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作的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8W

工作的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一

時光飛逝,轉眼到中國銀行一年了,還記得當時是通過銀行招聘網找到中行的招聘信息的。去年進入中國銀行,在分配到基層銀行網點工作之前,進行2周的入職培訓,感覺還可以,想把在中行工作的經歷和大家分享,希望通過這些感受能給即將進入或希望加入中行的人一點借鑑意義,內容稍微長了點。

在很多人眼裏,銀行是非常好的工作,於是很多人削尖了腦瓜子想往銀行裏鑽,到處參加銀行招聘考試。其實每一種工作都有各自的心酸與歡樂,行外人以為空乘和銀行工作人員都很體面,工資高,卻沒有看到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喜與悲

很多人以為銀行的工作是份好差事,入職中行一年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任何行業都有他的喜與悲。想想當時自己選擇銀行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業的高薪所迷惑,然後就懵懂地進來了,可是當理想遇見現實的時候,才知道兩者的差距。今天想説點感受,其實也是因為上週單位出了點小事,這件小事可能在外人看來不足為怪,但對於中行來講確實讓人有天理難容的感覺。

上週某領導深更半夜打電話讓我在第二天上班9點之前寫這件小事的具體情況及深刻的檢討書,還要一份整改報告,我當時就差點暈過去,還連續打了3個電話,真是無語……好吧,已經寫好了積分材料報告,我想把進入中行以來的那些事兒一一淘出來,跟大家分享,內容篇幅可能有點多,我將分以下幾個部分説:

第一、中國銀行用工形式

大家都可能覺得銀行工作人員待遇非常不錯,非常體面,可是等你進來才知道這些所謂的櫃員其實還都不算正式員工,領導級別的都不露路面,所以很多校園招聘都是招應屆生去當前台櫃員的,一般是勞務派遣工,還有臨時工,即所謂的短期合同工,很多是一年一簽,所以這樣雖然和銀行簽訂了合同,但畢竟不是正式員工,其餘的才算正式員工。

剛開始時是在基層網點工作,我以為大家都是和銀行簽了合同,直到一次銀行大堂經理助理告訴我,整個網點的正式員工沒幾個,還有理財經理都不是正式工的,現在才知道中國銀行用功形式很複雜,直接冒汗

第二、中國銀行薪資待遇

講完用工形式,想談一下在中行的薪酬制度,比較一下以上幾種用工形式的薪資福利的區別,在這裏,我可以很肯定地和大家説明一個事實,幾種用工形式在薪酬上是同工同酬,待遇不要以為正式的就高,有些非正式的員工還比正式的員工高啊,至於為什麼,因為業績好唄,工齡長,收入就好一些,當然至於五險一金等是基本該有的都有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等都是有的,但每次節日過年之類的全部一樣的補助,至於其他獎金怎麼計算的我也不知道。

就比如一些理財經理職位的員工,可能實力非常不錯,收入甚至比部分支行的行長收入還高,因為業績!,可是這其實很難,業績這東西很難説的,有能力就有業績,可能不同的是沒有相關醫藥費的報銷等待遇,不過這樣已經非常不錯了,其他沒有任何區別在這裏我還要説明一下,很多人説學歷沒什麼用,其實你進去工作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因為沒有學歷,而得不到晉升的機會,有些派遣工年齡和我們這些本科生差不多,一樣,卻已經有好多年的銀行工作經驗,但由於他們是高職高專學校畢業進來當櫃員工作,雖然操作技能比我們新來的熟練很多,也更有經驗,但由於學歷的限制,所以他們的晉升機會有很大的侷限。

在此,我還希望我的學弟學妹們好好學習,考取更好的學歷,希望能好好對待銀行招聘考試的複習,學歷不能證明你的工作實力,但確實是敲門磚,起碼是你是有學習能力強的憑證。不要等以後沒有學歷之後才後悔莫及。

企業的性質決定企業要賺錢的。,賺錢就需要靠員工的業績來提升經濟效益,銀行也是企業,員工想要提升自己的薪酬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實力。

在這裏有句話大家可以看下,來中行就別想升官發財,當然混口飯吃還是有的,這是中行前輩對我説的,現在記憶猶新,雖然在中行的薪水相對於其他企業已經算不錯了,但這時候就得看你自己怎麼看這個問題了,所以現在的你如果想進入國有銀行就得到了金飯碗,那我勸你得好好度量一下,不會給你帶來失望,也不一定會有希望,這是我的個人感受,當然還得看自己怎麼對待。

看你進來銀行後有沒有做好吃苦的準備,想得到高薪工作和職位就必須從以後基層做起,沒有什麼能一下子吃成胖子的,除非,你有後門可以走的。有人説在銀行招聘網應聘之前一要看資源,二要看學歷專業能力經驗,三要看有沒有關係,四要看有沒有錢,如果都沒有,那就不要去銀行了。

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二

經過半年的生產實踐鍛鍊,作為一名剛參加林業基層一線管護員工作的我感受頗深。

在場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有到新,從新到精。這樣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都非常重要,大學期間的學習知識雖不全都理論,但來到實踐的“戰場”才真正體會到經驗必須是實踐中得出的。沒有經過造林綠化工程的鍛鍊,即使知道些理論那也是“紙上談兵,擺花架子。”植樹造林工程是國家項目,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工程。絕不能辜負國家寄予我們的希望,將責任分擔到個人,做到盡職盡責的工作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平日裏上山巡護,道路崎嶇,風雨無阻巡山護林,真正做人民的公僕。再苦再累也要扛。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態完成在林業方面的事業。工作雖小,責任重大,立足根本,踏踏實實完成好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以最完美的工作成果來回報領導對自己的一片用心。認真學習老同事平日上山施工的細節,做到言聽計從,努力磨合,以最高的效率機制來完成造林綠化工程。

這半年的工程,使我充分的認識到能力的積攢,能力的鍛鍊,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實踐活動,我期許能有更多更大的任務來完成。不斷的實踐和很好的完成任務是贏得信任最基本的要素。我接受任何一項任務的考驗,來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最大限度的完成任務工作。

不知不覺來到了年末,滿心歡喜,只因為一年的勞動即將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結局。農民秋收喜悦的笑,而我們同樣也是懷揣着一年勞動成果而感慨萬千。

沒有人可以預測明天,所以只能把握今天。將平日裏巡山護林的勞動成果,點點滴滴彙集在一起將是一篇美好的答卷,能有這樣的結果終歸有高效的領導組織,清明廉政的辦事作風時刻警醒着我們,我們上行下效。學習和發揚領導幹部打“實戰”“不吹噓”有作為,敢行正的優秀工作態度。

走過一片林,翻過一座山,看着拾柴的老百姓,親切的上前問一句“最近有沒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呀山上有什麼情況發生嗎”老百姓回答道:“有你們這樣盡職盡責的管護員,我們老百姓從心裏感恩,替山上的樹林感謝你們,有你們,心裏踏實多了,難題都解決了,不再有什麼偷獵,盜伐的了。”老百姓生活富裕了,自覺維護森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同老百姓相處融洽。真正做到有事您説話這樣的管護隊伍。

我們能有這樣的老百姓做後盾,工作做起來相當順手,能解百姓於危難之中體現了務林人之大愛,所以要堅決維護好務林人美好形象,堅決發揚良好作風,堅決做好本職工作。將這種崇高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三

高校畢業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在人才市場上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隨着高校大規模的連年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20xx~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107萬、114萬、145萬、212萬、280萬、338萬和413萬,而就業率分別為80%、80%、75%、73%、72。6%(該數字是教育部的估計數字)導致目前這種嚴峻的形勢,除了由於畢業生數量年年突破新高所帶來的影響外,大學生就業的趨同性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不僅是主管教育的部門和各高校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各位大學生要思考的問題。

企業只有將產品安全送達到用户手中,才能實現產品的“驚險跳躍”,否則,傷的不僅是產品,更傷害製造他的企業。

在某種意義上,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如何將學生安全送達到社會,使其被社會接受,學校和學生自己得多思量。

那麼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力呢?下面我以波特先生的關於競爭的三大戰略來分析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市場聚焦

大學生為什麼就業難,不是大學生的技能不行,而是因為很多大學生沒有進行市場聚焦,沒有進行目標定位。為什麼眾多的農民工能夠在城裏找到份工作,而有不少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然後繼續“烈士”生涯。因為他們沒有進行目標定位,一説起工作,大部分畢業生是想到那些工資高的,崗位高的,福利好的,國家壟斷企業的,國際500強的企業工作。

你首先得問下自己,你有能力在那些企業工作嗎?那些企業需要的人才是你這樣的人才嗎?

提高就業能力首先就要進行目標定位,自己適合什麼崗位,什麼樣的企業。談高尚一點,大學生是下一代精英所在,國家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理應為國家作出相應的貢獻,不應該計較個人所得。由邊際效用遞減可知,一個大學生,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對一個不是很成功的企業要比那些程序化的企業來説貢獻要大(當然這個不成熟的企業是不應該在人才使用上不成熟,即它能做到人盡其才)

所以大學生要端正心態,準確定位。我這裏沒有不讓你去國際500強的意思,國際500強他也得傳承,當然需要一批優秀的大學生。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準確定位,確定目標市場!

二、差異化戰略

大學生這一“產品”同質性很強,就高分子材料專業而言,湖北大學就有90多名畢業生,更不用談其它學校。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開設同一樣的課程,在專業上,成績雖然能夠把學生給分開,但是區分度不是很大。他們的同質性很強,如何才能被選出來,你得與其它同學有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用人單位認可的地方,它們覺得是好的技能。

三、成本領先戰略

企業是多方契約的組合,利潤最大化是其追逐的一個目標。成本領先一直是企業使用的戰略,對人才也不例外。他不僅在意大學生崗位上的價值,同樣也看重其潛在價值。如何提升大學的潛在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由上面三個方面分析可以得出: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首先大學生要進行目標定位,然後要朝着這個目標進行差異化。

當然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做到上面二點是不夠的,我們還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就業。要從自身情況出發,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客觀的看待自己,要有勇於放下身份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工作的心理要到祖國最需要的西部地區和基層單位去工作,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要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意識和習慣只要大學生能轉變觀念面對現實,就不難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二)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業砝碼隨着社會的發展,就業市場供求關係的不平衡,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單位的對畢業生的期望值也水漲船高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大學生不要抱怨社會,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這是在就業日趨競爭激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在校期間,在努力學好自己專業的同時,還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團隊協作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等這些都是企業對人才要求的必備條件。

(三)增強誠信意識,奠定就業基石具有濃厚誠信意識的應屆生,其就業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獲得企業的青睞應屆生在求職就業中,有的向企業提最能獲得企業的青睞應屆生在求職就業中,有的向企業提供虛假論文獲獎證書等資信證明,有的在進入企業工作後,隨意單方面撕毀勞動合同,這種匱乏誠信的行為是企業最痛恨的不少企業拒絕招聘應屆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應屆生缺乏誠信意識。言必信,行必果,不只是説説,我們更要把這句話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四)珍惜就業機會,謹防頻繁跳槽

目前,我國應屆生的就業環境並不寬鬆,找企業難,找心儀的工作崗位難,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這種就業環境中,應屆生應珍惜就業機會,謹防頻繁跳槽。

(五)修煉敬業精神,培養良好習慣

敬業精神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之一應屆生要想在企業立足與發展,沒有敬業精神是萬萬不行的一個工作態度認真、熱情、盡責;工作行動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風踏實、嚴謹、進取的應屆生是會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米盧説過:態度決定一切。誠然!

(六)認同企業文化,實現角色轉換

應屆生要實現從校園人到企業人角色的轉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認同企業文化,即自己崇尚的價值觀要同企業的價值觀相吻合,自己所遵守的行為規範要同企業的行為規範相一致,這是實現由校園人向企業人角色轉換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能否在企業獲得發展的前提條件。

(七)進入崗位角色,積累工作經驗

應屆生如果被企業錄用,就應儘早進入崗位角色,如從觀念心態知識能力行為等方面進入崗位角色,如瞭解崗位工作內容,熟悉崗位工作程序,掌握崗位工作要求,履行崗位工作職責等,並在從事崗位工作過程中,逐漸積累工作經驗,這對於應屆生來説才是最有價值的應屆生一旦適應了崗位工作,並創造了不俗的工作業績,屆時,受到企業重用將是遲早的事情。

最後祝願所有的正在找工作的或即將要找工作的和那些將要找工作的大學生們都找到一份自己所喜歡的工作!

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四

自從東院區成立以來,我一直從事心內科門診工作。談談我的一些門診工作的心得

1、醫療態度要好

患者就診醫院後第一接觸大夫就是門診大夫,對患者要以誠相待,有耐心,儘可能傾聽,多鼓勵,讓患者信任,對疾病治療有信心,依從性強,積極配合大夫治療。在規定的時間按時出門診,讓患者按時複診,不管是檢查還是治療都是有序的。若有事情及時向科室和門診部請假,必要時讓複診患者擇日複診。

2、醫療技術要不斷提高

臨牀大夫要不斷學習,充實知識結構。詳細地問診,仔細地查體,合理地檢查,儘快明確診斷,制定出效價比高的治療方案。規範合理應用心血管藥物,並根據患者病情,對處方劑量及類型及時調整,使治療方案有效且副作用小。對於病情重、複雜的患者及時收入院。

3、突出中醫藥特色

有些患者可能接受了西醫的支架、搭橋、射頻等手術治療,並且西醫藥物治療規範,但仍有胸悶、氣短、心慌、頭暈等症狀,辨證論治開具中藥處方可有效改善患者臨牀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重視雙心治療,採用疏肝、健脾、安神、清心、活血等方法改善心血管患者合併焦慮抑鬱狀態。採用清肝、健脾、補腎、安神等方法有效治療高血壓。

4、科室之間配合

要想門診工作做好,需要各個科室之間互通有無,互相配合,緊密合作,共同促進提高,使得患者就醫便利。不在患者面前隨意評價他人診療方案。門診大夫一定要把檢查申請填清楚,尤其檢查的目的,這樣醫技科室出具的報告有的放矢,儘快找到疾病所在。若檢驗指標異常,檢驗科大夫及時聯繫門診大夫,必要時門診大夫及時聯繫患者,尤其低血鉀、血凝異常的患者,避免出現病情變化。門診上遇到病情複雜的需要鑑別診斷,必要時多科室聯合診斷,以免誤診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