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把握“國之大者”,做到“跳出水利看水利”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05K

如何把握“國之大者”,做到“跳出水利看水利”

如何把握“國之大者”,做到“跳出水利看水利”

所謂“國之大者”,解決的是思想認識上的格局和高度問題。

一是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也就是要“上接天線”,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立得高、看得遠,學會從中央的高度思考問題、理解政策;

二是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需要對定邦安國的重大原則、重大立場和重大利益,做到心明眼亮;

對於年輕幹部,習近平強調,“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作為年輕員工,就要學會從公司全局考慮,不計較個人小得失,看準公司大得失,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發展目標融為一盤棋,為公司長遠發展加磚添瓦。

而要做到心懷“國之大者”,必須掌握這三種能力:

政治判斷力,即善於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善於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中把握政治邏輯,堅持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政治領悟力,即對黨中央精神要深入學習、融會貫通,用黨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執行力,即要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不掉隊、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精神貫徹落實

在國家新時代的大環境下,水利行業也進入了新時期,有了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格局。

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的總基調是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工作總方針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可見我國治水主要矛盾從人民對除水害興水利的需求與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關於節水優先,包括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等多個環節。當前的關鍵環節是節水,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這就要求從根本上轉變治水思路,把節水放在治水工作各環節的首要位置,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開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並強化水資源取、用、耗、排的全過程監管。

關於空間均衡,是面對水安全的嚴峻形勢,發展經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包括推進農業現代化,都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這就要求既要從國家區域發展的大戰略出發,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開展必要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需求;更要“以水定需”,根據可開發利用的水量來確定合理的經濟社會發展結構和規模,發揮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佈局優化,強監管是實現需水管理的應有之義,補短板是實現空間均衡的基礎支撐。

關於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這就要求準確把握自然生態要素之間的共生關係,通過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系統監管,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補齊水生態修復治理短板。

關於兩手發力,保障水安全,無論是系統修復生態、擴大生態空間,還是節約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分清政府該幹什麼,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場機制。水是公共產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軟,該管的要管,還要管嚴、管好。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要求政府通過制定計劃、法規或採取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措施,對水這一公共產品的供給進行干預、調整和管理,以達到保持供需平衡、維護經濟穩定的目的。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也要求政府通過完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促進市場主體作出最理性的選擇,實現水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所以,我們現在看待水利事業不能再侷限於水庫大壩、水電站、水閘、泵站等水利工程,而是要跳出舊的水利框架,統籌全局,在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觀下,牢牢把握住“十六字”治水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治水要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這是對新時代治水方針的總概括,也是貫徹落實新時代治水方針的總抓手。

治水對象的變化。在水旱災害防治為主的階段,水治理的對象主要是水,防止水多或水少對經濟社會帶來嚴重影響。隨着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水治理的對象逐漸演變成規範和約束引發上述問題的個人、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治水對象發生了顯著變化。

治水內容的變化。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初期,治水主要是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不斷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和水旱災害防治水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和安全保障需求,治水內容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主。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水治理內容逐漸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統籌協調和指導規範越來越重視,對各類用水主體、涉水矛盾、突發事件等的社會化監管力度越來越大。

治水手段和方式的變化。隨着治水矛盾的轉化,過去主要採取行政手段及水利工程措施的治水方式,對除水害興水利是必要的、有效的,現在對補齊部分地區的水利發展短板仍有重要作用。目前,日益突出的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更多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需要根據人的行為產生、發展和相互轉化的規律,引導人的價值選擇、規範人的活動尺度、約束人的自我私慾,治水手段和方式相應發生變化,主要應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及價格、准入等措施進行嚴格監管。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做到“跳出水利看水利”,進一步明確補短板、強監管的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紮紮實實做好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