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父親的病》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9W

《父親的病》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父親的病》讀後感 篇一

《父親的病》這個文章是文學家魯迅先生所著,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魯迅的父親得了水腫病,兩年都沒有治好,後來又有兩個自稱醫生的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他父親治病,最後卻被“假”醫生給害死了。

魯迅這篇文章不僅僅是同情自己的父親,還是諷刺了當時的黑暗社會,自己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這一直是魯迅心中的的一個死結。他回憶了兒時父親延醫治病的場景,寫出了好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開方、做法等種種的表現,表現出這些人故弄玄虛,只為了金錢而假扮“名醫”,他們巫醫不分,草菅人命,令人憤怒,同時也揭示了魯迅對自己的父親的不捨與愧疚之情。

魯迅先生諷刺了當時的黑暗社會,這篇文章創作於抗日時期,也是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國土的淪陷,人民的苦難給魯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他又用自己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文字鼓勵自己,驅散心靈中的黑暗。

當時社會的黑暗對人類帶來了許多危難,如今,我們強大起來,變成這麼強大的中國的過程中,是一定有着才華橫溢的人,作了國家的挺樑柱。周總理年少時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報復。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更應該爭當新時代好少年。

讀完魯迅這篇文章後:使我學到了很多人生〈WWW.〉哲理!

《父親的病》讀後感 篇二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追憶了兒時魯迅為父親延醫治病的那段生活往事,描寫了幾位“名醫”的開藥細節,以及他們治病的前後過程。幾位“名醫”所使用的藥引是稀奇古怪,幾樣異常罕見而又充滿迷信的東西,比如什麼“原配的一對蟋蟀,經霜三年的甘蔗,敗鼓皮丸”等,這些“名醫”實質是巫醫,醫道不分,故弄玄虛,草菅人命。騙人錢財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他們身上,作者清醒的洞穿了醫學、醫道的虛假乃至罪惡的本質。

文中提到紹興城的一個名醫,出診的診金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出城加倍,深夜再加倍。有一家的閨女生疾病,而這個名醫卻非一百塊不去。我想,即使是特拔,也頂多40塊,而他卻要100塊,可真是夠坑的,像個任性的大老爺們。去了後也只是草草地看上一眼,説了句“不要緊的”,開了張方就拿了100塊跑了,等第二天來時,明知道那個病人死了,卻説:"唔,這病我明白了"。取了方單,讓他付錢,而主人並不知道他的閨女已經死了,讓他把藥開重些,於是這“名醫”一會兒就坑掉了這家人200塊錢。在那個時候一元四角是很多錢,魯迅也説一元四角很難張羅,更能凸顯這個“名醫”不僅草菅人命,而且大量騙取錢財,和那個陳蓮河一樣,一個個都是庸醫,但在那時卻是大家眼裏的名醫。

在魯迅的父親快要斷氣的時候,那個兩面三刀、虛偽自私的衍太太出場了,讓作者拼命的喊“父親”,使得已經平靜下去的父親又痛苦了起來,使得魯迅的父親不能安靜地離去。雖然魯迅在表面上聽從衍太太,但他的內心卻是憎恨她的。

魯迅不只是諷刺那時的醫生,更是諷刺當時的社會,那個時候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那些封建思想太害人,我們現在需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對那些坑蒙拐騙的庸醫,我們要懂得分辨,抵制社會上的醜惡現象,提高我們的自身的素養,讓社會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父親的病》讀後感 篇三

《父親的病》出自於《朝花夕拾》,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於當時封建社會那些所謂的“名醫”的諷刺。

第一位醫生可謂是一個糊弄人的“高手”,診金貴,就連藥引都奇怪的讓人詫異,“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光這兩樣就能讓人尋上好久,而個“名醫”所謂的藥引其實是沒有用的,他開這個藥引就是讓那些不懂醫術的人們覺得奇特和與眾不同,自然也就相信了“名醫”的高明,可是最後,卻因相信這樣的“名醫”而耽誤了病情。

魯迅的父親也得病了,可是他們找到的“名醫”也是如此,“平地木”、“敗鼓皮丸”這類奇葩的藥引,聽起來奇特,實際上卻是毫無用處,父親的病被這樣的醫生醫治了兩年,終於實在不行了,最後連喝藥都從口角上回了出來。“我有時竟至於電光一閃似的想道‘還是快一點喘完了罷……’”魯迅面對躺在病牀上痛苦喘息的父親,那份心痛無法言表,對父親的病痛卻無能為力,甚至有了希望父親快些結束痛苦的想法,而這種想法與當時的封建禮教是背道而馳的,魯迅通過中西醫思想的對比諷刺了封建社會的愚忠和愚孝。文章的結尾,在父親彌留之時仍未逃過封建思想的束縛,舊時的禮教讓父親在痛苦中離世,也使魯迅一直對父親倍感愧疚,正如文中結尾所寫”我現在還聽到那時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讓我心情沉重,讓我感受到了當時那些庸醫為了錢財而不惜別人的生命,雖然作者並沒有直接罵他們,而在字裏行間中藴含着作者對於那些只在乎那些金錢的“名醫”的諷刺,依舊讓人回味。

父親的病讀後感 篇四

在《父親的病》裏,面對最不忍回憶的往事,魯迅卻將此一字一字地刻了下來。魯迅學醫的時候,病理學成績有八十三分,我們可以想象這份煎熬之深——傷口深處是濃濃的愛,而他只能是自我療傷。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魯迅先生看似在回憶往事,其實是在感歎時間流逝得太快,俗話説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更加體現了時間的寶貴。

雖然口頭上在説着時間寶貴,但我們實際上真的有珍惜時間嗎?像我每次進入課堂時,總是抱有“上次玩很久這次一定要認真學習”的想法。但是,在課堂上,看着旁邊的同學在玩耍,慢慢開始心不在焉,心中想着同學們玩的遊戲。最終,也跟他們玩到一塊去了,一堂課就這麼荒廢了。

在《墳》中,魯迅寫到“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的解剖我自己……”我們敬畏魯迅先生的那份“清醒”,更願意同擔起他的那份“煎熬”。

父親的病讀後感作文 篇五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所以最初發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這本集比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同時也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畫卷。魯迅以閒適從容的筆調營造了自然親切的氛圍。但行文中還滲透着他濃郁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

其中《父親的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後來魯迅去日本學醫也有此原因吧。文章一開始講述了一位名醫的事蹟,而後引入到少時魯迅為父親請醫找藥治病,與兩位重金聘請的所謂的名醫周旋數年的經歷。文章以生動的語言描寫出幾位名醫明知病無法治療還騙取醫費,治不好就開些奇怪的藥引,故弄玄虛,或者推卸責任説一句“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他們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金錢。也表達了作者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對父親的不捨與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現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藥方一拿出來,也一定會成為人們的笑柄,兩個“名醫”也會被揭穿,被世人所唾棄。可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背景下,這樣的醫生反而受人推崇,身價不菲,人們對其毫無質疑。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封建落後的思想深入國人。這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人們對中醫盲目相信,而對西醫卻一無所知,甚至反對。那時的社會也就像周父一樣病入膏肓,魯迅通過諷刺那些庸醫來對當時的封建腐朽的社會進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是父親痛苦死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與無盡的悔恨。這也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

所以,我們如今更丟棄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發展科學。

《父親的病》讀後感 篇六

《父親的病》這篇散文我讀過幾遍,在不同時刻總有不同的見解。

因為庸醫的誤診,父親的病越來越重,最後不治身亡。在《朝花夕拾》裏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裏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

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藴藏在字裏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

而魯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以兩個“名醫”的藥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藉故辭去,表明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歎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

在現代,雖沒有了那時封建的中醫思想及怪異的“藥”來故弄玄虛,但庸醫和名醫的字眼不斷出現在我們眼前,“以藥養醫”的故事仍然不斷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