騰片,慢慢地球越來越膨脹,裏面擠滿了泡沫。就像一個胖墩墩的小娃娃,讓人忍俊不禁。只見王亞平老師把臉放在放大鏡前,瞬間出現了一張相反的臉。你以為就結束了。黃亞平老師一點神祕地拿出了一個鏡片水球裏又出現了一個正臉。這也太好玩了。

接下來這個,特別好玩,直接一名同學站起來,拿出話筒問道:“請問王老師,您在太空中怎麼轉身?”葉老師立刻給出了回覆。只見他嘗試着用正常的方法轉身,可是。明明頭在往右轉,而身體卻在左轉。彷彿他們兩個鬧了矛盾誰也不服誰。可是過了一會兒葉,葉老師又給出了一個新的辦法。之前葉老師兩隻手一直在畫圈圈,一開始緩慢無比慢慢地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身體和頭也不受控制地向後轉。看來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就是稍微有點麻煩。

問題一個又一個的提了出來,但是因為這次授課的時間有限,只能等到下一次了。

太空課堂觀後感 篇九

偉大征途背後,是無數航天人嘔心瀝血、艱苦卓絕的奮鬥所鑄成的不朽奇蹟,更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所鋪就的“通天之路”。作為年輕幹部,雖已無法“摘星攬月上九天”,卻要讀懂航天精神的“特別”之處,不斷涵養自己的品格、素養和意志。近地軌道的200多公里,中國航天人走了近60年;偉大復興的漫漫長路,值得我們用一生踐行。

“特別能吃苦”,頑強品格錘鍊鋼筋鐵骨。

航天員的選拔極其嚴苛,從眾多戰鬥飛行員中脱穎而出後,依舊要經歷八個大類、一百多個項目、數千個單元的魔鬼式訓練才具備進入太空的資格。但唯有如此才成承受八倍於自身體重的重力,應對外太空複雜多變的各種情況。年輕幹部同樣是通過層層選拔、考核,才走上了現在的工作崗位。然而實際工作中的情形是千變萬化的,要認識到“苦難”是年輕幹部的“鍊金石”,去“嬌氣”,接“地氣”。要永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頑強品格,不怕難、不怕苦、不怕累,練就獨當一面的強大本領。在具體工作中,更是要邁開步子,不畏畏縮縮;要扛起擔子,不推推搡搡;要動起腦子,不猶猶豫豫,在“自討苦吃”中培養自己敢於擔當的精神品格。

“特別能戰鬥”,衝鋒態度激勵不甘人後。

載人航天工程是目前中國航天領域技術難度和風險挑戰的“天花板”,可即便如此,依舊有許許多多“特別”的航天人在“特別”的攻堅時刻挺身而出、前赴後繼,才能渡過一次次危機難關,跨過一個個技術鴻溝。現如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疫情防控依舊吃緊,在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征途中,時刻都會面臨新的鬥爭,處處也都會成為戰場。年輕幹部應當將風險挑戰視作自己的政治歷練課,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在攻關前沿、基層一線燃燒自己的青春鬥志。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也要有善為人先的智慧,更要有爭為人先的擔當,有勇有謀,衝鋒在前,開拓進取。

“特別能攻關”,創新思維啟迪舉一反三。

中國的載人航天走的是一條完全獨立自主的創新之路,我們具備後發優勢,更是錨準世界一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由此才掌握了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體系。年輕幹部是活力,是朝氣,某種意義上就是創新的代表,在崗位上更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具體實際,形成獨有工作方法。“思想張力”是年輕幹部的天然優勢,應大膽解放,突破陳舊方式方法,擺脱長期路徑的依賴。與此同時,也要戒驕戒躁,把牢“思想定力”,要暢想,不要空想;要高談,不要空談;要實幹,不要空幹。一切幹事創業的基礎一定是結合實際,而結合實際的基礎一定是調查研究。年輕幹部應深刻理解其中內涵,擎高思維創新之帆,築牢肯幹實幹之船,才能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特別能奉獻”,為民宗旨引領孜孜不倦。

每一次太空任務前,航天員們都會立下“生死狀”,在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面前,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神話傳説中,“上九天攬月”多少透着些玄幻色彩;而在中國航天事業裏,“天問”“嫦娥”“神舟”卻都是航天員們用生命繪就出的壯麗篇章。年輕幹部要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為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刻上無私奉獻的烙印。要不忘本,牢記自己的使命。少伏在“案頭”,多去“田間地頭”,走近百姓身邊,走進羣眾家裏,用“鐵腳板”走出人民幸福路、國家復興路。更要不為己,恪守一心為公,要在一言一行中守住底線,在一點一滴中奉獻為民。唯有如此,方能渲染“不忘本,不為己,盡忠職”的幹部底色,成就精彩人生。

2022央視太空授課觀後感 篇十

今天,我觀看了一個名叫“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的直播課。這個視頻主要講述了“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的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我覺得最神奇的情節是水球。第一處就是王亞平老師做了一個水球。它非常漂亮,只見王亞平老師將水滴放進水膜中,然後水膜會一點點變厚,繼續向水膜裏添加水滴,最後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水球。王亞平老師還説在陸地上是做不了水球的,只有在微重力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老師們的太空之旅真是又神奇又有趣,真想像他們一樣勇敢地完成祖國神聖的太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