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4W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精品多篇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篇一

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不爽的事情可能就是寫東西,或做長篇演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寫東西是令人頭痛的事,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善於寫”。許多人還得到忠告:如果他們希望事業發展更快,就必須提高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包括口頭溝通能力——培訓講課能力、演講能力,和書面溝通能力——寫作能力。

很多人難以提高寫作能力和講話能務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寫得更清楚一些”意味着使用更簡單、更直接的句子。事實上,人們在寫文章時的確會經常使用過長的句子,句子結構也過於繁瑣,使用的語言經常過於學術化,過於抽象,段落中的句子順序有時也很混亂。

以上這些問題都屬於寫作風格的範疇。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説,改變寫作風格的難度太大了。這不是因為大家無法改變寫作風格,而是因為寫作風格就像學習打字,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而多數正在企業和國家機關工作的人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因此,他們還會不斷地受到“寫得再清楚一點”之類的忠告。

但是,文章條理不清還有一個比上面提到的原因更常見、但也更容易改進的原因,即文章的結構——也就是句子的組織順序(不管句子本身是好是壞)。如果讀者認為你的文章條理不清,很可能是因為你表達思想的順序與讀者的理解力發生了矛盾。

對文章闡述的思想作出疑問/回答式反應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沒有國籍和民族的區別。人類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只有用某種方式將思想表達出來——説出來或者寫下來,我們才能夠準確地把握自己的思想。人類弄清自己思想所需要用的結構也是金字塔結構。因此,作者或講話者在強制自己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後會發現,準確把握自己的思想,有助於自己寫出條理清晰、意義明確的文章。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篇二

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什麼是金字塔原理。總的來説,就任何一件事可以歸結為一箇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3到7個論據進行支撐。而每一個論據也可以成為一個論點,同樣由3到7個論據支撐,如此循環往復就像金字塔機構一樣。

實際應用中,結論先行?為了符合大腦的運行機制,大腦更習慣從已有結論中國尋找支持,而不是在一堆信息中推斷結論。所以結論先行。

其次,每個論點下的論據不要超過7條,最好是3條左右,因為大腦短期記憶其實記住太多的事情。最後是,每一個論點都應該言之有物。有明確的思想,可以清楚表達觀點。有了金字塔的原理其實還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支持金字塔原理的是層層論據,所以分析問題時邏輯清晰才是關鍵,本書中提供了一套分析組織思想的套路,供你參考。

四個邏輯順序,分別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重要性順序以及邏輯演繹順序。”時間順序,就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問題思考。空間順序,即空間的結構順序,推延至實際中,可以是地理位置或者部門等。重要性順序,比如事情優先級,逃生時的婦女先行就是重要性原則體現。

演繹順序,類似於三大段,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例:所有人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關於組織思想,就是無論按照那種順序,都需要符合MECE法則,就是完全窮盡又相互獨立。

有了套路,我們在表達觀點是就可以按照事件順序或者重要性順序、結構順序結構一下,這樣更容易讓人理解。同時對於一些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使用以上四種思路進行梳理,進而得出結論。

以上,為讀書所得,希望對你又幫助。

相關:金字塔原理讀書筆記及感悟賞析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篇三

《金字塔原理》是本好書,像一個知識淵博的教授在傳授畢生心法。可是菜鳥只能舉頭望之,感覺高深莫測,深不見底。本來計劃用一個月細細學習這本書,結果效果不好。

前面看的一知半解,後面看的稀裏糊塗,這體會好像準備注會考試,好像每個知識點懂了些,但又感覺不透徹。尤其像學習《財務成本管理》的情形。當時學財管,第一遍努力弄清楚每個公式的推導,着眼於推導過程和細節知識,學了個雲山霧罩;第二遍學習的時候還是穩紮穩打,努力搞清楚每一個定理的含義,記住每個公式的假設;到了第三遍,什麼這個那個,公式推導、假設通通拋在腦後,集中精力學習每個公式的應用場景,可持續增長率、企業的直接定價、間接定價、投資項目的選擇……看不懂的乾脆不看(期權定價),結果考試效果還不錯哦。

看《金字塔原理》時又這樣,是思維慣性,看着看着就開始糾結細節,反而忽略了大的結構和用途。看到一半時,我突然醒悟,我看這書並不是要把它徹底研究明白、研究透徹,我要的是從中吸收理念、知識和技巧,並將其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務。我應該將其作為工具書看待,比如字典,我沒有必要去記住字典裏的所用內容,但是當我需要它幫忙的時候,能夠準確找到信息位置即可。這類經典的應用型書籍應該像字典一樣。

當我現實的工作能力處於level—1時,我只能看懂其中一部分內容,同時這書中也僅有一部分內容直接對工作有指導意義;隨着工作能力和工作半徑的擴展,我需要提高到level—2時,應該再次翻看這類書籍,應該會有更多的共鳴;然後再次應用於工作中,將工作能力提升到level—2,看懂的就應該更多了……所以,這類經典常看常新的緣故大概在於此。

所以,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我要重新調整對這本書的學習計劃。

1、將本書粗讀一遍,劃線整理自己認同的句子,將其按理念、知識和技巧分類。

2、要更新自己的理念,在工作中找文件比對,看實踐中別人如何應用這理念。

3、將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點認真細讀,找出知識點的關鍵部分,認真理解。

4、對技巧類的信息要格外重視,梳理標準步驟、流程,比照工作中的高質量文件,反覆練習。

果然,寫完心裏就踏實了。有譜了!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