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麥克白》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9W

《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是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生涯後期的一部悲劇,取材於賀林謝德的《編年史》。雖然篇幅居於莎翁“四大悲劇”末位,但其對於人性的深刻剖析卻鞭辟入裏、引人深思。

讀《麥克白》有感

作品主要講述蘇格蘭將軍麥克白利慾薰心、謀權篡位,在妻子的煽風點火及慫恿下,暗殺了蘇格蘭國王,如願加冕為王,最終卻墮落為暴君,為國王的子嗣馬爾康所推翻,就此殞命。

縱觀文學歷史,大多得以流芳百世的作品,其立意與主旨絕不僅僅立足於某一特定方面或角度,而是糅雜了各種人事物的道德倫常及況味,不一而足——好比一道美饌佳餚,其滋味不止於單純的甜、鹹、苦、辣、酸,而是一種混合的味覺,入口時已覺其中妙處,下肚後愈發回味無窮。

《麥克白》一作中,固然昭示了對統治階級實施暴政的鞭笞,以及對國泰民安、海晏河清的嚮往,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管中窺豹。我們不妨將視線轉移至書中具體的人物身上,一探究竟。

先來品評主角麥克白,麥克白嚮往權力,尤其在三女巫預言他終將加冕為王之後,麥克白便蠢蠢欲動,弒君篡位的邪念開始生根發芽。回到城堡後,在妻子步步緊逼的慫恿下,麥克白於子夜時分暗殺了國王,其妻子隨後栽贓嫁禍、掩飾犯罪痕跡,一切都行雲流水、天衣無縫,在先前的重大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麥克白便順理成章地繼任國王。值得注意的是,麥克白在即將行刺之前,百般猶豫、難下決心;弒君以後,也是寢食難安、倍感煎熬。先且不論其繼位後的斑斑劣跡,僅就這兩點而論,麥克白並非純粹的惡徒,人性的弱點、良知尚存乎其心,包括他惡毒的妻子,實則也並非十惡不赦的惡棍,這點後面會詳加論述。因此,人性是複雜的,世間沒有所謂“至聖至善”,也沒有所謂“至陰至惡”,人性好比天氣,變化多端、難以捉摸。大多人、事、物都是介於黑與白之間一道“精緻的灰”,我們切忌僅憑他人的隻言片語或某些行為便對其妄加揣測,更不要測試人性,因為人性難測。

再來議麥克白夫人,其實她是一個可恨又可憐的人物,她對於權力趨之若鶩,與丈夫麥克白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性格方面,她果敢、剛強、有執行力,為丈夫弒君篡位推波助瀾,這點與猶豫不決的麥克白形成鮮明的反差。在丈夫成功篡位後,她雖不像丈夫一般整日如坐鍼氈、如芒在背,卻也曾發出這樣的感慨,“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着疑慮的歡娛裏,那麼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當然,這個念頭很快煙消雲散,她嗜權如命的醜惡面貌轉而畢露原形。最後,當麥克白的政權搖搖欲墜,麾下倒戈相向,麥克白夫人由於良心的譴責罹患精神疾病,每天反覆洗手以期洗去手上的“血跡”;她也為夢遊症所困擾,喃喃自語,言不及義。於是,在飽受精神折磨後,麥克白夫人溘然長逝,這對她未必不是一種解脱。可見,麥克白夫人固然十分惡毒,可以被歸為“惡人”之列,但若説她罪孽至深,應下地獄且永世不得超生,也未免有些欠妥。

最後,簡單説説該劇作創作的時代背景。莎士比亞在創作生涯早期曾大力宣揚人文主義精神,肯定個性解放。但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尖鋭,野心家、冒險家、暴發户使社會風氣趨於腐敗,拜物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已然成為社會的毒瘤。對此,作為人文主義提倡者的莎士比亞不可能不給予深切關注——在其創作生涯後期,不難發現他對於極端個人主義的猛烈抨擊。因此,《麥克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作者借古喻今、鍼砭時弊,向人們揭示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及畸形發展必然導致罪惡、懲罰、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