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4W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多篇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1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敍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曆史時期所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説佳作。對人物描寫是非常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後,帶着百姓一起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説:“你等欲陷我於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寫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儘管掛着“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苦果還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羣眾無數,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當我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時,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怎樣對待呢?俗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要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輕視別人;人各有長處,應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謙虛則秉着一顆上進的心,驅動着前行的腳步,而驕傲則會蒙上一層模糊的影,導致着無知的狂妄。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2

自古以來,大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曹操的成見都很深,認為曹操不僅奸,而且殘,可我不這樣認為。細細地品味曹操,他也有英雄的一面。

豁達篇

曹操有任人唯才的博大胸襟。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曹操並沒有因為他是劉備的一員干將而誅殺關羽,而是以禮相待,並任為將軍。當他討伐袁紹時,曾被陳琳一紙繳文罵得狗血噴頭,辱及祖宗。但他愛惜陳琳的才華,不但不殺,反而委以重任。在打敗袁紹時,曹操從圖書中發現曹操部下和袁紹暗通的書信。有些謀士提出建議,把這些懷有二心的人統統抓來殺掉。不料,曹操卻下令把這些書信燒燬,他對周圍的將士説:“大戰在即,敵強我弱,連我亦自身難保,何況屬下將士呢?謀個好出路,人之常情也。”

或許正因為他豁達的情懷,才使攀龍附鳳的謀士紛至沓來。此乃英雄的胸襟。

仁義篇

當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被張繡所殺時,他在典韋墓前痛哭:“典韋呀,失去你比失去吾兒還要痛心呀!”可見曹操愛將勝愛子,多好的首領!此外,曹操對賢士絲毫不敢怠慢,意見都能採納,曹操説過:“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仁義,法令有度,當他的馬受驚而踐踏麥田時,曹操割發代首。曹操不是一個好臣子,但三國的亂世如果沒有他,北方人民怎能有安定的生活?他在“忠君”與“忠天下”中選擇了後者。此乃英雄的品質。

理想篇

53歲的曹操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後,又領兵北征烏桓,經過數月的鬥爭,終於統一了北方。當他勝利班師回鄴城時,他想到了劉表、劉備、孫權等依舊各霸一方,國家依然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中。他深感到雖然自己老了,但仍身肩重擔,還要不懈努力。頓時他激情湧上心頭,雄心勃勃地揮筆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一種偉大的政治抱負,有着讓生命變為永恆的味道,顯得大氣中略顯深沉的品位。此乃英雄的謀略。

感受曹操,學會以一種豁達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事物,何必斤斤計較?為了搶到座位而在上車時你推我擠,這種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些人腳都踩痛了仍“毫不遜色”地擠。

有時班級同學間相互推讓重活,都不願去幹,其實,以班級為重,把“小”我在“大”家中磨合。吃些虧,倒能收穫心理上的快樂!這也是仁。

心中有理想,有人生目標,向着目標奮鬥,不畏艱險,終能成功。這不也是英雄的行為?

在這源源不斷的歷史長河中,讓我們再一次感受曹操,感受曹操的豁達、仁義、有理想!用自己的誠實的心態去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那麼你將收穫快樂。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3

近幾日應朋友的請求,接手了一個《赤壁之戰》的劇本,由於《三國演義》是很久以前所看的,現在要想寫好這個劇本,所以不得不回過頭來再次捧起《三國演義》。自從大三結束至現在工作一年多,自己手捧經典的次數可謂少之又少,實在令我慚愧。

之前在噹噹網網購了一套四大名著,放了很久都沒開封,這次借這個機會,終於動了這套經典。拿起書,直接翻到了赤壁之戰前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部分。還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有特別喜歡看諸葛亮出山到蜀國鼎盛之時。從這個點就可以知曉我是一個不喜歡看悲劇的人,但是現在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越發覺得人生當中好多戲份都是悲劇,那些不完美的,遺憾的,失敗的,傷人的,黑暗的等等等等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難怪有人説,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喜歡看喜劇,喜歡看英雄,喜歡大團圓,喜歡完美主義,等到成年以後就喜歡看那些不完美的,有缺憾的,反映人性的東西。等到在老了以後,對於一切看平淡的時候,就喜歡那些能讓人安靜下來的東西。年少時追求完美,成年後經歷挫折,人老後看破紅塵。

這讓我很直接地想起我最喜歡的一首詞——《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首詞寫的是人在不同的三個時期聽雨所見所聞所聽所想,與我甚是契合。

人生必定隨着時間的增加而產生不一樣的變化。如今我再讀《三國演義》,我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更願意去讀《三國演義》前面的部分和後面蜀國衰敗、諸葛亮去世的部分了。那些曾經在我們心中的英雄,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趙雲,老將不老的黃忠,足智多謀的孔明……他們的人物形象不再是那樣完美的英雄,不再是以一敵萬,無所不能的英雄,在我心中慢慢變得有血有肉。劉備稱帝前的落寞無助,關羽的自傲輕敵,張飛的魯莽殘暴,趙雲的愚忠耿直,甚至於諸葛亮也有其無可奈何的遺憾。

現在重讀《三國演義》,我漸漸地不再去迴避那些缺憾,漸漸地學會去面對那些不完美,就像自己要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完美各種缺憾一樣。智勇雙全,忠義正直的關雲長大意失荊州被殺,粗中有細的張飛被人砍頭,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而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五丈原隕落,這一切的失敗現在我都勇於接受了,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完美,而是在於追求的整個過程。

自己也好,親朋好友也罷,自己不奢求,不完美的自己去乞求別人的完美,用心地生活,用心去走完這幾十年吧!

羅曼·羅蘭説過:"真正的英雄是在發現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4

培根説:"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它滿載着人類的智慧運送給一代又一代。"一本好的書籍就是一位智慧的長者,也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受感動。《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説: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給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説,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禮賢下士,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的大英雄。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説: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説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反間計,就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後讓司馬家篡位一統了亂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我們現在看電視新聞中有的公司,工廠倒閉,不景氣,都是因為領導內部之間不團結,互相猜疑,勾心鬥角造成的!可想而知信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片段讀後感啟發5

自從三年級,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就對它愛不釋手。羅貫中根據三國史,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複雜、生動的人物形象。我對那些英雄人物的智謀、勇猛、忠誠讚歎不已,同時也為書裏所展現出來的人性的貪婪、驕傲、自私感到震撼和惋惜。從三國的一個個故事中,我學習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寬廣決定了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曹操在當初以較少的軍馬打敗了袁紹之後,搜查了袁紹的大本營,發現自己的部下和袁紹有過私下的溝通的信件。可是他沒有處罰自己的這些部下,而是一把火把這些信件全部燒掉,他的寬厚大量讓這些部下對他感激不盡,後來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他也因此獲得了軍心,在這個混亂的時期站穩了腳跟。

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關羽和張飛並不信任他,認為他只是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對劉備如此看重諸葛亮很是不滿。沒多久,夏侯惇帶了幾萬大軍殺到了新野,諸葛亮神機妙算,預料到了敵人的每一步動向,調兵遣將,提前做好了埋伏,最終殺得敵人落荒而逃。他這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本領讓一開始瞧不起他的關羽和張飛對他刮目相看、佩服至極,從此對他馬首是瞻。關羽和張飛沒有因為諸葛亮的本事大就嫉妒他,而是大家齊心協力地輔佐劉備成為一方諸侯。

然而周瑜心胸狹隘,在打赤壁之戰時,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屢次想殺害諸葛亮,但諸葛亮怎麼會想不到周瑜的這些心思呢,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還有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而周瑜最後也因為他始終容不下諸葛亮,認為既生瑜,何生亮,最終氣鬱而死。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不僅自己會敗得一蹋塗地,還會給其它人都帶來巨大的麻煩。

在諸葛亮北上伐魏時,需要守住漢中咽喉街亭,馬謖自告奮勇,立下軍令狀,擔此重任。然而馬謖到了街亭後,掉以輕心,剛愎自用,認為把營寨安在山頭,便可居高臨下,打退敵人。王平極力勸阻,認為敵人一旦把山圍住,斷了他們的取水之道,並用火攻,他們就不能逃脱了。可馬謖自認為自己飽讀兵書,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蜀兵將決一死戰,以一當百,置之死地而後生。後來,果不其然,蜀兵大敗。馬謖的驕傲自滿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蜀兵失去了糧道,大勢已去,只能退回漢中,失去了繼續北上,討伐魏軍的絕好機會。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激發了我學習歷史知識的熱忱。唐太宗李世民有説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歷史這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通過前人的故事總結得失,明白是非善惡,從而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