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吶喊讀後感500字(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49K

吶喊讀後感500字(精彩多篇)

吶喊讀後感500字 篇一

在《吶喊》裏,我一開始就上了書癮,當看到這個題目時,我的感覺當時就爆發出來了,這個題目也許是作者以及人心中最深的呼喚。《吶喊》是繼《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他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有些文章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孔乙己,藥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它是魯迅小説的精髓,他包含着好幾篇小説,每一篇小説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應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殘酷。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生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麻木不仁,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指標不治本。所以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從吃投身於文學生物的知識寶庫中,魯迅先生用了八個字形容當時中國人的麻木不朽,以及對他們的憐惜和悲傷。孔乙己是那個家貧又好吃懶做的人,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層階級生活的孔乙己。他的生活以偷為主,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家的書,腿給打折了,最後默默地離開了人世。故鄉中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那個西瓜地裏帶着圓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後歡喜而又淒涼,從以前的好哥們變成了現在的主僕關係,從以前的活潑,勇敢,可愛變成了現在愚鈍麻木。從而體現出閏土被封建社會的摧殘和壓迫的打擊下的情形。

魯迅先生用幽默又帶着一些諷刺的語氣,憤怒而又帶着鼓勵的語氣,激勵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着指責批評的手法,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魯迅的《吶喊》極大的激起中國人民的意志。

《吶喊》讀後感400字 篇二

這次寒假,我看了魯迅寫的一本小説,是《吶喊》。你知道嗎?魯迅可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翻譯和編寫了許多部小説,如:《吶喊》《彷徨》等,都反映了舊社會時的情景。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他本是要學醫來治療人們的,可他後來才懂得人們不是身體上有了傷,而是靈魂出了問題,正如他自己所説:“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書中有個故事“阿Q正傳”對我印象最深,阿Q不是真實的人,是被魯迅擬化的一個人物,隨着他我看到了當時社會弱肉強食的惡劣行為:地主非常霸道,經常欺壓百姓,還見了殺革命黨人的慘狀等。我從書中知道阿Q是一個沒有朋友,沒有關心他的人,但又總能讓自己贏。也告訴我們要多幫助,關愛身邊的人,不管是誰。

為什麼書名為《吶喊》?因為作者想通過書的方式拯救舊社會,為人們吶喊助威,呼籲人們要站立起來,不能再被別人這樣羞辱。説到吶喊,作為現代的我們也應該呼籲人們銘記這些歷史,努力、奮發學習,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現代社會還需講文明,有禮貌,多多幫助他人。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吶喊》讀後感500字 篇三

長夜難明國運危,

勇士荷戟獨徘徊。

蒼生只憐茴香豆,

半碗温酒易沉醉。

好藥人血蘸饅頭,

總難醫卻癩阿桂。

麻木頑疾入膏肓,

寂寥光陰都頹廢。

剩得閏土有鋼叉,

不識月夜刺鬼魅。

先生吶喊醒國民,

不信夢魘喚不回。

《孤獨者》中的魏連役,反叛了那個社會,接受了新的思想觀念,因而被人們視為異類,一個“吃洋教”的“新黨”。他原先有一個愛他的祖母,雖然他認為自己已“不配活下去”,但為了不讓祖母“痛心”,他只能委曲的活着。祖母的死使他得以從愛與被愛中解脱了出來,對於這最後的訣別,他儀式般的作了最後一次“慘傷裏夾着憤怒和悲哀”的狼一般的長嚎之後,他感到了輕鬆,因為他已經不再需要為這個世界和他自己承諾什麼。所以,為了“活幾天”,他變賣了一切可以賣的東西之後,便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為了80元的月薪而做了軍閥師長的顧問。正如他説的:“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已經真的失敗,——然而我勝利了。”他最後是以自己的墮落和良心的背叛為自殺手段,來毀滅這個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黑暗世界的。

方玄綽不敢正視現實,呂緯甫和魏連役夢醒後無路可走,產生出沉落的情緒和精神的變態。他們曾經和黑暗戰鬥,而又終於被黑暗吞噬了。對於這一代,魯迅既溶合了自己曾有過的切身體驗去加以表現,又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他們的倒退進行了批判,暗示他們如果不改弦易轍是沒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