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1W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多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一

《不抱怨的世界》的確是一本能夠給人以氣力的勵志書籍。與其他勵志書籍誇大“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不同,它誇大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失敗的原因千千萬萬,成功的例子卻總那麼相似,無疑都是堅強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許,心態是堅持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礎。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乃至膜拜,便是由於書中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們讀者的共叫,書中的例子總能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深進淺出,從自己的角度往領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讓我流了無數眼淚的電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變兩個女人的一生。設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對母親的”仇恨“,不抱怨這段不愉快的童年記憶,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會改變她母親的一生,她母親可以離開唐山,跟隨兒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組成美滿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無法停止抱怨,帶着仇恨過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後原諒母親的那一刻,兩人相跪而泣時,可以想象,她內心是何等的開釋和解脱。不抱怨了,才能發現,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還有另一部感動了無數人的電影――《山楂樹之戀》。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心,引人落淚,除了那段革命時期青澀純真的愛情讓人羨慕,而最後結局的不圓滿讓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動我的是,”老三“面對疾病的那份從容樂觀。即使罹患白血病,他並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沒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調查與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對深愛卻無法一起的”靜秋“,他也沒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歲了,而是等你一輩子“,默默地守護。這麼美麗的誓言怎能不讓人動容?如此寬廣的心靈如何能不讓人感動?正是由於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這麼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雖是虛構,但總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些人,即使經濟困難、身患重症,依然笑臉滿面,樂觀生活;但也總有一些人,即使家財萬貫、身體健康,卻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二者一對比,”不抱怨“的精神顯得如此重要。有時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須擁有幾張人壽保單外,還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只有經常感恩、不抱怨,才可能快樂地生活,擁有無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於你是否帶着紫手環,而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看吧,不抱怨了,心裏的包袱就會隨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會過得輕鬆有趣。或者這個過程很難,但一起為之努力吧,相信會有收穫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5 篇二

一隻紫手環,就能成為改變自我的開始,作為抱怨情緒的見證者,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警醒,因為要遵從一旦抱怨就必須換手佩戴的規則,於是就開啟了挑戰自我的序幕,從堅持幾小時不抱怨到幾天時間,乃至最後的徹底摒棄,一個優良的習慣就這樣刻印到自己的行為裏,此時的你可以驚喜的發現,自己已成為“抱怨不如改變”理念的正能量的散發者和傳播者。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三

《不抱怨的世界》——正因為有"書香浙郵"這樣一個活動,讓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温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為它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態度。這本書是作者獻給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個有着積極生活態度的人。

從每一章的重點來看,威爾·鮑温自始至終都在討論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我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結果。他一點點的從思維、心理、信心、行動力等各種方面給讀者們灌輸積極的力量,積極的方式,積極的態度。他給我們列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們一開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過積極的採取行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得到成功。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殘疾人,他們更是將自身不利的因素變為積極的動力。他們都可以做到如此,那麼更何況我們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節中也會給讀者們一些測試,讓我們自己從中認識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極的東西,更是會給予我們擺脱消極態度的指南,讓我們朝着積極向上的人生邁進。

讀這本書時,剛巧局裏組織了一次理財經理競聘。在面對這樣的機會,我想很多人會像曾經的我一樣,害怕去嘗試。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種魔力,它説要敢於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書中那種樂觀向上、積極的力量帶動了我。於是我鼓起勇氣參加了理財經理的競聘,並且認真地備好演講稿和演説PPT,為競聘做足準備。做一件事,不去做怎麼知道自己不可以?因為我相信抓住機會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讓機會跑了成功的機率只能為零。通過這次競聘,讓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成長。我想競聘成功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線,去嘗試鍛鍊自己的膽量。我找到了積極面對問題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後,我將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並且希望這種積極的力量能傳播給每一個人。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四

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胡志強的太太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康復,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摺磨,是最有資格“抱怨”的人。可她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選擇“向前看”。誠如書中所説:“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事。”正因為有了不抱怨的心態,讓她走到哪裏都有來自各方無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和人生觀。從她的身上,見證了“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

書看得越“深”,對“不抱怨”的含義瞭解得越透徹。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在沒有看到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麼認為,覺得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調節和擺脱心靈陰影。但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導致無法收拾的結果。這就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人們會抱怨?人們往往只看到了生活中的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的發展背離自己的期待時,抱怨便隨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在書中我看到了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頓時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猛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顯然不能。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書中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改變自己。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應該誠實勇敢地面對它,並想辦法改正,也才能最終平復自己的不安。

讀史可知,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仍矢志不逾,不抱怨、不放棄,直至實現自己的理想。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對於現代人來説,他們是最好的榜樣。生活本來就不是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讓我們收穫了一種閲歷。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波折,才繪就出異彩紛呈的人生。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會端正態度,勇敢接受挑戰。借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五

《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國最偉大的最受尊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温的著作,作者通過許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温暖懇切的心靈建議,一步步探索了我們為何會抱怨,抱怨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又如何驅除這種殺傷力十足的表達方式等等。

通過閲讀此書,我看到了自己潛在的一面與自身性的弱點,能夠更好的審視自己,並試着改變自己,學會感激,感激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感激那些傷害過我的人,感激我周圍的一切,默默陪伴着我。不要去抱怨,因為抱怨的實質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抱怨就是推開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使其結果更糟糕。在日常生活中,我會用書中的觀念和理念警示自己,漸漸的就會減少抱怨,直至不抱怨,因為此時的我深刻的懂得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就如20世紀的激勵大師説的“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可惜對於這一點,只有成功承認”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成電影,就看我們怎麼演,而演的如何,演的好不好,都是我們自己填寫的結局。

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為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支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的你心態變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重點是真正掙起韁繩,引導馬匹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抵達目的地,而不是到我們不要去的地方。

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而成功往往青睞於積極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後感 篇六

人們常説的“積極工作、快樂生活”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需要一個團隊的大氛圍。在這個氛圍下,團隊不斷地發展,個人也充分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種氛圍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去創造與維護,這就要求每一個團隊成員,要準確掌握團隊和個人之間的關係,並處理好他們之間的平衡,當然必須要充分認識兩者的關係。

積極工作和快樂生活應該是互為前提的,一個人只要積極工作就能快樂生活;另一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也是被快樂生活反過來激發促進的。

但往往人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就開始只注重快樂了。這其中,尤其是年輕人更甚。殊不知,當一個人只想着快樂生活,而把工作放到一邊的話,快樂生活也就到了盡頭。這就和只談精神財富不談物質財富是一樣的。

假設一個人沒有用積極的、認真的、負責任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工作,那麼就會失業,甚至要面臨生存的危機。在這種狀態下去談快樂生活,顯然是不現實的。

總之,一個只要面對自己的工作的時候用積極的態度,就會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績,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挑戰自我,讓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那麼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也就隨之而來了。

一、認同的觀點

平時較多閲讀的多為歷史、文學、偵探之類的書籍,關於心靈勵志的書籍看的倒確實不多。這次欣賞了心靈導師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受益良多,所以有了些小小的讀後拙見,在此略為陳述一番。這本書的主旨很簡單就是讓我們學會自我解壓,作者是如此熱誠地希望所有人能感受到深切的快樂,簡簡單單地做人,簡簡單單地做事,大家都不抱怨,這個世界也就太平了。

二、聯繫實際

此書雖是台灣的現代大師所作,但早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許多知名的思想家也早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比如,孔孟之道提倡個人修身養性,與不抱怨於人及世的想法是相通的。事實上,此書中許多內容與中國的古代的許多思想不謀而合,只能説現代人和古人的文化心靈交流往往是一致的。一個不抱怨的人會在職場上走得比那些愛抱怨的人要遠地多。大到社會小到學校,領導和同事都不會願意和一個經常愛抱怨的人為伍。

看看我們平時的工作,有多少人是心甘情願,腳踏實地的,抱怨之聲總是不覺於耳。雖然知道不滿與抱怨不好,但我們還是需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我們如何使自己從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毛毛蟲華麗麗地蜕變為擁有自我安全感和自我癒合能力的燕尾蝶呢?

三、努力的方向

這其實這是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會碰到的問題,我也一樣。浮躁的環境,相對較低的收入,職業倦怠,付出和回報的不成正比,不強的成就感等等都會是引發抱怨的導火線。其實這沒什麼,但凡一個人活着,就會有各種情感存在於他的內心,問題是如何進行自我調節。無論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對待別人更寬容,不要經常批評和抱怨,你會覺得很幸福。所以,寬容地對待任何人吧!不要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這樣你才能過得更快樂。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七

通過閲讀《不抱怨的世界》使我感受到,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

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温温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