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宮課堂”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天宮課堂”觀後感心得精品多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500字 篇一

12月9號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認識了“感覺良好”三人組,指揮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王亞平,航天員葉光富,他們就是“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

中國空間站教授的項目有:王亞平老師為我們介紹航天員在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宇航員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着王亞平老又帶我們來到了運動的地方。在是翟志剛老師為我們介紹了葉光富老師身上穿的企鵝服。

企鵝服”是一個失重對抗防護的設備。人在失重狀態下長期生活,由於沒有重力作用,人體的肌肉會萎縮。“企鵝服”裏面有很多彈性袋,像地面上做運動的拉力器,航天員穿上後通過彈性力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緊張,避免肌肉萎縮。套袋用在航天員大腿部,作文吧它的作用是通過加壓,防止微重力對人體體液分佈的影響,比如導致大腦血液過少。否則因為沒有重力作用,大部分的體液會迴流到腿部,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神九”航天員每天穿“企鵝服”和套袋時間為1—2小時。

太空轉身是葉老師為我們展示的,葉老師也為我們展示了太空可以像在地上一樣走路嗎?最後的結果都不行,太空轉身原理,要利用“角動量守恆定律”“角動量是衡量轉動的一個物理量,對一個物體來説,其各部分離軸越遠或者轉動。不可以在太空正常行走是因為太空沒有吸引力,人只能是以漂浮的狀態行走。

空間站可以發郵件,看電視,發視頻。通過窗户可以看到天空和地球。

我們的航天員實在很偉大,向航天員致敬!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與天宮連線,這神奇的宇宙大講堂在下午3:40準時開始了,可以説是翹首以待,萬眾矚目。

奇妙的水珠懸浮於半空之中,久久不落;陀螺能夠在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換……這些種種,在地球上我們都是難以想象和體驗的。可是在太空中,因為失重,這些奇妙的現象都展現了出來。看完了這僅6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點燃了人們探索太空激情的火種。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這堂課讓人們對太空的熱情的星星火種,引發的火勢卻可以燎原,“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麼啊……”這些兒時的問題,我在一些科普讀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

從此,便對太空有着絲絲的好奇,但是,隨着不斷的成長,兒時的好奇心似乎已經被時間所磨滅,已有多久沒想起太空來了呢。隨着神州飛天,心中的好奇終於又被引發了出來,直到看了這節太空授課,我才明白,原來心中對太空的嚮往,一直存在,生動的課堂如夜中的明燈,引我們走近太空,幫助我們普及了知識,同時又點發了我對太空的熱情。那麼,太陽系之外有什呢?宇宙還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麼樣子?我的心中有一千零一問。

記得有一位詩人寫道:“寧願變成一根樹根深扎地底,也不願在星空中飄浮。”

但我卻想説,我願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我願意在太空中漫步,用熱情探索太空,用科學知識來探索未知的領域。

最新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三

“天宮一號”為中國構建太空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國際太空站的歷程。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新構想;1993年,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無數次重新設計,終於開始着手建設太空站;1994年,準備階段開始,在此期間,航天飛機與“和平”號太空航進行了9次對接;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2001年,命運號實驗艙與團結號節點艙對接,探索號氣閘艙安裝完成;2008年,哥倫布號實驗艙安裝完成,開始安裝希望號實驗艙。

從國際太空站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天宮一號”只是中國向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是這絕對是意義巨大的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説,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鑑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着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X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周建平説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才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着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台,為人類探索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400字 篇四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着顯示器,記錄信息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説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裏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着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五

今日,我收看了“天宮課堂教學”第二課,學習培訓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此次授課的老師並不是一般的“老師”,她們竟然在太空授課!她們便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宇航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很多太空科學專業知識,有“宇航員在軌工作中生活場景展現”,有“空間細胞學科學研究實驗展現”,有“水的浮力消退實驗”,有“收縮水支撐力實驗”,有“水球電子光學實驗”和“咀嚼片實驗”。

在其中我對“收縮水支撐力實驗”最有興趣。這一實驗是亞平老師給大家講解的。只看見餐桌上擺着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提心吊膽地拿着飲用水袋朝金屬圈灌水,讓水吸咐在金屬圈上,隨後再次漸漸地灌水,使收縮水變為脹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終,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閨女一起剪的花瓣在水球上,我驚訝地發覺花瓣一直在水球中轉動,確實是太有意思了!

亞平老師還帶大家參觀考察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結構。“空間餐廳廚房”,裏邊有簡便的烤箱和飲用水調節器,也有可愛的小電冰箱,冰箱裏也有新鮮的新鮮水果。

葉老師歸還大家演出了空間轉過身。我明白了吹氣檢查,和游泳的姿勢全是難以實現的,僅有將兩手抱在胸口才可以轉過身。太奇特了!

我的願望是我要當上航天員,在宇宙空間中暢遊,去太空探索大量的宇宙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