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1W

第一篇:《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做為一名教師,對“李鎮西”這個名字我們都不陌生,李老師是教育智者,是教學巨匠,《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在李老師的文章或書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鮮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靈共鳴的發生在課堂上的和課堂外的事例。通過品讀這些事例,我們總能感受到李老師作為一個教師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論專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習慣靜下心來閲讀《把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小心翼翼地翻閲着,懷着一種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霧裏,又如同薰染在悠悠的鄉間俚曲中。我讀着,雖不盡用心,我品味着,雖不透底。然而我讀到了尊貴與崇高,睿智與堅韌,温暖與感動,廣博與從容。流連其間,一個故事,一段思索,一種徹悟,一種超脱。繁雜的日子變得寧靜起來,焦躁的心緒變得安然起來。汩汩清泉心間溢流,精神隨之飄逸。

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温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

李老師和同事的宣言——武侯實驗中學教師誓詞,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孩子,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感動我的不僅是他們的宣言,還有書中的很多教育觀點。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李老師用靈性的語言描繪教師的形象。“讚美,揚起生命的風帆”,這是最質樸的教育智慧,讀後感《《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請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帶着微笑走進課堂”這是最簡單的教育手段。“用心去愛你”,這是最平淡的教育藝術。其實教育很簡單,但是教育又很複雜,因為教育是關乎心靈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對象是一羣有着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對象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着這塊寶石,捏着這塊寶石,聽着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説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有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融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我相信,只有我們把愛無私的獻給孩子們,真心的與他們做朋友,我們就會收穫更多的愛!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第二篇: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教師工作告訴我:愛學生是每一個老師的天職,是成功的源泉。只要我愛自己的事業,愛每個孩子,智慧的火花就會永遠閃現,熱情就會永駐心間,工作就會回味無窮,師生間就會心心相融。當一個好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如果你想得到孩子們的愛,你就必須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孩子,孩子才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只要你能夠發現、挖掘孩子們中瀰漫着的那種美,你就會每天都產生衝動,你就會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1、用真心來關愛每一個孩子

俗話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時刻告誡自己: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總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以自然和諧的美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方面需要在課堂上和課後能以自己的智慧去獲得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2、 用誠心來感染每一個孩子

在工作中,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優生,不歧視差生;每當成績測驗或每週評比之後,要常找學生談話,對有進步的同學加以鼓勵,對於退步的同學,儘量瞭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及時和他們交談,對於問題較大的學生,在徵得他們同意之後,與家長取得聯繫,及時與家長溝通,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真誠的關愛。此在教室裏和他們拉家常、聊天,或者一起進行體育活動……這樣,既瞭解孩子們的一些生活、學習情況,

3、 用善心來體諒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做了錯事,不大聲批評,不諷刺、挖苦。因為如果那樣做,他們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即使勉強服從,也是應付,過後仍要犯錯。批評學生採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式,最好不用或少用“不準”、“不行”、“不能”.據心理學研究,否定式語言不利於保持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不利於培養受教育者的主動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數生十過,不如贊生一長”.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説,讚揚的力量是多麼大。學生多喜歡聽表揚話,不願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心理逆反。因此,我們在批評其不足之前,應真誠地讚揚他的進步,或者巧妙地用讚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

教師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事業,擔負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感,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歡笑,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是的,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應該身體力行,用愛心感染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將會達到和諧圓滿,師生之間將會達到互敬互愛。

第三篇:《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做為一名教師,對“李鎮西”這個名字我們都不陌生,李老師是教育智者,是教學巨匠。在李老師的文章或書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鮮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靈共鳴的發生在課堂上的和課堂外的事例。通過品讀這些事例,我們總能感受到李老師作為一個教師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論專著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習慣靜下心來閲讀《把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小心翼翼地翻閲着,懷着一種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霧裏,又如同薰染在悠悠的鄉間俚曲中。我讀着,雖不盡用心,我品味着,雖不透底。然而我讀到了尊貴與崇高,睿智與堅韌,温暖與感動,廣博與從容。流連其間,一個故事,一段思索,一種徹悟,一種超脱。繁雜的日子變得寧靜起來,焦躁的心緒變得安然起來。汩汩清泉心間溢流,精神隨之飄逸。

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温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

李老師和同事的宣言——武侯實驗中學教師誓詞,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我立志把心靈獻給孩子,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感動我的不僅是他們的宣言,還有書中的很多教育觀點。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李老師用靈性的語言描繪教師的形象。“讚美,揚起生命的風帆”,這是最質樸的教育智慧。“請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帶着微笑走進課堂”這是最簡單的教育手段。“用心去愛你”,這是最平淡的教育藝術。其實教育很簡單,但是教育又很複雜,因為教育是關乎心靈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對象是一羣有着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對象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着這塊寶石,捏着這塊寶石,聽着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説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有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融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我相信,只有我們把愛無私的獻給孩子們,真心的與他們做朋友,我們就會收穫更多的愛!

第四篇:《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圈子點擊1536次 | 博客點擊1893次 | 評論0次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發表時間:2014-08-10 11:12:36 [查看原文]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他的理論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裏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説:“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作者深愛着這些孩子,他親暱地稱他們為“小傢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着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説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捨,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

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我們上課時,向學生露出的親切笑臉,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課時,我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説笑話……都是師愛的表現。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學生才會把我們當朋友,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感化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書中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也説:“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

而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探索的重要內容。愛爾維修如是説:“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中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工作中要用愛心感染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懂得付出愛、懂得感恩的人。

第五篇: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實踐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他説:“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高尚的結晶。父母對孩子的愛,有着本能之愛的情感成份,往往較多地滲透着長輩對下一代的保護、支配的情緒色彩,甚至摻雜無原則的將就和溺愛。師愛則具有完全不同於父母之愛的特徵。師愛的本質,是教師對學生的主動給予,是奉獻,它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尊重、負責和理解,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們的教育本質上實在就是愛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書的前言部分寫到:“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盡不猶豫地回答説:愛孩子。”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其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暱温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該書中浸透着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們的愛,正如他在書中所説:“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孩子放到心靈的深處,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們進行活躍的、自然的、不中斷的交往,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達教育活動的至高境界。

愛孩子首先要接觸孩子。蘇霍姆林斯基以為“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我畢業實習時一些事:我們開始以為擁有豐富的知識就能當好教師,結果卻不是那樣,哪怕你滿腹經綸,口若懸河,課堂上照樣會有人充耳不聞。我們當時在想是不是教學方法有題目,隨後的教學中自己更加註重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魅力確實提升了,但仍有人對你熟視無睹。我們當時挺困惑、挺委屈。後來與老教師交談後我們才知道題目的所在,原因是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主動參與到孩子中往,與他們的交流不夠。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放下身份,懷着童心主動往找孩子們,主動與他們交流,與他們“打成一片”,作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最後師天生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間固然很短,但我們對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愛,同時也得到了孩子們的愛和尊重。

固然當時解決了教學實際中的一個困難,但在進一步的理解分析上自己一直沒停止思考,讀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在這個題目上我感覺茅塞頓開,教學效果題目是與教學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學生對你的課不感愛好,成績提不上來,不一定是你教學水平低,而是我們把教學看得太單一了。“教學,並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兒童對知識和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教師的態度。”通俗地説就是對於學生來説喜歡哪個教師,哪門作業就輕易學得好。而讓學生喜歡決非易事。情感是相互的,你不愛學生,學生怎會愛你?一個不喜歡教育職業的教師又怎麼會喜歡學生。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就沒有對每個孩子那麼詳盡的瞭解,沒有對孩子的深進了解,就無法走進他們的內心。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説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給予的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樑。我們教學中很多的題目的癥結就在於沒有進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生活不僅僅只有學習,他們有煩惱,有憂傷,有不解,有委屈······所有這一切影響着他們的情緒,不良的情緒又很大程度上制約着他們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