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名人傳》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K

讀《名人傳》有感(精品多篇)

讀名人傳有感 篇一

在暑假裏,我花了8天的時間,才看完了《名人傳》這本書。

《名人傳》書中有《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是世界經典文學名著。講的是三位藝術巨匠,在艱苦的人生征途上,歷盡磨難和不怕困難的心路歷程,表現了他們崇高的人格,廣闊的胸襟,為人類譜寫一曲氣勢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響曲”。

看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人的一生雖然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面對困難,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認真對待這些困難,解決困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幸福美好。

因此我決心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和不良習慣,克服困難,更加認真努力學習,做好每一件事情,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變得更加精彩!

讀《名人傳》有感 篇二

羅曼。羅蘭,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使他聲名鵲起的是《名人傳》這本著作。歷史中從來不缺精英,但只有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人,成為了羅蘭筆下的永恆。這究竟是什麼緣由令他們如此富有魅力?

窗外漫天花雨,是否也在思念你們永恆的靈魂?

人們能看穿你們頑強軀殼背後的那一層薄紗嗎?

貝多芬,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著名音樂家,這是一個悲劇的開始--貝多芬從小受父親逼迫學琴,這幾乎令他與音樂擦肩而過,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又被上帝戲弄一把—他的聽力開始下降,這無疑是棒頭一擊,沒有聽覺該如何創作?但他沒有退縮,還創作出更舉世聞名的作品!想想那要多大的毅力啊!其實貝多芬也是脆弱的,他渴望人間情感,他是孤獨的。也許是“用痛苦換取歡樂”,在孤獨中迸發出力量,貝多芬不斷向命運抗爭終成為偉人。

不瞭解米開朗基羅的為人,只為他的作品驚歎,卻不知背後的故事。他比貝多芬幸運,但他一生坎坷,天才是孤獨的,他的天賦造就了他的自負蠻橫、孤芳自賞,使他把黑暗作為調料品,不屈地活下去。

托爾斯泰是一顆星,光線雖微弱,卻照亮了整片俄國漆黑的夜空。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不享受生活,不虛度年華,他一生造福人類,臨死前還説:"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我不禁潸然淚下,一個真正的偉人!

三人不論職業、性格都不盡相同,也許令他們成為永恆的原因就是有一顆把命運踩在腳下的赤子之心!也許是一隻孤獨的狼,傷口激發血性,勾起殘留的野性,無法低頭!

現時代的人們只追求曇花一現的功名利益,卻忘了精神上的永恆,沒有人願意奮鬥,願意打破枷鎖的禁錮。我們是生活的主人,卻是精神的囚徒,是人生的快活,歷史的悲哀。沒有人一帆風順,哪怕是穿梭航行於河中的船也會顛簸。偉人們只是精神的英雄,卻輸給了生活,擁有光明的我們難道不應雙贏嗎?即使上帝沒有賦予我們雄心壯志,我們也該度過無悔的青春,拼搏人生。

原來漫天花雨,祭奠着偉人高貴靈魂,人們卻看不透。

讀《名人傳》有感 篇三

讓我們都來傾聽一下這英雄的聲音,儘管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傳記是一種實錄性的文學。在理論上,我也承認那些飛騰的想象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實際上,我總偏愛那些事實氣味比較濃重的作品。

在那裏,我彷彿更能觸到一種真實生命的呼吸和表情。《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説了。

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裏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着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嚴格説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自然沒有達到傳記文學應該到達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對那些偉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等,就沒有給與比較深入的分析——特別是社會學的分析,而這在我們看來是相當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偉大了,以至於叫人對這種缺點也覺得並不怎樣緊要。

讀名人傳有感 篇四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題記

天空澄碧,綠樹含黛,寂靜中浮來陣陣薰香,我卻尋不到一絲雲的痕跡;微風傳來,捲起大地中一股熱情的浪花,落入飄香的書卷中。聆聽着貝多芬用生命譜出的樂曲,欣賞着米開朗琪羅在困難與痛苦之中創作出的作品,咀嚼着列夫·托爾斯泰珍貴的思想精華,呼吸着英雄的氣息,也許正因如此,我對《名人傳》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

“我稱之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力量取勝的人,而僅僅是因其心靈才偉大的人……”由此可見,羅曼·羅蘭的英雄觀確實與眾不同。“身材矮胖,脖子粗壯”的貝多芬,“中等身材,後背凹陷,腹部前突”的米開朗琪羅,“臉長,模樣粗野,深眼窩,厚脣突出”的列夫·托爾斯泰,這些“英雄”們並不高大英俊,但他們那偉大的品格、寬廣的胸懷、高昂的精神、純真的靈魂使其無時無刻不散發着英雄的氣息,形象也變得高大無比,在人們心中永存,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

“樂聖”貝多芬因其偉大的心靈而佔據了“英雄榜”首席的位置。

貝多芬自幼家貧,十七歲喪母,他一直渴望能得到一絲温暖。貝多芬渴求新的思想,自信心是這位英雄不斷前行的動力,他努力向命運抗爭,想要扼住命運的喉嚨。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無可挽回:他渴望病癒,渴望愛情,心中充滿了希冀。

耳聾與孤獨,使他在辛酸與憂鬱之中,又多了一絲無奈。雖然如此,但他仍然謳歌“歡樂”,雖然世界不給予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是他的任務,這是他的責任,這是他的使命,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貝多芬永遠在格鬥。”他所帶給我們的,是永不服輸的精神,是給予人心靈的慰藉,它不僅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更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也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列夫·托爾斯泰的童年是苦難的,2歲喪母,9歲喪父,13歲監護人姑母去世。但他的坦率贏得了許多朋友的愛,也使他漸漸遠離了孤獨與痛苦。他對真理的探索欲又是我們所不及的,戰爭使他的思想經歷着新的洗禮,使他的宗教觀逐漸形成。

日積月累,《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一切一切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彙集着列夫·托爾斯泰思想精華的名篇佳作誕生了。他的文章貼近生活,融入社會,因為,他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完完全全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這不僅僅是一篇篇文章,更是一次次的藝術創造!

雖然這個無與倫比的人的呼吸早已停止了,但他的本質強大的衝動仍在不懈地繼續地塑造着,繼續在活着的人中發生影響!

“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傅雷先生對《名人傳》也頗有感觸,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感慨,還有一種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但願我們能如羅曼·羅蘭在書中所説的那樣,一年一度到頂峯去頂禮 ,呼吸珍貴的英雄的氣息!

讀名人傳有感 篇五

國中的時候,大家都應該已經閲讀過《名人傳》一書了吧。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所以利用這個寒假,我再次把《名人傳》一書認真地閲讀了一遍,閲讀後還是很有感觸。

首先還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名人傳》這本書吧。《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這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在我看來,他們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給我們做了很大的教育。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1866—1944)20世紀法國作家,同時他又是劇作家和評論家。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戰主義者。羅曼。羅蘭的小説代表作是《約翰·克里斯朵夫》(1904——1912)和(舊譯《欣悦的靈魂》)(1922——1933)。他的這些作品深刻地影響了幾代人。

在《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中,我最喜歡的是《貝多芬傳》。在本文中,作者是這樣介紹貝多芬的“他短小臃腫,外表結實,生就一副運動員的骨骼。一張土紅色的寬闊的臉,到晚年才變得病態而蠟黃,尤其在冬天……”本文介紹的貝多芬,讓人不禁感覺有點汗毛聳起的感覺,他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誰的猜得到他竟是著名的音樂家呢。貝多芬的全名叫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是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為人類後代貢獻多多,可以説,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是在為人類付出。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他還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八歲時聽力開始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依然堅守“自由、平等 、博愛”的政治信念。

他也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很多偉大的精神,教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讓我們懂得了不要向困難低頭,國小作文,我們所遇到的困難在貝多芬看來或許就不是什麼困難,所以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坎坷,把困難看作是絆腳石頭,只要我們小心謹慎,堅持不懈就可以跨過這石頭,走向前方了。

讀《名人傳》有感 篇六

暑假裏,老師給我們佈置了讀書作業。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書中講了三個名人的故事。其中貝多芬這篇文章特別吸引我。文中講了貝多芬酷愛音樂、排除萬難,與病魔作鬥爭,最後成為舉世聞名的“音樂之父”。

在這本書裏,有許多地方寫的都十分感人。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與病魔作鬥爭的那一段,他在雙耳變聾的情況下,還依然堅持作曲,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毅力啊!我禁不住感慨萬分。他是多麼堅強呀!想起我自己,每當媽媽讓我練琴時,碰到一點難處,就不想練了。與貝多芬比起來,我是多麼渺小啊!他創作了《月光曲》、《d調彌撒曲》、《英雄交響曲》等名曲,流芳百世。我非常敬佩他。

一個窮困潦倒 ,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歡樂。他不愧為世人給他的殊榮“音樂之父”。

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下,一定要向貝多芬學習。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持之以恆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讓自己也能成為像“貝多芬”那樣堅強勇敢,給人帶來歡樂的人!

讀《名人傳》有感 篇七

信念是明燈照亮着期盼的的心靈,信念是路標,指引着前進的方向;信金是脊樑,支撐着不例的靈魂。一一題記

他一生坎坷,磨難眾多。他自幼不幸,酒鬼父親一味強迫幼小的兒子練琴,期望他成為自己的搖錢樹。後來母來重病離世,他在失去了這唯一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快樂的學習時光。接不來,疾病又一直因擾着他,他得過天花,又在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老年失聰,一生孤獨終老。他就是貝多芬,《名人傳》中的一個主人公。

就是這樣一個身林矮小,像貌醜近的人,寫下了《英雄》、《田園》、《命運》、《第九交響曲》、《月光》等著名的樂曲,我一直在想是什麼力量令他如此堅強,有“扼住命運咽喉”的壯志豪言,是什麼使他在歷經風吹雨打後,依然演驛出如此奇蹟的篇章。

羅曼羅蘭已告訴我答案“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信念”。是的就是信念!正是他那“我的藝術應當為貧苦的人造福的信念”,是他反對封建制度專制,追求平等和平的信念,更是用他的音樂號召全世界自由和幸福而鬥爭的信念。因為信念,所以他無所畏懼,因為信念他的作品才能動人心脾,才能在梅特温反動統治猖獗後,寫下《第九交響曲》。他,因為信念而熠熠星耀,因為信念,成為了不朽的奇蹟!

其實古今中外有多少因信念鑄就奇蹟的偉人。馬雲創辦阿里巴巴時僅有18人,如果不是憑着信念,又怎有了現在的成功。愛迪生曾花了十年去研製蓄電池,經歷五萬次左右的實驗,試用了兩萬多種材料才有了現在的電池,電燈。如果沒有“我能行”的信念,他又如何加以堅持?居里夫人在簡陋的實驗室裏實驗了四年,才提陳出鐳,如果不是信念,她又怎會冒着生命危險去研究?是的,正如温塞特所説:“如果一個人有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

那我們當今青少年不更應該堅立起信念的風帆嗎!前路漫長曲折,但我們要有夢想,有追求,有信念,更應該把信念與祖國、與民族所聯繫,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為”兩個百年“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胸懷信念,揚帆起航,去創以造我們的奇蹟!

讀《名人傳》有感 篇八

貝多芬的一生是動盪而充滿艱辛的。童年的他就被酗酒的父親逼着學音樂,希望貝多芬能夠成為莫扎特一般的神童,這差一點就扼殺了他對音樂的“好感”;少年時代,貝多芬又要為生計發愁,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不久又失去了她最愛的母親;到了青年,他的戀愛旅途也不能進他的意,失去了心愛姑娘的同時,又深受病痛的折磨……命運似乎特別喜歡捉弄他。肉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掙扎,讓貝多芬飽受苦痛的摧殘,但也因為這樣,貝多芬譜寫出了屬於自己的樂章,鑄就了他剛強堅毅的品格。

“身材矮胖,脖子粗壯,一副運動員的架勢,紅磚色的寬大臉龐,濃密的深黑色頭髮亂蓬蓬地豎着,似乎從未梳理過。”這就是貝多芬,當我看到這樣的描寫的時候,腦海中立刻閃現出了一個邋遢的瘋子形象。然而,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是他的眼睛。不論是在書中還是在那副著名的畫像上,他的眼睛都顯得那樣炯炯有神,似乎閃爍着野性的光芒,燃燒着一種奇異的力量。他的眼睛裏飽含着對窮人的同情,對幸福的渴望,對庸俗之人的強烈鄙視……他將視角投向社會底層的人民,為世界帶來《歡樂頌》;他把温柔的目光給予藝術,時刻展現着對音樂的痴迷;他向那些統治者投去不屑的眼光,從不向他們彎下自己的腰……貝多芬的眼睛閃爍着常人所沒有的靈性,映射出他堅毅而又高潔的偉大光芒!

在我看來,貝多芬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身上,總有一種堅忍,總有一種力量,激勵着人們不斷前行。他是一位音樂家。更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雖然他的人生充滿了艱辛與無奈,雖然他總會因每一步的衝突而弄得遍體鱗傷,但是,他沒有躊躇不前,反而“仰頭向前,衝擊在敵人的視線裏”。正如他所信仰的:“抵抗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

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貝多芬奏響了自己人生的樂章,用他的每一個音符激勵着人們不斷前進。貝多芬給予了我精神力量,讓我學會堅強,學會勇敢自信地面對人生。他的那份堅毅,那份無私,以及他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勇氣,都將成為我今後人生中的一筆財富,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