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9W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彩多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一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愛的教育》就是這麼一本好書,娓娓敍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它讓我心頭湧起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它以日記的形式,寫了安利柯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雖然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掃煙囱的孩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以及他們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我心底卻常常被那些平凡的人物,平凡的事蹟所感動。

書中保護弱者的卡隆,在奈利被人排擠、欺負的時候勇敢地主持正義,並在學習上,生活上熱心幫助他。卡隆的勇敢、厚道築起了愛的城牆,奈利不用再偷偷地流淚,能愉快地和同學們學習、生活。讀到這裏,我不禁汗顏,我們班的同學平時經常吵來吵去,打打鬧鬧,甚至排擠一些同學,像李小輝同學,他不講究個人衞生,書包、書本、衣服、垃圾經常亂扔,座位亂作一團。我和大部分同學都不願意接近他,分組學習討論時,他更像包袱一樣被同學們推來推去,這難道不是排擠同學的表現嗎?李小輝同學只是不注意生活小節而已,我們卻以這樣的言行傷害他的自尊,孤立他。難道我們不應該厚道一點,去包容他,幫助他克服缺點,用愛打開他的心扉,讓他感受集體的温暖嗎?

愛同學應該毫無條件的,愛父母更是不容置疑,這是我讀了馬可爾萬里尋母記感觸最深的。跟馬可爾歷盡艱辛、千里迢迢尋母相比,我自愧不如。平時媽媽每天為我操心,每天上學叮囑我“過馬路要注意安全”“學習要用心”“多喝點水”等,我卻嫌她嘮叨,不耐煩地敷衍媽媽,還經常為芝麻綠豆的小事向父母發脾氣,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該了。其實,父母對我們問長問短,嘮叨,不正是愛自己的表現嗎?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我憑什麼向父母發脾氣,嫌他們煩呢?我沉浸在愛的海洋中成長,難道不幸福嗎?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使我明白了愛是博大的,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愛又是細微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讀着它,我猶如沐浴在愛河中成長。

簡評:讀了《愛的教育》之後,小作者收穫良多。她緊緊扣住書中那些平凡的愛,有敍有議,聯繫實際寫出了自己的認識、體會和收穫。全文語句流暢,結構完整,條理清晰。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二

手攥着摘錄下書名的紙條,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想買幾本教育書籍閲讀,可是跑了幾家書店都沒有收穫。在老家的一家書店裏,卻幸運地讓我買到了幾本。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吸引了我的眼球,“令全世界億萬人感動而泣的偉大作品”,封頁上的這一行小字讓我選擇了先看這一本,我迫不及待地閲讀了起來。

“寫得真好!”每看幾個故事,我總這樣讚歎道,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一放下書,已經看了好幾回此書的女兒就奔過來搶着看,她還是那樣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心中暗喜:這樣的好書讀上百遍也不會厭,也許每讀一遍,她會有新的感悟。願她學着去體驗愛,感受愛,更會付出愛。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讓愛追隨她左右,也願她成為愛的使者。

《愛的教育》一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筆觸來寫的,一則則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平凡的小故事,一篇篇父母給他寫在日記本上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一個個精彩的“每月故事”,無不藴涵着深刻的大道理--那就是“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人世間最偉大,最高尚,最誠摯的感情時時流淌在字裏行間,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善良、正直、仁慈、關愛、體貼、禮貌、勇敢、勤奮、愛國……所有高尚的情操在這裏生動而細膩地呈現出來,給人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洗滌。

《愛的教育》中描繪了一羣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充滿活力,積極上進,雖然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的貧窮,有的富裕;他們的性格也各有迥異,但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異常美好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深深地愛。回想前幾年,給學生們看故事片《董存瑞捨身炸暗堡》時,有幾個學生看到董存瑞犧牲的鏡頭還會失聲笑起來。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長的年輕一代,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生長在國土上的孩子們,不知道祖國對他們意味着什麼,也許只有當他們長大,學成歸國,踏上故土時,才會對祖國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再來看看《倫巴第的小哨兵》,一個12歲的小男孩,為了給騎兵偵察清楚敵情,不顧槍林彈雨,在樹梢仔細瞭望,最後不幸犧牲。多勇敢的孩子,多愛國的壯士啊!我想:如果我們的學生看了這個故事,他們一定也會對這個孩子產生敬意,也會對熱愛祖國的內涵理解得更深刻。其實,在我們的國家,勇敢的愛國者不乏其人:籃球巨星姚明,世界“飛人”劉翔面對日本人的天文數字般的廣告報酬毫不動心,堅決不給日本人做廣告,令人肅然起敬。

作為教師的我,閲讀時最讓我反覆閲讀的當然是有關老師和孩子們的故事,《我們的老師》、《女教師》、《代課老師》……這些故事我都讀了好幾遍,讓我更清晰地明白了學生需要怎樣的老師,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描寫“小修女”老師的,“她性情温順、靦腆。總是細聲細氣地,用一個單調的聲音説話。連我母親也説,這位老師説話幾乎聽不見。這位老師從不大聲説話,從不動怒,卻能把不安分的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只要她警告地伸出手一指,最淘氣的孩子便馬上低頭了。她的班像教堂,所以,大家叫她小修女”。孩子們給老師取了個多好的名字啊!這位小修女老師真神奇,不動聲色就能把學生制服,這才是高超的教學藝術。我們時不時對學生大動肝火,有時還獎賞頑皮的學生一個善意的懲罰,殊不知,學生是多麼憎惡我們的做法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是明智之舉。其實,一個會意的笑容,一下輕輕的撫摸,一句真誠的鼓勵,對於學生來説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也許他會因此而快樂一整天。老師隨和的談吐,會讓學生學得更有趣,更輕鬆,師生關係也會因此變得融洽。記得有一天,我在自己班上一連要上好幾節課,為了不使孩子們疲倦,每堂課上我都給他們講幾分鐘的故事,他們因此也沒感覺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學得特別認真,幾節課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每一節下課,同學們都圍到我改作業的桌旁,有的為我捶背,有的為我揉肩,讓我感到特別幸福,其實,孩子們也感到了幸福。把學生當作我們的朋友,平等地對待他們,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着想,用鼓勵、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時時處處關心呵護他們,那我們也就成了他們的知心大朋友。

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想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以前看過個一片文章,大意是這樣的: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教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進行了交談,分析了各種數據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佈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有的還在那裏住着,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繫。他們發現其中只有4個人曾經進過監獄。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麼好的成長紀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女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後來他們在“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位女教師。究竟那個婦女是這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着她/研究人員想知道答案。“不知道,”婦女説,“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説“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是啊,愛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觸動一個人的良知,喚醒人性的善良,從而使整個社會變得更和諧。要説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要説愛是最好的老師。

在學校裏,只要我們能夠釋放出自己的愛心,就能温暖我們身邊的人,那樣,我們沐浴在愛心的陽光中,自然會嗅到花朵的芬芳。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三

法國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有一天,北風和南風比威風,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自恃力大,先颳起了刺骨的冷風。結果,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行人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與北風不同的是,南風不慌不忙徐徐到來,行人頓時感到春暖愜意,始而解開衣釦,繼而脱掉大衣。於是,南風獲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這則寓言也被人們稱為“南風法則”。它形象地説明了一個道理:温暖勝於嚴寒。“南風法則”適用於教育教學,它啟示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尊重、關心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愛的教育”,否則,教育就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那麼,怎樣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呢?筆者認為,實施“愛的教育”應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積極的期望是愛的原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孩子,認為孩子將一無所成,在學校不會有所作為,那麼,他不僅會使孩子們痛苦,而且自己也會終身感到苦惱。”教師對學生積極的期望是師生雙方對教育充滿信心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分別會在教師和學生身上產生積極的效應。從教師方面來説,教師會根據其對學生的期望選擇特定的教育行為。若教師對某個學生有積極的期望,他就會給學生提出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即使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也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育中更多地給予學生信任和鼓勵;而如果教師對學生形成了消極期望,那麼,他就很容易忽視這些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成績、行為品質要求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很少給他們回答問題或表現的機會,日常也不願找他們談心交流。從學生的角度講,一旦教師的期望被知覺到,這種期望就很容易成為其確定自身價值、評價自身發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動力,進而會對自己產生一個高於原來自身評價的期望,並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因此,實施“愛的教育”首先要對於學生滿懷期望,相信學生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這種積極期望的作用下,教育才會發揮有效的力量。

二、熱情的鼓勵是愛的表白

鼓勵是對學生好的思想行為所給予的肯定的評價,其目的是使受鼓勵的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揚。它是一種積極的對學生優點“強化”的教育行為,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不吝給以學生多鼓勵。教師的鼓勵要充滿熱情和真誠,要傳達“愛”的信息,並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處於弱勢的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教師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和他們談心、交流,更多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通過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熱情的鼓勵,使其更深地感受教師的期望和愛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三、平等的交流是愛的橋樑

正如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學生的生理心理素質、生活環境、個性特點、興趣願望和能力水平等都存在着差異,因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特有的優點和不足。因此,教師要經常深入班級,深入學生,相互溝通,以便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有的放矢地採取教育措施。?同時,師生在交流中達成理解,確立共同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避免教師“自以為是”的説教,“一廂情願”地為學生樹立目標而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

教師要和學生達成平等的交流對話,首先,要放下權威的架子,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向學生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誠實坦白,暢所欲言。交流的內容不只侷限於學習方面,學生對時事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對人際交往的理解,情感世界的表露等,都可以成為交流的話題。其次,要具有同情心,寬容大度,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容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進入他們的情感世界。此外,教師要有積極的聆聽和反饋技巧,要注意聽出學生的“弦外之音”,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敏感地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善於提出問題,瞭解並且探求學生深層次的想法,並及時作出反饋和迴應。

總之,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愛學生所愛,想學生所想,視學生為朋友,懷着滿腔熱情去關心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雨露中茁壯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四

《愛的教育》以孩子的語言,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藉此來向世界倡言:“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

基本上所有讀過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激盪的情懷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它充滿了兒童風趣的語言,敍述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之間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一不渲染於紙上。其中的“每月故事”早已家喻户曉,更是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的積極進取的好文章,好典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五

愛,一個多麼偉大而又神聖的字眼,讀完《愛的教育》,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愛”。

這本書的作者是亞米契斯,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國小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少年鼓手》,它講的是1848年意大利與外國人打仗的情景,那時意大利軍隊只剩下三四個人,大尉派鼓手去請援軍,小鼓手冒着流彈去請,他飛快地跑着。突然,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腿,小鼓手忍着劇烈的疼痛,一點一點地往前爬,終於請到了援軍,軍隊反敗為勝。

少年那種愛國精神無法形容,他獻出了一條腿,使軍隊取得了勝利。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愛是無私的,特別是對祖國的愛更是毫不吝嗇的,是實在的,是博大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一個美好的明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六

一接觸到一本書,你先看到的就是題目。而這本書的題目是引人入勝的。我疑問,為什麼,題目要取“愛的教育”。看了以後我才懂“愛的教育”的意思。

此書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德?阿米琪斯,他是模仿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四年級的學生寫的日記,所以這本書的另一個題目叫: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從十月開學到七月學年考試,他寫的日記有時是班裏發生的事,有時是親眼看到的事,又有時是精神講話,還有時是父母的講話或信。可都沒離開過“愛”這個字,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愛祖國、愛意大利的每一個人。

這本書的愛已經深深地感染了讀者,我和母親都酸鼻子,流熱淚了。我想,這本書的故事故事應該傳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書裏的每個人都那麼的善良,那麼無私,時刻都為他人着想,而不為自己着想。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個貧苦的愛國少年》,俗話説得好,少年強則國強。我覺得也是,一個人再怎麼,也不能為了利益而丟了自己的尊嚴,丟了國家的尊嚴。這的少年家裏很窮,但他的精神卻無比的富有。

那個少年是意大利人,因為少年家裏的貧窮,船上的人都施捨給他錢,他很高興。

晚上他偷偷的看着他們。那些外國人説“説起來,意大利的旅館真令人頭痛!”“飯菜太壞老闆滑頭,僕役對待客人總是愛理不理!”“而且還好敲竹槓!”“火車又髒又慢!”“街上的乞丐有那麼多!”“扒手的本領也很高,強盜殺人不眨眼,聽説這都是世界第一呢!”……

“叮鈴鈴”錢都落了下來,打在了他們身上。少年火冒三丈,愛國的熱血沸騰了起來,“你們這種人的臭錢,我才不稀罕要呢!”

愛國的少年真是令人敬佩,年紀小小,就如此愛國。我要是也如此,就好了,我感到深深的不如。

“愛”能讓我們笑,也能讓我們哭,而“愛的教育”正是讓我們沉浸在愛中。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七

《愛的教育》講的是一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他有很多好朋友,如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堅強勤奮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雜貨店老闆的兒子卡羅非和有着非凡毅力與感人孝心的小鐵匠。

我最喜歡的是倫巴第的小哨兵。1859年,倫巴第解放戰爭期間,一小隊意大利騎兵在樹林中一家農舍門口,看見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少年。帶隊軍官問少年能否替他望望前面有沒有敵兵。少年不用報酬,很快爬上樹頂為軍官報告偵察到的敵情。敵人發現了他,便開了槍。少年不顧危險,繼續偵察敵情,一顆子彈擊中了他。少年微笑着死去。人們敬佩他並以軍禮安葬了他。

就像前面故事裏的少年一樣,他勇敢堅定,肯為國家犧牲,成為小英雄。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講了很多關於愛的小故事,也講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大家要一起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