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多篇)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一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雷鋒叔叔的戰友喬安山叔叔開着卡車需要開過一段很窄的地方,旁邊正好是晾衣架,雷鋒叔叔站在晾衣杆旁邊,指揮喬安山叔叔通過這裏,結果因為路太窄,卡車撞到了一根晾衣杆,晾衣杆倒下正中旁邊雷鋒叔叔的太陽穴,雷鋒叔叔當場暈倒,結果送去醫院時,還未等到專家來搶救,他就離開了人世,他離世時只有22歲。

這部影片也講了喬安山叔叔是如何做現實世界中的另一個“雷鋒”,我越看越感動,可是看到後面,我的心情變得很沉重,我想問一下,為什麼現在的一些人看錢辦事,而變得不再樂於助人。而且還有一些人胡亂冤枉人,甚至還想騙人家的錢,就像影片中的那家人,他們那些子女的爸爸被別人的車撞了,明明是喬安山叔叔救的,那些人卻不去找真正的肇事者,卻説是喬安山叔叔撞的,把全部責任都賴在喬安山叔叔的頭上,要喬安山叔叔賠償所有的醫療費用。但是喬安山叔叔還是心甘情願的幫他們支付所有的醫療費用,總共要一萬多元,在當時那個年代這麼多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説,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而且那些人還逼迫他們的爸爸説撞他的人就是喬安山叔叔。

最後通過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終於把真正的肇事者找了出來,然而那一家人看見穿幫了,就想敷衍了事。之前喬安山叔叔幫他們墊付的一萬多元醫藥費卻隻字不提,只是隨便道個歉,就想走人。對於這種人我真想衝上去踹他兩腳吐兩口吐沫,因為他們連做人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了,根本不配做一個人,連動物都不如,拿動物和這些人比,真是委屈了動物,正應了那句話:“禽獸都不如”。

然而有許多人都跟這部影片裏的另一位司機很相似,他本來想幫助一個被另外的司機撞倒的老大爺,結果一聽到這位老大爺説撞倒他的車和這個人的車一模一樣,結果這個人就把老大爺又放回了地上,開車走掉了。

然而現在的許多人和這位司機一樣有警惕性,都怕自己救了別人,別人反而冤枉自己,這些人有警惕性固然很好,但他們在提高警惕性的同時也能不能提高一下辨別性呢?不要再讓我在報紙上看到的這種事情再發生:一位老婆婆在菜市場摔倒了,但是沒有人過去扶她,有一個人剛想走過去又掉頭回來了,結果這位老太太因為摔倒太久,而沒有人扶,最終離開了人世。

我在此聲明這是一件完全真實的事件。現在雖然有很多人是視錢如命的,甚至認為金錢比生命還重要,都是錢作怪,讓好人越來越少,壞人越來越多。但現在社會上的好人也不少,錢代表一種文明,但我萬萬沒有想到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錢沒有錯,但是人有錯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二

星期三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沒有雷鋒的日子》。讓我記憶深刻,1962年8月15日,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倒車的時候,不小心把路邊的一根木頭撞到了,木棍打在指揮倒車的雷鋒的頭上,雷鋒同志犧牲了。喬安三心裏非常內疚,非常自責,他決定天天做好事,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有一天,一輛車把一位年邁的老人撞倒在地上,車主並沒有把老人送去醫院,而是逃走了。一輛輛車從老人身邊飛馳而過。終於,一輛車停下了,喬安三把老人送去了醫院,結果卻被老人的兒女誤認是肇事者,在真正的肇事者被找到之後,真相終於大白了,喬安三被大家稱為助人為樂的活雷鋒。

喬安三的兒子總是説:“現在沒有人學雷鋒了。”可喬安三總是對兒子説:“學雷鋒 做標兵”,因此,他們沒少爭執。有一天,喬安三和兒子去送貨,車輪被陷在泥土裏,父子倆在郊外被困了兩天兩夜,就在他們準備把貨卸下來的時候,路上來了一羣騎自行車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幫助下,車子終於拉出來了。通過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喬安三兒子的想法,現在還是有許多活雷鋒的!我們都應該學雷鋒 做好事。

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好人,一個星期六的早晨,馬路邊有一位老婆婆,她穿着破破爛爛的薄棉襖,坐在冰冷的地上。這時,一個穿着西裝的叔叔走了過來,老婆婆跪在地上,用髒兮兮的手拉住了他的腿,向他乞討。我本以為這為叔叔會一腳把老婆婆踢開,沒想到,他輕輕地把老婆婆扶了起來,給了她五十元錢,並且還給她買來麪條和豆漿,然後又匆匆地走了。老婆婆捧着熱氣騰騰的麪條和豆漿,望着好心人的背影,一顆晶瑩的淚珠滑落在髒兮兮的臉上。這時候,我的眼睛也濕潤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好心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實現雷鋒精神,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三

三月五日是學雷鋒紀念日,那天,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學習教育課,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看完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

影片講述的主人公不是雷鋒,而是雷鋒生前的一位戰友---喬安山的故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不小心車尾撞在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雷鋒的太陽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雷鋒因搶救無效而死亡。喬安山深感愧疚,決定繼承雷鋒精神,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影片裏喬安山一直以雷鋒為榜樣,力所能及得幫助別人,他因為幫助一位老人,受到了冤屈也不改初衷。最讓我感動的是喬安山和兒子一同出車,結果陷入泥潭,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一羣戴小紅帽的中學生路過這裏,幫助喬安山把車推出泥潭。()喬安山正準備給錢當做謝禮,可那些中學生拒絕了,他們説:“我們不要錢,我們是學雷鋒。”是呀,世上還是好人多,雷鋒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雷鋒叔叔一樣主動幫助別人:為公園撿起一張紙,為車上的老人讓一個座,為家人做一下家務……

只要我們有雷鋒精神,去幫助別人,就會多一份微笑、一份欣慰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四

星期五上午,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回來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鋒的故事,從小到大耳熟能詳我已知道了許多,但是對喬安山卻瞭解的少之又少。

作為雷鋒的戰友,喬安山曾多次受雷鋒的幫助,喬安山對他感激不盡。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戰友,最後卻由於自己的失誤而意外死去,這令喬安山倍受煎熬。

雷鋒的離去,帶給人們無盡的悲傷和惋惜,也給喬安山心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雷鋒用22年短暫的生命給人們樹起一座道德豐碑,而喬安山決定:他要用自己餘生的所有時光默默無聞地延續雷鋒精神,這樣才能無愧於班長雷鋒,更無愧於自己的內心。

作為一名公交司機,喬安山為難產的婦女改變行駛路線,面對眾人的讚揚,他只是哽咽地説了一句:“如果班長在,他會比我做的更好!”多麼淳樸的人啊!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

冬夜,喬安山的車子在野外陷入泥潭後,面對路過人的一次又一次無情拒絕,喬安山又想起了雷鋒在的日子。他堅信雷鋒的精神會一直流傳下去的,即使他已經離開了我們。清晨,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在陽光中出現,志願者們來幫助他們了,喬安山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雷鋒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千千萬萬個像喬安山一樣的活雷鋒還在。樂於助人、捨己為人,讓我們堅信雷鋒精神永垂不朽。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 篇五

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我的感觸實在是很大,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反應了在當代社會,在離開雷鋒的日子,我們的社會充斥着個人主義,金錢萬能,損人利已,奢侈浪費,懶散墮落,並且這種思想同樣也在大學校園中滋生蔓延。這一步電影非常具有教育的意義,雖然拍攝時間有十多年了,但是它的影響依舊十分大。

故事講的是1962年8月15日,雷鋒的生命在那一天定格,他的戰友喬安山繼續替雷鋒,發揚偉大的雷鋒精神,真實而客觀地再現了喬安山在幾十年的內心煎熬中頑強生存的艱難歷程,影片中讓我映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個老爺爺被一輛黑色的轎車撞傷了,可那輛轎車卻趁機逃跑了。喬安山伯伯開車去送貨,遇到了這位老爺爺,所以馬上把老爺爺送到了醫院。喬安山伯伯付了暫時的醫藥費,還找來了老爺爺的家屬。可讓人氣憤的是,老爺爺的家屬不但沒有感謝喬安山伯伯,而且還不把喬安山伯伯幫他們付的醫藥費還給喬安山伯伯,老爺爺的家屬還説,喬安山伯伯是賊喊捉賊,故意把老爺爺撞上了,還假慈悲,把老爺爺送到醫院。老爺爺的家屬為了一點點的醫藥費,誣賴好心的喬安山伯伯。喬安山伯伯再三地解釋説明,可老爺爺的家屬根本聽不進去,硬説是喬安山伯伯撞了老爺爺,叫喬安山伯伯賠他們所有的醫藥費,營養費以及精神損失費。讓人最可氣的是,那位老爺爺的家屬還説喬安山伯伯連自己的班長都會撞死,撞傷一個老爺爺又算什麼呢?在最後通過電視台的採訪,終於找到了肇事者。可是那位老爺爺的家屬一點也不慚愧,連聲對不起也不和喬安山伯伯説,就匆匆地走了。這種行為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在當今的社會中,也有此事的發生,例如南京的“彭宇事件”,這事的真實發生難道不是讓我們值得反思嗎?對得起酒泉之下的雷鋒嗎?雷鋒精神不應該值得去考驗。

近2個小時的觀影時間裏,我被影片所觸動,為主人公被訛不平,為主人公高尚喝彩,情不自禁的叫好聲連綿不絕,無私奉獻的愛心場面震撼着每一個人,激起了學生幹部強勁的道德感,強化了他們的服務和奉獻意識,通過自我審視,心靈得到了洗滌,靈魂得到了昇華。這部電影通過深入喬安山的內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傷、苦惱和欣慰,呈現在我們面前,催人淚下,撼人心魄。

雖然雷鋒他早已離我們遠去,而他的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看見地上有垃圾,懶得撿;看見可憐的人在乞討,怕被騙;坐在車上看見有老人站着,坐着舒服懶得讓;看到誰誰誰做了好事,説好出風頭或罵其為傻子……講到學習呢,大學更是充滿了逃課的現象,更有開玩笑説什麼“我逃課我喜歡”“那一刻我的心已經飛起來”或者“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想逃課”……

可見大學生的確應該學學雷鋒了,學習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革命意志,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德修養,見義勇為、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追求進步、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言行一致、盡職盡責的實幹精神。

當然我們當中還有“活雷鋒”,湧現了像陳野平這樣傑出的人物,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給了我們一次震撼,給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英雄”。在我們班的民主生活會中,有人在討論中這樣説,像陳野平那樣的人,不一定死了才可以算作英雄,只要具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時時準備幫助別人的心,那麼你就是英雄。是的,只要你能夠有這樣的思想覺悟,只要你能夠在關鍵時候能挺身而出,難道不是英雄嗎?

是的,雷鋒並沒有死,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的活雷鋒。人民需要像雷鋒這樣的人,社會也需要他。在我們的生活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雷鋒事件,有熱心幫助他人的學生,有照顧孤寡老人的,還有許多不知姓名的雷鋒,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雷鋒叔叔那樣為人民、為社會做貢獻。好人最終會有好報!我同時也希望電影中的那樣損人利己的事情不要在發生了,好人一生平安。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六

近一段時間,“扶?”還是“不扶?”的問題在網絡上引起廣泛熱議,起因是“南京彭宇案”和天津的“天津許雲鶴案”——先是南京的年輕人彭宇出於好心,扶起一位倒在地上的老人並送去醫院,卻遭到老人及家人的起訴,被判一次性給付原告人民四萬餘元;後是天津出租車司機許雲鶴案出於愛心,攙扶起一位橫跨馬路中心護欄而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判處賠償10.86萬元……

“如果你今後路遇摔倒在地的老人,是‘扶’還是‘不扶’呢?”參與網上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網友表示今後不會攙扶老人,38%的網友選擇了‘不好説’,表示‘肯定會扶’的只有339人人,佔比僅僅為18%!筆者也對自己做起拷問:如果是我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儘自己的力量,無私地伸出善良、熱情的雙手呢?

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我找到了答案。

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演了主人公喬安山與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許雲鶴相類似的境遇:1988年的一個冬天,開車從瀋陽返回鐵嶺,途徑輝山,遇到一位被車撞倒在地的老人。當時前邊的汽車全都繞開老人而行,喬安山見到後,出於好心,立刻把他送到了醫院並墊付了住院押金。之後老人的兒女找到了喬安山,指責他是肇事者,奪去了他的駕駛執照,要他賠償所有的損失,醫療費誤工費,加在一起一共四萬元。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置可否。做好事的喬安山因此惹上了麻煩。

但這個麻煩,沒有讓喬安山改變自己的做事原則。從1988年以後的幾十年時間裏,喬安山還是喬安山,喬安山仍然默默地為羣眾做着好事,並教育兒子堅持學雷鋒:喬安山的兒子在路上見到別人丟失的東西,喬安山就讓兒子在風雪中站在路邊等着失主回來找。雖然做好事迎來的不都是感激的淚光,做好事換來的也不都是象徵着榮譽的鮮花,喬安山幾十年來堅持做好事,時常換來不解甚至是經濟損失。然而面對林林總總的非議、矛盾、波折與坎坷,他總能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寬容與忍讓。是什麼能讓喬安山這個一個幾十年不為人知的很普通的人,胸中有丘壑,容易下許許多多的不公正待遇,一直堅持着善良和正義,堅守着他高尚的人生準則,弘揚捨己為人的共產主義美德呢?是他的戰友雷鋒!是雷鋒以22歲短暫的生命閃現的光華!是雷鋒精神展示給社會的強大生命力!

雷鋒在喬安山的心中,已經深深的紮下了根,雷鋒的操守,在喬安山的思想意識深處,那就是做人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正是如此,喬安山遇到事情,他總要捫心自問:如果是雷鋒,會怎麼做呢?心中有了雷鋒這把正義的尺子,喬安山就有了膽量,就有了氣度,就有了堅韌與執着——他做到了對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對待工作象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

時光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面對社會上潛滋暗長的拜金主義現象,喬安山深刻意識到,社會需要雷鋒!於是他結束了33年平靜的隱居生活,開始到大江南北巡講,他以雷鋒親密戰友的身份,講述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喬安山成了雷鋒精神的職業傳火人。2005年8月13日2時至8月14日8時,撫順轄區內的渾河、社河、東洲河、紅河、太子河等主要流域驟然發生洪水,進而泥石流和滑坡等災害相繼而來,撫順清原學雷鋒基地1044名軍訓學生被洪水圍困,除了一千多個生機蓬勃的生命,還有作為輔導員喬安山。在這場抗洪搶險的生死較量中,喬安山看到了無數雷鋒的影子,影片上映的真實故事着實感人!

在幾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倡導下,在喬安山身體力行的傳播下,雷鋒已成為善良、堅韌、無私、高尚、偉大等褒義的代名詞,雷鋒的名字,在空間上已經跨越了國界,為五大洲的人們讚頌傳揚;在時間上跨過了世紀,並將永遠流傳下去。

儘管,隨着社會的發展,公民的意識形態中除了那一份善良和純樸之外,增加了醫學、法律的內容,人們在決定做一件好事之前,思維中除了“良心”,還習慣於考慮到“責任”,但是,只要你是出於愛心,沒有私心,就會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就可以積極地去做!

不是嗎?網上關於“扶”與“不扶”的熱議和明顯偏頗的“結論”,2011年3月5日,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談方教授發起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的主張,要給做好事而受損失的人以物質補償與精神鼓勵!

無獨有偶,中央電視台2011年“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也是依託網絡評出的結果,而對高樓上墜落下來的孩子,那位忘掉個人安危伸出雙臂的青年婦女榜上有名!“最美大媽”薛明秀、“最美女孩”餘書華、“最美媽媽”吳菊萍、“撐傘仙女”……無數平民英雄的義舉得到主流媒體的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仍是社會主流,基本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標準一直存在,我們的社會充滿着陽光和正氣!

生活在這個充滿陽光和正氣的時代,作為基層央行職工,更應該積極去追求崇高!要從我做起,樹立崇高的理想,堅持正確的世界觀,摒棄狹隘的觀念。要敞亮,要敢於擔當,要做一個對家庭、對單位、對社會有用的人。要積極把自己的理付諸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時期,經濟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人民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任務十分繁重。而恰恰在這時,縣支行員工隊伍老化,相當一部分職工因為年齡偏大,難以跟上現代工作節奏,難以及時完成本職工作。在人手少、工作項目繁多、工作任務繁重的現實情況下,很多很多工作,如果你接手做下去,就會越做越多,相反,如果不接手做,而是躲過去,自己就會輕閒一些。那麼我們是遇到矛盾繞着走呢?還是不計個人得失,不分份內份外,不怕費力不討好,知難而上呢?喬安山以他的始終不渝,秉承崇高,追求不懈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困難時期敢於站出來,別怕非議,別患得患失;要象喬安山那樣,牢記雷鋒,要甘於奉獻。牢牢地記住雷鋒,就如同守望一片燦爛的陽光;甘於奉獻,就是在弘揚正氣,傳承美德。

這篇讀後感結構不大合理,但比之我國小二年級時候尷尬,總算寫出來了呀。當然,能寫出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雷鋒這個六十年代國家的領導人樹立楷模及其他的助人為樂思想,我從心裏接受了。

離開雷鋒的日子觀後感 篇七

《離開雷鋒的日子》比較尖鋭地觸及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社會生活裏,對於人們的道德狀況的熱切關注。——這是時代的話題,歷史性的話題,能夠喚起人們共鳴的話題。在藝術欣賞中,美感是複合體,是道德感、理智感(求知慾得到滿足等引起的情感)和審美知覺的複合體。其中,道德感經常起主導作用。《離開雷鋒的日子》由喬安山折射出來的雷鋒精神,其巨大的道德力量,激起欣賞者強勁的道德感,使他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影片的特定情境,移情銀幕,自我審視,在善與惡,無私與自私的較量中,內心世界波瀾起伏,欲罷不能。與劇中人共同體驗善最後戰勝惡的觀眾,靈魂得到了昇華,正面的道德感得到了滿足,從而肯定了這部影片的藝術價值。須知,在優秀的藝術作品中,正面的思想道德力量,或曰思想內涵,是作品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基矗缺乏思想道德力量的作品,或許能夠引起觀眾的興趣,但是絕對無法引起他們的興奮和共鳴。顯然,《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創作者們自身早已被他們所描述的對象深深打動,才能以如此深厚的真誠和充沛的激情,揮毫潑墨。——藝術創作一旦喪失這種真誠和激情,精品便無從產生。

影片結尾,是喬安山與兒子的載貨大卡車在運輸途中陷入了泥濘,不能自拔。幾輛汽車相繼擦身而過,但無一伸出救援之手。兒子很得意,因為這似乎證實了他對現實社會的看法和利己主義的價值觀。泥濘之中的大卡車是一種藝術隱喻。天亮了,遠方傳來陣陣自行車清脆的鈴聲。一羣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員來到那裏,同心協力把卡車拖出泥濘。喬安山從年輕人手中接過一頂作為青年志願者標誌的小紅帽,臉上綻出會心的微笑:畢竟好人還是多數!無疑,這是一個光明的尾巴。但我以為,青年志願者所代表的,既是雷鋒精神的延續,又是雷鋒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這天,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無數像孔繁森、李國安這樣的一代新人正在茁壯成長。《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的是喬安山的故事,也是每一個新時代開拓者的故事。我們欣賞《離開雷鋒的日子》,不僅僅在於它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更主要的在於,它充滿向上精神,鼓舞人們奮進。或許,能夠用一部老影片來概括我的觀後感,它的名字叫:期望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