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2W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多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一

讀書心得之前,或多或少聽到些關於林徽因的事情,在亞馬遜上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排在文學類的第一名,我就買來看一看。看完後,我覺得林徽因不僅讓我喜歡,更讓我拜服。

我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氣質容貌、文學與事業兼備的女子,現在,我真的瞭解到了這樣的一個女子——林徽因。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讓人拜服的永遠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她的精神,她的堅持。林徽因對工作的熱忱是任何人都勸阻不了的,她如此的驕傲好強,只聽從自己的心。即使卧病,她也沒有讓自己閒下來,當樑思成接受委託,編寫《中國建築史》時,林徽因亦按捺不住,為寫作《中國建築史》而抱病閲讀了二十四史做足資料準備,並寫了該書的第七章,又承擔了全部書稿的校閲和補充工作。

內心充滿熱愛的女子,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怪不得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我喜歡上了林徽因,她與其他才女不同,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不會用大量悲傷的文字來渲染其心境。她驕傲卻不孤絕,她清新卻不薄冷,她安靜卻不寡淡。無論是生活中的林徽因,還是詩中的林徽因,都那麼的讓人喜愛。她既不是讓人穿腸至死的毒酒,也不是絢爛至極的芍藥,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閒茶,是一朵雅緻素淨的蓮花。正如書中所説:“林徽因知道,一切痛苦都要自己承擔,她沒有理由將自己的病痛強加在任何人身上,所以縱算卧病整整四年,也讓文字不悲不泣,讓日子過得不驚不擾。也許她征服不了命運,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

她是一個貪戀岸上煙火的女子,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溺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這也是我最欽佩她的一點,這也是我想做到的一點,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如海一般,任外界如何紛擾,內心卻可以平靜淡然。許多人攜飛沙風塵上路,而林徽因則披微雨落花同行。任何境況下,她都可以做到詩意美麗,不同俗流。當樑思成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擇他時,林徽因説:“我覺得你是一本書,我想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讀,你準備好了嗎?”連這樣的問題,林徽因都可以回答的如此詩意。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林徽因愛的始終是徐志摩,她之所以嫁給樑思成,是因為她如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一般,只想讓徐志摩看到她的好,害怕他了解了她的普通而離她遠去。

一個人縱然勇敢,也會害怕失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也許正是白落梅想説給林徽因聽的,因為我看完這本書,也想一遍一遍的對林徽因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二

繁華流年宛若滄海之上,永遠也釣不回逝水的昨天。你想打撈,卻只是一大段,永遠也打撈不回的光陰,垂釣不回的年華。此時,當你面對這空空的漁網,是否也有過那麼一絲苦瀰漫心頭?

那麼,唯有書方能慰藉你那空虛的心靈。

拿起一本書,坐於樹下,翻開書頁,任葉片的剪影散落,任樹葉沙沙的聲音拂過耳畔。清風拂面,送來潮濕的花香,與那漫天紛飛的墨香繾倦。

遨遊書海宛如垂釣光陰,彼時的我們卻已碩果累累,再不是虛度年華。書,好似人間四月天。

正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縱然像詩意一樣,她的人生卻是輝煌的。讀她,宛如與她在那康河的柔波下徘徊,月色將我們的側影灑上朦朧的色彩。當林徽因不辭而別時,你又是否為她唏噓不已?其實,每個人只能感慨,並不能認為她的決定正確與否,又或許本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是我們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此時的她已明白,詩意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百年過後,真正讓人們記住的,只是事業。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會刻骨。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香;一,種無意,更讓人魂牽夢縈;一種執着,更可以維繫一生。

是的,在林徽因的生命中,浪漫並不是她的全部,唯有事業才是她的人間四月天,而她,也永遠像盛開在清波中的白蓮,讀她,從沒有疼痛,有的只是淡淡清新的味道。

病中的她依舊不改當初,她的詩從來不現消極悲觀的愁腸,無論在凋零的秋季,還是在荒蕪的寒冬,我們都可以聞到那抹清新的綠意。或許於她而言,痛只是一個人的痛,樂卻是每個人的樂。

是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合上書,彷彿風中穿來的還夾雜着那淡淡白蓮的清香,隱隱約約望見了那蓮在風中嬌豔盛開,風姿卓越,絕代風華。

她不比張愛玲的凌厲,陸小曼的決絕,卻擁有着她獨自的娉婷。或許她也像一杯烈酒,只是這酒的熱度只鍾情於建築事業,以致於令她付出了絕代的容顏。可她不後悔,若讓她再選擇一次她的人生,也許她還會選擇顛簸一生。因為她的一生註定不平凡,她註定不是尋常柔弱的女子。

林徽因是一本書,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書也像林徽因,清新卻耐人尋味,那深刻的哲理藴藏她們之間,細細揣摩,方了其真味。

的確,只有讀書才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只有讀書才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只有讀書才會希望風將自己帶到遙遠的彼岸,與她同悲同喜,與她相知相惜。

流年輕淺,歲月被輕放在記憶的某個角落。人的一生是由許多碎光流年拼湊在一起,片段的組合才有了漫長,而那串連的絲線,便是那書,浩瀚無垠的書。

於是,我將攜那書,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三

隨着雞鳴,從夢中醒來,枕頭旁是昨晚剛看完的白落梅的林徽因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想起自己還沒看過白落梅的作品,甚至都還沒聽過這個人。習慣於以書名和封面去挑一本書,然後去讀,去認識。而當初在書店的書架上眾多的書中,吸引我的就是如此温暖的書名和它簡約的封面設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對林徽因,瞭解不多,甚至可以説沒有,僅僅聽過她與徐志摩有過一段異樣的戀情。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漸漸地讀到了一個美麗動人、與蓮一樣清麗的女子,她叫林徽因。出生於書香門弟,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薰陶使林徽因成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加上可以説是傾城傾國的美貌,林徽因成了整個杭州城的男子仰慕的對象,甚至後來的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也為之傾心。二十世紀初的杭州城是屬於林徽因的,這個古老的卻依然美麗的城見證着她的成長,而林徽因就如西湖裏的蓮,慢慢地長大,長高,有一天會露出花苞再綻放。

十六七歲是最美好的年齡。對林徽因來説,在這個時候,因為家族的原因,她認識了梁啟超之子樑思成,但當時並沒有對這個名門之後有太深的印象。而在她十七歲時的康橋,她邂逅了徐志摩,兩人相愛。徐志摩有妻子,林徽因並沒有介意,但並不是説她願做第三者,在林徽因的心裏,愛情僅是兩個人相愛就夠了。林徽因後來選擇離開徐志摩,甚至不辭而別,但她的一生,都還愛着徐志摩。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對於愛情,林徽因應該有着不為常人理解的理解吧,所以林徽因選擇了和樑思成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沒有了甜蜜,沒有了浪漫,但有了温暖,有了樑思成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了對建築事業的奮鬥熱情和激情。

一輩子有多長,我會用心來證明給你。沒有徐志摩那樣的風流倜儻,也沒有樑思成那樣的家庭背景,但有一顆永不變的心,金嶽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從林徽因那裏得到什麼,只是一直默默地守護着她,關愛着她。這樣的愛情唯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金嶽霖用心也用行動證明了這句愛的頌歌。那些當初信誓旦旦地説要愛你一輩子的人,如今他們都在哪裏。徐志摩一如既往地風流,樑思成也另娶,只有金嶽霖在那裏,一直在那裏,不悲不喜,不遠不近。

有時候,愛情這東西太難懂,隨時給你也給她傷痛;有時候,愛情卻又太簡單,我能守着你,就足了,至於你對我怎樣,我並不去想。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四

很早就聽説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美麗的句子,今天看完了這本書,便覺得這裏面很多話讓人感動,讓人久久難以忘懷這美麗。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匆匆過客,有些人與之邂逅,轉身忘記;有些人與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緣分,當你愛上了某個背影,貪戀某個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繫一段情緣。只是緣深緣淺,任誰都無從把握,聚散無由,我們都要以平常心相待。這段話既讓我看清了人與人的交往,又讓我看到了作者關於愛情的看法,雖然我不能給愛情一個準確的描述,但是平常心待之卻沒錯。

不知道是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還是承擔不起生命的輕。生命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話題,魯迅曾説,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樣的提問這是給我們大學生的啟示和提醒,我們要怎樣活着?我們應該也必須承擔起應盡的家庭和國家的責任啊,所以我們必須義無反顧的奮鬥,奮鬥。

人的一生就如同草木,經歷榮與枯、生與滅,看似稍縱即逝,實則無比艱難。我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亦如此,但是卻經常忘了時間的珍貴,經常在浪費時間,所以看到這句話感觸頗多。

每個哭着來到世間的人,帶給親人的是無盡喜悦,每個微笑離開塵世的人,帶給親人的則是永遠的悲痛。無論你是來時去,你都關係這身邊的親人,所以要多愛親人一點。

然而,繁華世間又何嘗不是一杯毒酒,你以為自己早已厭倦,其實卻總想一醉貪歡。等待一場奼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築夢,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世間就算是再無情,冷漠,總有陽光的一面,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去抓住,去感受。

然而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遠離純淨,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裏。世間百態,必定要親自品嚐,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為,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所謂心靜則國土靜,心動則萬象動。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那時候,任何的遷徙都不會成為困擾,不至於改變生活的初衷。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至於太過曲折,不至於時刻彷徨在轉彎的路口。世事難遂人願,你想要行雲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四起。有人説,人生就是來經受苦難的,確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需要經過各種各樣的坎坷,所以我們不能把人生想的太簡單,可是,人生要是按着軌跡來或是隻有好事,那人生也就太過於平淡了,沒有起伏的人生怎配的上來這世上這一遭呢!

究竟要以何種姿態行走於世間,才可以做到不被人忘記?一個男子愛一個女子,愛的是她青春的朝氣,是她美麗的容顏,是她獨有的聰慧。多少人會愛上歲月留在她臉上的印記?愛上她那顆被生活宰割得累累傷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作為女生,我們確實不應只想着裝扮自己的外表,美麗的容顏會逝去,最重要的是要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修養,關注自己的素質,這些不僅不會隨着歲月改變,還是自身的重要品質。

某一個人走進你的視線裏,成了令你心動的風景,而他卻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過一個你。又或許,你落入別人的風景裏,卻不知道這世上曾經有過一個他。不知道多年以後,有緣再次相遇,算是初見還是重逢?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起了三毛與荷西的那場戀愛,這位比三毛小了六歲的大男孩對她許下永恆的愛情。那時的三毛唯有感動,卻不願相信。六年後,他們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將三毛打動。他們攜手走進了撒哈拉沙漠,開始了風雨相伴的人生。他們用了六年的時間來辜負,又用了七年的時間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時間來離別。

有一種遺憾,叫錯過;有一種緣分,叫重來有緣的人,無論相隔千萬之遙,終會聚在一起,攜手紅塵。無緣的人,縱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無份相牽。這些關於愛情的解釋,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東西,愛情是美好的,不應該遭到玷污,所以對待他應該認真,也許他真的很奇妙,真有上天的安排,緣來就要珍惜,無緣也不必強求。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明,她讓自己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讓欣賞者的目光聚集於一身,來享受着她的典雅純美。她時刻愉悦別人,又温暖了自己。她彷彿永遠都是那麼無意,無意地看着花開花謝。縱然自己深愛一場,也可以做到平靜地別離。縱是愛到深處,也不肯熱烈相擁。她不會將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雅地行走。穿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喜歡林徽因淡淡的書香味,水鄉的柔情,喜歡她的優雅,美麗,淡雅。

這本書就像是一篇美文,又像是江南的小橋流水,那樣温婉,那樣充滿美感,讀着這本書就像走在江南水鄉,心中盪漾着一中小小的波瀾,雖然沒有大起大伏,但是卻能在心中長久的留存,讓人心中充滿對這樣女子的羨慕,對這樣愛情的嚮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五

她,用一支瘦筆,寫盡了世間的風情。她——白落梅,或許沒有林徽因的風華絕代,但這個清清淺淺的女子,用手中的筆,為我們描繪着那份歲月靜好的安然與美麗。她用詩意而柔美的文字,帶着我們走進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我們隨着她温婉的筆觸,聆聽愛情,聆聽一段來自靈魂的聲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深情、是無奈、是祝福、亦是最後的守候與温暖。

(一)詩意盎然的文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詩意的書名,早已經打動了讀者的心。走進文字裏,就連那些文字都彷彿有着屬於它們獨特的靈魂的氣息,讓我們可以真實的走進那個傳奇女子林徽因的世界裏。林徽因這個傳奇般的女子,如蓮般的綻放在這個渲染的紅塵中,驚豔了多少紅塵的過客。白落梅當是林徽因的知音,她用詩意的文字帶着我們走進了她傳奇的一生。江南,永遠是文人筆下經久的話題,也就是在那個江南我們邂逅了一個叫做林徽因的女子。在這本書中,白落梅將林徽因比喻成一朵白蓮。一朵無數人夢中期待的白蓮。杭州,這座詩意含蓄的城,更是因為她更加的風情萬種。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就是那朵聖潔高雅的白蓮。她傳奇的一生也因為這個叫做白落梅的女子而更加的絢麗多姿。推開歲月的門,遊走於夢與現實的邊緣,那些兜兜轉轉的緣分最終塵埃落定。誰會是誰生命中過盡千帆地等待,誰又會是誰擦肩而過的緣。時光終留不住那些逝去的美好歲月,而人生的永遠又是什麼呢?是相知、相守,抑或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深情祝福。時光若水,那些路過的風景,那些温柔了歲月的他(她)都在那份歲月靜好中沉靜下來。

詩意的文字,是本文最大的亮點。“如果可以,請讓我預支一段如蓮的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加倍償還。這個雨季會在何時停歇,無從知曉。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如蓮的時光,當靜靜地綻放。一個人,一杯茶,一卷書,一簾夢。時光總是銘刻了許多美麗的瞬間,那些鐫刻在心底的人,漸漸地淡出了彼此的世界。靜,是心靈最平緩的呼吸;是一杯清茶,在沸水的沖泡下浮沉出人生的價值;是一份歲月的寧靜。讀一本書,我們喜歡跟隨着文字去尋找着靈魂裏的共鳴,喜歡去追尋那些美好的意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做到了,我們的心跟隨着文字走進那份靜謐的時光,走進了主人公的愛情世界裏,走進了那方山水,走進了靈魂的最深處,我們聆聽着心靈的聲音,看他們的故事,感悟着人生的起伏。“有人説,愛上一個人,是因為城中住着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了城裏的一道生動的風景,為一段青梅竹馬的往事,為你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讀着這樣禪味而且詩意的文字,我們隨着作者的文字,輕靈地行走於林徽因傳奇的人生裏。那些美好的、憂傷的過往都隨着筆尖觸及的文字而跌拓起伏,那是屬於靈魂深處的東西,所以説白落梅是林徽因的知己,通過文字我們可以走進那片煙雨的江南,在那青石鋪成的小巷中覓着塵世間淡淡的煙火,將夢輕築;我們可以走進倫敦的雨霧,走進康橋,去聆聽那段詩意美好的初見。

(二)愛是一場修行

林徽因,這個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的女子,這個讓徐志摩懷想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讓金嶽霖記掛一生的女子。她,清雅地綻放於塵世的煙火中,如蓮般高潔,淡然的行走於紅塵的陌上。她,驕傲卻不孤傲,清新卻不薄冷,安靜卻不寡淡。她的一生是幸福的,是優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們輕嗅着文字的墨香,隨着作者的文字,走進那份美麗的初見,邂逅着浪漫美好的愛情。夢,每個女子心中都淺藏着屬於自己最美的那一簾幽夢,林徽因也一樣。這個如蓮一般的女子,在緣分的牽引下邂逅了屬於她的那一簾幽夢。我們不知道那場倫敦的雨霧,該是怎樣的詩意與浪漫,但我們知道,那是林徽因人生中最美的遇見。那是一場夢與現實的迷離,美的心動、美的純粹。愛,只是愛了,無關風月。人生的每一次遇見,都應該是前世的緣。讀林徽因,我們必然會去讀她的情感歷程,書中的那場康橋之戀,當是人生最美的相逢。那一年的歲月裏,風雨亦是多情的,為了兩個傾心相戀的人兒。也許只有康橋,才給得起他們美麗的相逢。如今的康橋或許沒有了那段詩意的年華,但那段文字卻記錄了康橋所有的美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些觸動着我們靈魂的詩句,讓這座橋也更加的美麗柔情了。徐志摩説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最美的年華里遇見你。”這份深情,或許也只有那個叫做林徽因的女子當得起。他所以的柔情,都為了他心中的那朵白蓮,不忍她沾染這塵世的煙火,只求最美的那場遇見。

有的人,一轉身就是天涯。林徽因這個清澈若蓮的女子,最終選擇了塵世的煙火,將那份浪漫而美麗的夢封緘在了記憶的最深處。愛情的世界裏,沒有誰對誰錯,當我們今天再來讀林徽因愛情的時候,或許我們會覺得她是懦弱的,沒有為了愛情捨棄所有。書中説“林徽因是個清澈的人,她不願揹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誠然,或許林徽因自己也無法分清對與錯。但或許緣分,有時候就是這樣吧!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愛,是什麼?愛是一場修行。我們行走於紅塵中,總有着太多的無奈與辛酸。那些相愛的歲月,是時光釀造的美酒,醇香而濃烈。對於徐志摩來説,這一場愛的遇見,是他最美好的時光。只是,美好總是短暫的。或許,緣分的轉身,留下的註定是滿目的蒼茫。誰也無法去評斷這場愛情裏的對錯,因為愛情的世界裏本就沒有對錯,是傾心相守,抑或是選擇隔着紅塵的距離靜靜地祝福,也唯有相愛的人可以明瞭。

在這場愛情的遇見裏,林徽因最終選擇了轉身,選擇了將所有的美好深藏。她理智的從夢中醒來,選擇了一份歲月靜好的安穩,而徐志摩亦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個紅顏陸小曼。當然,我們知道,徐志摩一定沒有忘記那個如蓮一般的女子,他只是小心的將那份深愛深鎖在了靈魂的最深處。

(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是這本書所有的主旨。無論是與林徽因最初相戀的徐志摩,還是相伴一生的樑思成,抑或是相守一生的金嶽霖,都化作那句最深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完這本書,我們不由的羨慕着那個如蓮一般的女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生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林徽因做到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一個詩意而且美好的女子,讓三個優秀的男子銘記了一生,讓我們即使只是讀着文字亦會為之心動。

不得不説,是白落梅帶着我們走進了這樣一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她愛的清醒,愛的透徹,安然地行走在她的世界裏,牢牢地駕馭着屬於她自己的情感與內心。在她的一生裏,徐志摩是她最初的夢,樑思成是她相伴的紅塵,而金嶽霖則是她相守的藍顏。可是,無論是最初的遇見,最終的相守還是一如既往的守候,這三個優秀的男子對林徽因都有着這份最深情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個優雅、美麗、睿智的女子收穫了屬於她的最完美的人生,讓所有人都銘記住了這個如蓮一般的女子。當林徽因告訴樑思成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的時候,樑思成對林説:“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的幸福。”而當林徽因將樑思成的話轉述給金嶽霖的時候。金嶽霖亦回答道:“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當讀到此處的時候,我們都不禁為這一份深情所打動。金嶽霖,就是以這樣一份深情默默地守候在林徽因的身邊。你若

安好,便是晴天,當是對金嶽霖這場愛戀最好的詮釋了。他用屬於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守候着心中最愛的女子,默默地相伴在有她的紅塵裏。即使只能遠遠地祝福,即使只能沐浴着同一片天空的陽光,即使只能隔着一段紅塵的距離,選擇一份雲淡風輕的相守,亦無怨無悔。

文中這樣描述着“在徐志摩的眼中,當年那個小小女孩已經長成了一位安靜而且風韻的女人。這個女人是他此生唯一的紅顏,永遠可以如初見時那般美好。”紅塵中,又有幾人可以永如初見呢?林徽因做到了,她始終是徐志摩心中永如初見的美好。他們的愛情從來都沒有凋零過,沒能相守或許是徐志摩一生的遺憾,但我們始終相信,他從未後悔過,在他最美好的華年裏,遇見了那個如蓮的女子,自此銘心刻骨痴愛一生。他深深地知道,或許當緣分轉身以後,給彼此一份最美好的祝福,便會海闊天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們從這詩意的文字中走來,看着那些屬於林徽因的美好的、浪漫的過往;我們走進她的愛情,聆聽着她靈魂的聲音,細細地讀着這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徐志摩為她舊夢難回,樑思成與她攜手寵愛一生,金嶽霖為她痴心不改一世守候。這個如蓮的女子,安靜的綻放着她所有的美麗,萬千情絲都化作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白落梅不是林徽因,我們誰都無法知曉林徽因真實的想法,但是,我們願意跟隨着作者的文字去尋覓那朵無數人夢中的白蓮。“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輕輕地一句話,落在了多少紅塵男女的心上。有時候,愛情真的可以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緣分只是擦肩,那麼留下一份最美的祝福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六

周老師你好:在兩週前,我受推薦讀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每天閲讀大概二十頁,家長非常支持我的閲讀,而我,也非常喜歡閲讀,閲讀是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對於這本書,談不上喜歡,但也不能説毫無意義,不痛不癢就是了。與副標題“林徽因傳”大為不符,若是帶着以瞭解林徽因生平的目的來閲讀這本書,恐怕就大失所望了。整本書真正描寫林徽因往事的並不多,只是簡單描寫了林徽因與三個男子之間情緣。閲讀時常會感到很累,通篇拖沓囉嗦重複的議論讓人忍不住不斷掠過。不斷重複不斷拖沓的抒情散文竟然湊夠了一本書的厚度,簡直讓人稱奇。也許算是一本言情小説?不管怎樣打着林徽因傳記的標題還是不免讓人有被欺騙的感覺,且並不大適合廣大中學生閲讀,只能説其中不乏清麗優美的語句,值得積累及運用。

在與林徽因有過感情糾葛的三個男人中,我最傾向於金嶽霖。世上最難莫過“永遠”二字,徐志摩同時還有陸小曼,樑思成也在妻子過世後再娶一位,只有金嶽霖是紮紮實實一生只愛着守護着林徽因一人,可惜終究,還是被辜負的。

讀完此書,我收穫在寫作上。應做到全文圍繞標題寫,寫作時應時刻小心“空洞”二字,沒有具體內容空有抒情議論的文章最終只會被評價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沒有真情實感,無法打動人心。

我認為讀課外書大有所益,關於閲讀我的期望在希望能得到一些真正好書的推薦,不希望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書上。自己閲讀的不足在於還不夠精讀,對於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文章通常一掠而過,應學會接受不同類型的書,全面的豐富自己的閲讀。

不論是好是壞都不會拒絕自己讀過的任何一本書,是正是反都會有收穫。人生亦是如此,經歷的任何事都會有值得總結或反思的地方,珍惜每一次,讓它們成為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七

前段時間到書店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書名富有詩意、哲理,充滿遐想,瞬間便吸引到了我。

打開這本書,才得知寫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作者將沉積於歷史風塵中的人物與事件,再度以鮮活的形象與映像,凸現於世人眼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書名出自於一篇網絡散文,作者將其借用,用在所寫主人公林徽因身上,展示她一生為人的態度。以前讀書時只是聽説過林徽因其人,後來又翻閲一些關於林徽因的書籍,對她有一些瞭解,曾經某個週末還專門到她戰亂臨時住的四川李莊參觀過。她的一生正如自己和人們評價,如她早年寫了一首《蓮燈》詩歌,:“如果我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她還寫過“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這樣美的詩篇和散文。但是才女並沒有成為專業的詩人、作家,而是選擇了建築行業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師)。一個擁有愛國情操的她,想在一個新舊制度、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在坎坷動盪的歲月裏,保護和傳承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之優秀的古代建築。她想到了,也最終做到了,在歐美完成學業後就投入了這項工作之中。但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入侵中國,她中斷了很多年考察,被迫拖家帶口,從北京、南京等地流亡長沙、昆明,最後輾轉到達四川李莊。坎坷動盪中,她與祖國同呼吸共患難,執着於學術事業,致力於文化的傳承。書中描寫她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

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築史》蒐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她協助樑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林徽因是那個時代上空的臨水照花人,因為她不僅僅擁有智慧、美麗、優雅,還有絕世無雙的事業、愛情與友情。在民國風雲際會的變革中,也許只有林徽因這個名字配得上這樣的殊榮。作者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看完全書後,最喜歡的還並非作者的流暢、清新的文筆,吸引我的也不是其空前絕後的愛情故事,而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職業、對愛情、對文化、對精神的追求,她們與時代、與祖國緊緊相聯,從實際行動、從心靈深處去追尋、探討、體味、感悟。雖然林徽因也有過艱難的抉擇,也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在那動盪的時空走過、路過,但她並沒有錯過,沒有愧對自己和國家。但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這一切説明:林徽因的一生不僅是事業完美的一生,也是愛的修行傳承完美的一生。

讀了此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定位,感動我的還是輕輕的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