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請您閲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1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翻開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一篇篇記述先生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歷程的作品躍然紙上。在書中,先生採用白描的手法,追憶了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在夾敍夾議中,對封建思想和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在他的筆下,一個個故事生動形象,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細細品味起來,既耐人尋味,又飽含哲理,我們可以從中強烈地感受到魯迅先生記憶深處的芬芳馥郁和思想情感的火花交織。

這本書內容豐富,魯迅先生用大部分的篇幅記述了童年時光的點點滴滴,傾注了自己對童年無限的留戀和真摯的情感。書中描寫童年生活最為詳盡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承載了童年的快樂時光,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些童年往事在先生的筆下或妙趣橫生,或幽默充盈,或生機盎然,細讀起來引人入勝,留連忘返。我已陶醉其中,已然步入書中,與兒時的魯迅在百草園中裏一起摘覆盆子、挖何首烏、聽夏蟬鳴、捉蟋蟀,又與少年魯迅一起描繡像、讀詩詞、看廟會……就這樣在嬉戲玩耍中一起慢慢長大。但最終要告別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去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唸書了……

除了童年的美好往事,魯迅還寫到了家庭的沒落、世態的炎涼、南京求學的過程,進化論的萌芽以及學醫的過程。直到後來,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羣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魯迅先生徹底醒悟了,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改造國民的精神,拯救孱弱的民族。於是,魯迅先生選擇文學藝術作為自己的武器,以筆為槍,以墨為彈,堅定而果敢地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一步。魯迅先生筆耕不輟,先後創作了《吶喊》、《彷徨》、《野草》等大量經典的文學作品,帶領中國新文化運動在打破黑暗統治的鬥爭中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從此,中國文壇便開滿了濃郁芳香的血色薔薇。

攏一脈盈盈花香,娓娓絮語;品一篇世間好文,脈脈傳情。讓我們繼承和發揚魯迅先生的精神,熱愛祖國,嚮往自由,不忘初心,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勇敢地去拼搏、奮進!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回憶童年的回憶性散文集。顧名思義,留下清晨沾着露珠的花兀自盛開,直至黃昏再採摘。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它抒盡魯迅先生滿腔回憶情與對舊社會的諷刺。徐徐清風拂過書頁,像是想與我共享閲讀的喜悦。我翻開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章——《無常》。

魯迅先生的文字樸實而透着親切。熱熱鬧鬧的迎神賽會在魯迅先生筆下活靈活現,令人大開眼界。在一眾花花綠綠中,黑白的活無常異常顯眼,他一身生麻制斬衰凶服,戴一頂二尺來高的白紙帽,一對八字眉眼,手拿破芭蕉扇,腳穿草鞋,讓人覺得詼諧可愛。城間寺廟裏的“陰間司”掛着各種活無常抓來的鬼魂的塑像;繁本的《玉曆鈔傳》上細描了幅活無常像;活無常之名是中國人創造等等。這都看出人們對活無常——陰間審判者的喜愛。

接下來,魯迅先生以坦率質樸的家鄉人民真情流露的“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一句表明民眾對公平公正的渴望,又描寫戲中活無常的通情達理,有人性,有愛心的內心世界。同時虛寫了人間不公的現實與虛偽知識分子的裝模作樣。

讀《朝花夕拾》像走進一個時空,近近地看着小魯迅成長的喜怒哀樂,遙遙的望到大魯迅伏案執筆奮書,偶爾抬首回憶童年的會心一笑,而我只是默默地旁觀一代名垂青史的大師的成長曆程,像海綿一樣極力地吸取書中的知識。

我感到魯迅先生言辭之幽默與諷刺之辛辣,魯迅先生筆下充斥着對社會不公深藏的憤怒。我在字裏行間洋溢的滿滿的魯迅風格中,感受到這個悲慘與無公正,無人情的社會。

反觀現代我們的社會,我們有什麼可以抱怨呢?我們在他們的相比下是多麼幸福呢?學生在書聲琅琅的校園裏學習,在知識的大海中遨遊;成人們在各行各業中規律的上下班,拿到的勞動應有的回報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吃飽穿暖;老人們在家中頤養天年,看着滿堂的子孫承歡膝下,一定會感到欣慰吧。雖然現在的社會還有人在受苦,但這是因為我們發展中國家的不完善,我們曾經經歷那麼深重的苦難,一時半會又怎能恢復得來呢?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能要求多少呢?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的國家會邁向小康,會躋身世界的行列,會一步一個腳印的擼起袖子加油幹,共同奮鬥出未來。

讀一本好書,受益一生。而要讀好書,絕對不能少了《朝花夕拾》。它是我國大文豪魯迅的童年成長經歷,你一定要讀讀它,因為它一定會給你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影響,讓你終生受益。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3

我的偶像即不是明星,也不是歌手,更不是作家,還不是什麼有錢人,而是一個普通人,是我的媽媽。

媽媽對我有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我生病的時候,她會一直在我的身邊照顧我。記得有一次,我發燒了,想喝梨子湯。可是家裏偏偏沒有梨子湯,想要喝,還必需要到華府城隍廟附近的菜市場才有。媽媽她也給我買。臨走的時候,媽媽留了一個手機在家,讓我有什麼事情給她打電話。我點了點頭。媽媽出去給我買了梨子,回來就給我燒湯喝。

有那麼一次,我上牀睡覺了,誰知在我的枕頭上有一隻蜈蚣。我原本毫不知情,我翻了一個身後,正好打到了那條蜈蚣,蜈蚣上前就咬了我一口。我的手流血了,叫來了媽媽。媽媽過來了,她開始沒有發現什麼,後來,媽媽把被子一掀,看到了什麼東西。她先是一愣,然後立刻把我抱在了椅子上。那隻蜈蚣爬得很快,一眼就爬到了牀的盡頭。這時,蜈蚣停了下來,好像在和我們説:“哼!誰叫你碰我,活該,看我不咬你。”媽媽對它招手,對它説:“來啊,有本事我們來較量較量。”媽媽那棍子來挑它,搗了它好幾下,它終於不動了。媽媽看它太髒了,就拿了一張紙來,把那隻蜈蚣包着扔到了廁所的馬桶裏。後來,媽媽和爸爸就帶我去了奶奶家拿蜈蚣酒。誰知奶奶家沒有蜈蚣酒,奶奶就給我抹了一種草,我們就回家了。回到家,我害怕還有蜈蚣,媽媽就和爸爸一起把牀都掀了,發現沒有蜈蚣了,我才放心的睡了。開始,我睡着了,到了半夜,我突然醒來了。我想睡覺,可是我的手很疼,睡不着覺。媽媽知道了,就一晚上沒有睡覺,在旁邊給我講笑話,説故事,猜謎語,讓我忘記手上的疼痛。早上,媽媽還很早就去給我拿蜈蚣酒。

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她會耐心地告訴我為什麼錯,錯在了那裏,有時,媽媽還會在紙上寫寫畫畫,為了讓我記住,媽媽還會再給我出一題。當我再寫一遍那一題時,要是再錯,媽媽就會説我不認真聽了。我犯錯誤時,媽媽也會説我,讓我改正缺點

我的偶像就是我的媽媽。她對我關心、照顧,比那些明星、歌手、作家、有錢人對我都好。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4

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中學生5

清晨盛開的嬌嫩花朵,到了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才去拾,花朵雖失去了最初的那般鮮潤,但那霞光的照射使它又多了一分別樣的韻味。。

就在這富有獨特含義題目的吸引下,我閲讀了《朝花夕拾》一書。讀魯迅先生在老年時期回憶那些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了他那簡單而無憂的幼年,回憶了他那獨特自然的童年,回憶他那激情慷慨的青年。

讀着,彷彿看到了小魯迅在百草園與昆蟲為伴,看到了他在先生的後院偷偷玩耍的歡樂;隱約看到了“迅哥”四處求醫,為父治病的焦急;好像看到了魯迅先生留學的點滴。在書中,魯迅用簡單又富有內涵的語言尖鋭而又形象諷刺社會的黑暗,讓我們見識了封建社會的虛偽和殘酷,讓我對當時社會的窮苦人民和兒童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也表現出了魯迅先生強烈的失望的心情。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章節記敍了魯迅到日本留學的生活,講述了他自己在仙台學醫,飽受日本學生的歧視、欺凌,侮辱的學習生活,並決心棄醫從文的經歷。這些經歷中無不透露出魯迅對藤野先生嚴謹、正直、沒有民族偏見、熱誠的高尚人格與教學品質的敬佩,也表達出作者的懷念之情。

是啊,正直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敬仰。就像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郝建,即使那個奶奶那樣誤會他,他也要扶人起來,他説得好:“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但這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來了。”他受到了被幫助人的尊敬,也受到了所有見證者的尊重,這就是正直的人,他們有着一顆樂於助人的熱誠的心,他們不會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就放棄自己做的正確的事。而我們呢,也要學習他們的品質,不能因為同學的“獨特”就對他們有偏見,也不能通過別人的認知去認識一個人,我們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好少年。只有我們強盛了,國家才可以強大,才可以變成一個文明的、受人尊敬的大國!魯迅先生用文章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也是因為,偉大的魯迅先生,也正是這樣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

我的內心在這一刻澎湃了,我敬佩魯迅先生,敬佩他那富有內涵的文章,敬佩他那堅毅熱枕的為人。我要向先生學習。

向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