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中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W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中學多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讀了龍應台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浮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淨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着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淨。

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説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書中是‘的’)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麼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着腳下的一點路。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着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着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説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台發現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聖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裏,一條綵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後,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這本書的字數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餘時間,就翻閲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藴含的愛的氣息,彷彿在這炎炎夏日裏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們。我想對他們説: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夜深了,一輪明月高高掛在了夜空中,我慢慢地把頭靠在了母親的懷抱裏,一股母愛流進了我的心頭,在記憶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當我捧着這本書,獨自細細品味着母愛的偉大,我忽然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狹小,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條帆船,但是內心深處卻多麼的幸福,回憶着童年時光的酸甜苦辣。記得一次競選班幹部落選後我躲在房間裏大哭,母親抱着我輕輕拍着我的肩膀説:“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相信你!”這時一股濃濃的母愛湧上心頭。

我甚至看透了作者龍應台內心深處的思想,我明白,我也理解。每當第一次親耳聽到寶寶終於開口叫:“媽媽!”這兩字時,哪一位母親不是激動地流淚。我之所以這麼理解,那都是來源於小時候第一次抱起那可愛的洋娃娃時激動的心情。我還覺得龍應台更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一定是幸運的,因為她懂得每件事情都需要慢慢來,不能着急,最重要的是她有着濃濃的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我很幸運有一位慈祥、善解人意的母親,我很感謝她把我辛辛苦苦地撫養長大,更感謝《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它讓我第一次把以前遺忘的“寶石”給找了回來,並且永永遠遠地嵌在了我的心裏,抹也抹不去,揮也揮不走。

這時我好想痛哭一場,可我卻始終也流不下一滴眼淚,我想笑,卻笑不出來,這種尷尬的心情,沒有人會感受的到,除了我的好媽媽。

所以我想對您説:“謝謝您給我穿的,給我吃的,犯錯誤時您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開心時您會與我一起分享;難過時您會替我分擔,使我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對了!我有一首歌送給您: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最後衷心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身體健康,青春永在,成為最幸福的母親!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不止一次的品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總感覺到裏面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温柔,充滿着濃濃的母愛,細細品讀彷彿能看到一灣潺潺溪流從一個母親的心裏流出來,情景美如畫卷。習慣於斜躺在牀上手捧書本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為龍應台的兩個孩子感到幸運,有一位多麼睿智,多麼慈愛的母親。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一個孩子正在低着頭,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似乎在尋找什麼,又似乎在思考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他們研究着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見的路邊風景。而在當今這個處處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更優秀,更強大,更乖巧……卻忘記了,孩子的一切進步都是有時間規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記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選擇一張這樣的圖片作為封面,我想這應該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預留一個屬於他們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吧。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當我僅僅讀完卷首語,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所深深震撼。龍應台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一個五歲的孩子紮好一個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哪怕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認為簡單的數學題?當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們還去中途干擾或自作聰明的指導,會不會阻礙他們對事務的原本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泯滅他們的創造能力呢?一個又一個疑問,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龍應台是對的,此時的我們,面對孩子的“執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們畫蛇添足的指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學會耐心等待,才能讓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看似那麼的平凡,無一例外的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卻無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讀者的心。當龍應台接到超市電話,説鄰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時,現實中的我們能和書上所寫的一樣處理這件事情嗎?能原諒孩子嗎?當日記《一隻老鼠》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出現時,我們也能和龍應台一樣在知道孩子的訴求時與孩子平等對話嗎?印象最深的是《觸電的小牛》,現實中的我們也能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説教嗎?也許更多的是嚴厲的指責,換來的卻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殘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那天是10月6號——從長沙回來,休息一個晚上後,我開始去圖書館趕作業。用“趕”字很恰當,誰也不願意在這樣美好的假期寫作業。

我趴在書桌上打了一會小盹,醒來,看見從落地窗透過的午後陽光,內心開始活躍了起來。我總是這樣,在寫作業之前要折騰一番才肯動筆。於是,我打開收集博文的那個文件夾,再次重温了dayswithmyfather,輕撫了一下電腦屏幕上那老人慈祥的臉。之後,不經意間打開《書籍》文件夾,“孩子你慢慢來”這幾個字尤其入眼,感覺這話是對我説,是對一個被作業纏身的孩子的安慰……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台灣作家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早在一年級(上)時,我就看過了一遍。

我很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媽媽是台灣人説漢語,爸爸是德國人説德語,爸爸媽媽相互交流用英語。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現住在瑞士,華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兒園。在不知不覺中,安安從學會聽到學會説,在不同的場合説不同的語言,漢語、德語、瑞士語、英語應用自如。真是太可愛、太搞笑了!

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充滿耐心的好媽媽。在《序》中,龍應台寫下了這麼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慢慢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三個字呀!

而我可以説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的。早晨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快一點起牀,否則要來不及了”的叫聲。我穿好衣服,正想順便看一下桌上的書,媽媽又催我快一點刷牙、洗臉。接着就是催我快一點吃飯,在狼吞虎嚥、食物還未完全到胃的時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點,否則要遲到了”的催促聲中走上了上學的路。一到學校,又是在老師“快一點坐好、快一點交作業、快一點排隊……”的指揮下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放學了,奶奶來接我,回到家後奶奶的第一句話是“快一點洗手”,第二句“快一點吃點心”,接着是“快一點做作業”。直到晚上,在“快一點洗腳”、“快一點睡覺”的催促聲中,才度過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歡填鴨式、功利的學習方式,而是喜歡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龍應台那樣的教育方式。我做過一個夢,夢中龍應台一會兒變成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我的老師。

真的,“慢慢來”有時候並不是壞事。由於氣候的原因,東北大米生長週期長於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飼養40天就可宰殺的速成雞,它的鮮度和營養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農家養一年才食用的土雞。

“慢慢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慢慢來”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