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校園新版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高中校園新版讀後感多篇

修補匠仍懷着那顆純白天真的心靈,過樸實平凡的生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1

《睡蟒邊的雪兔》不止只有一個故事,有猴子的',老虎的,金雕的……有的讓我感動,有的讓我感到意外。特別是《一山容得下多虎》,讓我感到意外。大家都知道,一山是容不下多虎的,為什麼呢?因為老虎是個兇猛的動物,愛搶地盤,經常用自己的尿來提醒別人:這是我的地盤,走開。如果有入侵者來搶地盤,是免不了一場惡戰。而在動物園裏一山是容得下多虎,因為甲老虎會想:我和乙老虎打架,丙老虎一定會隔岸觀火,到我們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他在漁翁得利。因為經常這麼想,所以動物園裏的老虎不在爭搶地盤,反而變得團結友愛。

《睡蟒邊的雪兔》很讓我感動,動物園裏的工作人員經常把一些眼睛瞎的,腿沒的,報廢的,都扔到蟒蛇那邊,所以大部分的雪兔都被蟒蛇吃掉啦。但有一隻雪兔,她不懼怕蟒蛇,勇敢地和蟒蛇爭鬥,為什麼呢,原來她是個懷孕的媽媽了,如果蟒蛇吃掉她,吃掉的不只是她,是她的全家老小。

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2

修補匠,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是因為那些奇妙的童話故事中常有善良可愛的修補匠朋友們;陌生,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修補匠的存在,他們就好像那一個個小氣泡,人間蒸發了。這篇《城市裏的修補匠》給我們講述作者穿梭於城市裏街街巷巷,尋找那份古老氣息的故事,共從兩個方面來追尋。

古老手藝

常常聽人們説:手藝已經失傳,很可惜哦,那些手藝的傳人並未完全消失,他們僅是迫於生活,被擠進城市的末梢和角落,或又是乾脆移出城外,過那安逸的“隱居”生活,談到城市,自然會想fashion(時尚);談到手藝人,自然會聯想到一個老人滿臉微笑,粗糙的手撫摸着鞋子,處於一個舒適的大木屋中,其實不然,他們也僅僅是居住很偏僻的只有半平方米的小隔間裏,或是一個很潮濕的地下室中,生活的不易並未讓他們憑藉高超的手藝來賺黑錢,依然是那麼廉價、可靠;那麼專注、樸實;那麼樂觀、可愛。

網絡科技

時代在進步,城市在發展,科技在飛速,在這麼一個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追求金錢與名利,於是物價上升,店租上漲,許多修補匠居無定所,隱居城外,在網絡上開上自己的修補店,於是生意變得更好,生活同樣很安逸,記得有一句“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你有能力,老天爺不會虧待你,更何況是一羣善良、樸實、手藝精湛的修補匠呢?當老天爺為你關閉了一扇門,自然會為你們開另一扇窗,只不過是換一種生活髮式罷了。

無論是在虛擬,可怕的網絡中,還是人心險惡的城市中,修補匠仍懷着那顆純白天真的心靈,過樸實平凡的生活,他們值得我們去敬佩,去尊重,去讚美。

感謝,可愛的你們!——致所有修鞋匠。

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3

假期中拜讀了曹剛老師的著作——《語文可以這樣讀》,被曹老師的另闢蹊徑的文本解讀所吸引,驚歎於曹老師的睿智,更折服於曹老師對教材的潛心研究,同時也深刻的認識到:深厚的語文功底對一名語文教師的重要性。如何能做到像曹老師一樣對教學文本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我想第一要義便是多讀書,多讀書方能廣學識;魯迅先生曾説:“我倘能生存,我仍需閲讀”。人需要讀書,語文教師更需要讀書,讀書能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基石,站在基石之上,才能看得更多、望得更遠。

其次是勤思考,善反思。有人説:一個教師,如果一輩子只會備課,那他決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能堅持寫反思筆記,那他距離一流的教師也不會很遠。曹老師在書中也時刻提醒着我們:語文教師不是教書匠,語文教師更應該像向研究型的學者發展。研究的起點是思考,思考可橫向拓展、可縱向延伸;思考的基礎是質疑,“盡信書不如無書”,只有對固有的知識、見解持有懷疑的態度,才會有思考的空間,有進一步探索的慾望。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

以《外婆的手紋》為例,在曾經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對標題的理解有所困惑,難道外婆的手紋就是指外婆的針線活、就是指中國的傳統文化?這難免過於牽強,有明顯的貼標籤的痕跡。但苦於對文本沒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也只能跟着教參,一板一眼地從字詞句段的分析入手。如:“我靜下來,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種心境。或許是孤寂和悲涼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澱出一種仁慈、安詳和寧靜。”、“我的手紋,努力接近和重疊着外婆的手紋。她冰涼的手從遠方伸過來,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我隱隱觸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傳的手上的温度。”文章多處都能表現那是一個物質極大貧乏的時代。文中“在那打滿補丁的歲月裏”就是佐證。在那樣困難的時代,外婆怎會不孤寂悲涼?但是她還能夠如此精心的縫補衣服,搭配補丁,這哪裏是縫補衣服,這不就是在縫補生活麼!將破爛不堪的生活縫補得有聲有色!在這樣的歲月中,人還能保有最原始的、最樸素的美的哲學,還能對生活充滿希望,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正是作者要傳承的麼。

於是,一節課就在品讀語言,體會外婆的這份對待生活的態度中結束了。課是上完了,但我總是隱約感覺這樣的解讀過於牽強。外婆的手紋、手藝、她的生活、她對生活的態度,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內在關聯?如何才能找到解決我所有困惑的突破口呢?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看到曹老師在解讀《外婆的手紋》一文中提到了語言形式的陌生化,如:用“打滿補丁”來修飾“歲月”,“縫補”的不是“衣服”而是“生活”,這樣陌生化的語言必定有它真正的用意,這也暗示了外婆坎坷、悲苦的命運,他面對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貧乏,更是來自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殘。同時,曹老師還提到李漢榮老師的另外一篇文章《一碗清水》。

當我讀完《一碗清水》時,激動無比。因為,在曹老師的指引下,我終於找到了解讀《外婆的手紋》的鑰匙。在《一碗清水》中,李漢榮寫了外婆苦苦掙扎的一生:外婆出生書香之家,在那樣一個特殊時代,這便成了她抹不去的屈辱,也是她痛苦一生的起點與緣由。地主外公去世後,只留下地主婆的外婆苟延殘喘。外婆是一個愛乾淨的人,每天都要對着梳粧鏡梳理頭髮。但,作者卻從未從鏡中看到外婆高興的面容,有的只是深沉與難以言説的隱隱的痛。後來,這架古色古香的橡木梳粧鏡,也成了她地主生活方式的罪證,因而也被抄去,她也成為被革命羣眾參觀批判的對象。從此,愛乾淨的外婆只能將那張痛苦、憂傷的面容映在了一碗清水之中。每天,外婆就是靠着一碗清水梳理髮髻。但,這一晚清水究竟盛不下外婆如海般的憂傷與淚水,在一碗清水的陪伴下,外婆最後一次整理粧容,永遠地離開了那個讓她掙扎一生,痛苦一生的深淵。

讀至此我不禁感歎:那是怎樣的“孤寂與悲涼”,又是怎樣的“仁慈、安詳和寧靜”?我們怎麼能簡單地從“物質生活的貧乏”去解讀外婆的“孤寂與悲涼”?外婆所遭受的精神上的創傷,又怎能是物質貧乏就能概括的?這樣的外婆,在那樣令人痛不欲生的日子裏,還能夠用心體會“布料”的心情,虔誠地做着衣服,精心地搭配補丁,還能繡出一汪清泉,繡出一叢似開未開的水仙花,那是她對生活仍充滿希冀、幻想美好!她不願放棄生活,但最終仍被生活拋棄;他不願放棄美好,卻仍被美好所遺忘。李漢榮老師理解外婆的心境,讀懂了外婆的一生,所以他這樣形容外婆“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澱出仁慈、安詳和寧靜”。這是一種多麼痛苦的折磨,又是多麼耀眼的人性光芒!作者怎麼能讓這心靈的温度,樂觀的態度,以德報怨的品質失傳?這是一篇文章,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讀到了生活,讀懂了生活,才能有可能讀懂文本,因為有時“語文的外延便等同於生活的外延”。只有紮根於生活這片沃土中,才能讓其發芽、開花、結果。

質疑,使我思考;思考,使我在尋找答案的途中前行。想要對教材、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有時需要精雕細琢、細心揣摩;有時需要拓展文本的外延;有時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當然,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更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有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精神,有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的毅力。於漪老師也曾多次説過:“與其説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説我一輩子學做教師”。讓我們所有同仁也在學做教師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4

郭嘯天、楊鐵心的出場是為故事以後的發展的一個鋪墊,郭楊的性格特點也僅僅是憑藉人物的語言等表現出來的,其事蹟在書中併為做過多的敍述,畢竟是一個側面的人物,不宜着墨過多。但兩人卻給讀者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你也許可以不承認郭楊是一代英雄,但其快意的口舌,恣意的怒罵,確實讓人痛快淋漓。郭楊是粗人,比不上滿口仁義道德的士人君子,我們願意甚至可以想象得到當時兩個人説過的什麼話,金老先生説不出來,你我説不出來,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我們都還知道“翎毛丹青”都還認識“瘦金體”。

江湖對於郭楊兩個人來説應該是遙遠的,兩個人所向往的應該是馳騁沙場的軍旅生活。精忠報國的嶽爺爺是二人終生的偶像,正是這樣他們的悲劇才令多少讀者扼腕歎息。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黃圖霸業笑談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包惜弱,紅梅村私塾中教書先生的女兒,嫁給楊鐵心還不到兩年。從名字中就不難看出人物個性:惜弱,愛護,憐憫弱小是她最大的特點,這是江南傳統女性的共同特點,從另一個側面也引證着人物同樣是一個需要呵護的弱者之一。包惜弱的堅強在於她二十年來對家庭對丈夫忠貞,她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見到受了傷的麻雀、田雞、甚至蟲豸螞蟻之類,必定帶回家來妥為餵養,直到傷愈,再放回田野。這一回包惜弱治癒放回的卻是一頭狼亦或説是一條蛇,中山狼和農夫與蛇的故事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演義着悲劇。

很有感於金老先生對作品中人物名字的處理,很小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射鵰就有這種感覺,可笑的是那時還時不時的抱怨過自己名字的俗氣,沒有嘯天,鐵心之類的豪氣干雲,沒有郭靖,楊康的悠遠深邃,甚至沒有包惜弱名字富有的那種書卷氣……現在想起來,作者對人物名字的處理只是書中諸多細節描寫的一個部分而已。或是作者有意在跟讀者弔書袋,這方面所透露出的作者豐厚的文化功底,讓人折服。

英雄傳之一江南七怪

七怪是一個俠義的整體,他們的出場也頗具戲劇性,最先出場的是在“秀水客棧”過道中的一箇中士人:拖着鞋皮,踢踏踢踏的直響,一路打着哈欠,似笑非笑,擠眉弄眼,一副憊懶神氣,全身油膩,衣冠不整滿臉污垢,看來少説也有十多天沒洗臉了,拿着一柄破爛的油紙黑扇,邊搖邊行。明明一個斯文士子,卻如此骯髒。一出現,便滿身一個“怪”字。他是誰?熟知情節的人都知道該人物應是七怪之一的妙手書生朱聰。朱聰的功夫在乎一雙妙手上,也既朱聰“偷”的功夫第一,按現在時髦的説法,朱聰應該叫做“神偷”或“俠盜”。之所以稱之為俠,在於他們對世間所有不公正的事情,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上。這種方法不是英雄們逞一時之快的隨意的行為。而象是一種職業行為。你見過天天為了生計奔波打工的俠客嗎?

朱聰也不過僅僅是一個人而已,在俠義的同時,也不時的會為自己的好惡尋些私利,大漠中竊取郭靖的匕首就是一例。

高中校園最新讀後感精選大全5

最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它是一本世界名着。雖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紀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讀過之後,思緒萬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安妮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小的空間裏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讓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們都表現出畏懼的情感。而她,卻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愛情充滿了嚮往。書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習是最好的狀態。啊,我們真的應該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狹窄的小屋裏,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你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樣嗎?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費蘭克一人得以還生。為此,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裏,費蘭克先生曾經十分消沉。後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最終鼓起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後半生致力於宣傳安妮的日記,希望能完成女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世界作出貢獻的人”的願望。也就是現在我看到的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全世界重新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它簡直是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