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芳華》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1W

《芳華》讀後感【精品多篇】

《芳華》讀後感 篇一

青春,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被馮小剛搬上了大銀幕後,很多人開始重讀這本書,我也不例外,可能有些許的隨波逐流。,但並不是俗氣的恭維。在觀影前就留意到電影院裏中老年觀眾佔了一大部分,當《芳華》開篇出現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標誌及背景音樂,便知曉這部電影中所謂的芳華與青春是屬於他們的。中國七十年代的幾個重要歷史元素貫穿影片的始終,十年動盪製造史無前例冤假錯案的文革、毛主席、朱司令、周總理相繼去世舉國悲容的1976以及對越自衞反擊戰、唐山大地震。而他們的青春,便在這樣的土壤裏恣意生長,然後又各自蔓延,或順風向、或向陽光,但最終又全部堙沒在時光裏。

何為芳華?漢語詞彙中的釋義:“美好的年華”。是呵,美好的年華非青春莫屬,正如《芳華》片尾曲中的歌詞“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但偏偏時光易逝,芳華難覓。此時,當我們到了只摸到青春尾巴的年紀,讀起來也別有一番深意。

談談《芳華》,書中別的人物設定都能理解,沈小曼的人物線也很清晰有理由。唯獨劉峯,這個人物在新時代的種種表現讓我感到失落,也許我也和劇中人物一樣,把他推向了聖壇,期待他的反轉和翻身。但沒有,他的一生,就是那麼的,忙碌着,渺小着,也活着。

原著中不只一次提到,當劉峯笑的比較開的時候,會笑的露出牙齦,隱隱約約帶着邪惡的味道,作者其實在處理他對丁丁的愛情時也做了很多鋪墊,包括給她做略有些土氣的甜點,通過主人公的敍述,我們可以看到劉峯並非像銀幕上展現的“雷鋒”成分那麼單一,隱隱地,會有平凡的,普通的,甚至一點點狎暱的成分。這樣也使得後來的“觸摸事件”不那麼突然,文本也忠實於倒敍寫作手法,在行文之前多次預告後來要上演的“觸摸事件”。

致命的是在原著中,觸摸事件是確實發生了的,青春年紀,男男女女處在一個充滿荷爾蒙的封閉文工團,別的人都可以幹些牆根底下偷偷接吻曖昧的勾當,但這事兒發生在充滿光輝歲月的劉峯身上,就是不行。銀幕上,把劉峯的真實觸摸給抹去了,留下的,僅僅剩下一個簡單的擁抱,和審訊室裏歇斯底里的純潔劉峯,這樣得處理,黃軒所飾演的人物就有些單薄和説不太通了。

另外,原著中交代了劉峯被標兵之前的歷程。他所做的好人好事並非人們所在乎的,那只是一個普通的熱心人罷了。但在熒幕上,劉峯和雷鋒握手歸來的場面被渲染的異常熱烈,從一開始就給劉峯打上了光輝人物的基調,而忽視了他土生土長,甚至有些土氣的人物背景,原著中提到的人們開始一一和劉峯握手,是不知哪個二百五帶的頭。

導演改變這一原初的意義,也許是為了把電影中的褒貶調和一下吧。把原著看完,可能會對劉峯的人物形象瞭解的更加圓滿一些,也就能接受他最後的沒落和所謂的知足了吧,我總覺得,他和沈小曼的知足有些牽強,有些無奈和不盡人意,甚至有一絲苦楚。可能處在我這樣的年紀,還不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目前流行的。佛系青年一説吧,不忍看到純真人物境遇的淒涼。

總之,還是看到了馮導驚鴻一瞥的赤誠之心,時間和熒幕畢竟都有所侷限,誰也不能把一個時代囊括其中,一步美好的作品總是和遺憾同時產生,它也基本普羅大眾的讓觀眾的心隨之盪漾和幻滅。從《夜宴》到《1942》、《老炮兒》到現在熱映的《芳華》,我看到了一個有理想和像我們的老師所説的知識分子一樣“他想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當他到達一定的高度,他所做的不僅僅是貢獻,而是在推動文化、國民精神走向的一鼎大拿了。

迴歸本書,我最想知道的是劉峯最後是否愛上了沈小曼?我希望他是愛她的,這樣就不辜負小曼這一生對他的愛戀與情深。但也許我這個問題太膚淺,到了他們後來那個年紀,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已經不是單純的“愛與不愛”就能回答的了。作者説“他的心是愛她的,但他的身體愛的是另一個人(劉峯在南漂時救贖的一個妓女)”,我不明白,我也不想明白,我只想為小曼討一個“他愛她”的結果,討一個他們幸福相伴的晚年,讓一生命運不公、一生經歷坎坷的他們有一個童話般美好的結局。

《芳華》讀後感 篇二

12月22號,在漢莎航空各種理由的延誤中,我讀完了嚴歌苓的小説《芳華》。

説起來,嚴歌苓的小説近幾年我都不怎麼讀了。可能是年紀漸長,經歷了幾場真正的生離死別,於是就很吃不消特別悲情的文藝作品。記得讀過她的最後一本小説是《小姨多鶴》,基本上是一手書一手紙巾讀下來的,眼睛哭腫了不止一次。之後有一陣子,一想到這書的一些情節還是會忍不住悲從中來。不得不説,作者的筆力實在是上佳的。所以當看到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影《芳華》原作是嚴歌苓的時候,我毫不猶豫買了電子版的書但是並沒有打算立刻看。隨着電影的上映,朋友圈裏越來越多褒貶不一的評論弄得我心癢難耐,於是終於決定翻出小説來自己看完再做評價。

這本小説用一種平淡的,娓娓道來的語調,在一些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道盡了人性的複雜,世態的炎涼。仔細想想,小説裏面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但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着些上不得枱面的陰暗小心思。一旦遇到合適的,冠冕堂皇的環境,這些小心思便能將集體中的大多數人迅速串聯起來,從而造成對某些人不可逆轉的惡劣後果。而受害者們,可能他【本站】們都不知道該怪罪誰!這樣看似冤無頭,債無主的事件中,每個做了惡的人其實心裏是有數的。一個正常的,有良知的人,其實是很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即使被大環境所迫,不得不跟着一起做點壞事,他在之後的人生裏還是會愧疚,且很可能愧疚一生的。不作惡説起來容易,做起來貌似也不難,但有時候堅持是需要立刻付出代價的。可是堅持不住的,可能之後付出的代價更高昂。

小説中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悖論。文中主人公劉峯是個天生的好人。基本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他的身影。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可是一個人如果太好了大家就會覺得他不真實,像一個假人。幾乎所有人都在意識或是潛意識裏認為他一定是偽裝了自己,希望他出點什麼事情。不然一個像你我,甚至不如你我的人怎麼可能做到像神一樣!於是當所謂的‘觸摸’事件發生之後,所有人都不約而同鬆了一口氣,放下了一顆心,説:看吧,看吧,還不就是個齷齪的普通人,裝什麼裝!而這樣一個人的跌落神壇註定是會直落地獄的。因為人間是給凡人留的,留給他們仰望聖人,唾棄惡人。

文中寫到那個英雄事蹟被極度誇大的姑娘。在她發瘋之前有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文中寫到:‘(她有點不明白,自己)明明活着,怎麼就進入了這種永垂不朽的狀態!’這個意思細思極恐。那一分鐘我有一念閃過:雷鋒同志如果沒有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去世,不知道還會不會永垂不朽。.。.。.

男主人公劉峯是結過婚,有個女兒的。他許多年四處流浪,辛苦賺錢寄回老家把她養大,但在劉峯的追悼會上,他女兒劉倩的冷漠看得人心酸。這個被她父親辛苦養大的姑娘對父親的感情是疏遠還帶着不理解和鄙夷的。可是看到這裏,我還是之前那個非常無力的感覺,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我不知道該埋怨誰!

就在這種緩慢流淌的無力感,糾結感以及憂傷感中,我看到了書的結尾。不期然地,最後幾段真正觸動到了我的內心,終於是流下了眼淚。也難怪有人説,這世上最能賺人眼淚的就是悲情的故事。而嚴歌苓這本書如此地不催淚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看完小説之後,我的整體感覺是非常正面的。一個篇幅不長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激烈的感情衝突,甚至小説的寫作手法都有一點報告文學的影子,可是裏面那許多隱藏在表面文字之後的,沒有書寫出來的,深沉很多的感情和反思卻一直牽引着我把書一口氣看完了,還蠻過癮的。嚴歌苓再一次用她的故事證明了她就是一個好作家。

在小説開篇不久,我看到一個情節,當時就決定了,不要去看電影。小説中寫到文工團的練功房,説姑娘們穿着燈籠褲在練功。作為在70年代末已經很能記得一些事情的人,我記憶中,那時候就算是大夏天,校園裏,公園裏,很多職業的,業餘的熱愛各種運動的男男女女都穿着那種飄飄動的,棉綢的,藍色,黑色的燈籠褲。一來通風透氣,二來,吸汗。而文工團裏,常年在地板上揮汗如雨的人就更要防止汗水流到地板上吧?不然一打滑,不得摔傷?而想到馮導的電影海報上那一條條白花花的大腿,就覺得自己一點也不信服。所以,電影不看也罷。

不過,小説還是好看的。非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