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精彩多篇】

張曉風散文集讀後感 篇一

打開這本書,翻動着紙頁,字裏行間透露着深沉的韻味,一幅幅美麗的景象展現在我的面前,這一本書中,彷彿每一個字都有它獨特的感情和意義。這本書便是《張曉風散文》。她的文章總能讓我悲喜交加,讓平凡的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具自己的一番特色。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在晨窗中了。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這選自書中的其中一篇:《畫晴》。晴天可以畫出來嗎?當然可以了。就如這段,這是環境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天空藍得像寶石,山綠得像翡翠。灑在山谷上的陽光無比温柔,就如一盅稀薄的'葡萄汁。立即,一種歡快,輕鬆,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此時的心情不也如那陽光一般明媚、晴朗起來了,那“畫晴”也畫到了心中,原來晴天不僅是晴朗的天氣,它還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也是一個個奇妙的文字。可以生動地畫在心中,也可以温柔地寫在心裏。此時,我就像與張曉風心連心,因為我讀懂了她的內心。當進入她的寫作世界時,便沒有了自己的情感,一會兒為那無私奉獻、生命力脆弱的曇花默然流淚,一會兒又為那浪漫、可愛、美麗的桃花飛舞的景象讚不絕口。就是這種悲喜結合,咖啡與方糖融合的感受,讓我讀懂了張曉風的散文。這種感覺是美妙的,因為它讓我走進了另一個書的世界。

一會兒憂傷,一會兒歡喜,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當我讀它的時候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有一種陶然的幸福。”合上書,望着遠處,我忽然對這些平凡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認識……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篇二

張曉風這個名字從來就沒有聽過,於是忍不住的想去看看他寫的文章,沒有想到,會給我這麼大的感觸,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我在》了。

這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的一些想法。“我在。”本來就是一個簡單但藴含了深層含義的話語,能夠讀到的有萬萬千千,而作者表達的就是“我在”那堅定的靈魂。有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物,被作者透過簡潔有力的語言直達我們內心。比如點名,一個小小的、我幾乎每一天都在做的事就能夠有震撼人心的哲理。僅僅是回答一句“我在”也能為內心增添一陣狂風暴雨。不得不感歎着作者的思緒了。而在羣山環繞間,山水交錯處,如果你有滿腔的熱情想傾訴,那何不大喊一聲“我在”呢?“‘我在’和‘某某到此一遊’不一樣,後者張狂,而説‘我在’的仍是個清晨去上學的孩子,高高興興的回答長者的問題。”作者想説的就是這樣一種感情吧,清清脆脆的聲音就如明明朗朗的心,為我在那裏開心,如果要問為什麼開心的話,也許作者也答不出來吧。還有哪怕是犯了什麼滔天的大錯,在人們尋找你時,還是要説聲“我在”。如當上帝尋找墮落的亞當時,作者仍會堅定的站出來。“上帝啊,俯察我,我在那裏。”更是透露出無比的真誠。“我在”,如果在對手面前説出這句話,想必也是無比自信而堅強的。我在就是表示我,就在那裏,不論你看得到或看不到,我就在那裏。和那裏的人、情感在一齊,我也許很渺小、也許很強大、也許很重要、也許

我只是萬千沙粒中的最小的一粒,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在,就在那裏。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也在。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篇三

我曾經認為只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寫出感人肺腑的文章。讀了張曉風散文集後,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我發現,張曉風對於生活的獨到見解,同樣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語。

生活就像一條魚,是經不起挑剔的。真正會品的人,會生活的人,才能從魚那嫩白的肉質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但一些在魚身上挑刺的人,因為怕魚刺咔住喉嚨,就不願意去品嚐魚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無法品到生活的甜美與多姿。

我永遠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對生活心存熱愛,用自己澎湃的熱血去澆灌生活的人,生活才會給予他們幸福與快樂!

生活,總是需要多種多樣的喜歡,若你的心中永遠對生活充滿了怨恨與不滿,那豈不無趣?它就像是一個杯子,若你用中藥將它盛滿,那它必定是苦澀的。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無味的白開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歡與快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熱愛生活!

春天的山徑,夏日的永晝,秋風的芒草,冬天的陽光。生活,總能在細小之中,得到幸福與快樂。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實想象,才會更加充滿韻味!

於無聲中聽大音!

於無形中見功底!

於點滴中現情趣!

於細微處見真情!

有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生活才會更有韻味。山不在呆板,水不再空洞,張曉風對於生活的獨到見解,使《張曉風散文集》這篇文章體現出了其中的韻味。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篇四

有大浪,但船沒有沉,何妨視作無浪;人生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視作坦途。——題記

週末,我在家讀了張曉風的散文集。忽然讀到一篇,名叫《種。種可愛》,其中提到一個趣味的故事:兒子有一段時間對毒蛇很感興趣,作者便帶着他到華西街的毒蛇店一家一家地參觀。作者在參觀時,指着一條又大又粗的蛇問營業員:“這條毒不毒?”營業員淡淡地答道:“不被咬到就不毒!”

忽然間,心裏湧起一陣感動。是啊,人生的路上總有危險,但如果暫時沒有受傷,何妨視作沒有危險。有時,我們與其獨自在那裏杞人憂天,不如做好防禦的準備,避開危險,那麼,你便能夠視作沒有危險。

有時,你不要只顧着看你前方的那條毒蛇有多麼可怕,以及自我會不會受到傷害;你盡能夠做好防身的準備,保證自我不會受到傷害。那麼,這條蛇本來對你有很大的危險,如果你做好準備,那麼,即可視作沒有危險。而另外一種可能,如果你只沉浸在自我的憂慮、幻覺中,不顧自我此刻的安全,不做好任何防禦準備,受傷的只能是你自我。在有危險和沒有危險這兩者中間,你想選哪一種呢?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選擇第二種。那麼,我們就不應當杞人憂天,幻想自我將會受到什麼傷害;而應提前做好準備,將大危險化作小危險,將小危險化作無危險。

“不被咬到就不毒”,這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所謂“苦中作樂”大致多半是這般道理。這大概就是有的人戰戰兢兢,恐懼擔心中度過一生,而有的人樂觀進取,泰然坦然逍遙一世的區別罷。誰敢説一輩子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毒蛇”?誰敢説一輩子無憂無慮,無驚無險?若只是遠遠盯着那條若有若無的“毒蛇”惶惶不可終日,於是,近處的好風景我們無心思去賞,身邊的好生活我們無心思去享,是動也怕“蛇”,靜也怕“蛇”,真是可笑至極!學會坦然樂觀,或許,我們就不會被自我在腦中假設的危險嚇到,只需提前做好準備,無危險則罷,有則將其化之,則危險也儘可不成為危險了。

一文讀完,營業員的樂觀卻令我久久驚歎。

每當我遇到煩心或擔憂的事情時,我常常會想起那位營業員,那家與眾不一樣的蛇店……

於是,心也坦然、泰然了。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 篇五

閲讀張曉風的散文過程中,字裏行間都能體會到她的深邃思想和細膩情感。在台灣,讀者就稱張曉風為“千面女郎”,甚至連她的丈夫都説張曉風隨時都在變,這種變化除了她的寫作風格之外,還包括做人的態度和對事物的觀察等等。

猶如血肉與靈魂的關係,文章如果沒有思想,便如血肉沒有靈魂一般虛無,毫無感情。這樣的文章不過是文字的組合體而已,並沒有什麼生機可言。而張曉風的文章很特別,她的語言既生動而又優美,從她的文章中,能清楚地感受到張曉風所融人的情感。她就像一座橋樑,溝通着世間的萬物,向讀者傳播着一次次的美麗與感動。

《地毯的那一端》從內容上來看,這是她即將步入婚姻殿堂前,給她的丈夫德寫的一封信。説真的,我想,任何一位男生如果讀了這篇文章都會有一種想娶她的衝動。出神入化的文筆自是不必説,更動人的是那種細膩而真摯的感情。似一抹絲綢從指縫間穿過,又像一灣泉水,緩緩地,柔柔地,從心頭流過,於是,乾渴疲憊的心,變得滋潤,彷彿穿越在花叢中,又似乎翱翔於彩虹之巔。在這一刻,人世間的一切,似乎不再重要,只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此刻幸福似乎可以捧在手心裏。在張曉風筆下,一切似乎就這麼簡單,既沒有天荒地老的誓言,也沒有生離死別的痛楚,有的只是清而亮的星斗,有的只是朋友的一句祝福,一張賀卡。然而就是因為這種簡簡單單,才讓我們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而這一切卻得乎她那種細膩而敏感的心,讓我們知道波瀾壯闊是人生,而平平常常也是人生。

總而言之,張曉風的散文有着與眾不同的美麗。每一篇散文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樣,融入了太多太多的情感。讀她的文章,也常常使讀者深有感觸,既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對世間萬物與生活的讚美,也能感受到她深深的鄉愁。此外,張曉風還是一個樂於改變,與時俱進的人。讀她的文章,讀者既能明顯地感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也能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改變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