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杜甫春望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7W

杜甫春望讀後感精品多篇

杜甫春望讀後感 篇一

一首好詩,必須包含有深刻的感情,詩請越深,則詩味越濃。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春望》就是一首充滿憂國思家感情的好詩。

這首詩寫於公元757年3月,當時正值安史之亂,詩人在景色明媚的暮春三月,目睹百姓被叛軍屠殺、搶劫的種植兇矗鋅蚯АI膠右讕桑鍤氯朔牽構懿菽拘佬潰∪朧搜壑械娜詞鍬科嗔埂R虼耍瞬喚⒊雋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歎。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幾句詩,把國事家事緊緊聯繫在一起,生動地寫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和詩人憎惡戰爭、關心國家安危的愛國精神。

回顧中國的歷史,就是一副長長的戰爭圖畫。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明清兩朝,歷代的統治階級為了爭當權利至高無上的帝王,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到了近代,則更是內憂外患,戰火連綿,人民得不到安寧,國家得不到發展。

二場片戰爭,我國不僅失去了最大的藝術瑰寶——圓明園,而且還割地賠款,失去了大片寶貴的土地和無數金銀珍寶。

抗日戰爭,雖然是一場捍衞國家民族尊嚴、保護領土完整的正義之戰,但同樣也給人民帶來了無窮苦難。日本強盜在中國實行的“三光”政策,使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好不容易趕走了日本侵略者,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八年抗戰再加三年內戰,中國真正變成了一個滿目瘡痍的貧困國家。

只到改革開放的這二十年,國家才真正得到了發展,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地聳立起來,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這一切,都只能是在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裏才能做到啊。

杜甫春望讀後感 篇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賤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是出自唐朝大詩人杜甫之手—《春望》。讀完這首詩,我感慨萬千。我彷彿看到了詩人的憂愁。春日明媚。山河依舊。可國都卻已淪陷,亂草叢生。國破家亡,生死離別,詩人感覺到連花兒都在傷心的落眼淚,鳥兒也被驚嚇得心慌意亂。戰爭連綿不斷至今已長達三個月了,這時候詩人如果能收到一封家信,真比金子還珍貴啊!這句話體現了詩人十分思念家裏的人。焦慮無奈之中,詩人使勁的搔首解愁,突然間他覺得自己的頭髮在一天天的變少,幾乎都不能插髮簪了。簪是一種用來綰住頭髮的首飾,古時候,也用他把帽子別在頭髮上。

我從題目中的“春”字感覺到寫這首詩的時間應該是在春天。詩人在詩中到底望見了什麼呢?詩人看見了春天的明媚。可卻看不到國家的興旺。現在正是戰亂期間,也不知親人們是否健在,他多麼想看見自己的親人。從這首詩中我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憂愁得連白髮都快掉光了。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詩當中,我更加體會到了詩人濃濃的思念之情,和他的擔憂。一封簡簡單單的家書卻比萬兩黃金都珍!

全詩體現了詩人的無奈加悲傷。

杜甫春望讀後感 篇三

這首詩寫於公元757年3月,當時正是安史之亂,詩人在景色明媚的暮春三月,目睹百姓被叛軍屠殺、搶劫的各種悲慘的場面,由此感慨萬千。於是作者就寫出了這首著名的詩篇。

詩歌《春望》開始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出了當時山河依舊,物事人非,雖然是草木欣欣,但印入詩人眼中的卻是滿目淒涼。因此,詩人不禁發出了:“祖國的大好山河一片淒涼的歎息。”

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了詩人在極度傷感的情況下,看到花都想流淚,聽見了鳥的叫聲都會心驚。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動地描繪出了戰火紛飛連綿,已經打了三個月還不停,在這時想要得到一封家書比得到萬金還難,頭髮變白了還很稀疏,就是白髮也所剩無幾了,連簪子也插不上去。這幾句詩把國事和家事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和詩人憎惡戰爭、關心國家安危的愛國精神。

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痛苦。我生在和平年代,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條件,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如果我生在戰爭年代,沒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條件,我會變得怎樣?所以我應該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努力學習。

杜甫春望讀後感 篇四

杜甫,唐朝偉大詩人,一生經歷坎坷。青年時代在盛唐中度過,遊歷了中國許多地方。參加科舉,落榜。和許多盛唐時期詩人一樣,杜甫懷有巨大抱負,入仕治國。但一次次世事的經歷,使他真正看清了這個社會。

當唐朝由盛走向衰落時,杜甫深刻的感受到了社會的變遷,人生的辛酸,同時也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疾苦。

杜甫從小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忠君、仁愛、入仕思想深深影響着杜甫。但當安史之亂爆發的八年間,唐朝社會的急轉直下,百姓深受磨難,杜甫深刻的認識到了世事的變遷,他用詩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記錄了這場戰亂給社會給百姓帶來的巨大影響。

杜甫的詩被後人稱為“詩史”,深刻的記錄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狀況。底層百姓生活艱辛,戰亂給整個國家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春望》就是杜甫寫於這個時期,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後,作者回到長安所見所聞。

在叛軍的劫掠後,長安已是滿目荒涼,往日繁華的長安,現在已是不堪目睹。詩人杜甫看到這樣的場景,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對於一個忠君愛國、對貧困百姓有仁愛之心的人,內心的`傷感是可以理解的。

詩歌的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用平實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後再次回到長安的所見,叛軍攻陷長安,雖然山河依舊,但已滿目瘡痍。春天草木茂盛,但人煙稀少,與往日的繁華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借景抒情,抒發了對故國的深深懷念之情。

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藉助花、鳥美好的事物表達一種感傷悲涼之情。感慨世事的變遷,對花而傷感流淚,因為恨別而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驚心難過。頷聯運用對偶的手法,加強了詩人對長安淪陷的傷感之情。景隨詩人的情感而變化,花鳥美好的事物也因為詩人內心的感傷而變得淒涼。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描繪了當時戰亂持續時間長,同時也表明了戰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長期的戰亂,在外打仗的士兵,故鄉家人對他們多麼牽掛,一封家書抵萬金,思念親人。在戰亂的年代,年輕人都被抓去打仗,家裏只剩下老弱,百姓在戰亂中承受苦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詩人想到這裏更是感到痛苦,也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對國家社會、底層百姓的憂愁,白髮脱落的更加稀疏短少,髮簪幾乎不能夾住。最後一句表達了詩人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對國家破落,百姓處在苦難之中的憂傷之情。詩人把個人之情寄予到國家百姓,關心國家安危,關心百姓疾苦。

在那個**的時代,詩人把個人的坎坷遭遇與社會世事緊密聯繫,在細微之處見真實,寄予感情與詩中,客觀敍述描寫與主觀的抒情相結合。全詩語言樸實無華,卻給人一種悲傷之感。《春望》把作者內心的傷感憂傷之情與現實景物恰到好處的聯繫在了一起。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國家的衰落,百姓的苦難,詩人杜甫深深感受到了世間的桑海。沉鬱頓挫的風格表現了杜甫一種倔強的性格,感情的深厚表達的真摯。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質,憂國憂民、仁愛之心等等。樸實無華的語言,世事的描寫,對底層百姓生活的感觸,對國家安危的關心被歷代仁人志士所敬仰。

杜甫春望讀後感 篇五

今天我在網上看見了我要寫的作文主題,其中一個便是引用杜甫的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淚水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首是讓我非常的感動。

以前我也知道去多杜甫的詩句,但只是背不是很瞭解。但這次暑假我和媽媽去了杜甫草堂,在導遊的解説下是我對杜甫的詩句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其中在杜甫草堂的一個展廳—大雅堂裏面就有杜甫的《春望》。今天回想起導遊對這首是詩句的解説時仍舊讓我激動不已,在當時的唐朝正處在安史之亂中,詩人眼見山河依舊在,但卻是過破而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不禁觸景生情,發出熱愛祖國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而寫下的詩句。

今天的我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雖然體會不了當時,作者那樣的心情,但是我卻更加的感激讓我們幸福。生活的先輩們,正是因為無數先輩們用自己的血水和淚水才換得了我們今天這樣的生活。如果沒有先輩們的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的精神就不會有我們每天坐在教室裏聽老師給我們講生動的課程。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一個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好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練就一身本領,長大以後為祖國貢獻自己的所有歷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讓中華民族傲然挺立於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