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烏塔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W

烏塔讀後感(多篇)

烏塔讀後感 篇一

在我的語文書上有《烏塔》這樣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中的小女孩真的把我震撼到了。

她這樣一個14歲的孩子,竟然獨自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像我們中國的孩子14歲才上八年級,父母一定不會放心讓我們出國遊玩。

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烏塔説她在家就設計好旅行路線、日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查警局電話。”這句話讓我感到烏塔真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漢子”。別看我還是個男孩子,如果沒有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也絕對不會去的,可烏塔一切都是靠自己。

烏塔週末還會去掙錢,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還會去陪別人家小孩玩。烏塔都是自己掙錢,不像我們張口就是問家人要5元、10元可烏塔卻是靠自己掙錢去旅行。這要是我們,一定不會這樣,而是要讓父母陪我們一起去旅行。

在中國,像你這樣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寶貝,而且父母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不會讓他們自己去。”作者這樣回答烏塔的。的確是這樣,中國父母不會對孩子放手的。我可真羨慕烏塔,她就像是一隻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可我們中國的小孩就像一隻幼小的蒼鷹,被困在一個爸爸媽媽一直守護的籠子裏一樣。

烏塔真是一個女漢子,她的自立自強值得我們所有同學向她學習。

《烏塔》讀後感 篇二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很深。這篇課文介紹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女孩,她才14歲,卻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而十歲的我呢,出去買東西要媽媽帶,上興趣班要媽媽送,更別説獨自出去旅行了。

烏塔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線路和日程。而我呢,做事太欠計劃性。我喜歡看書,但經常把看書放到做作業的前面,因此導致我很晚才能睡覺。我一天別説寫份日程了,就連起碼的規劃都沒有,整天都急急忙忙的,像趕飛機似的。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旅行用的所有的錢都是她自己掙的。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而我呢,洗碗有時都把碗摔得稀爛,更別説去餐館掙錢了。離開了媽媽,髒衣服沒人洗,臭襪子堆得跟小山一樣高,並且臭氣熏天。

烏塔旅行前閲讀了大量跟這次旅行有關的書籍和資料。而我呢,每次都是跟着爸媽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沒好好閲讀要去地方的書籍和資料就直接去了,結果跟沒去一個樣。

為什麼我跟烏塔的差距那麼大呢?仔細想來,還是爸媽對我太過溺愛。平日,我想自己削個水果,爸媽怕我劃到手幫我削了,類似的事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到了温室的花朵,雖然得到了温暖,但沒經歷風雨的洗禮,生命力並不頑強。

學了《烏塔》之後,我決定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力的人。我向爸媽推薦《烏塔》這篇課文,並告訴他們我的想法。首先,學習自理能力。從小事做起,每天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自己獨立上下學;再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洗碗筷,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和衣服。其次,學習做事規劃性。先制定並執行簡單的日計劃,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時間,不再整天風風火火的;再製定並執行周計劃,安排好鍛鍊、閲讀、社會實踐時間;最後跟爸媽一起制定年度計劃,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探訪親友,有準備的出去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爸媽很支持的我想法,並欣 慰地説我長大了。於是,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獨自過馬路、第一次自己洗襪子、第一次賣報紙……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爸媽也越來越欣慰。

我要跟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好孩子。離開爸媽建立的“温室”,多一點磨鍊,即使有烏雲,努力後也有燦爛的陽光。

《烏塔》讀後感 篇三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陷入了沉思。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出國旅遊的故事。烏塔為了出國旅遊,作了許多的準備,如設計了旅行路線,攢旅遊費,閲讀資料和書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購紀念品。同時,課文還描寫了烏塔關心中國小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機會。文中的烏塔認為,父母愛孩子,就應讓他們單獨出門,親自出外去看一看等。這些,都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她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認為:烏塔有這麼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國的小朋友敢於離開父母,思想獨立,敢於挑戰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國的父母願意放手,鼓勵小朋友培養自立能力。但是,我們中國許多小朋友就不一樣,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願意放手,但是孩子不願意學習自理能力,不敢面對和嘗試;要不就是父母庇護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獨自外出生活。

其實,我也有一次獨自外出的經歷。今年暑假,爸爸媽媽把我送到寄宿學校去參加夏令營。事前,我參觀了學校和宿舍,覺得很喜歡。但到了到學校報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後這21天就住在這裏,不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淚“吧嗒吧嗒”地流了下來。可是,爸爸媽媽堅持要我留下來,鼓勵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生活,我被他們逼得無可奈何,只能強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節課,老師説要選一位班長。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決定讓我來當班長。在那次夏令營中,我認識了50多個新朋友,學習了不少英語知識,學會了國畫的技巧,老師還獎勵了我許多的“美元”,我用這些“美元”換到了許多獎品。

那次夏令營我過得比想象中愉快。於是,我明白:爸爸媽媽帶我到這裏來是鍛鍊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戰能力。不過,和課文中的烏塔比起來,我還是差遠了。下一次,我要爭取自己主動報名參加夏令營,還要到外地去旅遊。

50

《烏塔》讀後感 篇四

烏塔是一位14歲小女孩的名字,這個故事講述了這個女孩獨自一人在各國旅遊。

當我讀到文中的“這次趁暑假遊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時,我大吃一驚,一個才只有14歲的孩子居然獨自一人去了那麼多地方。我想起了自己,什麼事都要父母幫忙做,就連去書店買書都要纏着父母,猶如一朵生活在温室中的花,依賴性很強,遇見困難從不會想辦法解決。

這篇文中提到“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俗話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我們親自做了才會認識事物的真正一面。

我想對中國孩子們説:“不要做母雞翅膀下的小雞,要做雄鷹搏擊長空!”也想告訴中國的父母們:“請不要過於溺愛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放手吧!”

《烏塔》讀後感 篇五

這個學期,姚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篇課文名叫《烏塔》。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一次親身經歷。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星期六,天色已昏,我剛剛在老師那裏練完一毛一筆字,又和媽媽搬了很多東西。當我和媽媽一起從辦公室走出來,我已經筋疲力盡了。老媽還要去 辦公室辦一點事,想帶我一起去,被我拒絕了。我反駁道:“老媽——,我又不是五六歲的小孩子,老是跟着你。不丟人嗎?還不如我自己回家,反正過一條馬路, 就是我們的小區。難道不行嗎?”媽媽想想也是,便同意了。我聽完後,就高高興興地走了。我走在茫茫的黑夜裏,街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人,但汽車卻是很 多。到了馬路旁,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左看看,右瞧瞧,確定沒車,才過了馬路。到了家,還比媽媽快了5分鐘。因為媽媽根本沒有去辦公室,一直跟在我後面,看 到我過了馬路,又急忙追上來。到了馬路對面,發現我不見了,又到處找我,到了家才恍然大悟。

我認為,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一樣優秀。但是雙方的父母卻大不一樣。一個常為自己的孩子提心吊膽,生怕出了什麼事;一個放心大膽,沒有什麼擔心。對比一下,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有點過頭了。以前媽媽總是不讓我一個人過馬路,這次我就一個人過馬路回了家。

上完《烏塔》後,姚老師讓我們回家和家長交流這篇課文。我便開門見山,把我的經歷和想法告訴了他們。

爸爸認真地聽完我的“長篇大論”後,説道:“爸爸也看了《烏塔》這篇課文,也知道你的想法了。爸爸要告訴你的是,中國的孩子和外國的孩子是一樣的棒;外國 的家長和中國的家長也是一樣的愛孩子。為什麼中國家長和外國家長愛孩子的方式不一樣呢?因為中國人口很多,什麼樣的人都有,外面還不是很安全。你幾次想自 己上學,我們卻不同意。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在你去學校的路上有一個工地,裏面來來往往的大型卡車很多,人員也很複雜。我們只有一個孩子,而且生命只有一 次。所以,我們不放心,等工地建好了,我們就會讓你一個人去上學。”

爸爸説完,媽媽接着説:“爸爸講得很對。還有一點,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才不會失敗,這叫‘有備無患’。你看烏塔出去旅遊做了三年的準備,你要向她好好學習。一個人光有獨立的精神是不夠的,必須加上認真準備才能成功。”

我聽完後,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讀《烏塔》有感 篇六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這篇文章,便饒有興趣地看了下去,當看完最後一個字時,心彷彿被一塊沉重的鐵塊壓了一下,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篇文章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烏塔是一個來自德國的12歲國小生,本來,這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在挑出什麼特別的人了,但是,她竟然在暑假裏獨自一人遊覽歐洲,在遙遠的東方,中國,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許,這就是中西方教育孩子制度的不同。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外國人的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很強,也很懂事。他們的爸爸媽媽等孩子十歲後,便讓他們自己去掙錢,去養活自己。這是對孩子的訓練,就是愛孩子。他們總覺得孩子要去見見世面,見見天下奇觀。孩子自己獨自去體驗,遇到困難找警察,問路人或看地圖。中國的孩子卻對這種事十分驚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擔心。在外國人的眼裏,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西方人從不把孩子當成小王子或小公主,從不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而是從小讓他們出去鍛鍊,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媽媽賺錢的艱辛,但是在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寵溺孩子,從不讓他們獨自出門,説是太危險,節假日,不讓他們去外面遊玩放鬆,開開眼界。陽光明媚的雙休日,當美國的孩子從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國的孩子卻剛剛從補習班下課,正在回家的路上,難道這就是中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