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中國近代史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7W

關於中國近代史讀後感(多篇)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1000字 篇一

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説:“當過去不再昭示未來,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和淺薄,才知道歷史的發展史多麼的曲折和不易。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姿多才的絢爛文化,周邊國家的景仰朝拜,讓我們中國人在謙和的外表下有着一顆深深自傲的心。我們是多麼的聰明和強大啊!從羊脂白的陶瓷到精緻的唐三彩,從華美的絲綢到碧綠沁心的茶葉。中國的畫卷是那樣的多彩和絢爛,是那樣的華麗和閃耀,然而,從1840年開始,中國的畫卷開始變的灰白,伴隨着鴉片的縷縷白煙,變成了帶着沉重的灰暗,帶着傷痛的蒼白。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鉅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脱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好在,灰暗沒有壓倒反抗,我總能在黑暗中尋找到希望的色彩和光明。太平天國將士的紅頭巾,抵禦了多少多來的侵略者;愛國人士的公車上書,白紙黑字滿是愛國壯志;長征路上,雪山草地記住了紅軍軍裝的顏色。國人愛國的心讓黑暗中有前進的方向,戰士英勇的反抗讓黑暗中充滿光明。

經歷了屈辱,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現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的人民,正在把傷口輕輕的掩埋;我們日益的強大,但絕不狹隘,我們盡力的丟掉過去,但絕不忘記歷史;我們的民族,有着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但絕不去奴役;我們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懷,但也絕不會一味的容忍。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瞭解歷史,以歷史為鑑。但不能拘泥於歷史,要與時俱進,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引下,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二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我看過的最好的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書。用一個字評價就是好,兩個字是很好,三個字是非常好。

這裏説的一頓飯,是説用吃一頓飯的金錢可以買到,花吃一頓飯的時間能夠讀完。這本小冊子很薄,噹噹上購買僅需要13元,網上甚至還有8.8元的版本,不可謂不便宜,而讀完之後卻能讓人豁然開朗耳清目明,收穫百倍於其價,性價比之高簡直令人髮指啊!喜歡近代史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經典之作!

中國近代史其實是一段很不好寫的歷史,因為怎樣寫似乎都失之偏頗。主流向左其實理所當然,反正清廷早已不存在,李鴻章袁世凱也作古多年,無論扣上如何糟糕的帽子都不會有人追究。而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蒙塵,也正是源於這樣不負責任的心態。即便此時發生之事,即便著書人身處局中,也未必能在錯綜複雜的表象之下看清真相,而百千年前風雲變幻的舊事,卻敢在教科書上鐵板釘釘的寫下某某人如何如何,又怎能讓人信服?

而後,左風盛行的久了,就有人出來標新立異,開始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為古代人矯枉,於是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憤青亦有之。但上帝視角本身就十分可笑,因此這樣高高在上的矯枉也就容易過正。

蔣先生算是半個近代史的經歷者,也是歷史學專業出身,此書著於1938年,期間蔣先生並未親近紅藍兩黨,立場公正客觀,下筆嚴謹清晰,加上學貫中西的教育背景,對世界格局也有比較理性的認識。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大量的統計數字,也沒有各色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而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清晰的梳理了近代中國格局的脈絡,從英國最初的和平外交受挫,到後來一系列的外交失敗、戰爭失敗,理性的串講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前因後果,以及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帶來的新的社會局面,從思想觀念、文化傳統,到科學技術、教育體制,最後再到國家體制、政治體制,無一不闡述的清晰透徹。

中國的近代史,實則是古老中國遍體鱗傷的近代化歷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這種變化的過程,才是正確認識歷史大勢的關鍵。蔣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正是幫助我們瞭解近代歷史變化流轉的絕佳著作。

歷史不是數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結果,保羅所有的必然和偶然,這種奇妙的規律,才是歷史的魅力之所在。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三

寒假裏,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係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英中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英中,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係,最後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後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敗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説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後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後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鬥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後,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於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於戰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可是俄,法,德三國卻在後來自願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佔領中國北方。最後,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後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做人也要不斷學習新的東西這樣就會進步,取得勝利。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四

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後,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中國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淺。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跌宕起伏的一段歷史,我們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並且這是一段屈辱史,中國幾千年來的恥辱便凝聚在這一百多年中。

中國雖然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長期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國仍然面臨着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着國內封建主義勢力的繼續存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習中國近代史,使我深深體會到今天的辛福生活來之不易,更激發出我強烈的愛國熱情。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到“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鬥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間相比較。

中國是近代史,是中國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個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的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而中國人民的團結和行動的力量,是我們打不垮的砝碼。人民的覺醒,是近代史中最偉大的成就。

作為年輕一代,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認清我們在新時期的責任和使命。因為我們的民族正在騰飛,我們更應該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不懈,使我們的國家保持飛速的發展。我們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重任,使祖國走向輝煌。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五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誌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古老的、落後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税,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年八國聯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 篇六

即便是從未度過近代史的中國人都清楚,中國近代的百年是屈辱的百年,是戰火與鬥爭的百年。但同樣我們也都知道,在那百年的黑暗裏,卻也還有着點點星火在泯滅與重生中堅守,燎原中華。

而這也正是我閲讀《中國近代史》最受感動的地方。

談中國的近代史往往是從廣東省虎門鎮開始的,一位前清的欽差大使將收繳上來的兩百多萬斤鴉—片在這裏焚燒成灰煙,匯入汪洋。自此中國開始陷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而那位焚燒鴉—片的老人也因此成了朝廷的“罪人”,開始了他長達五年的流放生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理會朝廷上的譏諷,“知其不可而為之”,回憶着老人早已消逝的背影,我腦海裏剩下的不再是侷限於史書上的文字,而是封建制度崩潰下,一個儒家士大夫對於自身信仰最後的堅守。

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無人堅守信仰的國家是危急的。曾左因信仰而洋務,康梁因信仰而變法,即便洋務運動失敗了,戊戌變法也失敗了,但他們卻憑藉着自身的不懈堅守啟迪了千千萬萬的學生與工人,用器物制度之失敗換取中華大地上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解放了民族之思想。並從俄國的十月革命中尋得更為偉大的信仰——共產主義,領導我國人民在三十年後的十月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為中國近代史畫上圓滿的句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而堅守信仰終究是困難的。為了民族之革命,中華之振興,孫中山先生耗費畢生之心血,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信仰被袁世凱冠冕堂皇地竊奪,眼睜睜地無奈軍閥無休無止地混戰。但先生仍舊堅守着,也堅信自身之信仰必將成為現實,他在、於失敗中再次發動二次革命,領導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學習蘇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改組自己親手建立地國民黨,促使北伐,最終病死北京。無論是政客還是文人,像汪精衞,周作人那般為了一己之富貴,一命之殘活而果斷拋棄自身之信仰,自身民族之人,不知有多少。但當我們回望歷史,卻可以發現無論背叛信仰之人有多少,堅守信仰的同志也不會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歷史以其自身之穩健宣告着堅守信仰的勝利。

有人説生命之虛實在於信仰之虛實。空虛的信仰既容易背叛,也很少影響甚微。因而我們更需要擁有更為充實的信仰,也唯有充實的信仰才會促使我們內心不顧一切地堅守。生命的價值是需要一份充實的信仰去完全的,雖不一定要促使民族之進步,國家之富強,卻必須要無愧本心,無害人民,而這本身便是有益民族與國家的。生命是一條看不清的路,不去恐懼路途之兇險,不去糾結一時之盛衰,把信仰作為一個人生的載體,去堅守,從而以整個人生的長度去證明一個生命之深淺。

這,便是堅守信仰的力量。

中國近代史讀後感700字 篇七

再看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時,我突然覺得我們現在生活的是多麼星優乃和幸福,清朝太過腐敗,二如今幸好有我們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開闊光明的道路。

祖國,五千年的藴涵和積澱,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是啊,當祖國貧窮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挨餓受凍;當祖國弱小的時候,她的人民就備受凌辱;當祖國強大富裕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歷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當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祖國身軀之時,上海公園的門口就豎起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招牌;當帝國主義的大炮轟開了祖國的大門,無數人民羣眾就慘遭殺戮;當祖國女排登上世界冠軍寶座的時候,海外僑胞也就揚眉吐氣;而當新中國的旗幟高高升起的時候,中華兒女就站起來了!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了無數愛國者,他們把祖國、民族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收復台灣的鄭成功、品德楷模雷鋒、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以鐵的事實敍述了一首又一首的愛國長歌,他們甚至用生命來呼籲人們心中的愛國精神。

記得2008吧,那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鬥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着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着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高舉着光輝的旗幟,引領着中華民族去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接力棒要由我們傳接。

同學們,請珍惜我們花朵般的年齡,用實際行動做出響亮的回答。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