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善洲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85K

楊善洲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楊善洲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今天我們學校老師一起觀看這場電影《楊善洲》,影片從一開始到結尾,圍繞楊善洲“愛國、愛黨、清貧、創新、奉獻”為線,講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為,感受頗豐,淚水一次次濕潤了雙眼。通過觀看電影知道楊善洲他是一個好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執着的人,一個無私的人,一個堅持一輩子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的人,一個一身正氣問心無愧的人。造的是樹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這就是電影中我看到的楊善洲。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是一名老師,結婚後和丈夫因為工作,兩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成。當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時,楊書記就是不同意。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説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用他自己的話説,對家人欠了一筆永遠還不清的債。楊書記用22年讓一片荒山變成了大森林,也把一個18歲的少年,培養成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男子漢,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楊書記把價值3。7億元的青山交給國家,把管理林場的重任交給了周波,聽着他響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頭80個、小山頭172個。聽他重複着老書記要把20%的收益分給羣眾的心願時,讓我感慨萬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楊書記不僅僅用退休以後的歲月把家鄉的荒山變成了不再受乾旱威脅的寶山,更是用自己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輕一代。

看完電影,眼前始終浮現着影片的情節:鬢髮如霜的老書記捐出3。7億元卻不要縣裏的10萬元獎勵,把市裏20萬的獎勵拿出16萬支援家鄉,僅僅留下4萬元給陪着勞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為一點保障。山嵐霧靄,松濤陣陣,鮮豔紅旗下,周波堅定地説:“書記,你放心,我們一定管好。”話語簡短有力,最樸實的詞語許下的是最堅定的承諾,他的眼神中沒有物慾、沒有功利,清澈得可以看到心裏去……

楊書記彌留時刻,病房外是不請自來的鄉親,電視上響起雲南新聞的畫外音:久旱之下,雲南全省境內人畜飲水困難,但是大亮山裏多處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着隊拉水的車輛川流不息。書記不喜居功,叫女兒關了電視。當年擔水為禮的老漢,這次擔來的是家鄉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從眾人手中傳到老書記手中。人生不過匆匆幾十年,這是最好的報償!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刻的體會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一要端正態度,要有頑強的奮鬥精神,不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做人;二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該做好的事情。楊善洲書記雖然走了,但是他為民、樸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同時也激勵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業心和奉獻心。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楊善洲》觀後感 篇二

近日,行裏組織全體行員觀看了電影《楊善洲》,影片講述了雲南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大愛無私的感人事蹟,將一位清正廉潔退休幹部的偉大光輝形象樹立在我們的面前,令人肅然起敬。此間多次被主人公楊善洲的感人事蹟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楊善洲作為雲南省保山市地委書記,他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後,始終把黨和羣眾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在影片中楊善洲説了一句話:“有些幹部只是吃羣眾的飯,不給羣眾辦實事,那不是白吃羣眾的飯嗎?”在雲南缺水的時候,他帶領着羣眾和乾旱作鬥爭,他勇敢的和天鬥、和地鬥,他們行為感動了上天,旱災嚴重時,夜裏下了一場及時雨,他告訴大家説:“羣眾們啊,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們!以後咱們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龍王。”退休後,他主動放棄在昆明優越的生活條件,帶領家人和羣眾紮根大亮山,在那裏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佔地面積約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至2009年4月,他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在大多數人為生存忙於生計,為治療忙於奔走,為就業到處碰壁,為安居忙於房貸的時候,楊善洲的事蹟對此卻形成一個巨大的反差。當今社會一些人們,忙於權錢交易,求官、求財、求名,求利無一不想為之。

現今社會資源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時候,勢必形成大多數人的生存壓力。忙碌的民眾,貧病交加的老幼,擠着公交車,騎着自行車,也在各色道路上頑強掙扎地活着。這就是一個民族,假如沒有這些平凡的勞動者,勢必無法前行。

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餘力,甘於奉獻給家鄉。護得一方水土,也養得一方人。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為官要有名節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為後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

代像楊善洲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作為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來説,他的行為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為官的責任,時代需要的就是做為人的本份與責任,如此才有一個民族的自豪與未來,而不是見利一哄而起,無利一鬨而散,為利爭鬥不休。

我們要學習老一輩共產黨人用於擔當的工作態度,做好自己的本分,對工作負責,把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不斷傳承下去。

《楊善洲》觀後感 篇三

《讀一讀這位老人平凡動人的故事 你會明白什麼才是美麗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與一片森林》,講述的就是楊善洲——雲南省保山縣原地委書記,退休之後不進城,志在深山辦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獻國家的故事。

有幸在工作之餘,分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安排全體黨員觀看了《楊善洲》,這是一部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弘揚時代精神、謳歌當代基層幹部楷模的主旋律電影,講述的是原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蹟。但與以往同類影片所不同的是,楊善洲的故事不是重點講述他作為保山地委書記時的優秀事蹟,而是他60歲退休後,主動放棄進大城市療養的機會,心甘情願回到家鄉,將大亮山由一片貧瘠的荒地變成萬畝山林的故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從影片中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一、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楊善洲開山墾荒的日子是艱苦的,艱苦環境下的快樂更加珍貴。當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樹苗心生歡喜時,卻遭遇了毒草的侵害,面對貌似令人絕望的困難,他並沒有打退堂鼓,而是不眠不休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成功解決了危機,讓樹苗得以茁壯成長。

林場決定種植經濟果木,為了解決節約資金,楊善洲走上街市,在路人異樣的目光下撿果核育苗,在他的帶動下,原先怕丟面子的臨場職工們都能坦然的上街撿果核。

山上種樹的日子單調而艱苦,很多人無法克服各種困難來了又走。但這都無法阻擋楊善洲開山墾荒的決心,原本以為五六年的時間,但他卻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將大亮山從荒山變為萬畝林場。

……

類似的事蹟數不勝數,但都折射出老書記楊善洲身上的`一種精神,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克服。“有了堅定的理念信念,站的就高了,眼界寬了,心胸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不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的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2009年4月,楊善洲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從他的事蹟中,我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所堅守的理念信念,也看到了在這樣的理念信念支持下,他做出的豐功偉績。

二、公私分明還是食古不化?

楊善洲在山上種樹時得知孩子們不能上學的原因是由於民辦教師流失,他親自將相關部門幹部共同邀約上山,解決了70名民辦教師的轉正問題。為了讓隨他一起上山種樹,一種就是17年的青年周波能夠早日結婚,他第一次“走後門”幫助周波找到了林業局的工作。然而,他卻沒有幫助自己的女兒。他的二女兒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擾,楊善洲解決了70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的女兒打一個電話,二女兒對他聲淚俱下的控訴也無法動搖他絲毫,在他心裏有一條簡單卻明確的底線:公是公、私是私。我們開始也許會不理解,楊善洲狠心拒絕了行將就木的老母親的殷切懇求,是否是不孝?讓女兒傷心欲絕,又是否應當?然而,當時間過去二十年,當二女兒憑藉自己的能力實現了曾經的渴求,也終於理解了父親對她寄予的期望和愛,我們也才能夠真正理解楊善洲的堅持。這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所必須堅守的,要做到修信、修品、修行、修律,任何時候都要慎獨、慎初、慎微,進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宗旨是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2010年,雲南遭遇百年大旱,青翠的大亮山護佑下的保山人未受大旱影響,青山是楊善洲生命的真實寫照,流水則講述着一個共產黨人心繫人民的赤誠。最後,讓我用一首流傳於滇西的民謠再一次帶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讚美楊善洲—這位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共產黨員的楷模:“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

楊善洲觀後感 篇四

這天,看了《楊善洲》這部影片,被老書記的事蹟再一次感動,淚水濕潤了雙眼。回到家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又到網上看了電影的主角李雪健對主角的感悟,他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對老書記的人物印象,我覺得,我也被老書記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動着。

李雪健是老牌明星,對主角的闡釋入木三分,他扮演的老書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李雪健説“我就是楊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主角的背景和內心後,懷着對老書記的尊重和愛,想要把老書記演活,而做出的莊嚴承諾。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後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一樣,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着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於是,女兒對他説,你幫那裏的代課老師轉正都能夠,為什麼我不能夠?那裏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一樣的概念嘛!楊書記心平氣和地説。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説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

老書記在家裏對三個女兒交代自我的後事時,説要把自我的骨灰分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開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結束的地方;還有一份要交給女兒們保管。在交代這些事的時候,他的神情平靜而安詳,似乎只是要出遠門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訣別。

我很榮幸,在老書記把市委獎勵他的20萬元捐獻10萬元給保山一中的時候,參加了捐贈儀式。在保山一中的會議室裏,老書記把市委獎勵的20萬元的用途交代的清清楚楚,電影裏,但是是換了一個場景,作為對女兒們的交代。

這些真實的描述讓我的雙眼熱淚盈眶,本以為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會輕易為了某個人而感動落淚;本以為此刻這個時代塑造的英雄有些高、大、全和假、大、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和聽到了太多塑造出的典範和楷模,在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不明白自我該相信什麼?

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答案,他用自我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我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職責;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要把自我的私利放在最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透過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和好事兑現自我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這個時代需要老書記的精神,老書記並沒有走遠,他的精神變成了永遠不變的豐碑,聳立在我們的心裏。老書記,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我在您的帶領下,也在重温着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用心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您是我心裏永遠的精神豐碑,我要在您的精神的指引下,用自我的一生寫一個大寫的`“人”,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