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彩多篇)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 篇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為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儘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説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後來又改名為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温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為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裏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説:“下雨了,下雨了!”多麼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裏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裏去玩。那塊地彷彿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裏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為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二

這是蕭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只限於童年生活,幸福的童年、苦悶的童年,童年的“我”眼中的其他人。

父親、母親對“我”不好,對“我”很冷漠,祖母還用針扎過“我”,因此“我”不喜歡祖母,“我”唯一的幸福就是從祖父那裏得來的。其實,説祖母拿針扎作者,這算不算對作者懷有噁心呢?原因是,“我”調皮搗蛋,喜歡用手去戳祖母房裏的窗紙,一排排戳過去。而祖母是個有潔癖的女人,潔癖還相當嚴重,因而用針懲罰了“我”。我不瞭解蕭紅小時候的經歷,因此這件事在我看來,只是簡單的,小時候的作者比較記仇,只記得祖母用針戳過她,因此她不喜歡祖母。

印象比較深的是,作者對東二道街上那個大泥坑的描寫,粘性極強,總能淹死幾個人或牲畜。在貧窮的年代,人們吃不起肉,每當有瘟豬肉賣時,大家都一窩蜂地去買便宜豬肉。可是,人怎麼能吃病死的豬肉呢?有這大泥坑就不一樣了,豬是溺死的,不是病死的,人的心裏過得去這一道坎,吃溺死的豬肉也比較衞生,這肉就能吃了。貧窮使人們顧不上有病沒病,吃了沒病則下去繼續吃,萬一有病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肉太珍貴了呀!錢太難得了呀!命算得上什麼呢?

蕭紅説“都是自由的”,真的自由嗎?悲慘的命運大概因為她實在太小,便從她身邊略過,到別處去了。看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打得精分了。夜晚睡覺也被婆婆的鞭打嚇醒,便一直嚷着要回家,大家於是就認為她被鬼魂附體了,請人來跳大神,這一家提供一個偏方,那一家提供一種法子,活生生地把一個好好的十二歲的孩子給逼死了。中國似乎總有這樣一種傳承,女人老了,總要將以前在婆婆那裏受過的委屈發到自己的媳婦上。也許不能説是撒氣,年輕時可能認為自己應該承受一切,那是婆婆的教導。因而如今痛打媳婦也是應該的,合情合理的,竟也沒人反思。甚至説,“有孃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兩斤。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折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稱。”就像我上面説的,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但確實存在,人算得上什麼呢?

再説呼蘭河城裏的人們,凡是遇上投河跳井的,或是上吊的,看熱鬧的人特別多,之前用滾燙的熱水從小團圓媳婦頭上澆下去,圍觀的羣眾無一不是看熱鬧叫好的,等人實在只有一口氣了,才起了一點同情心。這個行為時中國長[]久以來一直改不過來的,大家無聊慣了,冷漠慣了,慣了。

有人説蕭紅是“不朽的作家,幾百年都不朽”,我想這個評價是不是過高了,不是想拿她和誰比較,單從我看過的幾部作品裏,這固然是一位難得的有個性、有思想的女作家,“不朽”可能還是有些抬高了。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篇三

呼蘭鎮的上空,有來去的飛鳥。在飛鳥的身後,是湛藍的天。天空層層輕薄的雲裏,藏着的,是蕭紅的記憶。

拉着祖父的手,去常住的園子,捉過往的蝴蝶……那些與祖父相伴的日子,是蕭紅童年記憶裏的唯一光點,但生老病死的定律卻並不會顧慮蕭紅的感受,對祖父另眼相待。祖父的離去帶走了她唯一希望,蕭紅背上行囊,踏出家門,很難想像得到,一個正值青春的姑娘是如何度過身無長物、衣食無靠的日子。在那以後,蕭紅遇到了很多人,看過了許多事,並將發生的一切都寄情於筆下。那時還是封建社會,有一個思想開放、見義勇為的女子,是多麼稀罕的事情啊。他積極參加地下抗日宣傳活動,並在早期作品裏就流露出強烈的階級對立傾向和愛國主義思想。

這部小説看的是輕描淡寫。其實是蕭紅所要詮釋的愛與恨。

面對童年的陰影,面對封建社會的不公,面對感情的坎坷,或許,蕭紅這一輩子都無法擺脱。可讓人敬佩的是,在如此的環境下蕭紅不顧封建習俗的束縛,實現了思想獨立、人生自由,成為中國女性的榜樣,是多麼令人可歌可泣啊。

呼蘭鎮上空,層疊的雲層中,除卻了回憶,還有蕭紅永久的憧憬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