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1W

第一篇:林清玄作品讀後感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

東湄國小 朱玲麗

整個下午都在讀林清玄,聽着悦耳的絲竹聲,聲聲入耳,我喜歡在這樣的一個午後躺在沙發上,衝上一杯啡,品着咖啡淡淡的香味,度過一段悠閒的時光。

初次接觸林清玄的作品,是讀書的時候,《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此後斷斷續續找來他的一些作品閲讀,直至當今。喜歡林清玄的人都知道他開始學的是繪畫,後來才專注於文學創作,青年時期幾乎得遍了台灣的文學大獎,整日周旋於報刊紙媒、宣傳、燈光,讓他覺得自己的一生是否就在浮華中度過,所以在他事業走向巔峯之際,毅然辭去令人矚目的工作,離開喧譁的舞台,走向自由創作之路,從此,我們見到的是別樣的林清玄。

讀過林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文章有很濃郁的鄉土氣息,抒發了鄉土情懷,積極投身自然。他出身於高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勤勞、樸實、善良,農家的教養,父親的一言一行,造就了林清玄誠摯憨厚的氣質和虛懷若谷的胸襟。恬靜而與世無爭的鄉村生活,充溢着泥土芳香的空氣,養成了他與大自然難以割捨的情感。

通看他的早中期作品,發現他善於觀察,善於從一些看似平靜,安寧的生活中領悟出內涵的哲理。他曾長時間在田間與農人一起勞作,併到台灣各地體驗鄉間生活。新威山間伐竹,霧社收採水果,在平凡的勞動中體驗生活的充實與收穫的喜悦。他散文中作品中展示的一幅幅饒有情趣的自然風光圖與民俗畫都是源於生活的。

讀過林清玄作品的人都覺得他的文字如水樣清柔,語言親切,文風質樸,中期作品透着寧靜致遠的境界,愛情觀也透出中國傳統的含蓄、深沉,沒有如痴如醉的浪漫情調。我最喜歡的《鴛鴦香爐》寫出了夫妻之間典型的東方式情感,那是一種含蓄藴藉的愛,如同共守一爐香的鴛鴦,沒有轟轟烈烈的燃燒,沒有欲生欲死的狂歡。多數人都知道林離過婚,如果不是這次離婚事件,林將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一個經常在各學校講座的作家,一個青少年心理導師,在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心中的形象有了傾斜,甚至有女子當眾焚燒他的書籍以抗議他的品行。對於這一切,林不作任何解釋,一個人過得幸福與否,只有自己體會,只在一小文中匆匆提及父子倆在無人照料的春節在方便麪中度過。現在的妻子是他忠實的“玄迷”。我想,共同的生活感悟,心境澄明,讓他們走到一起,在今天剛買的《玄想》中有幾篇寫到現任妻子的言行,我想,一定是一位美麗聰慧的女子才可以與他共守一生。

80年代中期以來,林清玄散文的佛學意藴日漸濃重,宗教成為他獨特的個性色彩。很多人稱他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將人引入一個凝定,恬靜,肅穆的宗教氛圍。晨曦、菩提樹、佛鼓紅塵……在文學創作的林眼中,看透了爭名逐利的人間世相,他時時讚頌的菩提樹,是一種淨化了的人生象徵,從繁華街頭的楓香樹上,從露珠上,他看到純淨與傲骨,看到不肯為日漸惡劣的環境而低頭的不屈風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寧的心境,一些沉靜的智慧和一種温柔的心情,便能抵禦都市的種種污染,從中發現美麗。

林的作品多以散文集出版,接觸的多是散文、報道,有心的人可以發現一篇小説偶爾穿插在散文集中,就是早期的《法圓師妹》。文筆比散文稍微遜色,但還是贏得很多人的好評。一個部隊班長和尼姑的悽美愛情,兜兜轉轉很多年,再次相遇,卻失去了往日的心情與懷想。小説裏法圓師妹一句經典話語: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我介紹給一朋友看,他看了感悟很深,因為相似的經歷,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在感情面前兩次退縮,擦肩而過,讓彼此有了別樣的人生軌跡。有人認為這篇小説反映班長的懦弱和法圓的堅定。我覺得反映了人生世事無常,我們一生中遇見很多人,青春年少時,意氣風發時,中年事業巔峯期,能夠相遇,共伴一段人生之旅,就是緣分,誰也不能保證一直到達終點站。旅途中的風景總是美麗,它總在特定的環境與心境下明媚你的眼睛和心靈,但也是轉瞬即逝的,假如留駐久觀,再美的風景也會產生視覺的疲勞和心裏的睏倦。正是這樣悽婉的結局,才讓人久久回味,為心中抹不去的那份錯過而歎息。

品讀林清玄,他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人生,像與一位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與靈魂的碰撞。假如要用一種花來形容他,不是他文中的百合、曇花、鳳凰、木棉,而是淨水中的一朵蓮。他的芳香消失在水中,消失在人們身上,無論消失在何處,就會在何處永存。

第二篇:讀林清玄作品有感

讀林清玄作品有感

林清玄(1953—?),筆名秦情,林打開,名字來源:清而不玄。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閲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一、國小初讀林清玄:

記得國小最早接觸林清玄的作品是收錄於語文課本里的《和時間賽跑》和《桃花心木》,那時還懵懵懂懂的,書中所寓含的道理在老師的引導下還是能明白的。其文字通俗易懂,文風清新淡雅,底藴深厚,善於營造一個故事氛圍引導讀者入境,到結尾筆鋒一轉,夾敍夾議,書中的道理便深刻地印於腦海中。在國小,涉獵不深,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的《桃花心木》。聯繫現今,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不過人大了免不了單飛的的時候。在大學,強調的是學習自主,生活自立,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自己的平台。桃花心木只有學會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經得起風吹雨打,茁壯生長;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只有多動手、多思考,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將來才能更好地在以後不確定的社會環境中生存。

二、高中略讀林清玄

高中自有閒暇時,閒來無事,便有目的的買了本《林清玄散文集》閲讀。在國小的基礎上,對他的又有不同的感受。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藴含着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卻在不經意間讓人深思人生道理。讀林清玄的文章,我覺得就像沸水中的茶葉,先是浮浮沉沉不安定,最後茶葉吸收了水分,慢慢沉澱,變得豐潤而自信,並且把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一鍋香茶。

在書中有太多膾炙人口的名言,最激勵人心的一句話便是:“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我們人生確實有許多“低谷”,這是避免不掉的,我們要適應自己不是“第一”的日子。無數的“低谷”可能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我們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才會一片春光燦爛。

三、大學再讀林清玄

古人説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再讀,又有新的感受體會。林清玄作品裏,不乏親情,鄉情,以及他對人生的見解等等。譬如他寫到浴着光輝的母親,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麼一句話,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真實的觸動。對於人生的見解,作者的人生觀念是不去追求虛茫的物質條件,只要每天都有一點甜美,有一點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當心靜的時候,想想每天發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

四、結語

讀林清玄作品,會讓我們看清很多事情,會讓我們變得坦然。其文,清幽而大氣,恬淡自然,散發着宗教氣息,包含了濃濃的佛教禪理,對人生有着深刻的認識。看完之後,感覺心慢慢地沉澱下來,靜靜感受着心靈與生命的美好。其短小精悍的哲理小品總令人訝然,那些普通平常的生活景象、社會百態竟藴涵有如

此深刻細微的生命哲理!似一位得道高僧在輕解禪道,一語中的,總令我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於是,對生命,有了更透徹明瞭的理解。

第三篇:林清玄作品賞析及訓練

哲理散文閲讀之林清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12分)

①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②百合心裏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説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③百合説:“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④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⑥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12、“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為什麼説百合的念頭是“純潔”的?(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現了百合怎樣的性格?(3分)

1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為題,有什麼含義?(3分)

15、百合己長出花苞,野草卻嘲笑它,反映了野草怎樣的心理?假如你在現場聽到了野草的話,你會對“百合”和“野草”各説些什麼?(3分)

【芳草地】 林清玄的文章,清靈有如遠方走來的一位女子,初時,不能讓人有驚豔之感,近了,就如一道山泉溪水,緩緩地向我們的心中滲透,有一種感人的力量在其中。《温一壺月光下酒》那別樣的文字,猶如混沌人世間的一片淨土,又如一道山泉,緩緩地向我們的心中滲透??

朋友,捧起書來吧!請欣賞林清玄散文......

《温一壺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嚐。

把初戀的温馨用一個精緻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裏,用文火一起温來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着神仙一樣的生活。最後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着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雲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實體的事物也能轉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眼便如雲煙無形。但是,這些消逝於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後便會浮現出來。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乾,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於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温一壺大麴。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當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歷代詩餘引吹劍錄》談到一個故事,提到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這個故事也能引用到飲酒上來,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麴;讀李後主,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駿鸞錄》裏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開者,着淨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我想,應做茉莉心香的法門也是摻酒的法門,有時不必直摻,斯能有純酒的真味,也有純酒所無的餘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釀酒時以秋天桂花圍塞,酒成之際,桂香裊裊,直似天品。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想李白當看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現代人飲酒講格調,不講詩酒。袁枚在《隨園詩話》裏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辨。”在秦樓酒館飲酒作樂,這是格調,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這是風趣,也是性靈,其中是有幾分天分的。

《維摩經》裏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記載,正是菩薩為總經弟子講經的時候,天女出現了,在菩薩與弟子之間遍灑鮮花,散佈在菩薩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佈在弟子身上的花卻像粘黏那樣粘在他們身上,弟子們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説:“觀諸菩薩花不着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皆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花着身耳。結習盡者,花不着也。”

這也是非關格調,而是性靈。佛家雖然講究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我卻覺得,喝酒到處幾可達佛家境界,試問,若能忍把浮名,換作淺酌低唱,即使天女來散花也不能着身,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輕煙,盡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謂苦修深修的境界嗎?

【作品賞析】

編輯:芳草地

恬淡自然,藴涵哲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主張人心應“如水”、“如鏡”、“如燈”,這對洗滌人心上的塵土,開啟人性的靈智是很有益處的。然而“兩袖一甩,清風明月;仰天一笑,快意生平”固然自在,“布履一雙,山河自在”這種禪學大師的境界,在中國文人墨客中已延續了千年。

《温一壺月光下酒》令人聞名即生嚮往之意,月夜,幽處,一人,一壺清酒,舉杯邀月細斟慢飲,此實乃詩中、畫中之景也,待得酒薰歸來,腹中怕已是一肚朗朗月色,幾多詩詞了。更妙的是,作者還能用詩詞下酒,尤愛“喝淡酒時……狂飲細品皆可”這一段,將各人作品的特點與酒巧妙地聯繫在一起,令人拍案叫絕!

文中論讀不同詩人之作,亦當擇不同時日飲不同的酒。如歌蘇東坡之詞,酒宜烈,人宜多,喧譁中執銅牙板即可放聲而歌;如吟李後主、柳卿者,則宜在紅燭羅帳,或冷雨幽窗,既感傷而宜泣,不宜哭,只宜低低的吟,輕輕的述。如姜白石詞,宜泛舟,清風朗月,清水濯杯,淺斟慢飲,無限情趣盡在其中了。如此飲酒,方是“飲酒”,而不為解渴或泄憤世之舉。

文中還是提到了喝酒的幾種境界:“一人飲酒,獨斟自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可以深思遐想,是哲學式的飲酒;兩人對酌,要以燈下閒談,是散文式的飲酒;超過三人,則可算是戲劇式的飲酒,求其狂歡之樂,卻無關情趣了。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飲酒的哲學。

月光是温藴的,酒是如火一樣辣的。温一束月光來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靈的尖鋒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將浮名虛利換作淺酌低唱,時時不忘自己有一個温柔的靈魂。

文章的最後,作者講述了一個佛教故事,告訴人們境界是人心自生的。在這個世俗社會裏,人們生活的太盲目了,人心太浮躁了,怎樣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靜下心來温一壺酒,對着月光,輕歌一曲呢?作者告訴你:只要你能達到心無外物,心無私慾,連天女散花也是能不着身的。

附: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2.(3分)因為百合開出美麗的花朵,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有沒有人欣賞,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

13.(3分)運用排比、擬人、反覆的修辭手法,表現百合信念堅定、自強不息、執着追求的性格。(修辭1分,性格2分)

14.(3分)含義:①. 因為百合內心純潔;②.百合精神震撼人心,“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温柔的一角。”③.也抒發了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一點1分)

15. (3分)反映了野草嫉妒心理,心胸狹窄。圍繞對“百合”鼓勵肯定,對野草批評教育即可。(酌情給分)

第四篇: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讀過很多散文,我最心儀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讀過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時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底藴,以及對人生、對世界的參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購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書是從林清玄這位多產的台灣作家數百萬字的作品中,遴選出的二十餘萬字的散文精華,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厭。過後,許多片段泊在記憶中,不時地熠熠閃光。對這本書,我更是愛不釋手,常置於桌邊案頭,不時拿來欣賞。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衝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出温和的光的枱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着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説,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淨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一向很喜歡台灣作家,不是被台灣二字吸引,也不是隔着一道深深淺淺的台灣海峽所使的一種好奇與敬慕,只是覺得他們的鉛墨字下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力量,即為反省。

光之四書,收於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這四篇文章分別是是借光線來反省人性的淪陷,城市的進步所致人對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對於自然的漠視,第四篇是對陽光的忽略。主體是人與太陽所代表的自然,以人為,和諧社會,台灣的作家大多有這良知,能夠對人有所關懷,私以為這才是作家之本。

光之色先是例舉了塞尚的蘋果色彩的不同。而後是在陽光下,所有的事物自有它的顏色,當陽光隱去,在黑暗裏,事物全失去了顏色。”想想,人在陽光的照耀下,到底還是保持着本色,黑暗裏本色失去,一隻蘋果可以藍,可以七彩,人還有什麼不可為呢?陽光本色的失落是現代人最可悲的一種,許多人不知道在陽光下,稻子可以綠成如何,天可以藍到什麼程度,玫瑰花可以紅到透明,那是因為過去在陽光下工作的占人類的大部分,現在變成小部分了,即使是在有光的日子,推窗究竟看的是什麼顏色呢?我常在都市熱鬧的街路上散步,有時走過長長的一條路,找不到一根小草,有時一年看不到一隻蝴蝶;這時我終於知道:我們心裏的小草有時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無數蒼白沒有血色的蝴蝶。

第五篇:《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讀後感

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離散乃是人生的必然,這本書讓我再挫折中學習智慧;在離散中學習成長。在書中,還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這裏面的“挑水肥的人”,讓我記憶最深。 這是説他們鄉間有一種專門挑水肥的人,每隔一個星期就會來一次。小孩子貪甜惡鹹,喜香怨臭,所以每個人一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見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過去之後,他爸爸説了他,他以後,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氣。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體會了,那個挑水肥的人是多麼偉大呀!他為了“我們”,忍耐着臭氣,再幫我們用這些水肥給農作物灑上。而我們還見到就跑了,那是多麼的打擊別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們也是人呀,“我們”應該對這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大家應該尊重人、疼惜人。這樣可以讓別人心裏舒服,也讓我們有一種莊嚴之感。

有一次,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桌邊,圍滿了,見到旁邊奶奶沒有上桌吃飯,我就在想:我是一個小孩,可以到邊上吃。於是我就説:“奶奶你還沒吃飯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説我是個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來後果真有一種莊嚴之感。感覺很自豪似得。 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深有體會——吹冷氣的狗。

這是講在夏天,銀行門前蹲着五隻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隻狗臉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來是因為銀行門很大,進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門就會開,裏面冷氣出來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內心裏,,也有着對幸福的嚮往。這些狗雖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沒辦法在自己家裏裝空調。而我們可以在家裏裝空調,所以我們真幸運呀!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真是對我大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