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精彩多篇)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一

初次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帶着無聊的感覺去看的,後來,我認為這本散文集的第一章最好看。

第一章的題目叫做《温一壺月光下酒》,講述了兩位彈奏音樂的貧困的人民:一位喇叭手和一位負琴盲翁以及剩餘的一些記敍文,我覺得,林清玄想告訴我們,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總會有人因為某種原因在悄悄地哭泣,需要他人的幫助。社會上不僅僅有喜劇,也有着一系列的悲劇。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後天的努力,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命運。我也從這篇章中體會處了一點,那就是:時間是短暫而又寶貴的,只要你去珍惜時間,就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無價之寶,無論你用什麼數目都買不回來。

有多少偉人能夠逃過“死”這個字?沒有一位偉人能夠從這個字中逃過。

生命十分短暫,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那就從今天開始,珍惜時間吧!

精選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二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枱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着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説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説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裏,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説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繫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説,他出門旅行時總帶着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裏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知道聽誰説過: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林清玄的散文裏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温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 篇三

林清玄是中國一代文學大師,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文學著作。書中飽含着書墨的韻味,從生活、見聞、佛教等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世界上的點點滴滴。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為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裏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才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為感恩。俗話説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為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説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裏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四

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挫折和感受的離散乃是人生的必然,這本書讓我再挫折中學習智慧;在離散中學習成長。在書中,還有很多的事情和道理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其中在卷一:天真的心這裏面的“挑水肥的人”,讓我記憶最深。這是説他們鄉間有一種專門挑水肥的人,每隔一個星期就會來一次。小孩子貪甜惡鹹,喜香怨臭,所以每個人一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跑,有一次他和爸爸同行,見到了挑水肥的人,又不能跑,所以把鼻子捏住,過去之後,他爸爸説了他,他以後,見到挑水肥的人就深呼吸,在憋住氣。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體會了,那個挑水肥的人是多麼偉大呀!他為了“我們”,忍耐着臭氣,再幫我們用這些水肥給農作物灑上。而我們還見到就跑了,那是多麼的打擊別人的自尊心呀!再加上他們也是人呀,“我們”應該對這世間的每一個人,都要好,他在家中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大家應該尊重人、疼惜人。這樣可以讓別人心裏舒服,也讓我們有一種莊嚴之感。

有一次,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桌邊,圍滿了,見到旁邊奶奶沒有上桌吃飯,我就在想:我是一個小孩,可以到邊上吃。於是我就説:“奶奶你還沒吃飯呀,上桌去吃吧!”奶奶就説我是個好孩子,就坐上去了。我下來後果真有一種莊嚴之感。感覺很自豪似得。還有一個故事也讓我深有體會——吹冷氣的狗。

這是講在夏天,銀行門前蹲着五隻狗。我立刻感到迷惑。每隻狗臉上都入出了幸福的表情,原來是因為銀行門很大,進出人很多,只要有人,門就會開,裏面冷氣出來了,吹在野狗身上。

野狗的內心裏,也有着對幸福的嚮往。+這些狗雖然知道追求幸福,但是它沒辦法在自己家裏裝空調。而我們可以在家裏裝空調,所以我們真幸運呀!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這本書真是對我大有啟發。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五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滿是匪夷所思。

覺得它枯燥無味,渾然不知它在講什麼。於是,丟在一邊,令它置於塵埃之中。

閒暇之餘,隨手一翻,竟打破了我對這本書的定義——我竟徑直看了兩三個小時。

林清玄先生在借世間萬物述禪之道,佛之念。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字在紙面上開出了人生的花。他常出門去散步,去感受自然,他,是自然的歌頌者。

他,告訴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禪道。“對壓傷了的蘆葦,不要折斷;對點殘了的蠟燭,不要吹滅。”“要為重活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悲傷。”

生活,亦是禪道。與我產生共鳴的,是一篇名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一面。這篇文章借童年生活的趣事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婉惜與對童年的懷念。可是,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般。古人,今人都在感歎時間之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時間,在吃飯時,從嘴中溜走了,時間,在寫作業時,從筆尖溜走了,當我們睜開眼與太陽再見時,時間又從遮挽的手腕邊溜走了。日日夜夜,亦復如是。

時間,亦是如此無情。

我下定決心,要與時間賽跑。

是的,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説:“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是的,光陰仍是似箭,箭箭穿心。”

“是的,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我躺在時間的流裏,這般念着。

一分鐘很短,但是,一分鐘比五十九秒還長,比一秒鐘更長得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鐘。

有的人一分鐘當千百世用,有的人一分鐘當一陣灰塵,一吹即逝。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時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生命也就轉瞬即逝了。因此,讓我們注意當下,珍惜短暫的生命吧!

《林清玄散文集》藴含哲理,令我回味無窮。他的題目新穎而充滿懸念,總有一股神力,將我拉進一個神奇而美麗的世界。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六

真正開始讀《林清玄散文》這本書還是從今年的五月份開始的。如果説我真要與他的散文結緣,那麼要從我讀他的散文第一天就開始了。林清玄的散文處處可見柔情,句句隱藏着不俗的個人見解,字字描摹着他的靈異世界。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我對他散文的第一感覺—愛不釋手。

沒有一顆冷靜的心,林清玄的散文會讓你的心更加動盪不安。他就像是一個活躍的孩子,時常把人情世故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卻又讓我們看到了他天真的一面。一曲《少年遊》讓我們看到了林清玄歷經風雨仍保有童心的一面。歲月不饒人,他仍然可以恣意地遊於天地之間,把少年的那份執着的豪情滿懷如潑墨般揮灑,歲久彌新的過去沒有過去,他的記憶卻能時常讓他唱起《暖暖的歌》,輕狂的夢如此招人歡喜。

林清玄的散文,真正達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年輕的他像很多散文新秀一樣,顯得頭角崢嶸,豪氣如虹,難免出手生澀稚嫩。然而中年的他已經把那種稚嫩化為了無形的成熟韻味,似乎他可以看穿年輕的心,把那種年輕的心描摹得透徹而且細膩。他寫的言情散文《鴛鴦香爐》,情真意切又毫不做作,把那種人間最美好的情素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一般的,我們稍不留意他的寫作方向,可能就會以為他在説些貌合神離的大道理,可當我們細細品味時,又會發現他一直在圍繞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這樣的情形在《生平一瓣香》《旅店》等散文中可見一斑。寫到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林清玄的散文寫作功底了,散文如果總是圍繞眾人耳熟能詳的東西開展寫作,那麼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新鮮感,同時也會讓散文變得四不像,失去了它的神韻。

我們這麼來形容《林清玄散文》一書吧。初看其散文,覺得它讓人身在半空中,雲裏來霧裏去毫無知覺;再次看其散文,恍如身輕如燕,飄飄忽忽卻時而能神清氣爽;三次看其散文,突如其來的是欲仙欲醉的行蹤不定;如果我們還能堅持,抑或是想要看他的散文第四遍、第五遍……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他的散文會給讀者一種莫名的視覺變動感和心靈的震撼感。就像有着好酒越品越香的效果一樣,他的散文看多了幾遍,還真是越讀越有那麼些書香了。那時我們才會真正發現,我們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讀人生路,每一頁書寫的不是滿紙的心酸,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使我們不自覺地產生對他的崇敬之情及嚮往他那飄逸的為人處世的態度。記得我念高三那年,我的班主任時常勸我讀書,那時他説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而不要讓它成為我們情感的負擔。當時不是很懂,可自從我讀了林清玄的散文之後,我完完全全讀懂了班主作對我的期許。就像林清玄的《籮筐》一文寫得一樣,“燕子輕快地翱翔,蜻蜓滿天飛。雲在天空趕集似地跑着。麻雀一羣,在屋檐咻咻交談。我們的心是將雨,或者已經雨過的天空。”那是一種境界,一種忘我卻又牽伴紅塵的境界,所謂“花開兩朵,分表兩枝”,一面是他不再想自己了,一面是紅塵的點滴事由又牽動了他快要冰封的心門,使他的心靈處於一種半開半合的狀態,他又不得不想起了他自己。

外界和他是分不開的,就像是開在兩枝上的花,少了任何一朵花,都會讓另一朵花感覺到孤單和空洞。事實上這正好説明了林清玄也是一個普通人,他過着和眾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他的散文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人真的可以超脱世俗麼?至今我們還沒有見到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只是人真的有不同這麼一説,世間也有上層和中層及下層人士這麼些個分法,倒不是説人的物質及外表,大多人們判斷一個人,是根據一個人的精神層次及修養來論斷的。讀書可以使人明智,那麼讀林清玄的散文,無疑可以使人的精神境界及修養都大大提高一個層次。林清玄的散文裏從來不會透露隻言片語關於如何做人,或是怎樣規範人的言行舉止,他只會在他的散文裏寫他是怎樣做人的,以及他所見到的他認為做人比較成功的人的事蹟。當我們靜心看過他的散文之後,我們會實不實地學習他的處世之道了,遇事處變不驚,遇人彬彬有禮,時常保持一顆童心,然後淡淡地笑容可掬。最後我們會讀出一點書中之外的意思,他在教我們如何掌握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在牽着大家的手跟着他走。人如果離開外界,只能説他不在五行中,卻也不在紅塵外,他活在蝸牛殼裏,他不願看見陽光,陽光也不會射傷他。林清玄在的散文《在夢的遠方》裏非常明顯得表明了他要生於現實,又不放棄夢境的態度。當他活在現實的時候,他可以温文爾雅地對待他的生活;當他追尋夢境的時候,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去飛躍他的人生。

當代,大學生有很多書可以選擇來讀的機會,各種各樣的書籍足以讓大學生們眼花繚亂。但是如果我們不是有選擇性地讀書,那麼我們會讓書把我們淹沒,並迷失自己。更有甚者,更多的人因為讀不進書,反而變得更加心浮氣躁。在這裏我主張心浮氣躁的同學可以適當的讀讀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可以把讀者帶到一個至高至誠的境界,會給予每一個摯誠的讀者最樸實無華的心靈的洗禮。

當然了,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讀者,在這裏我只能給各位讀者説些我對《林清玄散文》最淺薄的看法,最後我祝願各位讀者:選擇自己所相信的,相信自己所選擇的,早日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異度空間,並好好走下去。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七

我對林清玄的第一感受:讀書乃著文。

從國小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國兒童繪畫賽優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説,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遊記》。

他17歲即開始發表文章,1973年開始創作散文,而後相繼攬闊了各種獎項,30歲前便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獎。

這麼多的獎項,對林來説只能算作一種鼓勵吧,得獎不是他的夙願,然而如此優秀的作家,任誰都能記得他的所在,獎項的給予是讀者的愛的宣泄,得獎對他來説卻只是生活的隨筆,那麼,我們都希望在這些光榮的背後還有更多奇蹟的光芒閃現!很多人從林清玄的文章中感悟到許多人生的哲理,特別是那些心理迷惘的人,由此找到了精神家園和精神之光,由此林清玄贏得了精神導師的美譽。

他説: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

人是有限制的,但夢總是美的!這一句,我感受最深,正如林畢生的追求:夢總是美的。

林的散文被譽為時間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表現了人間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含蓄真摯感人的力量,並引導人們追求其參悟生命的意義,展示着化人生苦旅為文化樂旅的大智慧。

之所以受到如此高評價,實在是林的寫作成果給人們的影響至深,就像給心靈澆了一罐美酒,而且後經十足。

再轉向他的精神世界,他注重人生的參悟,是保持樂觀與豁達,清妙玄獨心境的妙方。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 篇八

時不時翻開這本書,這些文字總是需要慢慢的品味,總有一些文章讀起來優美,可我讀了半天也不知道寫了什麼。

然而,我止住了。我細讀着《真誠相待》這篇散文。

看着這個題目,我會認為這是一篇很深奧的文章,沒想我讀起來這麼易懂。

作者去參加朋友的葬禮,想起了他和朋友以前在一起的日子,認為以前是多麼美好,可現在卻什麼也做不到。最後,作者提唱起大家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因為過了幾百年後,這些都是不可得的了!平常我還曾抱怨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現在想想,過了那時,那些都是我永遠無法挽回的好機會、好時光。以前,我總喜歡以光似箭,日月如梭來作為作文的開頭,那是都是傻子,完全不明白這光陰怎麼就如箭?這日月就如梭了呢?我甚至還不知道”梭“是什麼?我真笨,直到大了才明白時間真的不等人,世上真沒有後悔藥!

有一次,我不小心對別人説錯了話,後一秒就反悔了,真不應該啊!怎麼前一秒就不去好好考慮一下呢?

作者説:大口大口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因為在百年後,就再也聞不到了。那時,就覺得空氣原來是如此甘甜,他又説道:好好品味這濃香的咖啡吧!因為百年後就 喝不到這樣好的咖啡了。我也有看法,珍惜好現在與同學間的友誼吧!因為在幾十年後,就再也無法像今天這樣親密了,珍惜好與父母的時光吧!因為在數年後,就再也無法天天陪伴爸媽了。真的,我現在特別後悔,有時一人想想往年的事,我恨死自己了。

在國小,我幸運的與全班成績最好的女同學成為了朋友,我們的性格不是很像,那時她很外向,我很內向,可是我們有着同的愛好與觀點,課間時常看見我們倆在位子上游戲,體育課上,也就經常看見我們倆在那打鬧,玩得不亦樂乎。可是我討厭她的自大與驕傲,她討厭我的不積極與計較,我們有過爭吵有過冷戰,可是我們分開了,我們比冷戰的冷戰還要糟糕,一個星期看不到對方一面,我們離的很近,她在四班我在十班,卻不能親切地喊對方一聲。或許我們真的很傻,只有當在真正失去對方時才明白,才知道什麼是珍惜,想着我們一起説悄悄話,一起玩捉迷藏,一起畫小人畫,一起看男生打架我們卻心災樂禍。此刻,我又是多想撥動鬧鐘,回到以前,我們歡樂卻沒有冷戰與爭吵的生活,可在枯燥的國中裏連影子卻沒出現。

媽媽愛我,有時溺愛,但是媽媽也有誤會我的時候,我很生氣,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我討厭我自己,我不該那樣説話,那樣媽媽會很傷心,我又是倔脾氣,有時也忍不住頂兩句,媽媽在冬天總給我買那買這,我説你老別我買呀!自己厚衣服還沒幾件,可她説大過年的,小孩子不穿好點怎麼行,我好的東西永遠比媽媽多。有一次,她也幫我買了好幾雙漂亮的襪子,我再次説明不要光給我買東西,可媽媽卻説,你穿我給你買的新衣服,不就是幾雙襪子嗎?你穿着,我穿你穿舊了的!媽媽冷的生病了,每天還要管我這的那的,等我離開了。媽媽,我到哪找這麼好的媽媽?有時我還那樣氣媽媽,太不像話了,或許要等以後才知道什麼叫珍惜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吧?我現在只是努力地做着,不讓媽媽失望!

真的要更真誠的相待,我的人生難得,因緣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