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91K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範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裏面講了一代1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波瀾壯闊的一生。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在他統治的23年中,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户”的良好社會風氣,這段時間史稱“貞觀之治”。但在貞觀之治的前夜,發生了一場震撼人心的奪門之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親手殺死了他的兩個親兄弟,然後逼他父親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年號“貞觀”。

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稱他父親為太上皇。他之所以能把國家治理得那麼好,是因為他能夠廣泛使用一大批賢能的大臣,君臣之間的關係達到歷史上最好。

特別是重用魏徵,像魏徵這樣觸怒龍顏而面不改色的良臣,實在不多見。有一次,因為一件事唐太宗和魏徵又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後宮,一見了長孫皇后就説:“總有一天,朕要殺了那個鄉巴佬!”皇后説;“哪個人哪?”唐太宗説:“魏徵,還不是那個魏徵,他在羣臣面前讓朕下不了台!”皇后聽了,到後宮換了正裝。太宗大驚到:“你這是何意啊?”皇后説:“魏徵是良臣,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貞觀十七年,魏徵逝世。唐太宗失聲痛哭。哭完以後,太宗説了一句響徹千古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可見魏徵對唐太宗有多麼重要。唐太宗本就賢明,遇到魏徵這樣的良臣變得更賢明瞭。魏徵觸怒龍顏而面不改色的品行是給我最大的震撼。

唐太宗還不冤枉人。有一次,一個叫楊貞的衞士經過衞洲到長安值班,住在小旅館裏。第二天,楊貞發現佩刀有血,恰巧頭天老闆又死了。許多人都懷疑這件事是楊貞乾的。地方官吏一聽把楊貞抓起來準備處死。但他們又沒有處死權,於是就給李世民上信。李世民覺得奇怪,楊貞與老闆素不相識,不可能殺他,就讓衞洲府重新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是老闆娘和她的情夫一起殺了老闆。這説明李世民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不會讓任何人屈死。

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失去了人性的光芒—親手殺死了他的親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這還能算人性嗎?但令我驚訝的是,他竟能知錯就改,以那些有人性之舉來彌補那些無人性之舉。這在中國2132年的歷史上實在不多見。

公元649年5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享年五十二歲。李世民是一位上馬打仗,下馬治國的好皇帝,“貞觀之治”成為後來各代君王學習的典範。

玄武門之變讀後感範文2

唐朝建立後,李淵以立嫡立長的原則,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在這三個人中,當屬秦王李世民的功勞最大,聲望也最高。李世民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特別是在公元621年,他一舉擊敗了竇建德與王世充,更使他成為了一位名揚四海的人物。太子雖然在太原起兵時也有支軍隊,打過幾次勝仗,可比秦王李世民的實力相差甚遠!但是,因為李建成是太子,一大批皇親國戚像跟屁蟲一樣圍繞在他身邊,甚至宮廷的守軍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弟弟李元吉也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李建成一面暗地裏收買李世民的領將尉遲敬德等人,一面指使李淵的妃嬪在高祖面前使勁詆譭李世民,於是,以李世民為首與以李建成為首的兩派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李世民就任陝東道大行台(有權力處理境內一切事務)時,由於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勞,所以李世民便賞賜給李神通數十傾上好良田。這一舉動得罪了高祖的寵妃張婕妤,因為張婕妤早想把這些上好田地劃分給自己的父親,於是她便跑到高祖面前詆譭李世民,結果高祖聽信讒言狠狠地訓斥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高祖命李建成等人領兵退敵,李建成與李元吉商議趁這會兒把秦王府一網打盡,沒想到這事被李世民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1)他跑到高祖面前,將李建成、李元吉害己圖謀,私通妃嬪等不肖之舉通通告訴了高祖,高祖聽後驚愕萬分,要讓太子和齊王進宮當面説清楚。

第二天早上太子與齊王懷着不安的心情進了宮,當他們走到玄武門時,覺得周圍充滿殺氣,可是為時已晚,這時埋伏四周的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等人早已把他倆團團圍住,一併殺死。李淵知道這件事後,歎了口氣,事已至此只好下命令宣佈李建成、李元吉作亂處死,諸軍歸李世民所管,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玄武門之變”。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創建唐朝的功績和貞觀之治的輝煌,歷史選擇了他,卻讓他那偉大身影后有着淡淡的的血光。父子反目,兄弟相殘,勾心鬥角,血腥屠殺,中國歷史上這黑暗的一頁讓所有的輝煌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