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生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國中生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請您閲讀。

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1

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讀完此書,心中隱約的明確,這是一本極度私密化的讀物,也是予心靈深處的一份與“孤獨”的共鳴。

1、談書名

初看書名——《挪威的森林》,給人的一種清新、自然的視覺感受以及畫面感。憑藉我們的想象力,顧名思義的聯想到自然綠色的生命力和美好。讀完之後,不僅僅是富有美感的美好,而是無意識的接受和體驗到更多元化的元素。帶給我的更多是悲傷與無奈。

書名源自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歌詞很通俗,描述了兩人一次意猶未盡的邂逅,可終究不過一人醒來,一人離去。

書中作者將這感受具象化了。“海潮的清新,輕拂的風聲,女孩肌膚的感觸,塵土的氣味,朦朧的夜色,縹緲的憧憬,以及童話般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渡邊的世界。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朦朧且真實,撩人又莫名.

“挪威的森林”正是象徵着這樣一種感受。

2、談類別

《挪威的森林》有人説此書是一部戀愛小説,也有人説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説。個人感覺以上的概括難以詮釋這本小説的類別。作者本人曾明確的表態,該書有着他個人的主題構思和想法,也就是他個人的寫作意識。但是,藝術創作理論告訴我們,在追溯藝術創作的本源地的時候,其歸屬並不屬於創作者本人,而應該是歸屬於作品所處時代環境的創作活動當中。也就是説,在我們在對某個作品追根溯源的時候,儘管需要解析的往往並不是其作者本身的創作初旨,而需要自己的見解與感喟。

譯者林少華説過,《挪威的森林》從內容或則性質來看,這是一部戀愛小説。從風格或則手法來看,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説。讀完此書後我深感認同。

3、談人物關係

本書所謂的主人公渡邊是一個喜歡讀書,音樂,思考,獨處的男人,有着極度感性與理性的兩面,執着於反覆的閲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最要緊的一點是: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都極為真誠。

文中共介紹了四位與渡邊相關的女性角色,直子、綠子、玲子和初美。這四位女性間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初美,雖然文中描寫初美的篇幅少之又少,但是我對於初美的印象始終是,嫻靜,理智,幽默,善良,穿着華貴而高雅。在我看來初美就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初美之所以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主要是因為初美是他“少年時代的憧憬”的象徵。

渡邊本人也説過類似的話語,他嚮往純真的一個男子,而代表純真的人物都是同性且離他遠去,文中另兩個間色,木月和敢死隊。木月的死不僅僅意味着一個朋友的失去,而且意味着純真客體的毀滅。之後初美也是一樣,所以渡邊在得知初美自殺後,同文中另一個間色永澤徹底絕交。正因為永澤缺乏純真情懷,渡邊從未向他交心。用村上春樹的話説,永澤是一個在道德意義上破產的人。另外,渡邊愛不釋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也是個經歷坎坷而始終不失純真的典型人物。尋求純真的過程,無疑就是精神成長的過程。

但是村上春樹寫作魅力不光如此,另一種看法則是渡邊在文中其實並非主角,而是作為陪襯,引出有鮮明個性的一羣人。渡邊是敢死隊的室友,是木月和永澤的摯友,是直子與玲子的慰藉,是綠子的愛情。渡邊是陪襯,換成這種角度看待,也許這是渡邊既有個性又沒有個性的原因之一吧。

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2

一場春雨連下三天,是《挪威的森林》給我的直觀感受。

再淡的酒喝多了也要醉,那麼迄今為止,最讓我沉醉其中的小説,就是《挪威的森林》了。

村上春樹評價《了不起的蓋茨比》時説:“隨便翻開其中的一頁,從沒讓我失望過。”這本書用來評價村上自己的作品,也同樣合適。

我試圖用語言來描述這樣一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我反覆閲讀的作品,但“喜歡”這樣的字眼,總顯得不夠一針見血,有一種巴掌拍在海綿上的無力感。在村上的語言中,“喜歡”,應該是“就像全世界所有的細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樣喜歡你”,應該是“春天的原野裏,你正一個人走着,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好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説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嗎?”,應該是那杳然而逝的“午後初秋的魔力”。村上非常善於用這樣的語言,將人物細膩複雜的情感世界展現給讀者。初讀時可能覺得寡淡無味,但卻在反覆閲讀中越發明麗。正是一種“再淡的酒喝多了也要醉”的感受。

年歲漸長,閲歷漸豐,幾年前看過的書重新翻出來讀,絕對會有不同的感受。國中時背誦“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時,只覺得朗朗上口,大學裏偶然想起這篇文章,頓覺得胸中激盪,豪氣頓生。

八年級時,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平淡的行文很符合我處在叛逆期時百無聊賴的心境。綠子的愛恨分明的個性也很對我的胃口。對於沉迷在幼稚的言情網絡小説中的十三四歲的少女,這樣的一部作品無疑如同一陣清風。我開始反覆閲讀它。

高中時離家讀書,世間不會事事如意的道理成為我的第一次成長的收穫,我渴望像永澤一樣成為生活的強者,“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勾當”,這句話不知不覺影響了我的性格。

我開始欣賞向永澤性格中“目標明確”的特質。人活着,就應該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併為之奮鬥不是嗎。在別人通過了外務省考試無不慶幸的時候,永澤已經開始了西班牙語的學習。我想,忙忙碌碌的人,他們是在工作,還是隻是在勞動,取決於他們是否有清晰的人生規劃。與其説步步為營,一路戰鬥的永澤有多開心,倒不如説碌碌無為將會使他萬分痛苦。這是很多次當我為自己的無能感到痛苦時的領悟。

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3

最近讀了一本十幾年前流行的老書《挪威的森林》。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

於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裏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着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裏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鬆,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於內。

於是只能自己壓抑着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着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麼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着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説:“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説:“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圖有網絡的温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脱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

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着,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着,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着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説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

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着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着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着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

於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裏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着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裏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鬆,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於內。

於是只能自己壓抑着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着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麼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着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着,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説:“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説:“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圖有網絡的温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脱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

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4

《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我不經意間翻到的一本書,原先並沒有對它抱有很大的期待,因為在同學的描述裏,它充滿了喪文化。然而在一點點翻開它的過程中,卻停不下閲讀的步伐,直到讀完了還沉浸在書所營造的氛圍裏面。

如書名,書中所有人都像處在一片深不見底的幽暗的森林,並努力尋找出路。

故事裏的確有很致鬱的部分,比如直子,算是渡邊的第一任女友她擁有最清澈的眼睛和最安靜的心靈,卻難以和正常人交往。文中一開始她就和渡邊説,希望你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在你身邊待過,這樣沒頭沒腦的話彷彿一開始就在預言自己的離世;比如初美,一個家教良好的大家閨秀,卻執着的將自己的全部幸福寄託在和一個人結婚生子,比如木月,可以巧妙的照顧到他人的情緒,但是在一個人的時候遠遠不如外人眼中那般樂觀開朗。

他們好像都有自己躲不開的心結和陰暗的那一面,並且無法真正正視他們,就像一個不敢照鏡子的人,看到心裏的怪獸是如此畸形、扭曲不堪,醜陋,就尖叫着逃開。

人性的陰暗面,往往可以引起人的共鳴,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曾經有過直子的影子,不知道如何通正常人相處,如同那個清晨,她對着渡邊,揹着手,淺笑;為什麼你這麼喜歡我們這些不正常的人呢,只是人們羞於承認,往往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

還有一些更瑣碎的小細節,沒有邏輯卻自然而然非常,比如在直子20歲生日説這個年紀"彷彿被什麼東西強推上去",比如他們一前一後走在街道,無言勝過有言,比如渡邊和永澤,同樣承認人性的自私,一個選擇永遠自私,一個選擇不去自私,保護環境珍視所愛之人。

作者給出得到自我救贖的方式很簡單,親情,愛情,友情。然而唯有忠於自己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成功,那些迷失的人,總是講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直子於木月,初美於永澤,否則總是一方墜落另一方跟着離去。

不若綠子,即使深知世間的諸多困苦,也始終保持一種源於本我的快樂,不會因為深愛的渡邊喜歡直子而過分痛苦,彷彿山間激流邊的小草,努力的生長着。

每個人都處在這樣一片森林裏,迷失了的會迷失,相遇的人也一定會相遇。

讀挪威的森林讀書筆記5

20世紀60年代日本處於“崛起時代”,經濟增長的最盛期。村上春樹用一個作家特殊的嗅覺聞到了令國民沮喪不已的精神危機,即都市中年輕一代在都市空間愈狹小卻愈疏離,人們之間逐漸失去了接觸的慾望。在這種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1987年他創作了不朽的《挪威的森林》,這本青春戀愛文學作品時至今日仍廣為傳閲。

書中講述了渡邊在好友木月自殺後,與其女友直子走到一起,直子20歲生日,兩人發生關係後,直子轉入療養院,渡邊要求對她負責,結果得知直子自殺。在直子室友玲子的引導下,與同校小林綠子走到一起的故事。

初讀這本書內心很壓抑,我居然對渡邊徹的印象如此模糊,劇中各人物都出奇的吸引人,也許是被那種特殊的文化和制度所震撼,也為他們的各中不幸惋惜。看了陳英雄改編的電影后,越發覺得書總比電影描寫的更加豐富,值得再看。第二次再細讀咀嚼,感觸頗深,正如書中所言:文章這種不完整容器所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也更能讀懂在木月死後那句: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它本來就包含在個體的存在中。人物的命運相繼轉接,都是以死為軸心旋轉不休。“我們一邊把死當作微塵,吸入肺裏,一邊活着”。也許諳熟的真理如何也不了排解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傷,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脱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

從理想的角度,我們看到永澤就是個典型。他有令人讚歎的高貴精神,可以站在眾人之上審時度勢,春風得意,同時又是無可救藥的世間俗物,揹負着十字架在人生的征途上匍匐。在臃腫龐大官僚機構中,摩拳擦掌,想要知道自己能爬多遠,有多大本事。他曾生吞蛞蝓,眾人的挑釁下永遠越發堅強,內心認為人永遠不要同情自己。但就是這樣的精英,談及理想,卻説人生無需那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範,他想做紳士:所做的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在競爭中他漠視所有人的才智,認為人們都在勞動並非努力,着實是一位成功的男士。在愛情上,初美對他種種行為容忍,卻也最終沒能有個結局,他選擇了成為精英,也同時放棄了這位有着不易被發現卻又能深深打動人的魅力的女子,他不愛自己,內心的空洞飢餓感促使他廝混,那句在周圍充滿可能性的時候,對其視而不見是非常困難的事,一語中的的説出了他病態的掙扎。

在交友方面,渡邊君的描述貫穿小説。他能體會到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才不願勉強去交朋友。他懷念木月在世待自己和直子的坦誠,不像永澤把他超出眾長的才華花兒戲般的隨意張揚。與永澤的相遇是因為他們對《了不起的蓋茨比》同樣喜歡。兩個人曾用同一種方式排遣孤獨,但其後帶來的只有空虛……渡邊這樣的凡夫俗子,喜歡看書獨自聽音樂,在大學課堂上,讀克洛岱爾,讀拉辛,讀愛因斯坦,但這些書他也不喜歡,只喜歡阿珀達依庫,菲茨傑拉德,萊蒙特。錢勒德……再不喜歡的課也會去上,只為了練就忍耐力。對於學生崛起的,他本應是有青年學生的天然反叛意識,最終也因為學生領袖們的怯懦,對此事態變得麻木不仁,直到綠子的出現,生活才好像剛剛開始。

對於親情,主要是綠子一家,在瞭解日本文化背景下,能體會到綠子對父親的懷念,而對於父親在母親去世時説的寧可拿她和姐姐的命去換母親的命時,她也表現出了十幾年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缺少愛護的抱怨,及對於一份真摯而熱烈的感情很自然的嚮往。父親膽小怕事,在生活上循規蹈矩,活的也很苦悶。壓抑導致對子女關愛欠佳,同時綠子自立的一面也是作為一種鮮亮的色彩為《挪威的森林》增添了一抹綠光,從書中走到每位讀者的心裏去。

關於愛情,木月和直子,直子與渡邊徹,永澤與初美,渡邊與小林綠子,他們錯綜複雜的故事彷彿色彩過於鮮明,把這本書的風格通過人物潤色的很好看。木月與直子年幼相識,在感情和性上沒有約束,青春期過的比常人更輕鬆,自從木月自殺後,直子心裏甚是懷念,最後去療養院,把渡邊當成精神寄託。渡邊也知道直子從未愛過他,每每想起直子告訴他,希望能記住我,記住我曾經存在過。渡邊君就難以自禁,因為直子連愛過都沒愛過他。看到這感慨,耳畔想起了甲克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象他坐在飛機上懷想起過往,時間以秒的速度回放腦海裏庫存的記憶,伴着不快的吉他伴奏,想起玲子這個人對他和直子在療養院的表演和傾訴,一想起本想為直子守候一生,卻只能回想而再也無法付諸的愧疚,翻江倒海…。。。遇到綠子算是把這死亡接轉灰暗色基調一掃而光——她全身迸發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簡直就像剛剛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眸子宛如獨立的生命體那樣快活地轉動不已。縱令那時我們未能相遇,也會在別的地方相遇,有些人就是因為相遇而相遇。要容忍她百般任性,她才會把愛情交付給一個人。村上寫到綠子在電話的另一頭沉默不語,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細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

前兩天看了由巖井俊二拍的老電影《情書》改編自《挪威的森林》,基調是大雪的純白色,把書中説不清道不明的純美刻畫的很到位。在提到至親的離去,聯想到這句致靜好歲月的話——“我曾經把所有的可能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等明白過來時卻已兩手空空,誰也不再鼓掌,誰也不再嬌寵,從死中學到一個道理,並將其作為大徹大悟的人生真諦銘刻或力圖銘刻在心。”

這多種情感,在成長中定會有所思發,在此對我身邊的人衷心地説聲,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