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重門讀後感600字(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7W

三重門讀後感600字(多篇)

重門讀後感 篇一

讀讀停停,三天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這篇聽聞已久的小説——《三重門》。慚愧的説,最早知道這篇小説的名字,是在《征途》遊戲的答題活動裏。題目是這樣的:韓寒於國中時寫的——《三重門》體裁是A小説,B散文,c詩歌,我猜一個,選A,於是答對,多了一分。

讀完整篇文章,不得不從心裏佩服這個比自己小了好幾歲的人。在他的小説前,我彷彿卑微的小草不幸被大樹遮住了陽光,這時的小草還會在乎大樹比自己年輕麼?

以前打死我都不信,十多歲的小屁孩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而現在,不用打死我我已經信了,事實擺在眼前,不是麼?

這時的韓寒,該是有一舉成名或是要把多年積在心頭的感想一股腦兒的寫出來吧?於是我們有幸見到如此之多的恰當得如六月天裏吃上一條雪糕般舒服的比喻。還好自己平時博覽羣書,學富差一點五車,不然還真體會不到其中的妙處。不過我覺得比喻有點多了,吃了幾根雪糕之後,暑意已消,再多吃的話,可能會拉肚子的。

看着這篇小説,不經意的想起了小妹,她的文章裏,似乎有着韓寒的影子……有機會一定要問問她是不是讀過《三重門》。如果沒有,韓寒可能又要大笑了——有人不要錢幫他打廣告,他能不樂嗎?不過一想到他一定不會在乎這樣的廣告,心裏不禁又黯了一下。

寫了這麼多,似乎跑題太遠了(看,這就是與名作家的區別與距離之所在)言歸正傳,因為我覺得我的這篇文章快要寫完了,再不迴歸可能就沒有機會了。韓寒像一條蛔蟲,似乎知道我的所想,用他的筆,將我好多好多想寫寫不出來,想説又不能完美表達的話,只用一篇文章就做到了。現在天氣這麼熱,弄得我現在又想吃雪糕了。

不過看完之後,我開始有些討厭小説這種體裁了——非得要這樣結尾麼?懸念還是……真希望他這樣一直寫下去。

重門讀後感 篇二

林雨翔的經歷不禁讓人為之扼腕歎息。學業,生活,戀愛處處不得意。但轉念一想,當今又有幾人能在三重門中活得瀟瀟灑灑呢?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

無疑林雨翔的經歷激起了各時代人的共鳴。或許,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吧。你適應了,不過多一個教育的犧牲品;你嘗試去改變,卻難於上青天。

很慶幸我在大學,而且經歷了那些煉獄依舊有着一個清醒的頭腦。大學的包容性很強,我不是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卻依舊要去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奈吧。

讀完《三重門》後,我感受更多的是鬱悶與惆悵。作者把一個消極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丟給了我們,讓我們去無限地延伸。

這是一個消極的包袱,但韓寒本人又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那桀驁不馴的個性,沉着老調的筆鋒和打碎枷鎖換得自由的輝煌人生為我指明瞭方向。

我,曾經而且現在依舊是在三重門中苦苦掙扎的人。每天為學業,生活,戀愛種種瑣碎的是冥思苦想半天。我沒有韓寒的黑色幽默,沒有世故的思想,沒有憤世嫉俗的滿腔熱血……

可我有的是另一些東西。對改變命運的渴望,清晰的人生目標,宏遠的理想,頭腦中既定的方案,已然付出的行動和喚醒內心潛能的鑰匙……成功的航帆已啟程,我萬事俱備。加上對文學的天分,我如虎添翼。

既是此,幸運之神也來垂青,何苦之有?

苦盡甘來,我的時代就要到來!

《三重門》讀後感 篇三

學生時代是一段青澀的,懵懂的時光,許多人在經歷之後都會忍不住去回憶。或許在那段歲月裏,我們揮灑了太多辛酸的淚水,留下了許多可笑的瞬間,因此,它也才那麼地讓人懷念。

《三重門》裏寫得是一個學生——林雨翔,由國中升入高中,這段時光裏的故事。我想,這也與我們比較相像。我們都是才升入高中一學期而已,可謂是剛剛跨過了“會考”這一道門檻,這也讓我們暫時放下了心中的那一塊石頭。但接下來也將會有一塊更大的,更頑固的石頭壓在我們身上,那就是“大學聯考”。

我很同意作者韓寒在後記裏對中國教育改革的看法。如果你生在了中國那麼對不起,你就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對中國當下的“應試”教育,去面對所謂的“全方面”發展。中國的教育是力求培養“全才”,可是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培養“全才”最終只會讓更多在某方面有能力的人被埋沒,培養出來的那就是“庸才”。作者舉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人兩次大學聯考的數學物理全滿分,可語文英語卻不及格,最後走上了打工的道路。這就是中國教育下所隱藏得黑暗的一面。

在正文中,作者運用了許多詼諧的語言。但也是在這種“開玩笑”得氛圍中,作者將當今社會上的一些普遍現象公之於眾。這種精湛的手法不由得讓人欽佩。

本書中也寫了主人公林雨翔在學生時代裏的戀愛故事。雖然沒有偶像劇那麼精彩,但卻也寫得尤為生動,將那個青澀時期裏,“戀人”之間偷偷地進行“地下戀情”的事展現出來,讓我們以為就像是發生在身邊一樣,也會讓那些年長的人回憶起那些模糊的歲月。

總而言之,《三重門》是值得我們讀的一本書,一本好書!

重門讀後感 篇四

看了《三重門》後彷彿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裏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為“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為了我們也許父母寧願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願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着白頭髮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着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裏湧了上來,於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裏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餘的發泄被説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於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台”,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説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着,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光的。

《三重門》讀後感 篇五

《三重門》是由網絡才子韓寒所著。當我在今天夏天拿到這本書後,首先使我魂牽夢縈的是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的書名和韓寒這位才子的神祕感。

令人驚訝的是,《三重門》竟是韓寒的處女作,他早在1999年著以此作,實屬不易。

在書中,我看到了韓寒這樣一段話: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出全才,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從韓寒的這段話可以看出,韓寒對中國教育的不解和疑惑,但韓寒對他自己有信心,他認為在這個時代中,在這個應試教育佔主導的年代,他可以成功!

《三重門》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歸功於他的題材,就對於我一個高中生的口味而言,這樣的書讀起來真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它講述了一羣孩子們,在應試教育的年代中成長,從國中到高中,漸漸的長大。雖説是小説,但我在書中卻看到了我們21世紀莘莘學子的影子。

現在的教育太講究應試教育了,太講究孩子們的全面發展,但全面發展最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全面平庸,所以我們越發感到我們肩上的書包重了,壓力重了,我們失去了往日的歡笑,取而代之的只是不停的盲目的所謂的“學習”。

我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是要改了,社會進步了,科學進步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正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加速前進中,為什麼不能像神六和神七那樣的速度前進,我們太累了,我們需要休息!

始終相信一句話: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這是我讀韓寒《三重門》後的最大感受,若這個時代的應試教育不改,我們必須改變自己!這樣才能創造未來!

重門讀後感 篇六

高一高二時,對待韓寒不太感冒。總覺得一羣人稱讚他,是隨大流的表現。要突出我的與眾不同,就是不理會。可是後來,偶然機會,舍友買了他的書,偶然去讀了。

我能説,當時本來複讀很鬱悶,愣是被書給逗笑了。你可以説是,段子手啊,活着是惡意諂媚啊。我就是覺得,他的書,有趣。本來也不復雜,就是朦朦朧朧的校園戀情,中間穿插學習生活的日常。韓寒的文筆幽默,是沒得説的。比喻有時有點強行,但確實很搞笑,很有意思。我喜歡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人。書中男主也是有點意思的,可以算個逗逼,沒什麼大出息,在內心裏已經幹翻了整個世界,沒人時大喊:“老子最牛!”很難説,主人公是符合“四)本站●(有”標準的青少年。大概好好就是想説,我就要塑造一個反榜樣的角色,給道學先生看看。因為韓寒就是個有點反榜樣的傢伙。印象很深的,是一些笑到不行的説理,比喻,或者説YY。當時真是捧腹大笑,很少看到這麼有意思的。我不知道他深不深刻,但是我覺得他有意思。還有結尾那部分,我讀過《圍城》,覺得和錢先生給的結尾異曲同工。就是好像完了,又好像沒完。意境給你留下了,列位看官,自行意淫。不,是自行腦補。在那樣的歲月裏,的確是帶給我不少歡樂,現在看,覺得可能有點牽強,沒有那麼好。但當時而言,很棒很棒的。

重門讀後感 篇七

看了《三重門》後彷彿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裏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為“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為了我們也許父母寧願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願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着白頭髮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着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裏湧了上來,於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裏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餘的發泄被説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於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台”,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説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着,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光的。

重門讀後感 篇八

國中時,隨大流(主要是黃狗啦)開始看韓寒的書,然後幾乎看完了他所有出版的書,只是唯一的遺憾,最早出版的《三重門》沒機會看。

高一時,問同桌借了看,只可惜被我們班主任收了,那班主任姓趙,對韓寒痛恨至極,好像韓寒抄了他家一樣,恨得連《三重門》安安靜靜的躺在書桌裏也不放過。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此,當你還沒有幸看一樣東西,那東西就已經消失,這裏是被收了。只聞書香,還未來得及吞下肚,就被收了,慘!!

之後的一年多時間,把《三重門》擱下了。

大學聯考前的一段日子,生活寂寞難耐,逛書店時又見《三重門》就順手takeit了。

我看過《三重門》後的感覺是韓寒讀完《圍城》的感覺:“原來小説還可以這麼寫!”雖然我也讀過《圍城》,但因為我文學功底太差的緣故,沒有什麼如坐春風的感受。總的説來,看韓寒的小説是不必太注意情節的,最主要的還是看他怎麼玩文字,然後順便把我們也玩一遍。看郭敬明的書就不這樣了,只看情節就夠了,我不是説他的文筆不好,只是那些文字更適合女人,而且往往越是對女人心理描寫的惟妙惟肖的男人越容易變態。

我不知道韓寒寫《三重門》的時候是怎麼寫的,他自己説這本書是他傾注最大的一本説,我想也是,玩什麼東西都得投入,何況是玩文字。我覺得寫這本書要很通暢是不可能,可能一個比喻要憋很久。

我要説的就是這一點,以前總是強調寫文章要流暢,但有時候是需要不流暢的,太流暢的東西就沒有什麼思想了。寫的流暢就像排便順暢,並不是這樣不好,只是這遠不如長期便祕後突然釋放來得爽。

以上本人鄙見,不足掛齒。

重門讀後感 篇九

《三重門》是韓寒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也是他創作生涯的始點。

《三重門》的主人公林雨翔自幼天資聰穎,加上其父的影響,從小就被譽為"神童"。然而這個極具才氣的少年卻在國中嚴重偏科,也因此遇上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馬德保,還有佔據他整個情感生活的女同學Susan。青春年少的他們,與所有同齡人一樣有着情竇初開的情懷。有意無意的接觸間,愛情的萌芽逐漸開花……在這個戀愛的季節裏,充滿幻想的男孩女孩能否找到那把鑰匙,去打開人生的門、心靈的門、愛情的門……本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憤怒着、抗爭着、改變着,透過那些犀利、尖鋭甚至是刻薄的語言,讀者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

本書最早的版本出版於20xx年,一經問世就引起廣泛爭議。一方面對於天才少年作家韓寒的實力讚歎不已,另一方面對於中國教育的現狀提出頗多質疑。作品本身的優秀程度自不用提,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確實是中國文壇的一個奇蹟,但更多的是激盪至今作品背後所隱含的深意。

十四年過去了,重讀《三重門》一定會有新的感受。新版《三重門》經全新修訂,精美裝幀,附贈特別訂製的"三重門"主題原木鉛筆,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