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5W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精品多篇)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 篇一

雷鋒走了,帶給善良的人們無限的悲痛,留給善良的人們一筆豐厚的財富,默默離去,喬安山——雷鋒生前戰友,雷鋒犧牲的直接“肇事者”來了,帶着終生揮之不去的遺憾和一個沉重的包袱,默默走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的正是有關喬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平凡經歷。

幾十年前,時代推出了雷鋒——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普通軍人,他以自己年輕的生命為社會樹起了一座時代精神的豐碑。然而,他卻走得如此匆促,在人們還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時候,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忽然間嗄然而止,躲開了人們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靜靜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終點。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改革邁着矯健的步伐在華廈廣袤的大地上畫出了濃重的一筆,面對着日新月異的這個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長久以來藴含在他們腦海深處的某種精神支柱在對物質的無限追求中悄悄地支離破碎,飄散消失殆盡。

喬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揹負着一個沉沉的希望,在崎嶇變幻的歷史路途上踽踽獨行而毫無怨言,他默默地關注着變化萬千的世紀,默守着一個堅定的信念,靜靜地袒露着一種生命的俊美。他或許只是一片迎風而動的綠葉,或許只是一粒亮麗而純清的海水,但他卻昭示着一種生命的倔強,折射着一種生命的輝煌。

喬安山卻是偉大的,他將雷鋒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延續了下去,他將一個悠遠的時代與現實連成纜索,讓人們從心靈深處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讓更多的人脱離種種齷齪腌臢,緊緊地凝聚在一面輝煌的旗幟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無私與崇高。

我甚至於為他的默默無聞而潸然淚下,他只是沿着雷鋒的足跡去完成雷鋒未竟的事業,他沒有叱吒風雲的感召力,沒有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顆金子般的心和一種嚮往光明追求真理的執着。然而,正是這平凡的一舉一動將各種摻雜着自私與物慾的。思想都款款地搖碎,又溶為一書包範文體,凝合成一座精神的豐碑,凜然屹立在新時代的開端。

我不由得有一種激動和亢奮。當一大羣稚氣未脱的青年志願者譁然而現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還向着未來延伸而去,那麼地貼切而自然。或許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執着的赤誠,正是無數堅實的腳步,才能將新時代的這座豐碑鞏築得如此沉穩,踩踏得那樣殷實、富麗,才能讓更遼闊的華夏大地上長存文明的火種,生生不息,延綿不絕。

雷鋒精神是一座豐碑,是萬千民眾的一個精神的皈依點。而瞻仰這座豐碑,你就會多一個沸沸揚揚的生命熱源,你的人生也會增添一股燙人的力量,開始浩大而勃發。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二

3月5日是學習雷鋒日,下午老師組織我們在教室裏看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受啟發。

影片講述了雷鋒生前的一位戰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不小心車尾撞在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雷鋒的太陽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雷鋒犧牲了,年僅22歲。喬安山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決定用雷鋒精神要求自己。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有一位司機把一位年邁的老人撞到了,但司機卻跑了。喬安山毫不猶豫地把老人扶起來,送到了醫院,但老人偏説是喬安山把他撞倒的。喬安山有口難辯。最後逃跑的司機找到了,才還了喬安山一個清白。

看到這裏,我和同學們都很同情喬安山,也很敬佩他,在如此棘手的艱難處境中,依然能堅持“雷鋒精神”,他的行為使所有人心中都洋溢着温暖。

在生活中,我也要像雷鋒叔叔一樣主動幫助別人,比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主動撿垃圾,用自己的零花錢幫助貧困兒童……

《離開雷鋒的日子》讓我更瞭解這一段辛酸而感人的歷史,雷鋒精神經受了幾十年時間的考驗,我們無可否認,它一直都在滋潤我們乾枯的心靈!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 篇三

三月是“學雷鋒日”,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觀看了電影《雷鋒離開的日子》。

電影的資料主要講述的是雷鋒生前戰友喬安山在雷鋒去世後的30餘年裏,以雷鋒為榜樣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雷鋒與喬安山一齊執行任務時,在路面指揮戰友的軍車倒車期間,意外將雷鋒撞傷致死。從此,喬安山帶着終生揮之不去的遺憾和一個沉重的包袱,並把雷鋒的精神進行了再次光大。

在片中有這一個場面:老人被撞之後因為找不到肇事者,兒女們又不願承擔昂貴的醫藥費,所以老人唯有指定喬安山就是撞到他的人。如果不是老人經不起傳統道德的責備,吐出真相,那麼,憑藉精神的力量,喬安山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了,經濟上去了,精神卻難以上升。此刻,狼煙四起的犯罪、暴力,嚴重的抑制了我們兒時被灌輸的所謂的羣眾精神和助人為樂主義!在一句一句的很傻很天真,很黃很暴力之後折射出的是一種種的惡俗陋行。雷鋒精神能改變這些東西嗎?

例如2006年發生的“彭宇案”,在公交車站上一老太跌倒在地,正下車的彭宇上前攙扶,並陪送受傷徐老太至醫院,事後老太稱是彭宇造成她倒地後果,訴至法院後彭宇成為被告。彭宇極辯自己未衝撞老太,上前攙扶只是做好事。法院一審後判決雙方均無過錯,但仍要彭宇承擔老太十來萬塊醫藥費的40%,彭宇不服上訴。“彭宇案”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官司,彭宇賠了錢,也讓社會輸掉了道德和正義。當我們路遇老年人跌倒怎樣辦?有人擔憂,受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許雲鶴案”影響,此刻大家焦慮的不是“怎樣扶”,而是“扶不扶”。“當今社會真正缺失的是公德與誠信”、“跌倒的不是老人,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人與人的信任,以及法律的公信力。不能重建社會誠信。”所以,依靠法律手段來解決,卻是遠遠不夠的。在扶起跌倒老人之前,社會要先扶起的是“跌倒”的道德和扭曲的社會價值觀,更多則是需要依靠路人的良心、靠摔倒老人的良心和整個社會的良心。

學雷鋒的好處和雷鋒精神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雷鋒精神就應説是人類社會的完美良知和愛心的體現,是社會良性發展的基礎。此刻人們對雷鋒的態度,不是因為雷鋒的精神不好,而是雷鋒這個典型的真實程度和製造過程的虛擬成分。反而增加人們的逆反心理,導致學雷鋒成了一種形式,實際效果愈發低下。雷鋒是平常人的典範,卻認為雷鋒是精神聖人,近乎完美,高不可攀。一位22歲的青年人,他沒有久戰沙場的英雄壯舉,也沒有超凡的天才發明,雷鋒不是聖人,學雷鋒常態化,首先要認識到雷鋒是平凡人。常態化就不能搞一陣風,三月刮過一場空,更不能把雷鋒搞成政治宣傳的“變形金剛”。提倡節約時,説雷鋒是艱苦樸素的典型;市場經濟來了,又説雷鋒也有皮衣和手錶。

還有例如社會過去很多慈善團體打着“慈善”旗號,利用善信大德的信任,將募集的資金放入自己口袋,或扣除超多的行政費用,轉成“管錢的大吃大喝,沒錢的沒吃沒喝”。不但違背辱沒了捐贈者的良好願望和仁愛之心,屬不仁;而且侵吞撲滅了弱者的救濟與殘存的期望,屬大不義。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根本目的不在於賺錢,也不能夠賺錢,更不是為政府省錢,而是透過大型的勸捐和捐獻活動,凝聚全社會對弱勢羣體的關懷,要根治目前中國社會的奢侈病關鍵在於政府。兩會期間,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呼籲勿將雷鋒神化,“雷鋒不是筐,什麼都能裝。”他説,我曾看到口號“計劃生育學雷鋒”,雷鋒沒結婚,也沒有孩子,這個口號缺乏針對性。隨意的演繹、異化會損害雷鋒的形象,讓羣眾覺得不可信,不可信則不可學則難以常態化。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四

三月五日是學雷鋒紀念日,那天,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學習教育課,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看完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

影片講述的主人公不是雷鋒,而是雷鋒生前的一位戰友---喬安山的故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不小心車尾撞在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雷鋒的太陽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雷鋒因搶救無效而死亡。喬安山深感愧疚,決定繼承雷鋒精神,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影片裏喬安山一直以雷鋒為榜樣,力所能及得幫助別人,他因為幫助一位老人,受到了冤屈也不改初衷。最讓我感動的是喬安山和兒子一同出車,結果陷入泥潭,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羣戴小紅帽的中學生路過這裏,幫助喬安山把車推出泥潭。()喬安山正準備給錢當做謝禮,可那些中學生拒絕了,他們説:“我們不要錢,我們是學雷鋒。”是呀,世上還是好人多,雷鋒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雷鋒叔叔一樣主動幫助別人:為公園撿起一張紙,為車上的老人讓一個座,為家人做一下家務……

只要我們有雷鋒精神,去幫助別人,就會多一份微笑、一份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