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7K

《名人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一

我最喜歡的書是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人物生平做瑣屑的描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在各自領域都做出偉大貢獻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可以説是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在這本書中,羅曼羅蘭這樣形容貝多芬——貝多芬從光輝的鼎盛時期到人生底谷,從童年的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鑄就了偉大的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他的一生都被天才和瘋狂的心靈禁錮着、折磨着,但是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足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可以衝破精神的束縛,為此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也創造出了不朽傑作。

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獨一無二的俄羅斯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濃重的陰霾中放射着明亮的光芒,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鼓勵着在黑暗中探索、鬥爭的人們。我深深地體會到,他是在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是在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羅曼羅蘭用《名人傳》告訴人們:人生也許是艱苦的,也許充滿了貧困、憂愁、孤獨和辛勞,但是一顆高尚的心靈,仍然可以讓艱苦的生活發出光和熱,讓生命之火燃燒。

幾個世紀以來,《名人傳》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的人,鼓舞着多少在苦難、絕望中掙扎的靈魂。偉人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們高尚的心靈和品格。貝多芬的音樂得到眾多維也納人民的歡呼,但懷着敵意的維也納對他的苦難卻無人問津;米開朗琪羅被迫為教皇服務,而且他的每一項工程都有卑鄙的小人的惡毒污衊和攻擊;列夫托爾斯泰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並開除了教籍。這種種的痛苦和磨難沒有磨蝕他們的勇氣,反而成為他們創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造就了他們的偉大。正如孟子的那句話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真正體現了他們的“偉大”之所在。

真正的閲讀,是從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捕捉共鳴,求得內心的認同和信仰。一本好書,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愉悦,還有力量和終生的追求。閲讀帶給我心靈的啟示,愛上閲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名人傳》讀後感 篇二

《名人傳》是由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所寫。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他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共稱《名人傳》。他的代表作長篇敍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之一。1915年,羅曼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一個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説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雖然各不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都是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經常用暴力強迫貝多芬學習各種樂器,期望他成為自己的搖錢樹。17歲那年,貝多芬的母親得肺病死去,這讓貝多芬跟家憂鬱。1816年的時候貝多芬完全聾了。總之,他的一生是痛苦的。

米開朗琪羅表面上看上去比貝多芬幸福很多,但是他在精神上受的折磨比貝多芬大,壓力也很大。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從未給他過温暖,只是從他身上謀取利益。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可教皇為自己樹碑立傳,使他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這使他活了70歲。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人家,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獲得成功,但他藐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藐視。

這本書的作者讓我明白了一下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經常會使一些堅持不懈的人成為偉人。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真理。

《名人傳》讀後感 篇三

我一直期待着得到一本《名人傳》,今天我得到了,讀完後,我終於明白,名人是這樣煉成的。

-----題記

《名人傳》分別記敍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作者羅曼·羅蘭多個方面描寫了這三位偉人生活的不同歷史時代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記敍了他們在各自所處的時代所遭受到的挫折,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長卷。

堅韌不拔、默默承受苦難的貝多芬,生性敏感、對藝術充滿執着熱情的米開朗基羅,內心矛盾,對下層人民充滿同情的列夫·托爾斯泰,他們對藝術的崇高追求,對生命中苦難的承受,讓我們看到了這些高大偉岸的身軀背後所隱藏的痛苦。他們經受着生命的各種洗禮,甚至遭受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但他們依然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當我讀到貝多芬小小年紀就要在父親的一再逼迫下一連幾個小時在屋子裏練琴時,當我讀到米開朗基羅在雕塑室裏忘我的雕刻時,當我讀到列夫·托爾斯泰九歲喪父卻一心寫作時,我理解到,名人的練就最大的要點就是堅持。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及物質方面已經有許多的提高,但是21世紀的我們,卻缺少了他們那些名人的執着與堅持,我們要在物質條件上加以他們的堅持,並且要體察到自己的卑微,從而激勵我們去追求豐富而偉大的人生!

名人傳讀後感 篇四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説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之後,又拜海頓為師。之後,然後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能夠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理解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我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温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能夠做任何自我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裏,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我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為自我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職責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取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狀況完全不一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十分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我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我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我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述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應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我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 篇五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驚大家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更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備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非常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運勢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遭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多數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運勢,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由於他不願屈服於運勢,他改變了運勢,他的精神震撼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遭到奴役,我們的作品毀於戰亂,他遭到其他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倚賴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我們的理想。他一生遇見很多困難。他堅持,為了我們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非常高的文學天分。他過去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些所有。他不願享受生活,不願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的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大家要勇敢的與運勢作鬥爭,只須你不屈服於運勢,總有一天你會改變運勢。生活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運勢是自己學會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六

只有勇敢地面對苦難,才能笑着看待自己的人生,感到歡樂與幸福

——題記

他們三位不是走遍手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也不是一呼百應的政壇高手。但他們都是英雄,他們用他們的勇敢與堅強去面對困難,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自己送向成功。

貝多芬;這位偉人,他頂着耳聾的痛苦,婚姻的失敗,侄子的無能,向人們大聲呼喊:“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他努力,他奮鬥,他不向命運低頭,所以,《田野》聞名世界,《英雄》百年傳唱,《命運》讓人深思。他用音樂為人類造福,已經在人類音樂史上創造了奇蹟,寫下了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米開朗琪羅生性憂鬱,柔弱,這是他心中的魔鬼,他一生與其奮鬥,終於成就了一代雕刻大師。

託斯泰,這位文學史上的巨人,他用筆尖向我們展示出了他的才華:史詩篇的恢弘氣魄與明亮讀意的《戰爭與和平》,波瀾與不安騷動的《安娜·卡列尼娜》,還有悲天憫人的《復活》。他曾有過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但他為了尋找真理與信仰,毅然決然離家出走。

他們都用藝術之花讓自己歡樂。他們都痛苦過;但他們也都堅強過,都努力過,都勇敢過所以他們讓苦難都變成了歡樂,讓自己的一生充滿價值。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卻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怨天尤人,現在,看了名人們的事蹟,我忽然覺得我們太脆弱了。

苦難,無論誰都無法逃避,只有迎戰苦難,勇敢堅強地去戰勝它,我們才能收穫歡樂。如果不能堅強地去戰勝,那就永遠只能是一個弱者。請相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勇敢,堅強過後,必能收穫歡樂。

名人傳讀後感 篇七

音樂,雕塑繪畫、寫作這三樣毫無疑問可以説是藝術的代名詞。而羅曼·羅蘭為沉醉與藝術的三人而寫的傳記,便可以説是為藝術做傳。

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音樂史學家。20世紀初,羅蘭有感於世風日趨頹糜,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他把變革現實的希望寄託於“英雄人物”的力量,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在這些傳記裏,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意志。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裏的三個人物,一個是音樂殿堂的璀璨明星,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大師,一個是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家。相對於他們不同的職業,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追求和表達藝術的完美和真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羅曼·羅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世界的人而是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人。

“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個不聰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鋼琴,母親在貝多芬17歲時就去世了,使得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憑着自己超乎尋常的毅力完成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等他把自由、平等、博愛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和奮鬥目標。

“就像熱離不開火一樣,美也無法離開永恆;我讚頌一切來源於它或是與之相似的東西”。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他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但6歲時喪母,被寄養在一個石匠家裏,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1520年,他在佛羅倫薩雕刻了《大衞》,是他無數心血的結晶。1520年為西斯廷教堂創作了壁畫《創世紀》,歷盡四年的時光。米開朗琪羅一生創作了很多出色的雕塑和繪畫作品,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藝術。他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過程都是相當漫長的,他不在意自己作品的完成速度,而是精益求精的對每一件作品傾盡心血。

“美與愛是生存的兩大意義”。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史上奪目的里程碑。1820年出生在一個有名望的貴族世家,後來繼承了爵位。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由姑母監護長大,童年和少年時代受過嚴格的貴族家庭教育。早期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自傳體三部曲。60年代初,他的創作進入高潮,完成了史詩性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70年代撰寫了《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寫成了長篇小説《復活》,可以説是作者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高爾基曾説,托爾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這世界的財富。

羅蘭在《名人傳》中,再現了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的社會風貌,透過種種渾濁的人生圖景,褒貶人性的善惡,並揭示出藴涵其中的人類永恆的本質心理、生活哲理和價值觀念。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書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有着一種淳樸的毅力和堅強,或許也夾雜着一絲無奈與隱忍,但卻有一股力量——一股鬥爭與征服的力量。他們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挫折,仍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們為了追求一種更大的快樂,滿足一種強烈的願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生命的缺憾在於太過短暫,但英雄的人物即使死了,也會像流星一樣,用自己的光劃破沉沉的夜空,在善良、仁慈、堅持、美麗、不朽的追求中獲得永生。

用生命凝練而成的藝術,滲透了飛蛾撲火般的生之激情,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有限的時間中追尋無限生存價值和意義的信念。這種精神是一種悲壯的激情,是一首以熱血和生命高唱着的撼人心絃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的聆聽,歷史也在無盡蒼穹中微笑。

我想,藝術品之所以從歷史長河中踏浪而來,跨時間跨地點點燃無數充滿激情的熱血之心,是因為它們藴含了作者的靈魂。為藝術而生的靈魂,將隨着這些藝術品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繼續為這世界歌唱。餘音繞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