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看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看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視劇觀後感 篇一

由劉譽執導及編劇,張一山、潘粵明雙男主聯合主演的年代諜戰劇《局中人》已經播出。《局中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抗戰勝利後。張一山飾演的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沈放與哥哥沈林(潘粵明飾)雖是親兄弟,卻因為陣營不同相愛相殺,最後因為同樣的信仰,逐漸和解,步步為營、終破迷局。

沈放冷傲狂放,一顰一笑似乎很容易親近,但收斂起笑容又總給人以天生的距離感、陌生感。

沈林沉默寡言,但是深邃的眼眸裏彷彿藏着無數的心機和祕密;一冷一熱,一靜一動,在這重重亂局中, 絕境逢生。

張一山童星出道,用《家有兒女》、《餘罪》等一部部優秀的作品,成長為觀眾眼中的“90後演技扛把子”。劇中,張一山飾演沈放,是一個外表玩世不恭,內心細膩沉穩的諜報天才。在《局中人》中,他一改往日的熒屏形象,成為了一條八面玲瓏的“變色龍”,遊走在各個身份之間,張一山將讓觀眾看到他更多的可塑性。

而潘粵明憑《京華煙雲》成名已久,而後又接連用《逆流而上的你》、《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等完成了來自“中年大叔”的華麗逆襲。本劇中潘粵明飾演的沈林,則將一個冷酷男神的形象演繹到了極致。

諜戰劇的味道,就是鬥智商,眼看着要槍戰了,但依舊是在鬥智商的層面上較量。這樣一來,劇情的那根弦就一直是繃緊的,劇情則是有效的。從《局中人》首集的內容來看,編劇應該有這種創作意識,整部劇的弦一直拉的很緊。

這部劇設立了重重迷局,分分鐘讓觀者陷入其中。從放出的預告片來看,根本無法分辨人物之間的親疏間密。

是親兄弟為何有如此強烈的矛盾對立?代號“風鈴”的人究竟是誰?“靈芝計劃”到底能不能成功?太多的疑問無法解開。

觀後感800字 篇二

在大年30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看着春晚。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文化現象,已伴着改革開放的激昂步伐走過了35個春秋。如今過年貼春聯,吃餃子,看春晚早已成為中國人的標配,假如失去了春晚這一個節目,整個春節彷彿都黯然失色。

當外婆家的鐘敲響了八下後,春晚就正式開始了。一首《歡樂吉祥年》拉開了春晚的序幕。其中我最喜歡的節目就是沈騰主演的小品《還不還》了。老賴(沈騰飾)借了兩位老同學倫兒和遠兒(艾倫和常遠飾)的錢,卻遲遲不還,裝作心臟病突發,騙取同情,甚至不惜用謊言欺騙同學感情,接着給他錢,卻在背地裏罵他“傻倫”,“缺心遠”。表弟的一番話使他們恍然大悟,如夢初醒,卻卻也讓他們傷透了心。最後,倫兒給他扔下一句話,使我深受感動:能借給你錢的都是你的朋友,也是最信任你的人,你把這樣的人的心都傷了的話,你以後就沒有朋友了,借給你的錢我不要了,我們以後也不再是朋友了。遠兒也丟下一盒唱片(周華健的《朋友》)走了。到這時,老沈頓時就後悔了,他便讓假離婚的老婆(瑪麗飾)將自己欠物業的、表弟的、同學的錢全都還上,自己也脱掉了“老賴”的帽子。

雖然場面讓人啼笑皆非,但小品的主題卻揭露着現實社會上老賴的本質,這些老賴明明有還債能力,可他們就是抵賴不還,把善良的、信任他的人騙得團團轉。現如今,社會上也還存在着很多老賴,當我們遇到這些老賴時絕不能姑息,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雖然後面還有許多精彩的節目,可就是這個節目,將我們全家的氣氛推到了高潮,大人們也都在爭相討論着這個話題。

2022年的春晚和往年春晚的特徵是一樣的,是我們每一代人的精神寄託,其中的價值和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看春晚早已成為我們春節的一部分,倘若沒有了春晚,也許年味已是極少了吧。

面對如今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春晚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用最新的科技演繹傳統文化,演示沸騰的新生活,給觀眾帶來更多的精彩,感受更多的快樂,迎接新年的到來,這也便是春晚節目的價值之一了。

觀後感 篇三

今天早上10點爸爸帶我去看電影《海洋》,這是一部描寫海洋的記錄片。影片首先在講海洋動物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時候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是海洋的主人,在海洋裏自由自在的生活。然後講有了人類干擾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人類開始大量捕魚殺魚,也開始把垃圾倒進大海中,還開始把毒水放進大海里,造成了海洋動物大量滅絕。這些動物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裏看到他們的標本。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魚船在海上撒網捕魚的時候,魚類在網裏拼命的掙扎着,但是還是掙扎不出去,連“海中霸王”鯊魚也被抓住,砍掉了魚鰭扔了回去,滿身鮮血的鯊魚就這樣在海底痛苦的等待着死亡。人類為了吃魚翅就把鯊魚殺了,這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這使我想起了姚明做的公益廣告,“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所以我們不能再傷害海底動物了,還要保護他們。

電影觀後感 篇四

重看這部電影,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電影講述的是霍元甲怎樣從一個只知好勇鬥狠的武夫變成一代武學宗師的。

我從一開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幾乎忘了是在看電影。當演到霍元甲明知身中劇毒仍要堅持完成與日本人的比武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從電影院出來,我對朋友説,從今以後可以不看功夫片了。今後的功夫片,也許在武打動作和場面的設計上能超過《霍元甲》,但從詮釋武術精神的角度講,不會有一部電影能超過《霍元甲》。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霍元甲》是我看過的功夫片中,對武術精神詮釋得最準確的一部。

有宣傳説《霍元甲》是李連杰的最後一部功夫片。不管是不是真的,它已成為李連杰的巔峯之作,他不可能再拍出比《霍元甲》更好的功夫片了。

《霍元甲》中有兩句台詞我會一直記着:人無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要有勇氣走完最後一步。活着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霍元甲》讓我明白,人活着不該爭強好勝,更不該好勇鬥狠。人活着,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只有戰勝心魔,戰勝自己,人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尊重生命,才能明白生命的意義――

電影觀後感 篇五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説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後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鬥智鬥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餘生也晚,餘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準。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製作苟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長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説《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於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捨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觀後感 篇六

有一本名叫《楊家將》的書在這個寒假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看到炸額本書的封面,就已經愛不釋手了,急忙翻開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有這樣一個家族:長輩戰死沙場,兒子和孫子集成祖輩的遺願,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而戰鬥;家裏的男人犧牲了,女人們衝向疆場,爭取國家的統一;家中的主人戰死了,家丁、丫鬟們還要拿起刀槍,完成家族的遺志······這種忠烈的家風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這就是楊家將!

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楊家上下到底經歷了那些戰爭?為何敵軍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不戰自退?“七郎八虎”是誰?“七郎去,六郎回”之的是什麼?一代英雄“楊無敵”楊業為何撞碑而死?楊門女將們是如何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的?穆桂英掛帥又是怎麼一回事?

等你找到答案,就會為其中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感動、喝彩。

觀後感 篇七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義的形象,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裏。可《孔子》這部電影還表現出他的另一個優點——勇。

他一心想讓魯國強大,於是他就在魯君面前推廣仁義。果真,魯君讓他當了代丞相。從此,魯國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又過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孫狃發動戰爭,想要登上魯君的寶座。反軍打進都城,魯公跑到季家,公孫狃步步緊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獵了。這時,孔子説:“把叛軍引到武子台!”字路領命,便去把公孫狃引到武子台。公孫狃見孔子在台上,便下令放箭。可台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後放,把一個個裝鐵漿的大罐子推上來,冉求一聲令下,鮮紅滾燙的鐵漿流淌出來,把公孫狃的軍隊士卒燒得個個焦頭爛額。公孫狃在亂軍中自殺。孔子看到這個場面哭了,因為他一向講仁義,不希望看到國人自相殘殺。

孔子的仁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