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9W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讀物,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著,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請您閲讀。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説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書中摘錄的內容: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在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裏包含着父母對兒女多少的愛戀和期盼。我讀這些文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同樣的道理:做兒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做父母的這種感情。

在最隱私最坦誠的家書面前,傅雷夫婦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道德和良知。這種高尚的品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可惜在現在的時代我們漸漸離它而去了。傅雷夫婦堪稱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學習的楷模。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2

其實,當我一開始看《傅雷家書》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文筆,特別是第一篇中傅聰的離別時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離死別。但在這其中,我也發現,傅雷是一個讓我震驚的父親:他愛孩子,但不慣;他疼孩子,但不過。

他曾在書信中批評兒子太沖動,做出要去蘇聯進修鋼琴的決定。他忍着腰痛,寫下長信,理性而清晰地寫下了波蘭和蘇聯老師的比較,他説:“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個盤裏很精密地稱過。”細細讀來,讓人感覺,這好像是一位長者在細心而仔細地教導後輩為人處世的經驗,告訴他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謙虛而恭敬的父親,他為兒子進行教導後,並沒有直接命令兒子:你必須聽我的!而是幽默地説:“假如你還不以為我頑固落伍,而願意把我的意見加以考慮的話,那對我真是莫大的‘榮幸’了。”嚴肅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温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也許是世間總是巧合不斷,我與傅聰一樣,常年與父親相隔兩地的。但每當相見時,他總會用他那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輕輕摩挲着……我似乎在他心裏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父親有一個惱人的“毛病”:老是給我打電話,沒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週五時,還沒有到家,電話已經“叮鈴鈴”地響了好幾次了。有時電話鈴一響,奶奶看到那串137開頭的熟悉號碼,就會條件反射的叫我接電話。我老會想:是不是每個父親都會像我父親一樣,在看到子女時,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氣,下一秒也會立即調整好情緒,眼神温柔的看着孩子,親切地説:“怎麼了?”

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我父親的身影,想起那一記記的“温柔殺”那種父愛的偉大就油然而生了。

也許,父親就是如此,總在孩子不注意時流露出那種偉大而深沉的愛。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那雙在背後默默注視着你的温柔眼睛。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3

"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大概是傅雷教育兒子如何待人接物的主線。通過閲讀《傅雷家書》,我見識了傅聰的父母對他的無限關切、殷殷的教誨。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是傅雷對兒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

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寫給兒子的信中曾有這樣一段——"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噹噹的!"也許現在的人會對此感到不解:吃就吃嘛,講究那麼多幹什麼;手不用就放在膝蓋上嘛,白費力氣幹嘛?但我相信傅雷讓兒子注意餐桌禮儀絕對不只是為了讓傅聰看起來很有教養。

看到的是外在,鍛鍊的是內在。禮儀絕對不只是顯擺給他人看的。它在潛移默化中會令人下意識注意自己的行為,小心行事,審視其是否符合道德的價值觀。每個週一的升旗禮時,學校都會要求少先隊員行禮,其他人行注目禮並唱國歌。每到這個時候,隊伍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肅穆感,進而激起大家的愛國的情懷。

類似的內容還有糾正傅聰將手插在上衣口袋的壞習慣······傅雷管的事兒都極瑣碎,管得也極嚴苛,卻使得兒子在禮儀上也做得極佳,給他人以自己最好的一面。

傅聰的母親朱梅馥還教育傅聰成了名後要處處當心,不要在無意中得罪了人。也不要亂批評別人。話在説之前要反覆斟酌,要懂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

這像極了日常中父親對我的教導。父親對我也是相當嚴格的——同樣也嘔心瀝血地教我用餐禮儀:吃飯時要端起碗、手不能放在桌下、筷子不能豎直插在碗中、長輩來了才能起筷······教育我"話要想清楚再講";"説話要自信、大膽";"要分配好時間,利索點兒"·······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細緻入微。

來自長輩的教導也許嘮叨了點兒,卻無不是飽經滄桑半輩子,小心凝結出的心血之丹。為了讓我們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少走彎路,他們才如此無私將這些傳授給我們。

止於至善,臻於完美,應是我們所有人對人生的態度。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我覺得,我沒讀懂《傅雷家書》,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識、事件是我所不知的。但是,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傅雷那純粹又濃厚的父愛,這就夠了。畢竟我們不如傅雷那麼博學,但我們都有父母,也會成為父母,世間的親情都是一樣的,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傅雷的愛,通過書信,完完全全地表達給了傅聰。書信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達的,也有暗暗流露的。“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我非常喜歡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寫這三句孩子時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聰讀這三句孩子時那温暖的感覺。孩子,孩子!孩子!一聲比一聲強烈,一聲比一聲思念。

傅雷教子極嚴,但即使是這麼一個嚴父,即使是這麼一個文學家,卻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顧慮。“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怕孩子嫌煩,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顧慮。一遍一遍出於擔心的叮囑卻換來孩子的一句:你們好煩,傷心卻又無從表達。“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就是這些純真樸實的心底話,這些可能當着面講不出的心底話,使傅雷與傅聰成為了朋友。傅聰是幸福的,有着這麼一位亦師亦友亦親人的父親,設身處地預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設計着如何對待。父母的教誨往往是他們吃虧後的經驗之談,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少走些彎路,少吃些苦頭。

樓適夷為《傅雷家書》作的代序中寫道: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教的子不僅僅是傅雷的兒子傅聰,更是所有為人子女的人們。《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父母總是最無私的,請不要再傷害父母的心了。

大學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講述的是一代翻譯巨匠傅雷與妻子寫給海外兒子的書信。這是一代翻譯巨匠的切身體會,也是一箇中國父親的肺腑之言,更是一段盛傳不衰的佳話。

從愛子傅聰登上的列車緩緩開動一剎那,也就帶動了父母的思念與牽掛,由此,《傅雷家書》也就拉開了序幕。在書中,不難看出,雖然傅聰遠在海外,但父母還是時時地用書信來教導他,培養他,鼓勵他。使遠在海外的傅聰看到父母的教誨後也會添加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與險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傅聰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封封普通的書信,更是一筆筆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時,當身在大陸的父母收到傅聰的信時,心中也定是倍加温暖與欣慰。傅雷在信中也常常總結出一些精妙的話語,給予傅聰前進的方向。當與傅聰談論到如何對待生活和事業的矛盾時,講道:可是乾着急也無計於事,主要是想辦法解決,想了辦法應該堅決貫徹。是啊,雖然只有短短的27個字,使傅聰感到父親在無情之中幫助着他,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身邊。字裏行間中無不透露出對愛子的關愛與培養。而正因為這條“紐帶”的存在,才把傅聰與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不僅是在向子女、社會,更是在向國家儘自己的責任!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不僅在教育傅聰怎樣處理各種生活煩惱,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怎樣做人。因為品德乃首要之位。設想,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如果擁有並巧妙運用知識。那麼他就不是在為社會在做貢獻,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埋伏在我們的身邊,時間越長,威力也就越大。而如果任其自由的話總有一天會一炸而不可收拾。所以,傅雷借家書這一途徑教育着後人,教育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真誠、善良的人。可是,説歸説,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做那?俗話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話雖然不長,但已經準確地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我們扮演着多種社會角色,這也就避免不了與各種各樣的人們交流。他們就像一面公正的鏡子,既照射出他們的優點,也無不暴露出自己的一系列的缺點。而只有取長補短,我們自己才能日趨完美,實現人生的奮鬥目標。

願《傅雷家書》中滲透的傅雷精神,永遠活在正直、真誠、善良的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