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1000字高一作文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48K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1000字高一作文多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一

隨着社會的變遷,不僅你我變了.現實,吝嗇,城府深等多種性格已漸漸顯露,現在不是書開啟智慧的大門而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嗎?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是啊!讀書,可能讓簡單的人變得豐富,讓喧囂的人返璞歸真,如美食佳釀,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在生活中,書琳琅滿目。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鳴不平,為阿Q的悲慘遭遇而歎息,又為共產黨橫渡長江打垮國民黨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説,瓊瑤催人淚下的言情小説,都讓我流連忘返。我喜歡它們,因為在這裏,我可以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我突然回憶起當年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了......

那時侯,我還小,讀書對於我來説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事情,那時候,滿腦子都是動畫片和玩具,在那年的暑假,我的舅舅從老家來看我,晚上他看到我還在看電視,不禁搖了搖頭,緩緩向我走來,問我説:“文磊啊,舅舅給你講故事聽好不好,你呢,就把電視關了,怎麼樣?“我一聽有故事聽,趕忙把電視關掉,坐在牀上,像個乖寶寶一樣,舅舅開始講了:”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就這樣,這天晚上我聽完了 《三國演義》的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和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在月色朦朧的夜晚,帶着對三國下個章節的期待進入了夢鄉......就這樣,我愛上了讀書。

我愛讀書,生活因讀書而精彩。當我灰心喪氣時,是書教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我與朋友惜別時,是書告訴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我想放縱自己時,是書讓我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書告訴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骨,書讓我感受“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閒適恬淡。跟着杜甫,聽他講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體會辛棄疾“可憐白髮生”的壯志難愁,憐惜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多愁善感。我愛讀書。人因讀書而美麗。愛讀書的人很美。讀書可以讓你坐上烏篷船,在寧靜清幽的江南小鎮,狹長的水道上,伴着清風悠然的搖曳;讀書讓你在一個和煦的午後,牽着媽媽的手,在一片金燦燦的油菜地裏緩然穿行;讀書又讓在看一場經典的電影,以文字為銀幕,欣賞扣人心絃的精彩場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運籌帷幄,是因為他知識面廣,而且肯動腦筋,做任何事情都有十拿九穩的把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的精神激勵着我戰勝困難,追求美好的未來……

捧起書本,就是捧着一個偉大的思想;翻開書頁,就是翻動一個精神的汪洋。開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掩卷沉思,思家,思國,思天下。朋友,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吧!它是智慧的源泉,它是心靈的家園。讓經典因青春而閃光,讓青春因經典而靚麗。讓我們一同,泛舟書海,享受如蘇軾般“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豪邁人生吧!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三

暑假裏,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以《三國志》為基礎,記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刻畫了兩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思想在字裏行間穿梭,恍如身臨其境觸摸那段歷史。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武羣臣爭權奪利。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好像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在講述着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我深深地沉浸於故事之中,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

我最敬佩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足智多謀、才華橫溢。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深深印在我腦中。

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諸葛亮有信心的回答説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諸葛亮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説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從諸葛亮的身上我懂得了,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困難,還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從三年級接觸作文開始,我就覺得作文難,難於上青天。 因此,我每次寫作文時,都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有時候想不出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後,我一想到諸葛亮的聰明機智就不甘心讓這該死的作文整垮我。我下定決心,努力攻克作文難關,從作文難難關中解放出來。我在認真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了課外閲讀,注意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還學會了思考問題。並把每天所看、所聽、所想的,都記在日記本里。對老師佈置的作文,我不再當個包袱,而是把它作為一次考驗自己的機會,認真審題或擬題,明確思路後,列出寫作提綱。再仔細思考,打好腹稿才動筆。寫完作文後向媽媽請教,媽媽會幫我修改一些病句,添加一些修辭手法。這樣,我的作文就比以前好了許多。老師也時常表揚我,有時還作為範文在班上念給同學們聽,這使我非常高興,也使我對寫好作文增加了不少信心。

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我覺得《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還讓我喜歡上了寫作文。《三國演義》你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四

個人來説,我不喜歡三國時代打打殺殺的場面,更不喜歡三國霸主為了吞併對方的那一塊土地而互相殘殺,有時是為了那微乎其微的一寸土地,有時是為了爭權奪位,甚至有時只是為了一位女子而逞一時英雄之風。這些所有可能的原因在我看來只是因為一個詞:慾望。

慾望,它窮兇惡極得很,它無時無刻無處不在,所有的人都懼怕它,但所有的人又都喜愛它,妄想得到它。但是,也許它可以將目光落在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指使這個人去幹他一直想做卻遲遲不敢動手的事情,但只要它糾纏上了你,你就會終日生活在醉生夢死中,你也許會把慾望誤認為希望,願望,但它並不僅僅像願望,希望那樣簡單,讓你有一種向上的動力,慾望更多的是像西楚霸王項羽那樣,想擁有自己的江山,自己的後宮,自己的一切。一切,所有,全部,整個世界,整個宇宙,人們都想得到它們。當你的脣瓣微啟,緩緩吐出“想要”這個詞並且眼神中帶着一種狂熱的慾望時,很抱歉,你和慾望的PK,你失敗了。

《三國演義》不僅僅是像它的書名那樣讓人感覺是一部武俠小説,更多的是讓世人看到劉備與關羽張飛真摯的友情,孫權周瑜曹操的胸懷大志,劉備諸葛亮的禮敬如賓,劉備完全信任諸葛亮,甚至在彌留之際將國家和儲君阿斗完全放手交給諸葛亮,諸葛亮待劉備忠心耿耿,這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卧龍先生,為了保住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國家,在彌留之際還設計了他這一生最後的一場計謀,讓將軍推着他的屍身來到山崖上,敵軍看諸葛亮神色安然,被他算計過許多次的士兵們都以為諸葛亮又有什麼陰謀詭計,紛紛驚慌逃竄。就這樣,諸葛孔明,這位偉大的發明家,軍事家,文學家,贏了他這一生的最後一場戰爭,也贏了他去世後的第一場戰爭。

也許很多人都會不屑一顧的説這有什麼了不起,數數中國上下五千多年曆史長河,遠古至炎黃二帝寸土相爭,秦皇漢武鐵騎颯爽威風,唐宗宋祖揮筆寫畫山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彎弓射鵰,建立霸業,近至孫中山國父,宋慶齡**,為祖國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毛澤東主席帶領紅軍艱苦長征,葉劍英、朱德等開國十大元帥在戰場上灑汗水拋血水,一心只為國家而奮鬥,細數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國家主席為新中國的日新月異而付諸種.種努力......但是,三國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不是嗎?每個人物,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不是嗎?我們何必去褒揚歌頌一部分人,而對另一部分人棄之不顧呢?他們都是英雄,我們所崇敬的人物,不管虛擬與否,他展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去接納他們。古代常常有招賢納士之説,在如今看來,現代仍需如此。

三國,魏蜀吳,缺一不可。在我看來,他們不僅僅是敵人,更是三胞胎,連理成枝,即使有時互相殘殺,但他們仍是誰也離不開誰,就如一個三角凳,缺了一條腿,就再也立不起來,誰説他們天生就是敵人呢?他們明明是一對好兄弟,三國中常常有的打鬥,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兄弟間的嬉笑玩耍罷了。

三足鼎立,方能叱吒風雲;同胞兄弟,何必骨肉相殘!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黃皮膚黑眼珠的中國人,都有一個母親名叫中國,為什麼不能對自己的血肉至親寬容一些,為什麼容不得自己的兄弟在母親寬廣的胸懷中盡情歡愉呢?

只是因為,一山不容二虎,更容不得第三者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2000年前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經歷了什麼呢?雖然這段時間裏軍閥割據,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中華大地,但是他們的事蹟、這個年代烽火狼煙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並激勵我們前行。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桃園結義”, “赤壁之戰”,“空城計”等經典故事都千古流傳。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則小故事就是“三顧茅廬”。官渡大戰後,劉備的謀士徐庶告訴他,要想得到天下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百姓只有去卧龍崗請諸葛亮出山。雖然劉備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關羽和張飛也勸他不要再去了,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堅持第三次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諸葛亮被他的誠懇所打動。劉備在諸葛亮的鼎力協助下建立了蜀漢皇朝,成為三國中的一方霸主。

劉備這種堅持不放棄的精神讓我想起了2016年習爺爺的新年賀詞裏最鼓舞人心、令人動容的兩句話: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只要堅持,夢想總可以實現的。行進中的中國,夢想一路相伴。習近平提出的夢想,正是波瀾壯闊的中國夢。回望過去幾年,夢想不斷的在變現: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貫通;一帶一路的發展;亞投行的建立……每一個夢想的實現都不容易。一路上充滿艱辛,灑滿汗水。

國家如是,我們每一個人也如此。聯想到我們國小生身邊也有這樣的事例。記得有一次我背課文的時候,那麼長的一篇課文我都背下來了,可就是有一個“也”字,我怎麼也記不住,不管背多少次總會漏掉。我就開始發脾氣亂扔書,還對自己説:“算了,不背了,錯就錯吧。”媽媽見了便鼓勵我不要放棄,在媽媽的鼓勵和幫助下,我一遍又一遍終於背了下來,而且一字不差。我開心地一蹦三尺高,可自豪了!

寒假裏翁老師讓我們發體育鍛煉的視頻,接連幾天我發現自己跳繩總是隻有190多個,連200的影子都沒有。那天我氣急敗壞地把繩子扔到很遠,剛好被一輛路過的車子壓力一下,我還不滿足,又跑上去踩了幾腳就上樓回家了。爸爸幫我把繩子撿回來微笑着對我説:“很多事都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就能做好的,要每天堅持才行,其實你這些天一直在進步啊!”我聽着爸爸的話,將信將疑。在爸爸的不斷鼓勵下,我每天堅持跳1500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慢慢的不斷進步,現在我終於能跳到200個啦!

從古至今通過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計其數。孔子的不恥下問,王羲之學書法,愛迪生髮明電池,還有阿里巴巴的創辦者馬雲……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所有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習總書記告訴我們:要保持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終能在黑夜中迎來黎明,終會在風雪中等到春天,只有通過努力奮鬥,才能鑄就生命裏的一切輝煌。

“只要堅持,夢想總可以實現的!”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要永遠牢記習爺爺這句温暖又堅定的寄語。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六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七

《三國演義》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合稱為“四大古典名著”,是人們百讀不厭的經典著作,四部書我更喜歡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記敍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一統天下之間的一系列故事,小説以記敍軍事戰爭為主,也有不少政治鬥爭,外交鬥爭等方面的敍述,刻畫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如,奸詐多疑的曹操,寬厚仁義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小的周瑜,義薄雲天的關羽……每每捧讀《三國》總不免為其中的人物唏噓感歎。

感歎之餘,又不禁產生一絲疑問,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劉備,涿郡一販履織蓆小兒,文不及孔明,武不及關張趙馬黃,卻能胸懷天下、寬仁愛人,時刻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攏攬天下英雄豪傑,闖蕩南北,成就了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一代霸業。而我們不能忘記,曹操、孫權都是高幹子弟,有顯赫的家世,孫權更是繼承了父兄遺產的暴發户,而劉備賴以起家的只是因為涿郡當地的土財主張飛的大力加盟。

劉備的寬厚感動了漢末世人,成就了一方霸業,可謂是真英雄。

關羽,身長九尺,丹鳳眼,卧蠶眉,掌中青龍刀,胯下赤兔馬,武藝高強,威風凜凜。他曾經斬顏良,誅文丑,入袁紹軍中如入無人之境;他為了和兄長劉備團聚,也曾過五關、斬六將,護送皇嫂,千里走單騎。

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被迫降曹,卻與曹操約定,只要得知劉備訊息,不遠萬里,星夜投奔而去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將曹操賜予的新袍之外又罩上兄長贈予的舊袍。為了不忘兄長的恩情,他謝絕了曹操給予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而去。

關羽的忠義感動了曹操,也感動了後世千千萬萬個華夏子孫,他也因此成為了和孔夫子齊名的大“聖人”,關羽可稱得上是位真英雄。

曹操,出身豪門望族,從小機警而有謀略。為成就大業,他改變了前人任人唯親,任人唯勢的做法,採取不問出身,只看才能的“任人唯賢”的用人策略,總攬天下英才。武有典韋、許褚、曹洪、夏侯惇之流,文有郭嘉、程昱、荀彧、許攸之輩,武能爭霸天下,文能濟世安民。而曹操能將天下英雄盡收囊中,為其所用,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挾天子以令諸侯”,開疆拓土,統一北方,建立了不朽功業。

曹操不僅是個能安邦定國的政治家,還是個富有文采的大詩人。他的《觀滄海》、《龜雖壽》等詩歌至今人們都耳熟能詳。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共同開創了“建安風骨”。

曹操政治家的眼光,詩人的情懷,無不體現了他那種“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曹操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

掩卷深思,腦海中再次浮現《三國演義》的篇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啊,劉備、關羽、曹操都以成為過眼雲煙,主宰歷史命運的英雄不是那些作古之人,而應當是生活在當今世界青少年一代。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八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深入淺出地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險狡詐的曹操;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義甘雲丹的關羽;審時度勢的司馬懿……無一不極盡其態、膾炙人口,對於這些,每位讀者深有所悟,各有所感,但我最讚賞本書所傳承的道德情操,其中“孝道”是我此次讀後的最大收穫之一。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上,兒女為下”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的生命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懷橘遺親”中陸績是諸葛亮“舌戰羣儒”中人物。雖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説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郞乎?”但仍不影響它成為古代二十四孝之典故,陸績六歲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三枚,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郞來我家做客,走時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説:“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經就懂得孝敬母親,十分驚奇,後來陸績之所以投奔孫策,為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孫權也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道德操守,陸績小小年經,心裏時刻想着孝敬母親,孝的可愛,孝的可敬,我們做人應如此,心中存父母,胸裏有孝道。

除孝以外,忠也是我這次品三國的另一收穫。

曾記否,那一年。白帝城劉備託孤,一位即將死去的白髮蒼蒼的老人緊緊握住了諸葛亮的手。目光裏有着數不盡的內容。他這一生,都是為了匡扶蜀漢。他對諸葛亮説:”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句話,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發自內心!可是諸葛亮比沒有取而代之劉備的子嗣。他哭泣着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而後諸葛亮六出祁山,與老對手司馬懿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較量。七擒孟獲,對孟獲七擒七放,最後收取一方之地。諸葛亮終其一生,雖九死其尤未悔,只為忠。現如今,我們國家雖得到發展了,然而卻有多少人為了利益忘了忠、缺了誠。

關羽的勇武可以説是貫穿於他的整個人生。從出場不久,便一戰成名。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際,關羽主動請纓,在温酒未冷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温酒斬華雄”也成了傳承千古的經典名段,至今仍為人們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談資。此後的“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更是讓關羽的萬人敵和大無畏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便是我在閲三國所收穫的勇。

品閲三國使我從中獲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引發深思。如果我們國家每個人都能做到孝、忠、勇,那麼我們國家就能更加強大。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釣魚島和海南島的事了,台灣也可能會迴歸祖國的懷抱了。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去體會孝、忠、勇,努力去實踐他們,讓祖國更加強大,以最好的姿態踏向未來。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九

《三國演義》,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曉。而我,最欣賞毛主席稱讚“言忠信,行篤敬,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眾益”的“辦事之人”——諸葛亮。

現在我們常以“藏龍卧虎”比喻未被發現的有才能的人。而魏晉時期早年躬耕隴畝的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卧龍”。

司馬徽向劉備舉薦“卧龍先生”諸葛孔明,劉備一而再尋而不遇。這“卧龍”且不是條隨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龍。一訪路遇崔州平,再訪又遇廣元公威及諸葛均黃承彥,且皆誤認作孔明。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風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賢德!果不其然,三訪之下劉備等人終見得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卧龍崗中之卧龍。諸葛亮,乃一“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之人。一軸畫掛於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談。“三分天下,後取中原”一席話更為一鳴驚人。而當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時,諸葛亮卻沒有輕易動容。謙虛道是:“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親眼見到劉備心意甚誠時,才願為效勞。可見諸葛亮之理智與心為蒼生。再當劉備拜獻金帛,他“固辭不受”,不為錢財動容。而最終接受的是劉備心意。又見其心身正直。臨出山之時,他對家弟諸葛均所説最後一句話,既叮囑“勿荒田畝”又道“功成之日,即當歸隱”。這位胸懷大志之賢者,在展開他大業的起點,竟是已決定不忘初心,不忘本,決定在功成名就之時不求回報;只救濟蒼生,再隱歸為農。又是何其無私忘己!

再道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再以二喬激吳結盟。此後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鋭發現了前來拜訪的周瑜的殺心,在看到關雲長的保護後才放了心。論戰策之時,他更是與周瑜不約而同寫出了火攻的妙計。當赤壁之戰戰中,周瑜氣急吐血體虛之時,諸葛亮更是知曉周瑜擔憂於無法得到火攻需要的東南風向,登上七星壇“作法”借來了東南風。這也促成了赤壁之戰最後的順利。只是“作法”怕是虛,而測算天象為實。這又體現了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諸葛亮對於天象測試之精確。而他敢於準確報出風起風落時間,更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之自信,這必是真才能之人了。借至東南風后,諸葛亮又毫不耽擱地悄然乘船離開。當週瑜派出丁奉、徐盛二將前去追拿之時,他已與趙雲共船。這短暫的時間內,諸葛亮竟已是能看透周瑜氣度之小,明白對方眼中不會容下自己,早叫趙子龍相接而離,遠離了危險。再見其謹慎。赤壁之戰戰後,曹操一行人逃至華容,旦見大小兩條道路。大路靜寂而小路煙火。曹操且算到煙火不過障眼之術,企圖讓自己誤認為小路埋伏軍隊而大路安全,於是率軍走進小路。當他驕傲地大笑諸葛亮乃“無用之輩”時,卻是已掉進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陷阱——他當面遇上了劉備大將——關雲長。可見諸葛亮謀略之深,他的智慧毋庸置疑。再是華容路窄後,當雲長空手而歸之時,諸葛亮卻在聽得雲長所道“無能,因此被他走脱”後料到實為“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再次可見其何是“無用之輩”,實實在在是“神機妙算”之賢啊!但他卻又道“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又見其公私分明。

最後一談諸葛之死。那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再結盟吳國北伐曹魏。卻不想以失敗告終。司馬懿料到諸葛亮是難逃疾病,卻沒料到諸葛亮死後仍成功計算於他——這便著名的“金蟬脱殼”。諸葛亮死前囑咐軍中將士不可透露他死去的信息,並仍將他的屍體包裹完好置於馬車之中。當司馬懿浩浩蕩蕩領兵追來之時,蜀軍將士卻是迎面殺敵,嚇得魏軍大驚,誤以為諸葛亮未死,逃竄撤離。百姓知後是津津樂道:“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而這位魏軍大將軍在看到了諸葛亮布的蜀軍陣營後也不得不讚歎道:“諸葛孔明乃天下奇才也!”

儘管我們與諸葛亮相隔千載春秋,卻仍能學習他的智慧、謙虛、謹慎、忠心……自此,從《隆中對》至《出師表》,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雖然蜀國終於沒能完成統一天下之大業,他也沒及“即當歸隱”之日,三國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之盛名,實在不負流芳千古!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十

“橫流築台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建功,小不為霸大不王?”“君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這些評價都説明曹操有雄主、明主的氣概和本事。而要做一個明主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以他人之手足為己之手足,這一方面曹操可謂獨有造詣,冠絕羣雄。

第一曹操能做到用人唯賢,而不計較這人的身份和過去,以及一些與大局無關的小毛病。因此曹操手下的降將特別多。他的“五子良將”中三人是投降來的,首席大將張遼有過三個上司,帳下最倚重的謀士:荀攸、荀彧、郭嘉、賈詡等都曾侍奉他人,他們的舊主還與曹操有過激烈的戰爭。當時的三國普遍有歧視降將的心理,“居其土而獻其地,食其祿而叛其主”的將領往往得不到重用。像被譽為“世之豪傑”的馬超投降劉備後就只留守大本營成都,再沒斬將立功先鋒破敵的機會,47歲就鬱鬱而終。曹操卻對降將、嫡系一視同仁,凡是賢能的便委以重任大加讚賞,凡是無能的便不加官進爵,不因是降將就棄而不用,也不因嫡系就優先考慮。這種做法無疑是公平、開明、正確的。曹操不僅能用降將,還能用好宗室。曹氏、夏候氏的宗室子弟加官受賞罰的規定與外姓相同,既不像劉備親系個個手無實權,也不像孫權宗族人人手掌軍政大權,都督呂蒙還得讓他們幾分。銅雀台前比箭時曹洪、曹休、夏候淵可參加,文聘、張郃、徐晃亦能奪射,且射中後的獎勵也是相同的。曹操還極容忍部下不關大局的小缺點。例如許攸貪財自大,不遵禮節。但是在面臨正事時能積極思考,提出有用的計策,所以曹操從不怪罪他的無禮,甚至在眾將俱懷不平時他只是毫不介意的大笑。善用降將,善用宗族,善用有小缺點的人足見曹操的目光敏鋭,用人唯賢。

第二曹操能得到部下對他的敬服和忠誠。曹操用人的具體方法可總結為放下心,放開手。袁紹麾下大將張郃、高覽忽然率軍來投,正值官渡之戰局勢最緊張的時期,疑點自然頗多。但曹操坦然接入他倆,並封他們為將軍、亭侯的重爵。於是二人大喜至死為曹操政權效力,立下汗馬功勞。所謂放下心即指坦誠面對部下,不對部下暗懷他見。放開手則指大膽任命部下擔當重任,不疑神疑鬼,聽信謠言。龐德出任徵南先鋒時多人向曹操進讒言,大有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之勢,曹操不改初衷依舊任命他為先鋒,信任他鼓勵他,“卿不負孤,孤亦必不負卿也!”龐德最終臨危不懼,慷慨赴死,宣告“吾受魏王厚恩,決不肯降!”比之西蜀的諸葛亮總懷疑魏延心懷反意,屢屢不委他重任,激化內部矛盾最終釀成悲劇。相形之下,吾以恩遇之,即彼有異心,亦可變之為信念的曹操,無論眼光還是胸襟都勝他一籌。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統一中原,人民安居樂業,魏國強盛繁榮,離不開曹操的用人唯賢,知人善任。曹操的成功經驗,在今天仍值得借鑑。人事安排時一要用人唯賢,既往不咎,不計身份,不拿小缺陷做文章;二要與手下開誠佈公,不聽讒言。能做到這兩點,便能學曹操收納人才,得部下敬服,打造一個配合默契,力量強大的團體。

三國演義讀後感與人物賞析範文二

傳統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們缺少傳統經典,就等於削弱了民族之魂。而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教育的一部分,還能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感。名著《三國演義》中“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灑脱盡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個性。足夠能引起讀者的仰慕和嚮往。《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的政治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忠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上演了一幕幕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三國演義》成功地刻畫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以及桃園結義的劉、關、張等典型人物形象,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的一句名言“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令人毛骨悚然,如此引來千古罵名。事實上卻有些人也喜歡曹操,這歸功於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正是這種心懷大志,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得曹操能從亂世之中脱穎而出,建立統一北方的豐功偉績,才有了世人對他的欽慕,和對待生活的態度。然而他不僅雄才大略,而且愛惜人才,能打破世俗觀念,不計較個人得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長歌行中曹操求賢若渴,尊重賢士的肺腑之言。如此尊重賢士的首領,總是讓人心頭一暖,歸屬於他的帳下。他的志氣,開拓進取,積極向上,愛才給曹操贏得了極大的關注度。

諸葛亮人稱“卧龍”,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精通兵法戰術,志向遠大,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品德為人們所敬仰,被譽為“千里良相”,劉備愛才心切,懇求諸葛亮幫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佔荊、益二州,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就在劉備攻打吳國時,損兵折將,退守白帝城,在臨死前囑咐諸葛亮,如劉禪成器就輔佐他;如他爛泥扶不上牆就取而代之,幫他攻下這天下。“受任於敗兵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盡全力輔佐劉禪。一篇《出師表》誠摯動人,感人至深。深刻表達了對君主的忠誠,在百軍之際他沒有放棄劉備給他留下大業,毅然接過了重擔而毫無怨言。

《三國演義》中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存在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意識當中,我們每一天所經歷的的事物中,往往都具有或深或淺的文化意藴,佈滿點點滴滴的文化痕跡。而《三國演義》的文化在於精神的傳承。曹操的心懷大志,積極進取,不計較個人恩怨,尊重賢才人士;諸葛亮對君主的忠誠,責任感和對漢室的熱愛;性格清高,但卻淡泊名利的情懷,讓我們瞭解到民族的經典,不僅提高了個人的生活品味和審美情趣,提高了個人的素養和鑑賞能力,而且讓人的品格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得到完善。

梁啟超先生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之進步”。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傳承民族文化傳統的主力軍,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把傳承民族文化傳統作為己任,挑起重擔,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