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框架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04W

框架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開題報告框架怎麼寫

開題報告框架怎麼寫

在做了各方面的準備之後,綜合實踐活動就面臨着開題的問題了。怎麼樣開題呢?其實開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寫開題報告,寫好了開題報告,開題的任務就基本完成了。什麼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我們要把在準備工作當中蒐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寫開題報告了。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我們的課題在準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當然擬題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標題不能太長,要簡潔明瞭;二是要準確樸素,不能為了好看而搞得花裏胡哨的,反而讓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語要規範,有些人為了譁眾取寵,有意在標題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詞彙,或者乾脆現搬一些口號式的新名詞,結果弄得文不對題。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説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説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説明部分裏就是説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敍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敍述自身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敍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瞭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説,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説程序等。一般來説,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同學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身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採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採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閲各類資料、圖表等 ,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身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説本課題準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裏應該着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身的課題大概準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説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準備階段、查閲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採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範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同學不能明確自身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複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彙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的資金是多少,比如蒐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第2篇】開題報告結構框架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建築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麼與之相關的框架結構又該怎樣去設計呢?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由於其平面佈置靈活、自重相對較輕等優點在我國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例如辦公樓、醫院、學校校舍及工業廠房等。然而,框架結構也有其缺點,比如,抗側剛度小、節點區域應力集中顯着、並在強烈多維地震動作用下結構容易產生過大的非線性水平位移等。在實際震害中,框架樑往往先於框架柱產生破壞,並不能很好地保證強柱弱樑的抗震設防要求。一般來説,各類建築物在地震動作用下產生的破壞甚至倒塌是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受到損失的首要原因。據統計,各類結構物倒塌造成的人員傷亡佔地震中傷亡總數的95%.實際震害調查結果顯示,倒塌比例較高的建築類型主要有磚混結構、底框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框架結構的倒塌主要以整體倒塌模式為主,外圍圍護結構及填充牆的破壞也比較顯着。倒塌是由於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喪失承擔重力荷載的能力而引起的。而整體倒塌通常由地震作用下結構產生較大的層間位移引起,同時受到p-4效應放大和構件強度剛度承載力退化的影響,結構逐漸失穩直至側向傾覆。震害調查報告顯示在框架結構破壞的案例中存在大量外圍圍護結構以及填充牆破壞的情況,這不僅造成了人們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傷害,還對震後建築修復帶來一定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以及軸壓比、框架填充牆等因素對框架結構抗倒塌性能的影響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不僅可以預測框架結構在未來地震作用中的地震反應,對可能遭受的結構破壞甚至整體倒塌進行預防,還可以對框架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平進行更準確地分析評價,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完善結構設計方案以及對既有建築的改造加固。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增量動力分析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地震作為一種隨機往復載荷,對於結構的破壞是一個損傷累積的過程,用強度準則和變形準則很難描述這一現象。ida方法可以對框架結構進行從彈性狀態到彈塑性狀態直至倒塌的全過程分析。對於這方面內容國內外學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1977年,bertero將同一條地震動作用下的多次非線性時程分析結果放在一起,以試圖瞭解逐級放大的地震作用對結構非線性發展的影響規律以及結構從弘性、非彈性直至發生整體倒塌的全過程中結構的性能。這種分析方法被稱為ida丈法。

清華大學葉列平、陸新徵等通過漢川地震極震區框架結構抗倒塌的研究得出增強結構整體性及宂餘度可明顯提高結構抗倒塌儲備係數的結論。馮世平等人研究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反應。對結構處於不穩定狀態(下降段)時的動力反應進行了討論,還探討了極限曲率延性比和強度降低率在結構地震倒塌反應中的應用。

2.2地震易損性分析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20世紀70年代初地震易損性曲線首先被用於對核電站的地震概率風險評估,隨着易損性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展了對核電站以及其它重大結構(如混凝土重力壩、變電站結構以及古塔等)的地震易損性分析研究。作為生命線工程,橋樑結構的地震易損性研究也受到了各國學者的廣泛重視。國內外學者、機構對結構地震易損性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成果。

muratserdar選取三層、五層、七層的rc結構房屋,採用人工地震波作用在不同層數的房屋,分析不同層數的rc結構的易損性。美國的地震損失評估軟件hazus在大量研究者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性能設計理論和能力譜方法,給出了各類建築結構的地震易損性曲線。

李謙對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基於ida方法進行了研究,並把ida方法應用到了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地震易損性分析中。呂大剛、常澤民將可靠度引入了結構易損性分析中,對結構進行基於可靠度的整體和局部易損性的分析。

3、參考文獻。

[l]周雲。土木工程抗震設計(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

清華大學土木結構組,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結構組,北京交通大學土木結構組。漢川地震建築震害分析[j].建築結構學報,, 29( 4) :129

[3]蔣歡軍,鄭建波,張樺。基於位移的抗震設計研究進展[j].工業建築。,3 8(7):1-5

[4]朱健。鋼筋混凝土結構易損性分析與地震風險研究[d].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5]ngth and deformation capacities of buildings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pisters k s edg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1977, 211-215

[6]mwafy m, elnashai s. static pushover versus dynamic collapse analysis of rc buildings.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1,23(5):407-424

【第3篇】土木工程框架結構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撰寫畢業論文是在校大學生最後一次知識的全面檢驗,是對學生基本知識掌握與提高程度的一次總測試,同時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增強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土木工程框架結構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有需要的可以參考。

1.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畢業設計是一個總結性的教學環節,是學生全面系統地融匯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並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通過本教學環節,要加深學生對所學基本理

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設計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有關單位工程建設從方案制定到施工組織的全過程系統性的訓練。通過畢業設計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正確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畢業設計要求我們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系統的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解決與之有關的所有問題,熟悉相關設計規範、手冊、標準圖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因此畢業設計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着重要意義。在完成本次畢業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運用感性和理性知識去把握整個建築的處理,這其中就包括建築外觀和結構兩個方面。還需要我們更好的瞭解國內外建築設計的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更多的這方面的學術動態,以及我們在以

後的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方向。同時積極、獨立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也是為今後的實際工作做出的必要的準備。

一、研究現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是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國可以分為:建築工程、橋樑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鐵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給水和排水工程、環境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深知土木工程設計範圍之廣,以及和社會生活聯繫之密切。我們在校只是學習了土木工程這一個小的分支並且着重學習了工民建部分。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方面就結構佈置部分有以下幾種結構: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板柱剪力牆結構、框架支撐結構、筒體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巨型結構等等。就此次的設計題目,以及結合任務書所給定的各項條件,選擇了框架結構比較合理並且切合實際。

二、發展趨勢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樑,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樑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可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也可構成豐富多變的立面造型。國外多用鋼為框架材料,而國內主要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結構可通過合理的設計,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這種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作為一種常用的結構形式,具有傳力明確、結構佈置靈活、抗震性和整體性好的優點,

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多層的工業與民用建築中。隨着社會的發展,多層框架結構的建築越來越多了。但隨着結構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樑柱構件的彎矩和剪力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樑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將給建築平面佈置和空間處理帶來困難,影響建築空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價方面也趨於不合理。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製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户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框架結構房屋的佈置應對稱、均勻,減小抗側剛度中與水平荷載合力作用線的距離,減小結構重心和剛度中心之間的距離,以減小結構發生的扭轉。由於框架構件截面較小,抗側剛度較小,在強震作用下結構整體位移和層間位移都較大,容易產生震害。此外,非結構性破壞如填充牆、建築裝修和設備管道等破壞較嚴重。因而其主要適用於非抗震區和層數較少的建築,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除需加強梁、柱和節點的抗震措施外,還需注意填充牆的材料以及填充牆與框架的連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變形過大時填充牆的破壞。框架結構是柔性結構,有水平位移,房屋的總水平位移越大,人的感覺越不舒服,而層間位移會影響建築物的裝修和隔牆開裂,因而對這兩種水平位移進行限,這樣在設計中要增大房屋的抗側剛度。在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中,柱頂、柱底、樑端易出現裂縫。作為一座培訓中心實訓大樓設計,在設計之前作為設計者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瞭解其所屬位置地理、經濟條件。而作為本課題中框架結構的實訓大樓,必須整體設計、大門入口設計要體現實訓大樓的風格。設計要滿足室內水、電、暖、訊、消防、抗震等配套設計要求。因此必須察看相應的規範、標準等。

三、研究方法

框架是典型的杆件體系,近似計算的方法很多,工程中最實用的是力矩分配法及d值法,前者多用於豎向作用下求解,後者用於水平作用下求解。

這些方法的使用都作了以下幾點的假定:忽略粱,柱軸向變形及剪切變形。杆件為等截面等剛度,以杆件軸線作為框架計算軸線。在豎向荷載下結構的側移很小,因此在做豎向荷載下計算時,假定結構無側移。

四、應用領域

框架結構可設計成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框架鋼結構常用於大跨度的公共建築、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築物中,如劇場、商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 代寫 、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

2.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一.研究的問題

主要研究混凝土框架建築設計和結構受力的問題。因為方案是常州市某實訓中心培訓大樓的建築及結構設計,實訓中心是培訓學習的主要場所,建築特質應該能

代表培訓機構的特色,體現培訓機構的優良培訓氛圍。以建設綠色建築為主要目標,以節水,節能等為重點,尤其着重考慮建築的安全性能。

二.研究途徑

1.收集相關資料,複習之前學習的相關知識點,查遺補缺,學習熟悉使用相關軟件。

2.根據地質情況進行相關的結構設計,確保房屋結構的耐久性、穩定性、安全性。

3.運用pkpm等結構運算軟件進行結構複核,從而最終確定最優計劃。

4.進行房屋和建築設計,最後繪製施工圖。

參考文獻

1徐秀麗主編,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安靜波主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國電力出版社,

5陳宗平,薛建陽主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中國電力出版社,

指導教師意見:

1.對“文獻綜述”的評語:

2.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第4篇】關於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樑、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發佈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 項目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荷載規範、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範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築抗震等設計規範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範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範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於建築物(包括一般構築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於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製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採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並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於“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範(或標準)中採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 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4.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於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5.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6.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

極限狀態 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就不能滿足設計規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狀態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極限狀態可分為兩類: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於繼續承載的變形的極限狀態:

(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

(2)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於繼續承載; (3)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如壓屈等)。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一限值的極限狀態。出現下列狀態之一時,即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

(2)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

(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態。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採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為定值設計法和概率設計法兩大類。

1.定值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載、材料強度、幾何參數、計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經驗為主確定的安全係數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況下結構的荷載效應s(內力、變形、裂縫寬度等)不應大於結構抗力r(強度、剛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我國和國外主要都採用這種方法。

2.概率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統計為主確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非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觀念來設計結構,也就是出現結構荷載效應3大於結構抗力r(s>r)的概率應小於某個可以接受的規定值。這種方法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至70年代後期在國際上已進入實用階段。我國自80年代中期,結構設計方法開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過渡。

面向對象編程

使創建windows程序較為容易的關鍵技術是面向對象編程,或oop。這種技術可以創建可重用組建,它是程序的組成模塊。

幾個定義

控件 提供程序可見界面的可重用對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標籤和命令按鈕。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統引發的動作。事件的示例有擊鍵、單擊鼠標、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端口接收數據。

方法 嵌入在對象定義中的程序代碼,它定義對象怎樣處理信息並響應某事件。例如,數據庫對象有打開紀錄集並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

對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徵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體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對象的示例。

過程 為完成任務而編寫的代碼段。過程通常用於響應特定的事件。

屬性 對象的特徵,如尺寸、位置、顏色或文本。屬性決定對象的外觀,有時也決定對象的行為。屬性也用於為對象提供數據和從對象取回信息。

5.設計主要內容

本軟件適用於現澆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的框架的設計。畢業設計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鋼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對結構力學教研室版平面鋼架分析程序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

(1) 編寫自動生成節點座標和單元節點編號的程序,或以圖形方式輸入計算簡圖。

(2) 修改程序,使之適合多工況內力計算; (3) 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特點,設計適當的人機界面。輸出應可選的顯示各構件端力和內力圖。

2.編寫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機構的構件設計程序

(1) 根據有關的規範,應明確計算的各種荷載(恆載、樓屋面活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的計算方法,在次基礎上編寫自動生成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點荷載和單元荷載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確定。自振週期用經驗公式確定。

(2) 計算各種荷載單獨作用時框架各杆件的內力。計算結構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隨機)文件中。

對豎向荷載下的樑端彎距進行塑性調幅。

(3) 在(2)中產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礎上,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的荷載組合下,樑、柱控制截面的內力。計算結果存放在適當的文件中。

(4) 從(3)生成的文件中選出最不利組合,同時給出截面配筋。

樑、柱截面配筋的確定應考慮抗震設計的要求。

(5) 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根據計算結果和構造規定,用auto-cad vba 繪製樑、柱配筋圖。

5.成果形式

本畢業設計的成果應包括:

1.可運行的、並能給出正確計算結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軟盤中,應至少有一個算例的數據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鍵入數據的前提下,顯示正確地運行結果。

2.軟件使用手冊

這是為用户準備的關於軟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驟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軟件説明書

這是軟件作者的工作檔案,是軟件維護的基本資料。其中應包括:

(1) 軟件所依據的工作檔案、力學和工程結構模型的較為詳細的描述,主要的計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號的含義,重要算法的文字説明:

(2) 程序的結構:模塊的劃分的情況、各模塊相互之間的關係及各模塊的功能;

(3) 帶有較為詳細的註釋的源程序文本。其中應註明各標識符的含義(儘可能的採用通用公式中的符號)。各程序段的功能、相應的數學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説明; (4) 為使他人根據軟件説明書讀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資料。

(5) 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遞交樑、柱配筋圖紙一張。

4.對自己所編程序的評價

(1) 對算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必要的分析;

(2) 總結軟件設計過程中的經驗和及教訓,提出設計改進意見。

以上各項資料處源程序文本以軟盤形式提交外,其餘均用計算機打印。

6.進度計劃

第一週 畢業實習,參觀工程,收集資料 。

第二週 需求分析:描述計算機模型,編些初步的軟件説明書。

第三週 軟件設計:選擇模塊劃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塊設計: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樑柱截面數據)

或 數據輸入界面設計(可視化圖形輸入)

第五週 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框架數據、附加荷載)

第六週 模塊設計:荷載計算(恆載、活載),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七週 荷載計算(風荷載、地震作用),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八週 模塊設計:樑配筋計算

第九周 樑荷載組合,確定樑配筋

第十週 樑荷載組合,確定樑配筋

第十一週 模塊設計:柱配筋計算

第十二週 柱荷載組合,確定柱配筋

第十三週 柱荷載組合,確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軟件測試 或用autocad vba 繪製樑、柱配筋圖;

第十五週 軟件測試

第十六週 整理源程序,編寫軟件説明數和用户手冊

第十七週 編寫軟件説明書和用户手冊,形成畢業設計全部文件,準備答辯。

第十八週 畢業答辯

【第5篇】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樑、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發佈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 項目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荷載規範、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範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築抗震等設計規範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範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範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於建築物(包括一般構築物)的整個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於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製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採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量,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並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於“概率設計法”,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範(或標準)中採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 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1.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2.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4.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於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5.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6.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

極限狀態 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就不能滿足設計規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狀態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極限狀態可分為兩類: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達到不適於繼續承載的變形的極限狀態:

(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

(2)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於繼續承載; (3)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如壓屈等)。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一限值的極限狀態。出現下列狀態之一時,即認為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

(2)影響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

(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狀態。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為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採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為定值設計法和概率設計法兩大類。

1.定值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載、材料強度、幾何參數、計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經驗為主確定的安全係數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況下結構的荷載效應s(內力、變形、裂縫寬度等)不應大於結構抗力r(強度、剛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我國和國外主要都採用這種方法。

2.概率設計法: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統計為主確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非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觀念來設計結構,也就是出現結構荷載效應3大於結構抗力r(s>r)的概率應小於某個可以接受的規定值。這種方法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至70年代後期在國際上已進入實用階段。我國自80年代中期,結構設計方法開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過渡。

面向對象編程

使創建windows程序較為容易的關鍵技術是面向對象編程,或oop。這種技術可以創建可重用組建,它是程序的組成模塊。

幾個定義

控件 提供程序可見界面的可重用對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標籤和命令按鈕。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統引發的動作。事件的示例有擊鍵、單擊鼠標、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端口接收數據。

方法 嵌入在對象定義中的程序代碼,它定義對象怎樣處理信息並響應某事件。例如,數據庫對象有打開紀錄集並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

對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徵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體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對象的示例。

過程 為完成任務而編寫的代碼段。過程通常用於響應特定的事件。

屬性 對象的特徵,如尺寸、位置、顏色或文本。屬性決定對象的外觀,有時也決定對象的行為。屬性也用於為對象提供數據和從對象取回信息。

5.設計主要內容

本軟件適用於現澆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的框架的.設計。畢業設計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鋼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對結構力學教研室版平面鋼架分析程序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

(1) 編寫自動生成節點座標和單元節點編號的程序,或以圖形方式輸入計算簡圖。

(2) 修改程序,使之適合多工況內力計算; (3) 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特點,設計適當的人機界面。輸出應可選的顯示各構件端力和內力圖。

2.編寫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機構的構件設計程序

(1) 根據有關的規範,應明確計算的各種荷載(恆載、樓屋面活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的計算方法,在次基礎上編寫自動生成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點荷載和單元荷載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確定。自振週期用經驗公式確定。

(2) 計算各種荷載單獨作用時框架各杆件的內力。計算結構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隨機)文件中。

對豎向荷載下的樑端彎距進行塑性調幅。

(3) 在(2)中產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礎上,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的荷載組合下,樑、柱控制截面的內力。計算結果存放在適當的文件中。

(4) 從(3)生成的文件中選出最不利組合,同時給出截面配筋。

樑、柱截面配筋的確定應考慮抗震設計的要求。

(5) 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根據計算結果和構造規定,用auto-cad vba 繪製樑、柱配筋圖。

5.成果形式

本畢業設計的成果應包括:

1.可運行的、並能給出正確計算結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軟盤中,應至少有一個算例的數據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鍵入數據的前提下,顯示正確地運行結果。

2.軟件使用手冊

這是為用户準備的關於軟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驟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軟件説明書

這是軟件作者的工作檔案,是軟件維護的基本資料。其中應包括:

(1) 軟件所依據的工作檔案、力學和工程結構模型的較為詳細的描述,主要的計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號的含義,重要算法的文字説明:

(2) 程序的結構:模塊的劃分的情況、各模塊相互之間的關係及各模塊的功能;

(3) 帶有較為詳細的註釋的源程序文本。其中應註明各標識符的含義(儘可能的採用通用公式中的符號)。各程序段的功能、相應的數學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説明; (4) 為使他人根據軟件説明書讀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資料。

(5) 部分編程較熟練的同學可遞交樑、柱配筋圖紙一張。

4.對自己所編程序的評價

(1) 對算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必要的分析;

(2) 總結軟件設計過程中的經驗和及教訓,提出設計改進意見。

以上各項資料處源程序文本以軟盤形式提交外,其餘均用計算機打印。

6.進度計劃

第一週 畢業實習,參觀工程,收集資料 。

第二週 需求分析:描述計算機模型,編些初步的軟件説明書。

第三週 軟件設計:選擇模塊劃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塊設計: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樑柱截面數據)

或 數據輸入界面設計(可視化圖形輸入)

第五週 數據輸入界面設計(框架數據、附加荷載)

第六週 模塊設計:荷載計算(恆載、活載),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七週 荷載計算(風荷載、地震作用),相應的內力計算

第八週 模塊設計:樑配筋計算

第九周 樑荷載組合,確定樑配筋

第十週 樑荷載組合,確定樑配筋

第十一週 模塊設計:柱配筋計算

第十二週 柱荷載組合,確定柱配筋

第十三週 柱荷載組合,確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軟件測試 或用autocad vba 繪製樑、柱配筋圖;

第十五週 軟件測試

第十六週 整理源程序,編寫軟件説明數和用户手冊

第十七週 編寫軟件説明書和用户手冊,形成畢業設計全部文件,準備答辯。

第十八週 畢業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