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病隙碎筆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6W

病隙碎筆讀後感【多篇】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一

此書雖無與其另一作品《我與地壇》那般,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但仍在2002年時,獲得了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且被文藝評論家譽為“史鐵生最具靈性的生命筆記”,可歌可賀。本書乃是在作者身處艱難困境中,對神性和人生終極意義所做的一次艱苦卓絕而又輝煌壯麗的追問和眺望。在書中,史鐵生從生命的困惑與痛苦出發,對所處的世界和時代進行審視,對人生意義和精神寄託不斷追問。

字裏行間中,可以看出,史鐵生的寫作與生命融合在了一起。在他的“寫作之夜”,他經歷着生命的苦難,卻表達着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作者一生如此多災多難,“鐵生”二字似乎又暗含着堅韌長壽的意藴,作者自想,可能是前世有什麼不好的記錄,所以此生便活得較為長久,以此作為補償,將功補過。作者還曾想借此前世的罪過與今世的補償,來警戒正在腐敗的官員們,可還是想想作罷,認為那些官員們會無動於衷。由此可見,腐敗官員的影響是多麼地惡劣,欲挽回其過錯,又擔心白費力氣,對其喪失了很多信心。即便作者對其無所作為,可難道這不該引起官員們的深刻反省嗎?個人犯錯,損人又不利己,還沒意識到要趕緊懸崖勒馬嗎?回頭是岸。

沒有誰天生堅強,史鐵生也一樣。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他也曾迷茫、絕望,甚至想要放棄生命。還好,作者及時醒悟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存在嗎?要是沒有了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是否會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乍一看,他的觀點似乎有些偏頗,但卻不無道理,世界本來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矛盾組合而成的啊。此外,這也算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安慰吧。

在他對生命的叩問中,我讀到了一種堅韌、奮發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凌駕苦難,超越生死。情緒低落時,徜徉在他的文字世界裏,我感覺,自己悲涼的心在被一點點捂暖。

作者曾説過:對他而言,職業是殘疾,業餘是寫作。本書的書名,無意間印證了此話,可謂有相得益彰之妙。

本書雖為病隙閒散的隨筆,但依然充滿了濃重的哲學氣息,閃爍着智慧與哲理的光芒,關於生命,關於信仰,關於愛情,關於自然規律……時時處處引人深思。

或許,因為自身的殘疾,進一步豐富了人生經歷,所見增多,所感增多,便期盼自身能得到他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認可,從而改善現在的處境,可又左右迷茫,想找條路,又不能用腿,於是便用筆去找。然而,太渴望之下,身心俱疲,又會走進殘疾。似乎在作者看來,殘疾與寫作有着隱含的內在的必然聯繫,但真的一定是這樣嗎?不一定吧,殘疾之下,想要改善現有處境,如何選擇,人各有異,只不過作者選的是寫作這條路罷了。此外,過於渴望,也可能創造出身心愉悦,精神煥發,從而更快地恢復健康的奇蹟呢。

“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能走到天堂”,對此,我的理解是,天堂,是精神的歸途,虛幻而非真實存在,只不過是作為人類的一個信仰,一個精神的支撐,從而促使人類不斷地向善,向好的方面發展。我想,作者有時應該也很苦悶吧,他以筆代腿,想要到往天堂,卻無奈,天堂之路太遙遠,怕是無法到達,便感歎:天堂是精神的恆途,不能走到,只能走向。似乎合理,但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些許的妥協。作者認為,天堂,若是可以走到,那便意味着信仰的終結,意即天堂是人類靈魂所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我認為不然,為什麼天堂就一定是終點站呢?有什麼證據或理由可以證明呢?如果不能證明,那麼可能還會存在更高的階梯,引導我們不斷朝着新的方向前進。

靜讀此書,我感受到一種滌盪心靈的力量。“發燒了,才體會到不發燒時的日子是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到不咳嗽時的嗓子多麼的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丟了,便覺得天昏地暗。直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時,才意識到端坐時的日子是多麼晴朗。終於醒悟,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苦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幸福本就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無法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吧。

生活不會總是順心如意,不可避免的尷尬或許會讓人難堪,但這尷尬,也是一種可貴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反躬自問是一切愛願與思想的初萌。要是你忽然發現你處在了尷尬的地位,這不值得驚慌,也最好不要逃避,不如由着它日日夜夜的驚擾你的良知,質問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進退維谷之日可能也是別有洞天之時。史老的處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尷尬,值得欣慰的是,他能夠坦然直視,找出根因,不斷完善。

透過文字,我的思想也和史老一起,在無邊無際的宇宙裏徜徉。史老説,“我們太看重白晝,又太忽視黑夜”,此言,我深表贊同。處在喧囂紛雜的社會中,我們很難讓自己安靜下來。只有黑夜時,我們才能更多地靜靜冥想。西方推崇懺悔,可東方人卻總是不肯反思,或者説很少進行真正深刻而有效的反思。我們在黑夜裏過着所謂的夜生活,以致白天總是處於昏昏噩噩的迷茫之中。史老此言,算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吧,黑夜和白天同等重要,我們理應合理安排。

讀書,讀的不只是書,更是自己的內心,個人反思也好,與書中之人亦或作者交流也罷,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提升,這種與己與人的交流習慣,值得我們一直保持下去。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二

最初聽到史鐵生這個名字來自於語文課本《我與地壇》,依稀記得老師的介紹,鋼鐵般的意志、堅強、與病魔抗爭等等。但是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最真實的史鐵生,走進他的`內心,體會他的“笑看人生”。

翻開書本就是就能看到滿臉慈愛,眼神炙熱,微笑看着前方的史鐵生,寄語“你能夠與我一同笑看”。心中不禁對老先生心生敬意,這樣一位和藹慈祥的老先生與我腦海中的完全不同,雙腿癱瘓,雙腎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卻在那輪椅上,用意志探尋着生命的終極意義,用理性的文筆,甚至是幽默的語調,述説着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爭。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出來的卻是歡樂和充實,臉上的笑容代表內心的陽光與灑脱,這讓我忍不住想走進他的內心,觸摸他的文字。目錄將文章分為六部分,表達自己對生命、對世界、對生活的的看法,是一本記錄自己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

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心酸與無奈、掙扎與無助、恐懼與堅強、無望與期盼……但更多的是在黑夜中自己冷靜的思考,心中執着的信仰。難以想象史老先生能將自己的生病風趣地稱為生活體驗之一,從他一開始的怨天尤人,飽受病痛的折磨,人生的不如意讓他喘不過氣來,到後開通過自己的文字把冷靜下來的思考進行細膩的剖析。在作者看來名字中的“鐵生”二字,是自己病不死的保佑,正是他內心的堅強與不屈的毅力,讓我們看到了平凡的普通人對病魔的抗爭。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文字“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祥。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的確每個人都要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生活珍惜現在,無論在哪裏身處何種處境,我們都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永遠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能看到旭日東昇自己是幸運的;能與愛人看浪漫晚霞自己是幸運的;能感受山谷的清風自己是幸運的;能與家人一起吃飯閒聊自己是幸運的……這樣想來我們不用羨慕不用攀比,自己已經就是最幸福的了,其實幸福是什麼,它沒有答案,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

回到文章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與智慧,坦誠與豁達。“生而為人,終難免苦弱無助,你便是多麼英勇無畏、多麼厚學博聞、多麼風流倜儻,世界還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祕置你於無知無能的地位。”史鐵生教會我們接納這個苦難的世界,自己追求的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恆途。在病痛中作者找到了生存的真諦,只要生活的希望不滅就有機會化解苦難。

最後我也希望每一位讀這本書的人,都能與我一同笑看!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三

史鐵生,一個常年與病痛鬥爭的病人,一個因殘疾與輪椅相伴的殘疾人,一個坐在輪椅上寫作的作家。他的傳奇生活,鑄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獨到思想,創造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文學筆錄”。

拜讀了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碎筆》,我好像走進了他在殘疾後平復心情,終究走上創作道路的坎坷人生。

作者將這本書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由幾十個小節組成,小節中寫到了生死,也寫到了對故友的回憶,對世俗的諷刺,以及他所看到的世界。也許這就是“碎筆”卻又不“碎”,總有那麼一種若隱若現的關係將故事聯繫,説不出道不明。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回記者問到我的職業,我説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看到這兒,我不禁感歎,這種半開玩笑的話竟出自一個雙腿殘疾又患有尿毒症的人嘴裏,那麼淡然自若,難道是他默默地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不。是他的希望,他希望自己能不被禁錮在“病人”這個身份之中,擁有另一片樂土,我想,他做到了,他的職業是生病,但他的業餘生活依然豐富。

在第二部分中,史鐵生用巧妙的手法將自己心裏的人與自己變成兩個人,寫不同的思想甚至“鬥嘴”,看似互相拖累,心靈拖累身體,身體脱離心靈,可“兩人”卻更像朋友,“我們一起坐在地壇的老柏樹下,看天看地,聽上帝一聲不響”正是史鐵生先生的這種矛盾心理讓我無法放下手中的書,思緒已經完完全全進入了他的世界。史鐵生的特點不在於他所棲居過的某一肉身,而在於他曾經有過的心路歷程,據此,他得出結論“史鐵生才是史鐵生,我才是我”。在一系列“心中的我”與“真實的我”的討論中,他終於得出結論,而我的思緒卻久久沉浸其中。

殘疾後的史鐵生也曾有過一段低迷期。在那段時光中,他始終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他這一輩子會在輪椅上度過,即使是面對心愛的母親,他也放棄了對她的訴説。直至他親生體會到了母親對他無言的愛,他的心被震動了,心靈之窗被打破了,他終於選擇不讓母親擔心,即使身處輪椅,也要用一顆勇敢的心來面對生活。

我們也曾做過這樣的事,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總會收起身體上的病痛,即使內心渴望關懷,也依舊關閉心門。此時,父母親總會察覺到什麼,即使嘴上不説,也會默默地為你留一盞燈,泡一杯牛奶,等待你的歸來。

也許在大多數人眼裏,殘疾人不配擁有愛情(即使從未説出口,至少心裏會想),史鐵生也用他與妻子的幸福生活向這些人證明:即使當愛情來臨時,史鐵生雙腿已殘,但他終究收穫了愛情。於是對愛情的討論也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他的碎筆中。

史鐵生説:“愛情不是出於大腦的明智,而是處於靈魂的牽掛,不是肉身的捕捉或替換,而是靈魂的漫展和相遇。”同樣的,“愛情不像婚姻是現實的契約,愛情是站在現實的邊緣向着神祕未知的呼喚與祈禱,他根本是一種理想與信仰”。

《病隙碎筆》記錄了史鐵生在生病時的心路歷程,裏面有他比較真實的想法,或許在他看來,將比較真的自己展現給大家也是一種“文化”。還有我説的“説不出道不明的關係”或許就是史鐵生先生對生命的一種珍惜與敬畏。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四

作者史鐵生是一位受苦受難的人,他二十多歲就雙腿癱瘓,後又得了腎損傷、尿毒症等病症,但他很頑強地活了下來,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出了四五本書,是一位令人敬歎的作家。

也許是年紀相差太大,也許是他的思想太深奧,我怎麼也讀不通他文章中的句子。他的文章沒有分章節,也沒有標題,一路讀下來我卻找不到一個主題。像散文又沒有一個不散的“神”,像雜文卻又沒有一個明確的論點,説是日記吧,文中又很少有自我的陳述

現在回頭看來,書中還是有值得我學習和回味的東西的。比如他説:“文學是挺講究的東西,寫作不然,沒那麼規矩,痴人説夢也可,捕風捉影也行,滿腹狐疑終無所歸都能算數”這是他對自己寫作的一種自解自嘲,同時也給我一些啟示。寫作並不是一件很考究的事,並不是需要專科畢業,學了技巧才能寫好。只要你的靈魂有話説,你就寫吧。

“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黴,記不住走運,這實在有失厚道。”是的,我們總是將好的忘卻,其實倒黴的事情才是我們所要忘卻的。清點揹包上不應該帶上路的東西,時時準備着人生的意料不到的事,我們才能更好地走向理想中的天堂。

也許,當我們遇見苦難和挫折時,我們應該好好想想史鐵生,我們不應該面對挫折、困難時,竟然還不如一個殘疾!所以我們要活出生命的堅強和勇氣!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五

茫茫人生道路,觀一路風景,歷經百般挫折,輕輕地走,正如輕輕的來,沿途留下只是點點滴滴;仔細品味,其意義無限,留下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對於一個雙腿殘疾、病魔繞身的人來説,他歷經的磨難、艱辛,要比我們多得多。當然,那麼他對此人生感悟,更是無比深厚。

史鐵生,我反覆地咀嚼着這“鐵生”二字,一個因雙腿癱瘓而投身寫作的人。或許上天給了他過多的信任,讓他經受着磨難卻依然堅強的活着。很難讓人相信以上對於拜佛這事兒的看法竟出於他的文章。甚至於輕鬆地説他的職業就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對於一個有着這樣經歷的人來説,沉鬱、沮喪才是人們對他的認識,可在《病隙碎筆》中,讓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擁有化苦難經歷為人生哲理的本領,用一支筆馳騁在依舊充滿生命力的大地。

所謂命運,就是説,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換。

人生如戲,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劇情。每個人都是這場戲的主角,人生的起初、經過,乃至結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親朋好友,遠親近鄰,以及陌生人,就如同這場戲的觀眾,從始至終,都在關注着你的表現。酸、甜、苦、辣、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場戲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史鐵生的這齣戲劇裏,他所飾演的,就是他自己,展現的,是他經歷人生的無比艱辛。他把身體比作一架飛機,要是兩條腿(起落架)和兩個腎(發動機)一起失靈,這故障不能算小,但他仍堅強走過。躺在在透析室裏,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裏汩汩地走——從他的身體裏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裏去,那是,彷彿出現了飛機在天上掙扎的聲音……

《病隙碎筆》不只是史鐵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他生命體驗的記錄。史鐵生隨着年齡的增加,寫作的時間將不斷減少。所以他對於病痛不畏懼,努力留出時間對人生意義等去進行思考,所以也有了對“成長”、“生病”、“愛情”、“道義”等的感悟。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料中發生。面對困難,還是選擇堅強地走下去吧。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世界拒絕了人的熱情,而是我們誤解了歲月的考驗;不是幸運之神不肯垂青於你,而是當不幸降到你面前時,你拒絕了重新開始的準備;不是誘人的輝煌從不光顧你,而是你不願以平凡的腳印放飛你的理想……堅強,最終會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後會垂頭喪氣,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當清醒時,仔細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會我們的往往比成功時獲取的更多。坎坷讓我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坎坷讓我們更執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實,我們每一刻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任何災難前面都可能加上一個‘更’字。”史鐵生這樣説。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強者。一個兩條腿、兩個腎臟均出現故障,要靠透析器來維持生命的人,在我看來,這樣一個幾乎已經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舊很平靜。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細細尋找身邊每一處的快樂和美麗。在史鐵生這樣的巨人面前,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時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聲歎氣,甚至停滯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這歎息聲中錯過了更多。回頭想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每天可以自由愜意地做着想做的事,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生活賦予的特別經歷,好好珍惜每一天,這才是最重要的。

常想當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後,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着的機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麼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

對於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往往將最美好的願望寄予終極。彷彿最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着是為了經歷,經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會安於途中。

空曠的天空下,看得見的是白雲,看不見的是清風,一羣大雁由南向北遠迂,飛來飛去還是人字形,幾聲哀鳴偶爾劃過天際,跌落心頭,我彷彿聽見一種迴音:人在旅途。況且,人生就如一場旅行,既是旅行,就應活的快樂,活得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六

最近讀完了史鐵生先生的散文集《病隙碎筆》,在我看來,與其説是散文,倒不如説是史鐵生先生的隨筆集,這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集子,而是充滿了對人生的詰問與思考,同時解答着聲明的難題,正如這本書的名字,《病隙碎筆》,簡單明瞭且直白,這本書中所寫也就是史鐵生先生在長期生病的空隙中的所思所感。之所以喜歡《病隙碎筆》,是因為史鐵生面對跌宕起伏的不公命運時的理智與堅定內心,讀完這本書,不禁要感慨史鐵生先生對生活的坦然豁達,樂觀積極的態度,以及對人生各般事件的大徹大悟的通透感受。

對於史鐵生先生,是誰也不陌生的。從《我與地壇》,到《務虛筆記》再到現在的《病隙碎筆》。有人評價史鐵生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邊緣行走的作家”,不得不感歎,單是疾病帶給史鐵生先生身體上的折磨,便是常人難以忍受的,雙腿癱瘓後,又是腎病又是尿毒症,而最後也因腦溢血不幸去世,更不用提在心靈,精神方面帶來的打擊。就像在《病隙碎筆》一書中所説的,“四十八年大約有一半的時間用於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羣結隊,好像都相中我這身體是一處樂園。”

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這樣調侃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寫一點東西。這本書名字為《病隙碎筆》,但其中內容與“病”又無太大的關係,書中所有的文字,更像是一個鮮活健康的靈魂對生命的困惑與苦難的探索,似於一個思考者對於哲學的最基本問題的探索與辨析,史鐵生先生一直在尋找答案,窮極一生的思索,他雖然殘疾無法行走,卻從未停下過探索的步伐。

印象深刻的是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引用的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句“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記得在過去讀時,從未想過將其與生死相聯繫,只是認為是普普通通的一場往來,但在史鐵生先生看來,這便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以這一句話作為墓誌銘,對於史鐵生先生來説是最合適不過的,輕輕地走正如輕輕地來,掃盡塵囂,不帶走一片雲彩。一段渺小的生命,為世界作出改變,哪怕是微小的改變,不失為一種成就,不枉來人間走一趟。

不得不説史鐵生先生是樂觀的。他在書中寫道“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得到滿足”,在病痛的折磨中,史鐵生先生並沒有自怨自艾,度日如年,甚至於從此一蹶不振,反而,他不甘於淪為泛泛人海中的渺小一顆,將這些疾病帶來的折磨痛苦轉化為思考的動力,在生病的空隙中思索人生的真正奧義。人之生老病死,史鐵生早已看淡,雖然失去雙腿只能依附輪椅的他曾經在年少時也有過失意,惱恨上天安排的不公,以至於每天把自己藏進地壇,望着地壇的花花草草與建築物,往來的行人,去深思,去感悟,去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幸運的是,史鐵生終於有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在《病隙碎筆》中,他也明瞭了上天的安排,正如史鐵生先生在開篇所講,“所謂命運,就是説,這一出‘人間喜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一個,不可以隨意調換。”深諳自己是那個不幸者,領悟透徹之後,也懂得了“一起只好看命運的安排”。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七

隨着信息時代、網絡時代、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的被加快。在這快節奏的生活裏我們還能不能找回純真的自我?還能不能沉下心來仔細思索生命的真諦?最近我讀的一本書—《病隙碎筆》給了我答案。

讀這本書並非偶然,而是出於對其作者—史鐵生的敬慕。一個一生與病魔相伴且始終抱有“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並用一篇《我與地壇》感動數億中國人的人,其作品我相信也是像其人一樣有着品味不盡的內涵,於是我與《病隙碎筆》相識。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在生病治療時期的點滴感悟,語言平易近人,苦苦思索着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

當我們在抱怨事命運時,史鐵生開篇第一句便給了我們最深刻而徹底的對命運的闡述。“所謂命運,就是説,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我們常聽説,“人生如戲”,史鐵生把生活比作戲劇,詮釋得十分準確。生活,原本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來組合的。每個人的命運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異,才顯示出生活的五彩繽紛。所以史鐵生承認生活存在差異,接受上帝安排的命運,不埋怨上帝對自己的不公。從那些洋溢着陽光的文字裏,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病痛、殘疾,他並沒有自卑與怨恨,而是以他豁達樂觀的心態理智的去面對。一個每隔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躺在透析的牀上,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裏汩汩的走——從他的身體裏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裏去的人,他如此堅強的活下來,並將他的感悟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命運呢?

當我們在貪生畏死之時,史鐵生卻在設想他的墓誌銘,他説用徐志摩先生《再別康橋》裏的一句再合適不過: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並説,“既然這樣,又何必弄一塊石頭來作證?還是什麼都不要吧,墓地、花圈、輓聯以及各種方式的追悼,什麼都不要才好。讓寂靜,甚至讓遺忘。”

曾經看着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抱有的只是一種同情和心酸,但在看了這本書後,對於他們,又多了一份敬佩。他們有着比我們普通人多出幾百倍甚至是幾千倍的勇氣,這種勇氣,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看一部電視劇可以讓麻木的心靈暫時激盪一下,而讀這一本好書帶給我的我想怕是對心靈一生的觸動。《病隙碎筆》讓我對生活、對人生產生新的思考!

命運冷酷的催殘他的雙腿,可是他身後有默默為他付出的母親,幾度他想不開,母親便傷心。當他在那個地壇進行靈魂的洗滌時,母親便在背後默默含淚。當回到老家,看見橡樹時便想起那個操勞的母親。母親如繁星在史鐵生黑暗的命運大幕下默默眨着眼睛,如春水般滋潤乾涸的心田。那是人間純真的愛。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八

早就聽説史鐵生,僅僅知道他是一名殘疾作家,我想一定是和張海迪、海倫一樣身殘志堅的人物吧,卻從來沒有想過非要看他的作品不可。今年暑假,我認真讀了竇桂梅的教學實錄,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竇老師教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那篇文章,那是第一次為教學實錄而感動落淚——此前,我只是把名師的教學實錄當作經典教案,為賽課、開課而臨時抱佛腳罷了。因此,我便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看看史鐵生的作品:《病隙碎筆》!

暑假看了一遍,只覺得文字不多,但很深沉!有些地方生澀難懂,因此只是半半拉拉讀了。

開學之後,一直忙於教學,也少有閒情讀那本書了。

再讀《病隙碎筆》是在快過半學期之後,因心情極糟糕無法排解,所以隨便拿本書看看,沒想到卻讓我讀懂了自信——我當時最不能擺正的心態。很清楚地記得那段日子我活得稀裏糊塗,整天昏昏然,像被煙霧籠罩,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不知道該往哪裏走,也不知道該停在何處,上課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學生跳動的心,感覺書本離我好遠好遠。我不再相信自己,我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我看見學生認真專心地聽課,我依舊覺得他們是差生!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使激情四溢也是粗枝大葉,沒什麼可圈可點的。那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活着是多麼得可憐、可悲。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一個老師很用感情地教一個看不見任何希望的班級是多麼的痛苦!最好的解脱方法該是麻木吧。我很迷惘!

可史鐵生説得好:

重病之時,我總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房裏,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燒不斷,潰爛的腹部不但不癒合反而在擴展……窗外陽光燦爛,天上流雲飛走,他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有幾次就那麼昏過去。就這樣,三年,他從未放棄希望。現在我才看見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鐘一分鐘連接起來的,漫漫長夜到漫漫白晝,每一分鐘的前面都沒有確定的許諾,無論科學還是神明,都沒給他寫過保證書。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樣讚歎他的堅強,卻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麼,怎樣想

可能很簡單: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夠好起來。從約伯故事的啟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麼也沒有,想要也沒有。

但是他沒能活下去,三年之後的一個早晨,他走了。這是對信心的嘲弄嗎?當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惟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

終於,我讀懂了什麼是自信?就是絕望徹底依舊微笑面對!曾經以為只因有收穫,才要自信努力地前行,那種努力才是有價值的,現在才明白不是任何努力都有價值,縱使今天你走的這條路是死路,也要學會微笑地面對!人的一生並不都是圓滿啊!

感謝這本書,感謝史鐵生,讓我重新面對我自己!

病隙碎筆讀後感 篇九

01

信仰之神一旦變成塵世的權杖,希望的解釋權一旦落到哪位強徒手中,就怕要惹禍了。

所以不要埋怨神明被賦予比人高這麼多的地位了,並且人和神明之間必須永遠保持永恆的、不可逼近的距離。這是為了讓惡人無法得手,也無法獲得自圓其説的解釋權。

02

猜想支持着希望,支持着信心。

因此並不是每一個裝睡的人都需要被叫醒,那些不想被證實的猜想會成為精神支柱。所以“假”並不可怕,反正它給了你想要的希望。

03

死即是一切的結束,惡行便告輕鬆。於此他們倒似乎勇敢,寧可承擔起死後的虛無,但其實這裏面掩藏着潛逃的顫慄,即對其所作所為不敢負責。

所以作惡者才不怕報應,拿報應威脅他們也只能是徒勞無功。

04

徹底的圓滿只不過是徹底的無路可走。

一方面沒有追求了,不必再走。一方面不知追求什麼,路在何方。

05

天堂不是一處空間,不是一種物質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恆途。

從小到大我都在想,天堂到底是什麼。小的時候想象的是一種具象化的存在,長大了即便知道那是虛構的,也還是想知道它的意義是什麼。終於這裏為我解惑了:天堂是不可到達的彼岸,是一種追求,一種嚮往。

06

放棄自卑,同時放棄怨恨;其實這兩點必然是同時放棄的,因為曾經,它們也是一齊出生的。

許多人的怨恨、仇視就是由自卑產生的。如果一個人內心自足了,他就不必對他人產生嚴重的嫉妒、進而發展到仇恨。所以始終別人抱有敵意的人是非常可憐的。為了社會的和諧,我甚至覺得多向身邊的人表達愛意、多鼓勵他人應該成為公民的一種義務。

07

足球就是足球,哪堪如此重負!世界上那麼多民族、國家,體育上必各具短長,輸贏尋常事,哪至於就嚴重到了辜負人民和祖國?倘民族或祖國的神經竟這般敏感和脆弱,倒值得想一想,其中是否蓄積着“殘疾情結”?

如果什麼都要贏,贏不了就自慚形穢,那確實太沒有底氣自信和格局了…

當然,沒有努力除外。

08

真誠正是這樣的橋樑,它勇敢地鋪向一片未知,一片心靈的荒地,一片浩渺的神祕,這難道不是它最重要的價值嗎?真理,誰都知道它是要變化,要補充和要不斷完善的,別指望一勞永逸。但真誠,誰會説它是暫時的呢。

看到這釋然了。曾經總是“長恨人心不如水”,埋怨真心換來不了真心,如果大家都是以誠相待,那每一天都會更美好。然而,真誠本就是通向未知的,所以不要埋怨自己的真誠得不到回報了。

09

醫學其實終不能抗拒死亡,人到底是要死的這誰都明白,那麼醫學(以及種種學)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其實,醫學説到底仍只是一份愛願,是上帝倡導愛願的一項措施,是由之而對人間愛願的一次期待。

我很少見到有人對醫學的本質有什麼解讀,一般説到醫學,緊跟到嘴邊的話就是“救死扶傷”,可醫學確確實實是有限的。那麼既然醫學不能抗拒死亡,就不要把醫生推上“神職”地位,這不僅帶來無邊的壓力,也是許多衝突的根源。話説回來,既然這是一份傳播愛願的職業,醫生是否應該都要温和些呢?

10

一個未得獎牌的人,和一個無權參賽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嗎?

一個是努力過但未得或自願放棄得到的權利,一個是被剝奪了努力和自願放棄的機會。

很可愛的話

不久前,我偶然讀到一篇英語童話——我的英語好到一看便知那是英語。

和汪曾祺的“一個小輪船安了這麼個大汽笛,豈有此理!我躺下吃我的糖”一樣有趣。大概是因為審美的追求最終要走向“返璞歸真”,現在覺得這些充滿童真的句子在文羣中十分有吸引力。

人,都在一個孤獨的位置上期待着別人,都在以一個孤獨的音符而追隨那浩瀚的音樂,以期生命不再孤獨,不再恐懼,由愛的途徑重歸靈魂的伊甸園。

不論作者看起來多麼通透,在這裏仍然看見了他心底的無奈和不可實現的期待,雖然這個願望僅僅是渴望依歸至正常人或普通人的羣體。

熱門搜索
對工作態度的自我評價簡短 觀看電影葉問4心得感悟評價 七年級在母親節日所見所聞的日記 寫描寫月亮的作文精品 科普半年度總結 小班建構遊戲教案 杜甫古詩 幼兒園户外活動小遊戲 個人述職競崗報告 九九重陽節座談會主持詞精品 學校工會三八婦女節慰問信 煤礦工作人員入黨申請書 鮮豔的反義詞是精品 洋姜醃製方法通用 大學迎新生晚會的主持詞 實習老師個人工作總結匯報 疫情工作演講稿 教師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 外貿業務員個人簡歷精品 有關描寫雪景的優美散文 彎道超車作文精彩 語文教師期末總結 國小科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範例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國小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教案精品 《尋找黑騎士》讀後感精品 採購年工作計劃 高二語文上學期總結 新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全套 小班美術教案金魚 優質課觀摩心得體會多篇 六一兒童串詞 不一樣的春節2021作文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美麗山東從我做起徵文 2022年安全調查報告多篇 2021年度社區教育工作計劃 餐飲部經理的述職報告多篇 誠信承諾書通用 私人簡單租房合同範本實用 全球100個著名品牌的經典廣告詞 物業管理月述職報告多篇 教師暑期心得體會800字 2022年工作總結政治思想 聽名師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緬懷袁隆平心得體會 庫主任述職報告 教師生物個人工作總結2022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