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3W

第一篇: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精選多篇)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全辦公室的老師們都流淚了,而我自己,從頭至尾,有激動,有困惑,有同情,有震撼,但更多的是感動!被老師的精神感動,被學生的行為感動......

在心理學裏,把有自閉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觸摸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般。

九歲的伊夏上三年級,長長的牙齒,大大的眼睛,還有那單純的讓人憐惜的面孔。 他是個有閲讀障礙的孩子,在他眼裏,課本上的字母都在游來游去的,功課從來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就是簡單的字母和數字他都會寫錯,所以經常被罰跪在教室門外。父親打他,罵他,覺得他很沒用,同學也瞧不起他,對他冷言冷語。只有媽媽保護他,愛他。伊夏最終被學校開除送往寄宿學校,伊夏很傷心,對生存的環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興趣,也不再和任何人説話,把自己完全封鎖起來。 劇情的轉變就在霍卡爾先生調走,新的年輕教師尼庫巴的出現。尼庫巴老師的初次見面就給小孩子們不小的驚訝,未見其人先聞笛聲。在歡快的笛聲中,小丑裝扮的老師哈哈的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自由浪漫的天性釋放了出來。第一節美術課上歌舞昇平。 聰明的老師很快發現伊夏的與眾不同,伊夏是個有閲讀障礙的孩子,可是通過他的觀察尼庫巴決定家訪,發現伊夏有着天才的繪畫稟賦。雖然伊夏的父親反覆的説會畫畫有什麼用啊?但是年輕的教師決定幫助伊夏。為了幫助伊夏自信的面對現實,尼庫巴蒐集可很多資料包括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的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的藝術家萊昂納多.達芬奇,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這些的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等名人都有着共同的經歷,就是他們同樣小時候存在着讀寫困難,甚至無法識字,交流困難,也都曾被周邊的人當成弱智來看待,可是他們卻用畫畫和音樂,發明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伊夏從中找到了共鳴,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在尼庫巴最後説:“為什麼我要給你們講這些,我是想告訴大家,在我們周圍那些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終改變了整個社會,他們的思維很獨特,常常讓人難以理解,他們是少數派,一旦他們的成績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驚了,今天的美術課,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些偉人,讓我們把這些人銘記在心,讓我們走出去,創造出些不同的東西。任何你感興趣的東西,石頭、木棍、垃圾。” 伊夏在一個僻靜的角落,掏出一個小口袋,裏面有繩子、小木棍、石頭鉛筆頭、芭蕉葉,他竟然神奇般的做了一艘帶着螺旋槳的能在水上滑行的飛機,在尼庫巴和同學們的歡呼聲中,伊夏卻悄悄地離開了,他的心門還沒有打開。 伊夏依然在不被瞭解和接納的世界中瑟瑟發抖。

尼庫巴用大量的事實向校長説明,伊夏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閲讀障礙,伊夏的興趣點在繪畫上,並且主動要求為伊夏補課,尼庫巴耐心地用盡了各種辦法幫助伊夏記憶:在沙子上寫、用皮膚感知、跟錄音讀,伊夏很勤奮的學習,一天天的進步,當伊夏的父親看到自己曾經很惱火的兒子專心致志的對着黑板發音時感動流淚。

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師,以顏料為橋樑,用畫筆溝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伊夏最後終於打開那扇緊緊關閉的心門,走出了陰霾。

結局是伊夏在學校繪畫比賽中伊夏奪得第一名,當評委親吻他並給他頒獎的一剎那,全場的人都站了起來,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伊夏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眼淚奪眶而出,一下子撲(請關注:)到了尼庫巴的懷裏。最終伊夏的才華得到認可

看完片子,一次次的淚流滿面,不僅為睿智的老師,嘔心瀝血為了幫助弱勢的學生重新面對生活,面對冷酷的生存環境。更多的是為伊夏而感動而自豪,為他渴望被接納,勇敢走出自閉的世界而歡呼,也為他能幸運的遇到這麼一個伯樂老師而慶幸。

類似的故事,我們何嘗陌生?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魯冰花》裏的小主人公不也一樣幸運的得到賞識脱穎而出嗎?可是,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人能受此優待呢?還有多少像伊夏這樣的弱勢羣體不被理解,不被接納而受歧視、嘲笑?甚至是部分正常人,在現行功利性教育制度下變成了犧牲品? 我們辦學校的目的就是順利進大學,拿到高學歷,到成年有優勢的競爭力。而其他的可以無所謂,正如伊夏的父親反覆的問會畫畫有什麼用啊?能幫助他競爭嗎?教育工作者迫於升學率的壓力,一味的追求紀律,傳統,榮譽,規則。而忽視了最起碼的人文關懷。?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變得有些單一了,很少有人能夠耐心的去發現一個人身上不同於其他人的優點,而簡單的一張試卷,一張量表就輕率的判斷一個人能力有多強,智商有多高。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自己,需要的是關注,是被需要和接納,在現在教育狀態下,我們的學生從來都不缺乏天真,浪漫和創造力,相反的,好像我們的老師缺乏了些尼庫巴精神!

第二篇: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老師——神聖的職業

一個好老師,究竟能改變一個孩子多少?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完全就是沉浸在影片中了,這部影片要講的太多太多,完全不知道從何説起,很好看的片子,所想表達的內容很多。然而我還是想挑尼康老師講講,他是一個好老師。

尼康講過很多話,都讓我印象深刻。

“我知道,外頭是個競爭激烈的無情世界,只要差一點就可惡,是吧?我才不信這套,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才華、能力和夢想。但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長,去啊,把手指拉斷嘛!”

現在還會有老師説,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才華、能力和夢想嗎?才華、能力、夢想,這些現在都是離我們多麼遙遠的詞彙。多少才華,因為成績被抹殺;多少能力,因為無處施展而泯滅;多少夢想,因為來自老師、家長、社會的無形壓力而漸漸消失……現在還有多少老師,多少家長會對着孩子説,去大膽追尋你的夢想吧!沒有了吧,在老師眼裏,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在家長眼裏,成績好的就是乖孩子;在社會眼裏,有高文憑的就是有能力的人才……但是世上六十億人口,又能有幾個人才能做到將十指伸長到令人羨慕而又不斷掉呢?

“就像王爾德説過,只知道東西的價錢,卻不知道東西的價值,這種人有什麼用?” 是否遇到過這樣一個老師,即使是面對一個糟糕透頂的學生,他也不會萬念俱灰;是否遇到過這樣一個老師,會為一個學生去向校長爭取讓學生留校學習;是否遇到過這樣一個老師,會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教導一個孩子從零開始;是否遇到過這樣一個老師,他比這個學生的父母還要耐心,還要親近學生。尼康就是這樣的一個老師,從他的話語中,我便喜歡他,他是一個好老師,至少是一個教會你如何面對人生的好老師。

即使知道,這只是一個電影中的人物,卻依舊讓我深深地感動。

“關心?這是很重要的。關心有治病的效用,能緩解痛苦,讓孩子覺得被需要。偶爾的擁抱和親吻,表示我的關心。‘兒子,我愛你。’‘如果你害怕,就來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別擔心,有我陪着你。’強化信心。關心。這就是關心,不是嗎?”

這是尼康老師向伊翔的父親詮釋的他自己認為的“關心”,很正確,不是嗎?有時候,一個好老師,不僅能教會一個學生,甚至能改變這個學生周圍的人。有時候,一個好老師要想教會一個學生,不一定要從學生入手,還可以從學生所接觸的人入手。有時候,一個好老師,能讓學生覺得,他便是他的再生父母。

伊翔一個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卻總是被權威而武斷的父親,硬是貼上了“態度惡劣”的標籤;而伊翔的媽媽,儘管像許多母親一樣温柔慈愛與善良,卻一樣無法理解伊翔,幫助伊翔,只能默默流淚。尼康曾經在伊翔的家人面前説過這樣一段話:“想想看,一個才8、9歲的小孩,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都不會做,同年齡小孩能輕鬆上手的事,他都不會他吃了多少苦頭,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毀了,藏起他的無法服從,他想必是和全世界敵對了,一定在這裏大肆胡鬧。現在他連叛逆心也在那裏被摧毀了,很遺憾,他完全不畫畫了。”究竟是什麼,能讓一個孩子的叛逆心也被摧毀,看着伊翔在寄宿學校的點點滴滴,真真切切是痛在心裏,甚至和家人接電話也不講話了,甚至他最喜歡的畫畫,他也不再去畫了,他不與任何人交談,他天天被老師懲罰……再這樣下去,他便不僅僅是一個讀寫障礙的孩子,他會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成為一個自閉症的孩子。而尼康如同一個天使般得存在,他依靠他自身的體會,他依靠他自己的耐心,一點點將伊翔的世界大門打開,一點點將伊翔帶入他自己的才華,他自己的畫畫世界中去。其實尼康所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他只不過是比別人多一點耐心,願意細心地教導;是堅決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製造種種機會,培養他的自信;是對伊翔的理解、寬容,對失敗的客觀歸因,是及時肯定伊翔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鼓

勵他繼續前進;是無條件的關注,關切與關愛……

感謝尼康,讓伊翔的人生又如水彩畫一般絢爛多姿!

然而在這世界上,像伊翔的孩子還有很多,但是像尼康這樣的老師還有多少呢?不是每個孩子身邊都能有這樣一個老師的,不是每一顆即將隕落的星星身邊總會出現使其發出耀眼光芒的天使。

真心很喜歡這部電影,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地球上當一個璀璨的星星。

第三篇: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這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是我在網上觀看的,影片講述了一位有讀寫障礙卻滿腦子奇思異想的八歲男孩伊桑,因為老師和父母的不理解,認為他是 懶、調皮,不好學而被轉到寄宿學校,因為學習上的困難一直受到嘲笑和打擊,父母更是不能理解他,心靈一度受到矇蔽,沉淪下去,幸好遇到一位同樣有過讀寫障 礙的老師給予他指導,關心和幫助,在提高他學習能力的同時發掘他畫畫的天賦,讓他重拾自信,最終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我是含着淚看完這部片子的,對我觸動特別大,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對照現實中自己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真的感到慚愧和內疚,眼前又不 禁浮現了這一幕:那天大兒子剛兩週歲,為了給他慶生,我花了“大價錢”給他買了台合金的“大奔”,兒子高興得不得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玩具。抱着他吃飯睡 覺,愛不釋手。可就在第二天我看到這個面目全非的“大奔”,輪子外面的輪胎皮四個被扒了三個,還有前排的門也被他硬掰開了,還有底盤也被他拆得亂七八糟 的……看着這“慘不能睹”的玩具,我氣一下就上來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嚴厲的呵斥他:“好好的玩具被你弄成這樣了,你這個敗家子,以後什麼都不買給你 了”兒子正要張嘴説什麼……我抓起這個“廢物”就像兒子砸去,“以後就不要玩了……”兒子哇的大哭起來,我更是來勁,擰起他就打“還哭還哭,弄壞東西 還哭……”旁邊的家人也都一個勁的説:“打得好,剛買的玩具就弄成這樣了,哪有這麼多錢買啊,不聽話……”我印象中兒子這次哭得是最傷心的一次…… 晚上睡覺前,兒子摟着我的脖子很乖的説:“媽媽今天是我不對,我不應該把車子弄壞了,你可不可以再給我買一輛一模一樣的……”我一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 來:“還想買,你真會想哈……”兒子委屈帶着哭腔的説“媽媽,你別生氣,我就是想再有一個,我就可以照着新的把車子修好,今天我玩的時候車子不知怎麼不 好走了,我看見人家店裏的叔叔也是這樣這樣弄的,所以我也想試一下,結果我越弄越壞,越弄就越弄不好了……”説完就真的哭了……

是啊,當我們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更多的是指責、批評、甚至是打罵,迫於社會的種種壓力,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理想中的那個“我”,總 是按我們所謂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維,當他做出讓大人覺得是不正常的舉動時,可能我們更多的是去糾正, 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舉動,因為覺得太多的不正常而懷疑孩子的智商。所羅門羣島的人用咒語都能把大樹砍倒,可想對於我們人來説惡語 那是最致命的傷害呀。

大人已經沒法改變答正確答案的思路,又怎麼能去引導孩子有創新的思維呢?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像影片中那位老師這樣,認真的觀察和了解我們的孩子, 再加以正確的引導,世界上可能會多出更多像畢加索,達爾文,愛迪生……等等有着巨大影響的人物,這對我們人類來説是多麼大的成就啊!

第四篇: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在一次心理課上,老師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片名叫做《地球上的星星》的影片,印度寶萊塢的作品。

一聽是印度片,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反感,是的,我對印度這個國家抱有莫名其妙的偏見,附帶地,對它的各方各面的事物都不喜歡,電影自然也是囊括其中,相信和我持相同觀點的國人也不在少數吧。

印度電影,之前也有看過一些,不過都是看得不甚認真,只知其在國際上也是相當的有名氣,其電影生產基地寶萊塢近些年也是經常與美國電影業的代表好萊塢相提並論,知名度相當不俗。但因為偏見,所以,印度電影雖然有看過,卻多是抱着不屑的態度而觀之,覺得印度人各種渣渣,説英語不準啦,長得奇葩啦,電影弄得跟歌舞劇似的啦,等等,反正看什麼都是覺得不好。

有時候偏見就是這麼可笑。

當迫於老師的“觀後感”的要求,而不得不認真觀看這部《地球上的星星》時,老實説,我當時是很不情願的,如果不是為了作業誰有空搭理你啊,看這種聽都沒聽説過的印度電影不是浪費我時間嗎?不過隨着劇情的深入,我的態度卻老老實實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一開始不情願看,到下課了急着趕回宿舍接着把下半部分看完!真的很好看啊。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圍繞一名“問題”學生講述了一個國小生由差等生變優等生的故事。

在故事的伊始,主人公伊翔一開始整天都是遊手好閒的,不愛學習,考試成績門門吃鴨蛋那當然也是理所當然,這與其學習成績拔尖的哥哥形成了鮮明對比,結果被其老師認定為 “異於常人”,也就是認為伊翔是個問題兒童,學習意志力不夠,結果被建議送到“特教學校”,也就是寄宿學校接受更嚴格的教導,在伊翔眼裏那是一種可怕的懲罰。

儘管一家人都很傷心,但為兒子未來着想的父親卻毅然決然地把伊翔送進了一間寄宿學校,但這似乎除了製造與兒子之間的隔閡以外卻改變不了什麼,至少短期看來的確是這樣的。故事直到一名新藝術老師的出現才有了轉機。

新來的藝術老師雖然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也許也正是因為他只是一位代課老師,所以才敢於把自己特立獨行的一套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這位新來的細心而富有激情的藝術老師最終發現並改變了原來是患有讀寫障礙症的伊翔,把一個處於崩潰邊緣的孩子從新拉回了正常生活與成長的軌道。

至此故事完畢。

整整三個小時的電影下來,看的過程中竟能使人毫無睡意與尿意的產生,有的只是意猶未盡與深深的感動。這就是我們所常掛嘴邊的“阿三”的電影麼?印度人竟然能拍出這麼好看的電影!——不僅劇情引人入勝,而且立意深刻、發人深省。回想一下自己前一刻的看法,一下子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是那麼的傲慢與無知。為什麼印度人就不可以拍出好作品?這是偏見!

印度電影也是可以有好作品的,甚至不比我們中國所謂名導的作品差,至少這一部《地球上的星星》帶給我的心靈上的衝擊與震撼,是很久不曾有過的。

撇開影片外在的不談,就影片內容而言,這的確能夠稱得上是一部兼具觀賞性與教育性的不可多得的佳片——扣人心絃、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直面當今教育界扼殺孩子天賦與創新能力的做法。

片中多處場景令我感觸頗多。

如,影片中小主人公伊翔逃課一幕。伊翔受夠了老師的懲罰與同學的嘲笑,心煩意亂之下負氣逃出了校園,跑到大街上去閒逛,玩得開心快活,可以説這實現了多少人童年有過而沒實踐過的一個“夢想”。逃課是學生的主動逃避行為固然不對,但這何嘗又不與逃課之前

老師粗暴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老師能採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學生也不至於不堪忍受而冒險逃課。小孩子也是有很強的叛逆心理的,打罵責罰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最佳選擇。

還有伊翔父母把伊翔送到寄宿學校伊翔靜靜看着家人開車離去而流淚那一幕,好吧,我承認在那一刻我眼中也是淚花閃動,眼淚差點掉下來。

我能理解伊翔父親為了孩子的未來而狠心送兒子進寄宿學校的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又願意讓自己那麼小的孩子離開自己身邊?但我更能理解伊翔眼睜睜看着載着家人的汽車絕塵而去時的絕望,那種如同被全世界拋棄了一般的絕望。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在反對無效的情況下被送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寄宿學校,眼睜睜地看着家人離你而去,你能想象那種惶恐與絕望麼?這對一個小孩子來説何其殘忍!

而不得不説一下的是伊翔的父親,那個因為愛兒子而把兒子送進了寄宿學校的父親。其對兒子的愛絕對是槓槓的,把兒子送進寄宿學校他就不痛苦、不難受嗎,但他覺得必須要這樣做,而且還要裝出一副狠心的樣子,別人難受了還能哭出來發泄一下,但他不得不強忍着把苦悶深埋心底——我都不堅定的話,那我兒子就沒前途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造成伊翔現狀,其父母難逃其咎。

影片後面有提到伊翔實際上是因為患有讀寫障礙症,所以才在學習方面有如此困擾的。讀寫障礙症,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閲讀有困難”,其表現特徵有:閲讀吃力,讀錯字;書寫易出錯,字體不工整;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握筆姿勢不良,繫鞋帶、使筷子動作笨拙;好動,聽課效率低;自信心低落,容易放棄;聰明,但無法用於學習;等等。就算伊翔的父母不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但要從孩子身上發現一些古怪總不難吧,又或許是伊翔父母有發現但卻不在意,而是選擇了一味的嚴厲看管與強迫努力學習,從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掙扎,並直接導致了孩子叛逆心的滋長。如果父母能採取一些更温和的教育方式,同時平時也注重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多給他們一些關心與鼓勵,我相信伊翔也不至於走到這步田地。歸根到底,還是父母無知的教育方式害了伊翔。

而伊翔命運的轉折點是一位新老師——尼康老師的出現,一位敢想敢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追求一視同仁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傳統教育的老師。尼康老師的戲份中看點不少,而其中最令我深思的是,伊翔父親到學校來找尼康老師時的一段對話。

當伊翔的父親理直氣壯的跟尼康老師説,自己是關心孩子的時,尼康老師並沒有直接否定他關心孩子的意義,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所羅門羣島的故事,那裏的居民通過圍着咒罵的形式來殺死大得無法砍伐的大樹,僅僅是通過長時間的咒罵就使得大樹枯萎而死。

故事的真假大家自可判斷,不必過於糾結於此。不得不説這個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伊翔父親對於關心的反問。關心對孩子來説固然重要,但關心了就夠了嗎,如何去關心,採取什麼樣的關心方式,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尼康老師引用所羅門羣島的故事就是要告訴伊翔父親,不當的關心也會扼殺孩子!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部電影的幾點思考。

影片最後主人公伊翔在尼康老師的幫助下從新走上了學習的正常軌道,而且畫畫天賦也得到了充分挖掘,故事感人收場,值得一看,影片有些慢熱,但是絕對精彩,請心平氣和耐心地看下去。

推薦指數:五顆星。

第五篇: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觀《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之前關注了一個推薦電影的微博,偶然看到推薦教育題材的電影,看到《地球上的星星》,與《心靈捕手》、《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幾部看過幾遍的經典電影放在一起推薦,想來估計也不錯,看到是印度電影,難免有點降低期待,但想到也很出色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應該不會太失望。看完電影,深深地震撼和感動。

影片的男主角是位在國小三年級已經讀了第二年的8歲小男孩伊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的一切充滿的好奇(看的時候腦中一直出現《窗邊的小豆豆》裏的場景,感覺相當類似的兩個小孩),對繪畫有着獨特的天賦,但所有的學科卻都是0分。一開始懷疑這孩子是不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節進展排除了此推測,還在思考的時候,那位帥老師(對所有兒童都有發自肺腑的關愛,真帥!),揭曉了是閲讀障礙,對字母的識別、拼寫存在困難。

在伊桑的眼裏,學習本是不在乎的,但有一位門門課都第一的哥哥,有父母的督促,有老師的各種指責、批評,甚至恐嚇性質的教育,漸漸地讓他失去了以前的開心、好奇、自信,尤其被迫轉到以紀律為校訓的學校,更是各種不堪,別人睡覺他在哭,別人上課他卻跪在教室門外,尤其當鏡頭呈現出伊桑,這個年僅8歲的男孩,卻站在了學校樓層的最高處欄杆旁,那一刻,感受到他內心深深的絕望,僅僅因為那些老師們認為他學習不用心,單詞一再拼錯,語法怎麼教都不會,懷疑有智障,在他的眼裏,“那些字母在跳舞”,他根本無法分辨,理解不了,但又不能承認是自己有問題。

慶幸他遇到了一位理解他的天使般的老師,慶幸這位帥老師尼克有着獨特的教育理念,慶幸帥老師尼克是一位關注弱勢兒童的老師,慶幸帥老師尼克知曉其症狀,並深有感受,尼克走訪家庭、説服校長,給予伊桑特別關注和引導,漸漸地,伊桑找回了自信,尤其在最後全校美術比賽上,奪得冠軍,徹底找回了該有的童年。

影片中幾個經典的鏡頭,父親對他的指責、謾罵甚至扇嘴巴,學校的老師對他怒吼、打手背、到教室外罰站,甚至之後被罰跪在教室門外,對於8歲的兒童,這是怎樣的一種侮辱、摧殘···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但影片中權威而武斷的父親,硬是給孩子貼上了“態度惡劣”的標籤、出現問題只是怒吼、暴力,之後簡單粗暴地將其送到一座“管理嚴格”的學校,甚至在尼克來家訪時説明問題還不予理解,怒吼道不會競爭如何生存;而伊桑的媽媽,儘管像許多母親一樣,温柔慈愛與善良,卻對伊桑的情況一籌莫展,只能在深夜裏一邊看着兒子的影像記錄,一邊默默流淚。

影片里尼克老師給孩子父親講述了關於所羅門羣島的故事:所羅門羣島的村民使用一種獨特的伐木方法,對着大樹吼叫、咒罵,連續30天,這顆樹就會慢慢的枯萎,死去,植物尚且如此,何況是人。

尼克老師的出場,就有些震撼,普通的美術課,第一次課卻吹着長笛、穿着小丑服,跳躍着、唱着歌來到教室,激發學生的興趣···當他發現伊桑總是低着頭、也不畫畫時,從他的同學、老師、家長那裏充分了解他到底怎麼了,更重要的是之後他的關愛和引導,講述也存在閲讀障礙的優秀人物,或許也正因為他自己經歷了這樣的困難,所以特別能感同身受,特別希望拯救這位即將迷失的少年

其實尼克所做的事情並不複雜,不過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導;是小心地絕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製造種種機會,培養他的自信;是對失敗的理解、寬容與客觀歸因,是及時肯定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鼓勵繼續前進;是無條件的關注,理解與關愛……

或許現行的應試教育,讓我們關注有限,能做的有限,也少之又少,但相信只要每個人多做一些,給學生多一點理解、關愛、細心、耐心、賞識心,總會有所改變,尤其是那些弱勢羣體,這些散落在地球上的星星終會散發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