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無人區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72K

第一篇:無人區讀後感

無人區讀後感

通過觀看無人區這部影片,我深刻的對人性的正義與邪惡產生了思索,下面就是我對人性方面結合本部影片所產生的一些感悟。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為放棄自私,而是用火,是心中那團為理想燃燒的光熱,為他人捨棄自己一切的炙熱情感。放棄自私不是靠妥協和順從,而是自己心甘情願,當徐崢最後為了去救余男,不顧個人名聲弄翻了警車導致警察受傷,在最後點燃了打火機與鷹販同歸於盡,我們才看到了這個律師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的一面。

而與這些相反的所謂虛情假意又是什麼?

影片中説的“好人”但是不一定有好報,“你是好人”,“你是一個聰明的人”,説的是服務區的老闆娘,後來結果被車撞死,惡有惡報。

影片中説的“我老實跟你講”,其實就是我在騙人了,無人區只有交易沒有實話。

影片中的“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可惜你是!”在無人區,象徵權力和規範的勢力是不存在的,警察在法庭上要講證據,在無人區卻是沒得任何人證物證。

影片中的“你跟我是朋友——不,我們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你出你的書,我販我的鷹”,在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

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之後,我想説的是這不是律師的勝利,而是法治宣傳和建設的失敗,代表正義的警方吃不透法律條款而輸掉官司不是説明法律沒用,而是運用和掌控法律的一方自身不夠精通和堅持。鑽了法律小空子的小律師也沒有多大的道德問題,他只知道事實是有一場車禍,然後一個警察被撞死,他知道這個嫌疑人不算是好人,但他不知道他是個販鷹的,更不知道他不是人,而是殺人不眨眼的禽獸。律師為了自己的生計牟利,打了一場力所能及的官司,法律不是出於道德,這一點他並沒有錯,這是現實的無奈。

那麼徐崢喪失人性的時刻在哪呢?是他想焚屍滅跡的那一瞬間,為什麼會這樣?僅僅是他怕坐牢毀了一生前程嗎?還有他想不通的遭遇令他瘋狂:被一輛大卡車堵着超車道,還被卡車司機羞辱;在黑店被捆綁消費惡狠狠的宰了一頓;遇到余男而不敢救援······但他畢竟來自於文明世界,還是一個非無人區的人,所以他有猶豫,於是黃渤有時間醒過來。

一個人在路上修車有錯嗎?攔車有錯嗎?被撞了為什麼不救他?不救就算了,為什麼還要澆油?······這些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徐崢還一個公平,其實那兩個卡車司機也是一樣,你開着豪車就能鄙視開卡車的嗎?不都是走同一段路嗎,憑什麼讓道給你?這就是人性的的喜與惡,在這個缺失着文明的無人區,區分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喜與惡,喜歡就幫,不喜歡就打,沒什麼虛情假意和規章道德,因為沒有什麼可爽的,鬥嘴鬥狠就圖個爽快而已。

卡車司機更簡單,看着大哥被槍殺,硬是要開車去撞鷹販,並與徐崢化解之

前的仇恨,對於沒有物質基礎的人來説,情感是唯一支配他們的動力。

無人區裏還保留一絲人性的反而是黑店老闆那個智障兒子,他也不管黃渤的威脅要敲就敲死你唄,他為余男撩去頭髮上的污垢是真心喜歡余男的表現,是發自內心的愛她,也害怕她逃跑。但全片最殘酷的一幕就是他被撞死,一個唯一單純的善良的人就這麼死去了 。

還有影片裏的警察同志,因為記仇徐崢所以打算先把徐崢捉回去再説,不料徐崢的強行拉手剎,也是徐崢剎住了自己最後的懦弱,結果説明在認識到自己人性本質之後所做出的善良的舉動。

影片裏最大的惡人就是鷹販和黑店老闆,他們相當於萬惡的毒販和姦商,為了錢可以出賣靈魂和肉體,是真正毫無人性的野獸,是無人區裏最兇惡的存在。看完無人區這部影片之後,我覺得一個人都存在着正義和邪惡兩個面,在平時正義可以大於邪惡,但是隻有在碰到關係到自身根本利益的時候,人們才要去做選擇,這時候恐怕邪惡將會更勝一籌,正所謂人性本惡一樣,我認為只有讓人們去接觸好的東西,去接觸積極的東西,人們的正義與善良才會更好的發出自己更好的光芒,才會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第二篇:《無人區》

西式類型片的本土化表達——評影片《無人區》

1 西部片的背景設定

《無人區》無論在故事設定、人物設置還是攝影風格上都明顯有美國西部片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在整體精神內核上,都是在傳統的西部片主題的變奏形式。他們將傳統西部片的正邪對立中的正義感模糊化。但隨着故事發展,主人公都經歷了一個人生的救贖過程。人性的多層面與複雜性在西部這樣一個極端背景中得到了豐富地詮釋。借西部片的外殼,來表現新的價值衝突,為西部片賦予了全新的精神內核。

《無人區》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主人公潘肖的律師身份是法律公正的象徵,警察無疑是國家暴力機關的象徵,而他們在這樣一個美國西部式的“無人區”中,都是羸弱、無法發揮作用的。甯浩通過一種雜糅的方法,只借用了西部片的背景設定與影像風格,完成了一次中國電影相當難得的類型化嘗試。

2 公路片的敍事模式

《無人區》在故事構建上基本以傳統公路片為藍本。以律師潘肖在西部荒漠中的一段意外旅途為主線,伴隨旅途的逐步推進,我們看到潘肖的境遇一次次朝着更為悽慘的方向轉化,他一再經歷之前在“人類社會”中從未經歷過的全新經歷。這些經歷促使了他價值觀的逐步轉變,最終完成了“正義戰勝邪惡”的終極價值轉變。一場公路旅行將潘肖由一個追逐名利的小律師轉變為一個不畏強暴的孤單英雄。與大多數公路片一樣,公路在這裏是人生旅途的隱喻。在這場人生旅途中,潘肖完成了由人性淡漠、人性喪失到人性重新找回的全過程。甯浩藉助公路片的敍事模式構建了一個具有中國式捨生取義意義的故事。同樣,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本土化嘗試。

3 混搭、暴力美學與黑色幽默: 昆汀、蓋裏奇與科恩兄弟

黃渤飾演的殺手與哈維爾巴登飾演的冷血殺手顯然在人物塑造上十分相似。鷹隼與200萬美金在人物關係的構建中都起到了一種希區柯克所謂的“麥格芬”的懸念作用,是將人物聯繫起來的一個核心設置,並且構成了故事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故事的背景設定中,他們都虛構了一個社會秩序缺位、人性淪喪,自我保存的動物本能與對利益的赤裸裸的追逐驅動人類行為的世界。在影像風格上,他們都有着壓抑與陰暗的色調與主題色彩。在暴力渲染上雖然《無人區》顯然難以匹敵,但他們都具有原始的暴力美學風格。整體而言,他們都具有雜糅的多種類型化特色。這種由昆汀發揚光大的電影敍事與語言風格一直是甯浩的殺手鐗。但是甯浩顯然將這種風格做了本土化改造。昆汀電影中那種更加純粹的形式感、更加直露的暴力美學視覺風格以及更加瘋狂而且徹底的人性曝光,在甯浩這裏都做了一次柔化處理。《無人區》中潘肖最終的死得其所——拯救了舞女,更像是甯浩在翻譯昆汀電影時加入的中國本土化元素,從而使得它更能被中國觀眾理解。這種在昆汀的純粹形式感電影中強加一個意義的做法破壞了影片的整體性,也使得影片斧鑿痕跡濃厚,但也使得影片更能被中國電影市場所接受。蓋裏奇電影的那種放蕩不羈、道德錯位的人物塑造以及天馬行空的情節設置,再加上荒誕不經的黑色幽默,同樣被甯浩所吸收。“瘋狂”系列的成功就要拜其所賜。《無人區》中,博得歡笑連連的各種荒謬情節仍然延續了甯浩以往從蓋裏奇繼承而來的黑色幽默風格。同樣,巧合,或者説隨機性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命運的不可捉摸,與冥冥之中彷彿註定的宿命並不構成矛盾。無論是甯浩、蓋裏奇還是科恩兄弟,他們的電影中都飽含着創作者對命運的歎息。4 本土化改造——略有遺憾但足夠精彩

《無人區》優秀國產影片。它是一次對國內電影稀有類型的勇敢嘗試,是一次對美國特有類型電影的借鑑,更是一次西方類型電影的本土化詮釋。在故事編排與人物設置上,《無人區》做到了幾乎所有國產大片都沒有達到的水準。而諸多笑點的設計足以體現出編劇的非凡才華。在攝影、場景選擇、場景設置與剪輯風格的統一性等技術層面上也遠遠超過同類型國產影片。在風格上各個技術環節都實現了十分難得的前後、互相之間的統一。但受制於本土目標觀眾的約束以及審查制度的約束,影片在主題、敍事系統與風格系統上並未達成一致。無論是略顯突兀與累贅的旁白,狗尾續貂的美好結局,為了適應中國市場而加入的“贖罪”、“人性迴歸”等影片“意義”,都破壞了影片的形式感與統一性。當然,這也是甯浩本土化詮釋不得不做出的改造。

第三篇:影片《無人區》影評

影片

影片:《無人區》

導演:甯浩

主要演員:徐錚、黃渤、余男、陶虹

影片簡介:

《無人區》是中國首部西部公路片電影,導演甯浩將攝像機鏡頭搬到了大西北的沙漠上,徐錚、黃渤、甯浩這三個人再次合作,《無人區》通過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傳達了一種對人性的思考,在善與惡面前的選擇!影片在四年前開拍,至今才上映,中間委由曲折,但不得不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心理學看點:人生 自尊 本性

推薦理由:

《無人區》雖然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喜劇但還是在賀歲檔上上映了。繼《人在囧途》《泰囧》之後,這部《無人區》也算是“囧”中的作品了,可以説是“奪命囧途”吧。字這個途中人性和獸性展開了一場搏鬥,到底誰會贏呢?在觀眾們捧腹大笑的時候,一些關於人性的思考相信已經在腦海中浮現了。

影片與心理分析:

“人在囧途”三部曲

這部電影應該被視為“囧系列”的第三部。為什麼這樣説呢?首先,《無人區》和《人在囧途》、《泰囧》一樣,都是在旅途中發生的一系列囧事,劇中的主角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應對這一系列發生的事情和過程。

其次,三部電影有遞進的關係。

第一部“囧”透過過程告訴人們,今天的人們正生活在衝突和迷失的邊緣,只有自己珍惜現在的生活,才能夠順利應對一些不良事情的發生,然後找到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囧”透過過程和故事背後的故事告訴人們,向外尋找心靈的寧靜,也許不是唯一的途徑,當我們可以放下一些的時候,也許離自己更近,當我們離自己近的時候,就有機會可以走進自己了。這種透過“二文化”表達出當今社會“二b青年”的心聲的藝術,和社會的集體無意識是一致的,所以,電影自然受到歡迎,這不關乎藝術本身。

如果説第一部是在生活層面談價值觀,第二部就是在追求層面談人生意義了。而作為“囧三”的《無人區》,試圖在告訴人們,無論在“有人區”還是在“無人區”,我們都是在修行,無論是做律師,還是在做殺手、盜賊,我們也都是在修行,只不過有的人選擇的路不同,自然也就結果不同了。在這裏把“修行”用“成為一個人”來代替更有味道。事實上,整個電影過程,也是在反應所有人的“人生囧途”,以及應對方式,方式不同自然結果也就不同了。

“心理合作社”時代的來臨

影片中多次提到“火”和“猴子”的對比,讓我想到一個自創的詞語“心理合作社”。社會的發展總是以合作為主要形式的,這是人類進化自然而然的選擇。合作本身的目標和內容,會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們為了吃飽飯,開展了以生存為目標的“農業合作社”。解決了温飽之後,人們的需要發生了變化,於是,又開展了以發展為目標的“經濟合作社”。走到今天,人們的追求已經到了“有錢難買我樂意”的新階段,可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有時候和心臟的距離正好是反比。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度,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合作,也就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了。

我把這種以幸福和意義為目標的合作稱為“心理合作社”。

第一部“囧”告訴我們別人(重要他人)很重要,第二部“囧”告訴我們我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我是最重要的,第三部“囧”告訴又回到了我很重要的角度,但這時候的“我”已經不僅僅只是指我的身體和事業,還包括了背後所追求的更為珍貴的東西,也就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所有的東西。透過這樣的視角,我們可以窺見電影的製作者的自我成長曆程。這也説明了一個假設,一個作品的水平是作者自身對社會、生命及自身認識的結果。畢竟所有藝術作品都有三分之一是參與者的投射。這些信號正説明,已經有一小部分人開始思考一些我們正遇到的問題,也在試圖尋找解決之道。向外追求和向內追求並重。我很重要,別人也很重要;別人很重要,我也很重要。這些都是具有積極的導向和意義的,我想我們的社會會有更多的人開始停下來原來的腳步,直至轉身。這也許就是另一個電影導演馮小剛先生所説的“用藝術干預生活”的一種體現吧。

“成為一個人”的旅程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先生有一本書叫做《成為一個人》,這本書對人的影響巨大深遠。一個人長大了,他是社會的、法定的一個人了,但他真的是一個人嗎?如果再做一些成長的工作,是不是更接近一個人呢?或者更為接近我們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呢?

影片中的潘肖很幸運,他有機會成為了人們認為的一個人。在一次特殊旅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讓他又有機會成為了我們理想中的一個人。經歷了兩種“成為一個人”,最終實現了“成為一個人”的目標,可以説他的此次人生旅程不虛此行。

影片中的舞女也很幸運,在第一次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她沒有能夠成為人們認為的一個人,俗氣一點説就是“沒有長好”。可是,她遇到了一些人,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她有機會再次完成“成為一個人”的歷程,她成功了。

影片中的盜獵團伙頭目,是“成為一個人”的反面教材,他開始就選擇了一條“魔道”,所以,修煉的越賣力,就會離“成為一個人”越遠。這種所謂的“魔道”,在現實社會中啟示就是價值觀的錯誤問題。一個人不相信真善美,以利益為導向,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傷害所有的人。和現實中那些唯利是圖的人何其之象,嚴重違背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真理模式。正驗證了那句“起頭都沒有起好,註定不會有好結局”的話。

影片中的殺手,也代表着社會中的一部分人,這部分還不少。沒有是非判斷,不知所做為所何。儘管是一個人,但只有低級需要,沒有任何的高級動機和需要,好像進化沒有完成一樣。這種人再活十次,也只能是別人的“陪練”。

影片中為傻兒子買媳婦的媽媽,只有100、50的台詞,以及那種自以為很聰明的笑容。這一羣人的種種行為,更加告訴我們“成為一個人”的真正含義。社會教育的步子如果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就不一定是越快越好。並不是經濟越發達,人類文明的速度就越快。他們全家讓我想起,我在鄉村行走時候,見過的那些談論如何靠自己的小聰明躲避掉正常責任的人,那些看着“民間流傳”的俗氣二人轉,笑的前仰後合,見到鄰里鄉親卻形同陌路的人。

在當下這個時代,自尊可能比自強更為重要,保留也許比創新更為重要。不能只看到利益,而不計較失去的東西。永遠要相信,生命向上,人性向善。

第四篇:無人區影評

甯浩作品《無人區》珊珊遲來。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刑辯律師。

觀後,很驚奇,以往國產電影、電視劇中偶有律師,要麼謳歌律師的崇高、凜然,宣傳主旋律,要麼借律師之名敍述都市情感故事,或者通過律師角色介紹離奇案件,律師起到的作用都是鋪墊、幫襯式的。而《無人區》以刑辯律師的全視角,通過對比叢林社會與法治社會的行為法則,揭示正義、人性、平等、生命價值。

一個生動的律師形象

主人公潘肖的形象活靈活現,是一位極具時代感的都市執業律師,有目標、有夢想,一直謀求職業大發展。在法律業務上,有一定的水準,影片中他在為販賣鷹隼的黑老大辯護過程中,既能收集有力證據反戈一擊,又能在法庭上對警察證人頻頻詰問。他對法律的理解很到位,基本功也很紮實,能看得出他有一定的的執業經驗

同時潘肖具備新生代律師的特點,有目標,有追求,同時擅長職業營銷。潘肖有自己的營銷團隊,成員稱他為“潘總”,潘肖有着強烈的成功慾望,他寫書出版書,利用媒體推介自己,利用案例炒作自己,一門心思要上頭條,要成為大律師、著名律師,要獲取更大更多的名和利。影片中潘肖赤裸裸的追名逐利的表達,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新生代在職業發展進程中的急躁和浮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法治環境下,利益受損後,可以投訴、曝光、維權、訴訟、索賠。維權是律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律師的職業病,也常常表現出在維權方面的優越感。影片中,卡車司機故意佔道、向小車吐痰,激怒了潘肖律師,於是,潘肖習慣性地要維權、要理論理論。無奈,叢林法則不吃這一套,潘肖惱羞成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迅速學習並踐行了叢林法則,火燒卡車上的稻草以報復。

追名逐利、虛榮、好鬥並呈現諸多職業特點的潘肖律師,在影片中演繹了一個錯位故事。

律師的終極目標是正義

律師,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律師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維護委託人合法利益。潘肖律師是這樣做的,他積極有效的辯護工作,讓黑老大免除了刑責。潘肖的做法,無可厚非。

律師和各個階層、各色人士打交道,熟練掌握溝通技巧,習慣通過契約界定利益,擅長將智力成果進行物質交換,但是律師骨子裏的追求是“不一樣的”,律師作為浸染法治精神的法律人,和法官、檢察官一樣,其追求的終極目標依然是正義。影片中,律師遇到謊話連篇的做不光彩工作的女主人公,他表現了煩躁、厭惡,但是,骨子裏的平等意識和對人的尊重,潘肖沒有拋棄女主人公於深夜的荒野,而是帶她一起逃離,二人在危難中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惡勢力。

尊重生命、崇尚正義,是律師骨子裏永遠的堅守。正因為如此,在女主人公性命攸關,潘肖尋求公力救濟而不能時,轉向私力救濟,深入虎穴隻身營救,他用生命實現了對正義的終極追求。

人性的掙扎和人性的光芒

潘肖意外撞傷黑老大派來“處理”他的馬仔,將馬仔搬到車上要送醫院搶救,半路上見馬仔“死”了,恐懼、後怕,想到自己奮鬥的一切都要毀於一旦,倍感絕望。於是,準備汽油,着手要毀屍滅跡。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作為律師,能夠準確預測到法律後果和自己面臨的狀況。潘肖律師如何選擇?趨利避害、毀屍滅跡,還是遵從內心對正義的信仰?一方面,律師有着所有人的缺點,另一方面,律師深諳法律,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平等已經烙在心底,這些烙印不可避免地影響着律師的思想和行為。此時,如何抉擇,這個難題也是給觀眾出的一道選擇題。影片中潘肖掙扎後做出了抉擇,觀眾的選擇又是什麼呢?

潘肖這個人物表現很真實,鏡頭中,潘肖把個人簡介由“新鋭律師”改為“資深律師”,這一筆,太生動了。只有真實,才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靈魂。片中,潘肖有幾次機會可以遠離無人區,重歸他熟悉的、傾盡心力的大舞台。然而,他沒有走,而是選擇了一條充滿危險、隨時付出生命的方向,他要營救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是英雄救美的橋段,好萊塢用爛的情節。但是,《無人區》無關美色和英雄,展示的是人性的光芒。潘肖和女主人公之間無關男女之情,他們是在生死關頭面前的相互扶助,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責任,是以一己之身追求正義的強大使命,是追逐人性之善的志高選擇。潘肖在熊熊烈火的燃燒中,捨棄了名和利,捨棄了生命,實現了正義,詮釋了人性之善。

“我們是不一樣的”

黑老大在選擇辯護律師時,選擇了符合自己品味的潘肖律師來合作:目的性強,不按常規出牌,他們兩個在辯護方面合作配合地很好。但是在你我利益方面發生分歧,潘肖追索律師費餘款,通過契約方式約定雙方權利義務,同時為保障契約履行設立了抵押擔保,將黑老大的汽車作為抵押物,潘肖律師沿用了法律慣常手法。但是黑老大則不然,他直接撕毀契約,安排殺人。

二人再次相遇,此時律師身處困境,黑老大急於找到鷹隼,二人再次達成一致,開始合作。律師履約,黑老大再次毀約,並將律師置於死地。

合作過程中,黑老大在很大程度上認同律師,認為雙方是一樣的。律師一再強調“我們是不一樣的”,其所言揭示了人性和獸性的不同,手段、方法、方式這些外在的東西可以相同相似,但是本質是不一樣的,二者的終極追求不一樣。

證據作用與證據意識

影片中,潘肖律師以一張飯店記賬單對抗控方的指控,無罪辯護成功。其實,他運用證據其實在邏輯上不周延。賬單記載買酒——推出死者喝酒——酒後造成死亡,從而推出死者之死是自己原因造成的,為黑老大開脱了罪責。

其實,證據在證明作用上都是有限的。一份證據是否有證據資格,證明力大小,都需要綜合判斷和取捨的。飯店記賬單上記載買酒,買酒不等於喝酒,關聯性不足。潘肖偷換概念,故意設計一個“買酒=喝酒”的邏輯關係,最終得到法庭的認可。潘肖的這種辯護手法,是完全可以的。法庭上,控辯雙方互相對抗、短兵相接,法官兼聽則明,居中作出裁判,這刑事法庭的基本構造。潘肖提交的證據以及所要證明的事項,控方完全可以予以反駁,雙方進行充分質證,對證據、對事實、對法律適用進行充分辯論。

潘肖逃出鷹隼交易地時,帶走鷹籠要留作證據,法律專業人士潘肖的證據意識相當強。民警到達車禍現場時,有選擇地僅提取對潘肖不利的證據,有職業報復之嫌,但是其證據意識也很強並且靈活運用。

證據的作用是什麼,在時光不能倒流、沒有時光穿梭器的現實條件下,證據被賦予重任:證明已發生的事實、還原真相。不過,影片為現實法律生活做了一個很好的註腳:證據在還原真相方面的作用,的確不是萬能的。

捆綁銷售與契約精神

在無人區黑店加油1500元,包括捆綁推銷的1200元其他消費。黑店出售打火機100元一個,出售一條消息100元捆綁50元保密費。因為壟斷,就不存在平等互利、平等自願、誠實信用,潘肖無奈接受。深諳無人區行為法則的黑老大則不然,直接撞毀這個黑店。黑吃黑,以惡制惡,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壟斷的囂張。

有人羣的地方,就需要規則,規則是必要的存在,契約精神是現代文明社會運行的思想基礎。片中委託律師辯護、律師費尾款支付協議,都是契約精神的體現。但是,在法律規則不能覆蓋的地方,原始叢林規則勢必要乘虛而入,發揮一些作用。

甯浩導演的作品,很耐看。從《瘋狂的石頭》到《黃金大劫案》到《無人區》,越來越厚重。強大視覺衝擊力帶來的不僅是感官享受,更能發人深思。《無人區》塑造的潘肖律師,無疑將成為律師行業趨步前行的一個影像符號。

第五篇:無人區影評

無人區影評

下午去之前,曾打趣的講無人區現在最大的噱頭不是導演不是演員,而是廣電所賦予他的四年血淚史。我在想這四年被禁史其實就如同是一個可笑的讚譽,被流傳於大陸電影界的規則:禁映即好片~

我是11年關注到這部電影的,那時候我有一個高山大漠情結,我好奇關於西藏、新疆的一切,也因此喜歡過可可西里。後來約定和朋友一起去了西藏,原本打算體驗一次無人區,可最終因為進入阿里昂貴的費用而放棄了~後來得知了無人區這部電影,恰巧當時對禁片很感興趣,所以格外想看到這部電影。兩年時間,人過境遷,若不是今年公映,我都早已淡忘了,這個曾經的夢~

如今再去看,談不上激動,甚至還有過臨場換片的想法,所幸最終還是去看了。 更慶幸的是影片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就吸引了我,蒼涼的戈壁,土黃的色調,幾句饒有趣味的旁白,恍惚東邪西毒亂入。我看電影是比較留意畫面感和台詞,無人區在這兩方面做得都很令人滿意,很多鏡頭我都有拿出手機拍的衝動(事實上我也做了),台詞也短而有力,讓我想到讓子彈飛~

説到甯浩,他是一個天生的敍事者,無人區有着他很強的標識,不只是那些御用的演員,多線交叉敍事,看似毫無關聯的幾條線索在一個核心動機的牽引下,向着瘋狂快速前進,甯浩對蓋裏奇的學習得十分出色(推薦一下兩杆大煙槍的配樂,百聽不厭~),更難得可貴的是在他的電影時常可以看到昆汀的影子,從石頭到賽車,無人區無疑做到了中國電影硬暴力的極致。

甯浩在五百里荒漠戈壁中虛構了一個絕境,然後在這個絕境中探討人的本性,現代社會的本性,以車和公路作為人唯一的寄託,以槍支與法律作為現代社會的代表,在一個蠻荒之地接受殘酷、接受挑戰。我幾乎每一刻都在關心這個勝負,而甯浩則用了數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戲劇感,告訴我出書與販鷹其實沒有區別,律師也可以是罪犯,罪犯同樣可以報警,告訴我只要是人在陷入絕境的時候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在這個層次上我很容易理解無人區為何屢次不過審,法治社會不容許藐視法律,就像無政府主義電影在哪個國家都不可能大肆放映一樣,甯浩在無人區裏讓徐崢代表法律闖入只關心生存蠻荒社會,而且是以一種極其弱小的姿態,甚至是顛覆,是求勝慾望對法律的改造,是猛獸橫行對法律的挑戰。 唯一慶幸是徐崢心中善良猶存,這也必然是過審的最大籌碼~ 我自己也喜歡這樣的安排,做導演沒必要過分風格化,把所有的事情做絕,以前看過意大利一些變態導演的作品,那是一種幾乎不留人情的狀態,這樣的作品似乎富有深意,卻忘記了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東西:真善美~ 以前其實也迷戀過那些變態的東西,但現在對這些十分嗤之以鼻,好的東西其實不一定是劍走偏鋒怎麼奇怪怎麼來,以前諸如桂冶洪之流,現在的雲翔都不得不讓我認為其表現欲太過強盛而直接影響到了作品的創作~ 好的東西應該是點到為止,絕境中給人希望無疑是最令人亢奮的事。甯浩把這一切嫁接到了徐崢對於生命的尊重上,這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徐崢完成拯救的終極信念~

影片不斷重複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會用火,這句話以前在生物書上時常看到,不過這次甯浩給了一個浪漫化的表述。在現代與原始的博弈中,最終是智慧與武力的同歸於盡,不禁讓我想起了《廢都》裏的那隻蔑視城市生活的牛,現代社會拔升了人類的智慧,卻使人喪失了最原始的野性,變得不堪一擊,人類已經喪失了在蠻荒地裏無懼奔跑的能力,人必須依靠汽車、公路,無人區裏無論何時

何地,對人來講離開汽車就等同於死亡~當然甯浩有甯浩的答案,廣電有廣電的答案,姑且猜測一下余男與陶虹那段戲是後來的補拍,就像是阿q腦後耷拉着的礙眼小辮。。。

無人區另一大亮點,是它的細節,人物不多卻都富有飽滿的內容,貪心卻能直擊人心弱點的女人,無視槍支權威的傻子,甚至是那匹裝有導航的馬;對話不多卻也字字珠璣,配樂也恰如其分。一部有內容的電影,重在自己怎麼悟~

西部片凜冽的男人情懷,一直都比較中意,或許會有人覺得,無人區是甯浩對老無所依的東施效顰,是對美國西部片英雄情結的變相複製,但這絲毫不影響這是中國最好的西部片,之前的西風烈邊境風雲都缺乏足夠的厚重度。於公路片來講,舞女與文化人的亡命之旅,一定少不了火花,就像《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一樣,之前趙本山主演的《落葉歸根》也算是中國公路片不錯的苗子~

最後,容我説一句不中聽的,西部狂野大地所能賦予的力量與野性是港片無論如何也觸及不到的,所以諸位,無人區,值得一看~ 評分:8.5~9

回覆

2樓

? 2014-12-04 0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