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雪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雪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雪國讀後感1000字 篇一

董樂

銀河彷彿嘩的一聲,向島村傾瀉下來。

川端康成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表述,用表層的美感後隱藏了幻滅與失去的悲哀,淡而綿長。物哀是日本傳統文學的美學準則,而川端康成仿若信手拈來的文字組合,讓情緒表達準確而純粹,悲哀再深刻,卻和絕望無關。

雪國,雪中之國,白色掠奪了繽紛,寒冷埋葬了温暖。葉子和駒子,如同理想和現實,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一個流連滾滾紅塵。

駒子是現世,在底層仰望天空,固執地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變人生。在島村眼裏,駒子的勤奮和努力都是徒勞,她所渴望的尊嚴,會在生活的鞭撻中成為泡影。

家境富足的中年男人,習慣和經驗漸漸抹平了鋒芒,所謂的閲歷,不由自主扼殺着希望和追求。

對於島村來説,駒子的愛,是虛無生活中的點綴,是不自覺的俯視。垂憐未必是悲憫,而是居高臨下的無動於衷。

即使在駒子看來,送島村離開,遠比見未婚夫行男最後一面有意義,依然無法改變低到塵埃的姿態。

葉子是長夜的曙光,是寂靜中空靈的歌聲,是茫茫雪國的一縷暗香。不經意闖入,撥亂一池春水。

“鏡子的襯底,是流動着的黃昏景色,就是説,鏡面的映像同鏡底的景物,恰像電影上的疊印一般,不斷地變換。出場人物與背景之間毫無關聯。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則是朦朧逝去的日暮野景,兩者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不似人間的象徵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臉龐上,疊現出寒山燈火的一剎那間,真是美得無可形容,島村的心靈都為之震顫。”

川端康成這樣寫道。

我想象不出日暮野景裏的透明幻影,卻的確能感受到美的震顫。

葉子是島村的理想,在我看來,島村凝固的心終於開始鬆動,也許不僅僅因為葉子的美,而是駒子的堅持,拉緊了島村的弦。

那些我們曾經不屑一顧忽視的東西,因為執拗地存在,或多或少地在改變我們生活的態度。即使緩慢,即使忽略,卻會在某個不可預見的瞬間,發出磅礴一擊。

葉子最終死於意外,厚重的雪,璀璨的火,在川端康成的筆下,島村並沒有太多的悲傷。負荷沉重的中年人,或許一開始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此,也不會有絕望。

可再渺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大火帶走了葉子,也將島村冰封的雪國熔化出一條縫隙,那些新鮮的積極的蓬勃的東西,從此或可得以萌芽。

在島村的雪國,駒子是空氣,葉子是陽光,再三跋涉,只為那一線生機。

成長總充滿了挫折和磨難,嘲笑和冷漠,猶如單調的雪國。堅持行走,目標便不會遙遠,即使代價昂貴,卻不曾辜負一路相遇的美好,一路堅持的過往。

我大概註定像我的名字一樣,是個樂觀主義者,在這個夏天,讀着悲傷的雪國,我卻看到了希望。

猶如那雪國中的一簇火苗。

我正少年,風華正茂,願這薪薪之火,成就燎原之心。

雪國讀後感 篇二

暑期拜讀《雪國》,本試着去尋找書中描繪的愛情最終卻未看見愛情,而是生命的脆弱與渺茫。

雪國描述的是舞蹈藝術研究家島村三次前往雪國,與駒子、葉子之間發生的情感糾紛的故事:在遠方的一個島國小鎮,那裏有温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無目的前來的遊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遇到的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像是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從而過渡到描寫他們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出身貧寒最中而淪為歌妓,本來她有未婚夫,但未婚夫不幸患上絕症,她只得委身成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但她與別的歌妓格外不同,身為籠中鳥的她卻嚮往着自由的生活,並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能為世俗所接受。為此,她小心而細膩地呵護着自己也呵護着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遊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裏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們絕不可能坦然走在一起,而駒子也知道這份沒有結果的愛情,但她拋開了一切,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讚揚駒子這種對愛情的執着與追求,但似乎這份微茫的愛早就被束縛在了這座偏遠的雪國,隨着時間一同被凍結並流逝,可望而不可及。

與駒子相比,葉子的形像是美麗的虛無,在小説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場意外的火災,葉子在大火中喪生,島村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痛,卻從葉子突如其來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昇華雨心靈的頓悟,頓悟了生死這一人類永恆的思考。他想,這不過是她“內在生命在變形”,葉子會因“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火的洗禮之下,葉子已然超越了駒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層面,超越了肉體。當駒子把葉子抱在胸前,“她因抱着她的犧牲或是對她的懲戒。”當時,駒子的靈魂與葉子的肉體同時幻滅於大火中,小説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消亡於虛無中,這樣一種生死無常的觀點正是川端康成本人藉助島村這個人物形象表達自己對生死和人生的虛無的看法。

雪國謐靜悠遠,以雪景著稱,可偏偏這白茫茫的世界,縈繞着短暫的春日氣息,也許是島村與駒子所度過的那美好的短暫春日;也許是初見時“杉樹亭亭如蓋”的幽深靜謐;只是美都是轉瞬即逝的,如同泡沫湮滅於汪洋,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彷彿生來就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為自己不愛的男人賣身治病,在牽動自己內心的男人面前卻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可能這樣卑微的情感,也會如亮麗的春日般,隨着時間的流淌而散在風中吧。

不同於日本傳統的“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的風格,川端康成是以“虛無”本來面目表現社會人生的,在《雪國》裏,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範,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精神田野。借男女戀情的悲哀,把虛無世界對感動貫穿在人情世故中,暗示人生徒勞。回望,遠方一望無際的原野白雪皚皚,白茫茫的夜空掛着稀落的星星,月色籠罩山頭,清冷而幽靜。

看似寫愛情,實則盡繪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雪是種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徹骨,卻又給人柔軟温柔的感覺。《雪國》也是如此,明明淒冷無比,卻又透出絲絲温暖。這副温暖的畫卷,一遍遍鑑賞,從萬里白雪,走到春暖花開。

雪國讀後感300字 篇三

《雪國》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温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島村是一個有着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温泉旅館,邂逅了藝妓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

小説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絃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小説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

雪國讀後感 篇四

有些書就留下這樣的氣息,引人一再重返,流連不已,川端康成《雪國》讀後感。

《雪國》、《千羽鶴》、《古都》的'合集,以文學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單純清淺,恍若以京都四季風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樂;《千羽鶴》的編織承轉親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跡,以超然的敍述技巧蜿蜒探入內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國》則與兩部作品都極不一樣,透過那樣秉賦強烈、稜角鮮明的虛構,攤開一幀按捺不住卻無以寄託的精神映像。

從火車穿過隧道的那一刻開始,就處處看見兩相映照的風景:島村眼睛裏的兩個女子,駒子徒勞而認真的生,與葉子悲悽而凜冽的死之間,構成亮色與冷色、濃烈與柔斂、漸悟與頓悟的對照,實與虛、動與靜、續與斷的反詰,如霞光對雪色,如鏡裏照現的妖嬈紅顏與窗上浮映的迷離秋水;並非對比,亦非張愛玲所偏好的"參差的對照",而是一體之兩面,是生命在抵達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麗與虛幻,因為不斷的消逝,湧出不竭的眷戀,讀後感《川端康成《雪國》讀後感》。島村並不僅僅是敍述的取角,也是風景的一部分:葉子與行男之死別,正照應駒子與島村之生離;而葉子對於死的決然歸赴,像透過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島村對於生的惝恍繾綣。

解讀這篇小説的虛構動機,讓我想起另一部成雙設對、處處滲透"參差的對照"的作品《石頭記》,貫穿兩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執著於物哀之美,抑或皈依運命的徒勞?當記憶如此纖毫畢見,刻骨銘心,由誰來了悟紅塵虛幻,懸崖撒手?

雪國讀後感 篇五

第一次拿到《雪國》這本書大概是在一年前吧,寫過了全書的書評並且對全書劇情有了初步的瞭解。當然,最讓我不解的也是小説中的那種似有似無的如同飄雪般既美麗又不太真實的幻——一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代表它——類似於虛幻,幻覺的感覺,卻又不同於虛幻,幻覺的實際意義,當然我認為illusion這個單詞從某種意義上與其有相同的感覺。開學時同學們説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而沒有選擇用它寫書評,而我恰好是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中各種幻的疊加而選擇閲讀它。那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幻剛好是其最大魅力點所在,也將書中人物最好地呈現了出來。

首先,主角男子島村,是一位將虛無與真實融為一體的人。他本身作為一位虛無主義者,卻又追求真實,在這同時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各種虛無所吸引。他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包括生命,都是無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體現,但是辯證地去理解分析,又何不是一種境界上的完美。資料表明,他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知識分子階層的消極的人生態度的一種象徵。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這種假象中的美好的經歷,而他們大多又享受於其,儘管他們知道這種美好不能持續下去,或者説只是一種假象。想象一下當一個人在午夜之時站在雪山懸崖處,向下俯視可以看到一座安靜祥和,燈火併非十分通明的歐式小鎮,抬頭則是震撼人心華美炫爛緩緩閃爍着迷離光影的北極光,身後是落滿了白色雪花的植被,耳機裏是迷幻而又充滿了意境的純音樂。在這樣一種白色童話般的意境中,任何一個人都願意讓時間停下,進入這個仙境並且永遠留在其中。而他們卻瞭解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生活在現實中,儘管流連忘返,也只能在觀賞美景後離開他們所想象出的意境。這與島村有一點點相似,唯一差別在人們傾向於回到現實儘管他們十分留念那種意境,而島村似乎傾向於留在意境中儘管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駒子是位真實的人,她既是純潔的,也是風塵的,她的孤獨也直接從行文中體現出來。她是位藝伎,這種為了生存而做的職業,恰恰也映襯了她的真實,而此時她已經喪失了她純粹的美。在變得越來越真實的同時,那種幻覺的美也在漸漸消逝。駒子也在追求這種幻美,無論是她在嘗試追求島村這種沒有可能成功的事情,還是與葉子之間那種不可分割的感覺連接,都可以體現出來。

“駒子和葉子不應該以時間為節點割裂地看,她們本身就是一體的,葉子自始至終作為駒子精神的內核,或者説駒子的心而存在,葉子是她純粹美的自留地。葉子的行為反映了駒子心裏的真實想法,葉子做的事是駒子真心想做的事,葉子説的話是駒子真心想説的話,葉子為行男守墓是駒子真心想為行男守墓,葉子求島村帶她去北京,是駒子想要把她的真心帶去北京。甚至葉子與駒子之間的嫉妒,也是駒子自己心裏的糾結與矛盾。”

那麼葉子這個形象,是虛無的,是完美的,因此是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最後她也離開了這個現實世界。她與島村幻想中的完美是完全重合的,從出場的迷離,到退場的奇幻(意思是她離世的原因過於蹊蹺,一看就是虛構的),她整個人都是虛無的。她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小説中可以算是陪襯作用,又或者説,是個隱藏線索。我認為將葉子道如一個人其實不太準確,現實中的她,倒不如説是一條完美的靈魂。

因此也不難推測出來,駒子和葉子更像是共處於兩個互相平行的時空中的同一靈魂。雪國的一切,終究也只是島村的夢境。小説在一種悽美的夢境中漸漸地消散,悄悄地結束。

雪國讀後感 篇六

川端康成是日本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員,他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質。其作品《雪國》是一本講述日本尋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發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過這樣的故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和複雜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謂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駒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這部小説重點在於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過島村和駒子之間的對話及其之間的關係的演變,極其豐富的表現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這樣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充分的顯現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將這些特殊的食物連接起來,組成了一個個唯美的畫面,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會有情感的共鳴。

作者通過“雪”這樣的事物,來表達在日本所説的美學的體現。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種平靜的心情。人物中島村對於葉子的印象比駒子還要深刻。葉子的出現和逝去,那是一種從靜美的狀態跌落到悽美的情景。總而言之,這部小説是川端康成對日本傳統文化的擔憂,即營造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環境來寄託自己對日本文化及其傳統美學觀念的情感。整部小説都體現了川端一種孤寂的心靈,表達自己的一種終極理念。

雪國讀後感 篇七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漫天飄着雪花的國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頂,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裏,都應當有厚厚的雪,因為冬天的日本應當是屬於白色的。

我之所以讀《雪國》這本小説,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簡介時説作者川端康成在這本小説中有很多描述雪國的絕美片段,這大概也是吸引我這本小説的動力吧。

川端康成,對於我是一個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隻鶴》都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著名的小説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繼死去,自我有飄無定所,心境憂鬱成疾,逐漸構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在之後的創作中就構成了一種陰鬱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裏,主要是反映一些社會想象,可是由於之後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的影響,逐漸脱離現實,而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小説被認為是他前後期思想的分水嶺。

《雪國》一書主要寫的是主角島村與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對雪國那裏奇特美景的描述。主要人物島村是一個研究歐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國是遇上了年輕美麗的藝妓駒子,駒子是一個很出色的藝妓,不僅僅會舞蹈,三絃,並且還有記日記的好習慣。在島村的眼裏,他們的關係只是藝妓與恩客的關係,駒子卻仰慕者有才華的島村。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後,只能央求他:一年來一次就好,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才持久。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他遇見了葉子。葉子在他眼裏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駒子問起葉子的情景,但駒子都含糊其辭,不願多説。在島村第三次來雪國時,葉子為了救劇場裏的孩子從二樓掉了下來死了,可是島村對於葉子也只是表以同情,並沒有什麼其他表現。倒是駒子,抱着葉子的屍體發瘋的叫喊。

在這部小説中,我覺得駒子是一個很矛盾的人物。在應對島村時,是一個温柔的女人,一個痴心期望能等到感情的女人,可是在應對葉子及行男時,她又是一個似乎很無情的人。她對於島村的痴情書中有這樣一段資料:“你在數什麼?”他問過之後,女子仍舊默默地屈指數了好一陣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嗎,你是在數日子吶?七、八月連着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記得那麼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那裏講述的是駒子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向他説他離開那裏有多久了她還記得。從這段話中我們似乎能夠體會到駒子對於島村離開那麼久所表現出來的幽怨之情。可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時候,她卻寧願在候車室送島村,也不想回去見行男最終一面。駒子為什麼不回去見行男,據她自我所説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實在我看來駒子在這部小説中是一個挺杯具的主角。她為了師傅家的兒子去當了藝妓,在無奈和無趣的藝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島村這樣一個具有才華的男人。在她愛上島村後換來的卻是一年來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發現自我都快瘋了。

在小説中還有一個穿梭其間的人物——葉子。作者似乎沒有用多少筆墨來寫葉子,可是我卻能在很多地方感覺到葉子的存在。島村對葉子好奇的詢問,旅館老闆娘對葉子的評價,還有葉子經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個小説中似乎是一個很完美的人物。連最終她的死也是那麼悽美。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這個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回頭看看葉子短暫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她,讓旁觀的島村都認為他們是夫妻。再是之後行男快死的時候,駒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島村苦苦哀求的場景令人同情。最終就是葉子為了救失了火的劇場裏的孩子而從二樓摔下來的場景讓人起敬。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只護理過一個人,而我再也不要做護士了。她因為自我照顧的第一個病人死去而把職責歸咎在自我身上,並且經常去行男的墓地為他上墳,並且下定決心不再當護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終的結果卻是在救人過程中死去了,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在幾個主角中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島村先生了。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在我看這部小説之前,我看過關於這篇本書的簡介和人物分析。在眾多的簡介中都説島村先生是一個坐吃祖業並且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雖然他也研究歐洲舞蹈,可是不足以説明他是一個進取上進的人物。隨後在閲讀這本小説時我也發現島村是一個個性不怎樣讓我喜歡的人。在島村第一次來雪國時就讓駒子去幫他找藝妓,並且在駒子説找不到藝妓時,島村一臉的死纏爛打,必須要她幫他找。在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的路上,他遇見了葉子,明顯島村又對葉子產生了好感,在之後他經常向駒子打聽葉子的事。他明白駒子很喜歡她,可是他還向駒子打聽另外一個女人的事情,這是存心讓駒子悲痛。在島村第二次來雪國時,當他看到駒子穿着藝妓的衣服時,他自語道:她還是當了藝妓了。這種語句在我讀來就有那麼一些看不起的情緒在裏面。就算島村對駒子以前就沒有好感,那對葉子他是有好感的,可是在葉子從二樓摔下來的時候他卻只是感到同情,僅此而已。這就直接證明了島村這個人的薄情。在與外面的女人尋歡時,無所不至,在回到家時,又擺出一副好好先生的嘴臉,對妻子孩子感到愧疚。讓我感到他很虛偽。

在我看完小説後,我又看了電影版的《雪國》。在電影中故事有一些不一樣,表現的方式更加的直白。在讀小説時我對於小説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有一些不理解,可是看過後,我就對這個故事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駒子和島村的關係中,駒子是很喜歡島村先生的,由於他的性格,由於他的才華。可是島村只視駒子為雪國的玩樂伴侶,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感情。在小説的結尾沒有交代人和人的歸宿,可是我們都能夠猜出這兩個人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在島村和葉子的關係中,他們總是若即若離的關係。島村對葉子有好感,可是有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只是會有時問問駒子關於葉子的事情。在駒子含糊其辭時他也沒有怎樣去深究。在葉子為了救人而從二樓摔下來時他也只是看着駒子和葉子抱在一齊,對葉子感到同情,沒有什麼太多情緒流露。顯然島村對於葉子只是有一些好感而已。

在看小説是我就一向在想駒子和葉子之間的關係,為什麼駒子不願意提到葉子,對於葉子似乎充滿了敵意。看了電影,我發現駒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島村對葉子的好感,而不願與葉子交流。在駒子從島村口中得知葉子求島村好好對待駒子時,相信駒子對葉子的想法也改變了。這也應當是駒子在明白島村的心意後發現葉子又從樓上摔下來死去崩潰的原因吧。在駒子的親人相繼離世後,葉子已經是她最終的親人了,可是此刻連最終一個親人都要離她而去,這也難怪駒子會崩潰。

在《雪國》這部小説中,如果錯過了那些描述風景的文字,就是一種遺憾了。我們能夠來欣賞一下這雪國到底是怎樣一個美法。

“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個山容映成深寶藍色,輪廓分明地浮現出來。月色雖已漸漸淡去,但餘韻無窮,並不使人產生冬夜寒峭的感覺。”,“島村彷彿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着自我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兩段話是島村在火車上看到的雪國風景。在坐火車時,我會覺得窗外的景色從眼前閃過的時間過快而不去觀察,可是作者在描繪雪國風景時感覺是在寫一幅靜止的畫,月落迎晨,寒意料峭,像是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迷失在了這種美妙的感覺之中。

在最終一章中也有一段關於景色的描述。“茫茫的銀河懸在眼前,彷彿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真是美得令人驚歎不已。島村覺得自我那小小的身影,反而從地面上映入了銀河。綴滿銀河的星辰,耀光點點,清晰可見,連一朵朵光亮的雲彩,看起來也像粒粒銀砂子,明澈極了。”這是島村在葉子死前看到的景象,美麗的銀河,在葉子死時,在他眼前,在他心裏傾瀉而下,這種壯觀的場面,讓我們震驚,也為葉子這種無謂的犧牲精神而震驚。

不管外界怎樣評價《雪國》這部小説,我認為它在我理解的寫作意義下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説,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象。

雪國讀後感 篇八

如果,人的生命是浮在黃昏霞光上的一瞥幻影,不屬於他靜寂的觸碰,又怎能真正地去握住它,感受它幻影裏的翻湧,温度呢?似乎終究也免不了暮光安謐而又撲朔迷離的黯滅,成為消逝在歲月裏的煙裊,散滅在無窮而本就虛幻的世界裏,最後成為無聲的世界本身。

讀《雪國》,感受到靜寂的如同非現實的雪與人的情感的無限交融,一如在初雪的早晨,踩在空靈的空氣般,去拜訪靈魂另一方的自己。《雪國》由駛往雪國的列車開始,窗外不停掠過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雙眸,撲朔迷離,似真似幻。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後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地的藝伎駒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故事的結尾,在一場在銀河的清晰的礫光與雪的互映中的火災,結束了葉子悽美的生命。

這樣悽婉的故事在北國的靜謐潔淨的雪中,一次次跳躍着,暗淡青空,淡淡的晚霞韻着近於沉睡的山巒,白晶的杉林獨自嗚咽着,孤冷的月色漾在積雪的面龐,風中低喃的白花似飄似落地繚繞在山谷的雲氣裏,沒有一隻飛鳥,山麓的原野也迷幻在一望無垠,像天的彼方伸展的靜謐裏,人與景渾然一體,互通着情感,不言不明,欲斷猶綿。生命猶如靜景,靜景亦有如生命,浮托在虛幻的永恆的靜寂裏。一如在生命的後面,時間的前面,佇立着。

《雪國》中悠長流逝又近乎永恆靜止的是虛幻,無論是從開始,還是結束,雖然悲情與清冷一直縈繞在故事的氛圍中,然而並未給人以一種極度的絕望或痛苦,就像故事不斷閃現的鏡子般,一瞬而過,不留痕跡,不染半色,渺茫地在意識裏走過又回來,牽着思緒愈發感到無可明説的悲哀。

鏡子,像生命的折影,有感情作霧,擦過,有浮現,不碰,又只是一層煙霧,虛渺,徒勞。

島村和駒子的相遇到相親,中間總有一種疏離又欲近的潔淨之感,“鏡裏閃爍的白光是雪色。雪色上反映出姑娘緋紅的面頰。真有一種説不出的潔淨,説不出的美。也許是旭日將升的緣故,鏡中的白雪寒光激射,漸漸染上緋紅。姑娘映在雪色上的頭髮,也隨之黑中帶紫,鮮明透亮。”駒子純淨如雪,又如雪般並不寒峭,反而是清涼,然而駒子的一生都在“徒勞”當中度過,她對幸福的不懈追求與勤奮刻苦在島村看來都是徒勞,記日記是徒勞的,苦練三絃琴是徒勞,對他的愛更是徒勞,對他而言,“駒子撞上一堵虛無的牆壁,那回聲,在島村聽來,如同雪花紛紛落在自己的心坎上”。島村坐上火車離站時,駒子的面龐消逝在眼前,“在島村看來,這又是介於夢幻同現實之間的另一種顏色。島村彷彿坐上了某種非現實的東西,失去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陷入了迷離恍惚之中,徒然地讓它載着自己的身軀奔馳。單調的車輪聲,開始聽的時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話語。這話語斷斷續續,而且相當簡短,但它卻是女子竭力爭取生存的象徵。”駒子的身影映在朝雪的鏡子上,温靜卻又使人感動,似乎是從雪國走來的自己,演繹着生命的虛無和本性的一如往初與熱烈,這是怎樣的一種蒼茫。駒子送島村到車站時,不肯回去看一眼就要斷氣的行男,“我愛怎樣就怎樣,快死的人管得着嗎?”駒子為了幫行男治病而當了藝妓,反倒在最後不願看他一眼,也不願去給他上墳,她的冷酷卻愈發顯得多情,三絃琴清亮地驚動初雪的山巒,駒子就像是生命的動態,總有一份純烈的真情意,即便虛幻,也是不願覆滅的火苗

葉子在整個故事裏本身就具有一種朦朧悽美的氣質,島村在第二次前往雪國的列車上,憑着黃昏霞影的鏡子,感受到一種超現實的世界,“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流動的暮景讓葉子的眼眸驀然宛若透明般,極具虛幻之美,又讓人有一種迷離的無措感,“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 我迷幻在屬於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心靈中,不禁同島村發出這樣的悟道, “難道是自己還沒有從暮色蒼茫的鏡中幻境裏清醒過來麼?那暮景流光、豈不是時光流逝的象徵麼?”那搖曳的燈火,迷離的暮景、鏡像閃現着美妙的動態美,而它的隱引起島村的流逝感。不僅是暮景流光,物換星移、花開花落、四季更替、日出月落,時間無不是在此中不斷流逝。島村對此是哀愁的,無奈的。

雪國的結尾,在雪夜火災裏,葉子像駒子房裏靜寂翩翩而落的飛蛾般,“像玩偶似地毫無反抗,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這瞬間,生與死彷彿都停歇了。”島村望見銀河,“猛然間彷彿自己飄然飛入銀河中去。銀河好像近在咫尺,明亮得似能將島村輕輕托起”,在這樣的迷濛中,島村想到漫遊中的詩人芭蕉,想到大海上的銀河是否也是如此瑰麗遼闊。大氣,澄明清澈的銀河,“不僅裏面的點點繁星一一可辨,就連天光雲影間的斑斑銀屑,也粒粒分明。”那冷幽、明麗的銀河猶如極光傾瀉在島村身上,使他感覺如在地角天涯一般。在澄明的、彷彿要擁抱大地的銀河映照下,葉子完成了她自由生命的轉換。終於葉子在翩躚的火花中,化成終極的虛幻,永恆的靜寂。

安存,是生命的常態,卻常讓我們困惑於生存的意義,我們的世界於我們常有一種抹去生命美好的流逝感,究竟,是世界奪走了我們,還是我們模糊了世界,人的存在本是一種真實,而人的情感卻如同一種幻境,也許正是這樣的朦朧感讓我們更有意識去尋找自己,我們也許還不足夠清楚這個世界與自己,但白手就坐,也只是在消磨自己,或許駒子的努力只是徒勞,但從沒有人能忽略飛蛾撲火時的勇敢淨絕,因為這已足夠讓黑暗掩首。所以,無論最後我們想要得到什麼,無論我們的命運是否只是一面鏡子,真情熱烈地撲向所愛的物和人,終究你還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一瞬閃光,這樣的純真,已足夠用一生的靜寂來換取。

浩渺的世界中,人如激流中一葉扁舟,人生固然有許多無奈,然而純粹的情感就已足夠成為人生漫漫征程的雪花,單純至極,心靈不做流亡者,一方雪國的淨土之美就還能在生命中展現張力,守候住雪國,縱然生命流逝虛茫,懷揣真純的心意,生命即使稍縱即逝,成為一瞬閃光,終究不枉歲月,擁有光芒的獨美,孤豔。

物我交融,感受生命的純粹,間隙窺探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靜渺的生命,其實就是世界的一體,輪迴,更有一種精妙。眾妙,曷如悽美,曷如彼生,可還見東坡先生雲“”,人生一世,不分對錯因果,恍然離過,留不住的也能煙捲而散,戲看宿命,也能靜觀獨得一番人生味道,虛幻,是我們的宿命,明瞬,是我們的絕唱。此生當下,在唯真態。

雪國讀後感 篇九

初見川端康成的《雪國》,不禁為這個充滿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動,過往曾耳聞的童話不由浮上心頭。“在雪花飄落最紛密的地方,會有一個僅有有心人才能見到的國度。對這雪虔誠地許願,當雪止之時,願望便會實現。”藉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這大概是一部與愛相關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願總與愛相連,不是麼?但當我讀至最終時,卻分明感覺一頭霧水。直至第二遍讀畢,我認為這是一部與愛無關的作品,它的其中僅有清冷的交流與疏離的淡漠。讀罷三遍,我又忽覺其中字字句句,皆滿懷愛意。那是種獨樹一幟的愛,是建立在皚皚雪原之上,冰冷蒼茫,但又如鮮活跳躍的心臟一般,豔麗、熾熱、充滿力量的愛。而作品又有一種與《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國》便也造就了頃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題而生,悽愴動人。

來自東京的青年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邂逅女子葉子。他用結霜的玻璃擦淨借反光觀察葉子的片段,在我看來是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島村欣賞一瞬而逝的光照在葉子臉上的時候,在感歎同時,又有一種哀傷的情質,刻畫細膩動人。

全文的主線牽引卻是始終圍繞島村與藝伎駒子。兩人情感不類男女之愛,但又高於朋友之間。其間在過程中,表現出生動的矛盾,彷彿兩人都是在猶豫着試探。駒子無疑有顆善良之心,為了前未婚夫的病成為藝伎。,藝伎、舞女,日文寫做“踴子”,由名便可見。出賣舞姿的人,無疑地位低下。而駒子卻有自我的矜持與原則,外表柔弱,內心堅強。

作者在本書中,着很多筆墨粉飾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並不僅僅限於“哀”,而是以“哀”為本,衍生至多樣的情感。性質與“睹物思情”“觸景生情”相類。物哀一詞廣泛用於日本文學概述,體現出一種對易逝美景的異常喜愛。如日本人愛櫻花,不僅僅是因為櫻花開時美麗絢爛,也因為其花期短暫,頃刻間便凋謝,帶着壯麗、決絕的美感。在日本還有種説法,叫做“一期一會”,指的便是“一生僅有一次的緣分”這種帶有少許瘋狂意味的觀點,生動表現出了日本人對於完美事物的態度。日本地理景緻優美,雪原、海灘、林海、火山、温泉,迥異的好風光緻密集中在一片狹窄國土上。可日本又偏偏處於版塊交界處,自然災害的頻發,在自豪於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完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極必衰”,太宰治,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人間失格》《金閣寺》《羅生門》等均為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卻都在頂峯階段走上自決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獲諾獎兩年後自殺。裏面主客觀緣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證罷。

在“雪國”中,帶有此類語句:“……並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象,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齊,描繪出一個超脱人世的象徵世界……她的與燈光重疊的一瞬間,就像在夕陽中飛舞的夜光蟲,妖豔而美麗。”而在全文最終,村子發生火災,使一切事物都化為烏有,包括葉子的生命。島村卻並未過多涉於悲痛,而是被頭頂的銀河所深深打動,攝住神魄。

整部作品語言優美,在清寒的雪的國度,仿若僅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發生一幕幕平淡無奇的人生短劇,無聲無息,虛空飄浮,最終,全部被通紅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乾乾淨淨。泯滅一切的火焰彷彿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異又是為了抹殺而存在的。全文讀畢,心中情緒複雜,悲而不傷。毫不激烈澎湃,深層的脈動卻猶清晰可辨,更富於張力與衝擊力。極盛生命的燃燒,便只能用憂傷的美麗來形容。

藝伎駒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島村的未來也被紮上細微的芒刺在心尖。葉子的將來早已不復存在。三個人的命運偏軌,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將三個人的毀滅盛盤置於我們面前,清醒之時也已無從尚饗。三個小人物,一出默劇,演畢各奔東西,湮於人世洪流。芸芸眾生,蒼蒼白骨,覓不見影蹤,庸庸碌碌。如開頭,實現願望的雪國,終歸恍生一夢。物哀精魂滲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國度,在一個幻滅通往下一個幻滅的迷途中昇華為所謂永恆。我不得不稱之為是偉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