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簡述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簡述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論文(多篇)

語言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新技術的不斷產生以及新聞媒介種類的不斷增加,同新聞有交叉的學科也不斷的產生和發展起來,新聞語言作為與之相關、相近的學科就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形成,但在研究獲得了較大的進展的同時在一些方面依然可圈可點,本文就目前的新聞語言研究現狀做了一個綜述,對新聞語言的現狀進行分析,綜合整理,希望對後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一個不算成熟的參考。

關鍵詞

新聞語言;研究綜述;研究反思

一、新聞語言研究現狀分析

新聞語言是對社會現實立體的呈現,同時,也是一種鮮明的公共語言,因而,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一方面更容易進行有章可循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着豐富的內涵和意藴值得去研究。

新聞語言具有新聞的屬性,同時又兼顧語言的屬性,是一種特殊的有新聞性的語言呈現,因此,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常常要涉及到一個交叉性學科的研究,如林溪漫《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差異與合流》對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的根本區別展開討論。同時,就新聞與文學“合流”現象進行剖析。鑑於這一特殊的學科屬性,國內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從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來加以劃分,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一)不同研究內容的新聞語言研究

研究新聞語言,首先要弄清楚何為新聞語言,新聞語言至少包含新聞和語言兩個要素。新聞,是傳播者通過傳播媒介向受眾傳播以事實為前提和基礎的信息,新聞語言是“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傳播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因此,在近年來的新聞語言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對新聞語言的本體的研究。這類研究大多體現在對於新聞標題語言、語言運用、模糊語、語用規範以及新聞特性等等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文獻中。

石義彬《論新聞語言的本質特性》認為“新聞語言是如實呈現客觀事實的語言,是人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反思的結果,是一種“受眾約語言”。它來源於社會實踐,依賴於社會實踐,它的面貌總是隨社會實踐的變化而變化,隨社會蘭活約發展而發展的”,由此分析了新聞語言的本質和特性。喻國偉《淺論新聞語言的時代性》認為新聞語言可以從詞彙和語言風格這兩個方面體現它的時代性。“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沒有語言,無以成文學。同樣,新聞的第一要素是新聞語言,沒有新聞語言,一切報道全無依託。”從這個意義上説,新聞語言的研究不可小視。此外,宋嘉揚《論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與模糊性》,艾豐《新聞語言的具體特點——談談在報道中如何使用“具體”和“準確”的語言》、都從不同的內容對新聞語言進行了研究分析。

(二)不同研究角度的新聞語言研究

沙林覺斯蒂芬·厄爾曼説過:“語言有兩種用途。語言可以用來陳述事實傳達客觀的論點,其目的純是交流。同時語言也可以具有一種主要是情感的、能動的功能,即表達、激發感情和影響行為的功能。”新聞語言同時兼備着兩種屬性,因此,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更多的學者會從語用學和修辭學等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分析。

葛西勸、葛素表《對新聞語言中新詞語應用的一點看法》中提出,新聞媒體作為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語詞破碎處,萬物不復存”。李菲《新聞語言中的消極修辭》認為新聞語言的表達效果不僅直接關係着一篇新聞的傳播效果,而且影響着一篇新聞的質量高低,文章主要從新聞標題、詞語的表達以及句式的安排等方面探討了新聞語言中的消極修辭。

(三)不同研究對象新聞語言研究現狀

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現代技術的普及,新型媒體的產生和發展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新聞語言在不同媒體中的呈現和反映形式也因此產生出微妙的不同,這種改變,有其進步的空間,也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對於不同媒體的新聞語言使用研究,也成為新聞語言研究的一個新路徑。

1、以報刊為對象的新聞語言研究

報紙刊物作為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新聞媒介,有其固有的、特定的語言規範,報紙的標題特別是新聞標題“既是新聞事實的濃縮與結晶,新聞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對新聞事實的認識與評價,是媒介對輿論的引導”。所以這一方面的研究佔了很大一部分。丁春花《中國報紙新聞語言中稱謂語系統研究》就以《文匯報》為例,分析了新聞語言中稱謂的類型、特徵、成因及歷史變化。對於鮮少有對新聞語言(特別是報紙語言)這一特殊領域中的稱謂語進行系統、全面地研究。葉林海《報刊新聞語言運用三原則》論述了報刊新聞語言的運用呈現出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遵循三大對立統一的基本原則:樸實與生動的統一、準確與模糊的統一、簡潔與嚴謹的統一。

2、以電視為對象的新聞語言研究

電視自產生以來就很受人們的喜愛,隨着電視的普及、受眾的增多、受眾整體素質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電視新聞語言也開始發生時代要求下的變化。周偉紅、張鳳輝《電視新聞語言探析》中分析了電視新聞的語言有着與報紙新聞語言和廣播新聞語言所不同的特點。此外,《電視新聞訪談語言元功能分析》、《新聞調查——出境記者的敍事特質》等等研究類的學術文章開始出現,甚至對於地方方言類節目的研究也初見端倪。這些都是媒介活動發生改變後隨之而來的語言方式的轉變,這一類研究也是對於電視類節目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聞語言運用及其變遷的必要性的探討。

3、以廣播為對象的新聞語言研究

廣播作為一個重要的傳播媒介,曾有其不可替代的時代意義,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廣播的使用範圍不在廣泛,但終究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只是,目前對於廣播的新聞語言的研究甚少,還有待研究者可以發掘其中的研究價值進行探討。

4、以新媒體為對象的新聞語言研究

我們現在所説的新媒體一般是指: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户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的出使得新聞語言在語言運用的通俗化、陌生化、創新化等方面的變化尤為明顯。但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控制的弊端。在這一背景下,對網絡新聞語言的研究開始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有大量的文章開始涉足這一方面的研究。房新寧、李川《網絡流行語在新聞語言中的應用》着重分析了新聞語言在使用網絡流行語時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網絡新聞語言與話語權變遷》分析了由於網絡傳播者身份的多樣化、網絡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網絡新聞語言的主觀傾向呈現複雜化,“與傳統新聞高臨下的傳播方式不同,平行的橫向傳播模式使網絡新聞不僅設置了公眾談論的話題與討論的議程,而且為更多人提供了發言的渠道,使語言意識傾向發生了一定變遷,話語權不僅僅侷限在少數人的手中,使話語處於有序競爭狀態。”

二、新聞語言研究現狀述評

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我國雖處在一個新的階段,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在各類學術性刊物上公開發表的研究新聞語言的論文,有百餘篇。著作有藍鴻文、馬向伍的《新聞語言分析》、黃匡宇的《電視新聞語言學》、李元授、白丁的《新聞語言學》、孫國平的《實用新聞語言》、段業輝的《新聞語言學》、李佐豐的《廣播電視新聞語言學》等等。另外,在許多新聞學教材,尤其是大部分論述新聞寫作的著述中,對新聞語言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有的還設有專章進行了討論。這些研究和探討都對新聞語言的研究產生了很好的開端,在這一基礎上,近年的新聞語言研究中,研究人員不斷增加,研究範圍有很大的擴大,研究成果也有了更深的意義和價值。相信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質的飛躍。

然而,在開啟一系列關於新聞語言的研究時,作者對新聞語言定義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對新聞語言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這就導致了新聞語言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缺陷。從表象來看,似乎研究新聞語言的論文不少,但是,逐一研讀這些論文會發現,結合語言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理論來深入研究我國新聞語言與權力與意識形態等關係的期刊論文幾乎沒有,也缺乏結合這些學科理論來研究我國新聞語言範式演變以及這一演變與政治、社會等因素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關係的論文。

一方面不少論文停留在表象層面的概括上,缺乏結合相關學科理論對之的深入分析,如《新聞語言應簡練》、《新聞用語要有新發展》、《淺談新聞語言的節奏》、《淺談新聞寫作的語言美》等等,這種論文是典型的感想式隨筆,不是真正意義的學術論文。

此外,有些論文從題目上看似屬於很接近的相關研究,但內容則基本沒有涉及。如《從時代變遷看新聞語言的發展變化》(2009)一文只談了解放後至文革前、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幾個不同時期我國新聞語言的風格特徵,整個論文只是對錶情況的描述,沒有深入分析。

還有部分論文涉及到用“批評語言學”理論來分析新聞語言,但並沒有涉及到我國自從國人辦報以來新聞語言的範式演變以及我國新聞語言與政治、社會環境的關係。如《從批評性語篇分析透視兩則新聞報道(2008)、《從批評性語篇分析的角度分析新聞報道》(2008)。另外,這類論文的作者主要是語言學專業以及外語學院的師生,新聞專業的師生對此研究不多。

對於興起的網絡語言研究類論文也有明顯有追逐潮流之嫌,如《試論網絡新聞語言與網絡語言的異同》、《網絡新聞語言的認知語境觀分析》、《網絡新聞語言的隱性功能分析》等等,這些論文所研究的內容多屬於應用方面,且多是隻從表象上描述網絡語言的特點等,缺乏理論借鑑與學理深度。

三、新聞語言研究現狀反思

語言的本質即人的本質(海德格爾語),伽達默爾認為在文本與讀者、傳統與現在之間起橋樑和中介作用的正是語言,理解過程也是一種語言過程。索緒爾(Ferdinal8aussure1857—1913))把語言現象劃分為語言(1anguage)層面和言語(parole)層面;語言是深層的結構和規約,言語則可以認為是顯性的表達層面,所以,語言不止是在語,還要言。新聞語言更是要在語、言,的基礎上,契合新聞報道的各類規範,這就對新聞語言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新聞語言作為大眾媒體傳播信息的符號中介,新聞語言的變化也必然是新聞流變的某種外顯和表徵。一方面,新聞語言有自己較固定的表現模式,它是對社會現實立體的呈現,同時,它是一種鮮明的公共語言。另一方面,“作為新聞的載體,新聞語言伴隨着新聞媒介的產生而出現,並伴隨着新聞媒介的發展而發展。”因此,鑑於上述因素,新聞語言也有着豐富的內涵和意藴值得去研究。如何運用好新聞語言,更好地發揮它的傳播功能,更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到實踐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但在我國新聞學研究領域,就目前而言,還缺乏一個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研究的內容還比較狹隘、靜態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流、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型人才還比較缺乏,更缺乏上升到語言哲學、政治學高度的關注和深層次思考。基於這些客觀原因,新聞語言的研究還處在一個探索發展的艱難階段。但是,我們也應該堅信,艱難的準備工作終究會迎來曙光。這當然也要求我們的新聞工作人員以及研究人員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我們相信,當語言研究隨着重心逐漸由靜態而動態,由句子而語篇發生重大轉移,語篇研究這場“興師動眾的,也許是涉及若干代人努力的馬拉松競賽”,將會促發學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參考文獻:

[1]艾豐。新聞語言是一種獨立的語言[J]。新聞與寫作,2010(11)。

[2]金永輝。新聞語言的時代性[J]。時代文學,2009(24)。

[3]業輝。新聞語言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1-4.

[4]王羣,曹可凡。談話節目主持藝術[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5]李美霞。話語類型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7.

[6]王一川。語言烏托邦--20世紀西方語言論美學探究[M]。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語言論文 篇二

【摘要】

全球經濟一體化給國內各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所以在應用性技術人才的選擇中,條件就更加苛刻。因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就必須不斷的提高專業應用性。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傳統專業,多數人對其抱有一定的誤解,所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經濟創造性就相對較低、應用性就相對較差。因此,只有不斷的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教學模式;教學體制;師資水平;實踐運用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綜合型優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是眾多高校專業組成的一部分之一。受到教育改革的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採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所以,很多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後難以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因此,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就業率,做好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問題的研究就成為了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實際意義

(一)有助於提升漢語言專業學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高校是為社會經濟發展輸出高素質優質人才的基地,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變化,根據社會各行業發展中對人才應用性及綜合性的實際需求及時的調整、改變高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及手段。就漢語言文學而言,自身的應用性不強,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提高應屆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不斷的提高該專業的應用性。

(二)有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

高校是青少年的學生的聚集地,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最佳戰場。受到國家素質教育相關政策的影響,高校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該提高對學生個人能力及素質的培養。所以,高校要做好學生專業應用性提高的有效培養,利用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應用性的過程,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的素質、能力的雙向提高。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提高的對策

(一)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及內容

漢語文學專業存在的時間較長,但是教學模式與內容延續至今都未曾有較大改變,因此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同時也無法保障教育質量及效率的提高。所以,要想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第一步則應該基於學生的實際狀況、堅持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的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堅持以提升學生應用性為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的擴充與優化,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個人能力。第二步,教師要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大膽的引入趣味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全新的教學模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枯燥、乏味等缺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完善高校教學體制建設

為了確保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高校要積極的完善教學體制建設工作。在發展中,高校要對社會的變化進行實施的觀察與分析,有針對性的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體制的建設。第一步,教師要基於學生實際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增加教材及內容,確保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第二步,在教學期間,教師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因此教師要藉助實踐活動過程,改善學生對理論-專業技能的運用水平,提升學生理論技能運用能力。

(三)幫助學生建立優秀的閲讀習慣

現如今,在“速食文化”影響下,很多學生都心浮氣躁,並認為這才是學習的最佳途徑。正是因為這種錯誤價值觀的存在,很多學生都深受其影響,從而不能潛心研讀。因此,學校必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每天閲讀兩小時,放下浮躁、靜心細讀、品味、思考,使所讀之書入心入腦。

(四)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師資水平

教師不僅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人生軌跡的引導者。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性,高校就必須打造一支優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資團隊。首先,高校要為專業教師提供外出培養與學習的機會,幫助教師瞭解社會發展狀況、豐富教師的知識儲量、提高教師的漢語言專業理論知識及綜合技能的實踐運用能力。其次,是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設計的學科應用性。三是提高教師素質,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向學生傳播淵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豐富的實踐經驗,滿足提高學科應用性實踐要求。

(五)增強實踐應用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只有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及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性。所以,為了全面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應用性,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完善、強化針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造模擬情境,比如模擬某社會高企招聘或工作環境,讓學生與教師在模擬實戰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為學生培養優秀的語言習慣、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訓練,在確保寫作效率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素養。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及技能的綜合應用方法,使學生逐漸的適應當前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提高學生就業時的市場競爭能力。

結束語

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應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積極的調整、完善教學目標、模式、方法,提高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的綜合運用水平,幫助學生提升其自身的專業應用性,強化學生在市場就業中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J]。宋洋。才智。2016(04)

[2]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J]。顧路路。新西部(理論版)。2016(04)

[3]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改的思考[J]。季雪冰。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4)。

語言論文 篇三

摘要:

目前國小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率低下,這體現在部分國小生不願意學習漢語言知識上、對漢語言的知識非常膚淺上、學生不能應用漢語言流暢的進行社會交流上。為此,國小語文教師必須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國小語文;語言教學

一、國小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目標

漢語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語言,它承載中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兒女用來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國小語文教師引導國小生學習漢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漢語言、讓國小生為漢語言背後的文華感到驕傲、能夠用標準的漢語言完成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任務。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國小教師卻發現目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這説明國小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教學效率不高,國小語文教師需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國小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水平。

二、國小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途徑

1、從興趣愛好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在開展國小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候,如果語文教師一味的給學生講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學生會因為覺得這些知識太枯燥而不樂意學習。為了讓學生願意自主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教師可以從他們的興趣愛好着手,讓學生了解與興趣愛好相關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如果國小語文教師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着手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生就會願意自主的吸收漢語言文學知識。

2、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部分學生受到耳聞目睹的影響,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而這些傳統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如果國小語文教師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生就能在學習漢語言的過程中瞭解中國深厚的漢語言文化,他們內心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種情感會成為推動學生積極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力量。

3、從實踐應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主要是從理論的角度讓學生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國小生產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沒有用處的感覺。為了讓國小生了解到漢語言文學習的重要性,漢語言教師要從實踐應用的角度着手,讓學生把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使國小生理解到自己學好漢語言文學知識,就能提高語文應用的水平。

三、國小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的方法

1、從教學主體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國小語文教師喜歡以“一言堂”的方式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非常排斥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為了讓學生願意自主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教師可以從教學主體上創新,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不是教學的主體。為了創造出這樣的氛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主題。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經很有興趣的漢語言文學事物。一名國小生非常喜歡打《幽城幻劍錄》這一款遊戲,他聽説這一款遊戲的文化底藴非常深厚,連一塊石、一根草的命名都應用着典故,這名學生對這款遊戲有強烈的興趣,然而卻不知道如何鑑賞這部遊戲中藴含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他的語文教師可以和學生起分析遊戲中談到的名詞,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理解到,遊戲中的饕餮這個怪獸源於中國的古書《山海經》,這部書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齒、八爪的怪獸,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貪吃,現在人們形容一個人十分貪吃,且食量很大的時候,就會説他像個饕餮。教師可以引導這名學生繼續提出有可能是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範圍,自己和學生一起研究。

2、從教學方法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的教學中,國小語文教師習慣給學生講述大量的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這使學生覺得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非常枯燥。為了讓學生改變這種教學認知,國小語文教師要從教學方法上創新。

比如一名國小生很有興趣瞭解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想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教師可以從成語典故這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閲工具書瞭解到“秦晉之好”這個成語的由來,學生通過查閲工具書,瞭解到這個成語的出現源於秦晉兩國的一場婚姻。那是在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比較強大,晉國國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國,然而卻作戰失敗,秦國當時還不夠強大,雖然秦國一時戰勝了晉國,秦國國君卻不宜與晉國為敵,秦國國君為了鞏固和強大的晉國之間的關係,於是將女兒懷贏嫁給夷吾的兒子公子圉,兩家從此成為“秦晉之好”。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個典故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同樣是對婚姻進行祝福,卻有“秦晉之好”這種説法,卻不説“百年好合”呢?學生經過思考就可以瞭解到,雖然這兩個個成語同樣是描述婚姻的一種狀態,然而“秦晉之好”卻偏重於描述婚姻的社會層面,而不是描述於婚姻當事人的感情層面。

國小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漢語言知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樂趣、享受到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從而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漢語言文學很枯燥。

3、從教學平台上創新

在傳統的漢語言教學中,漢語言教師不太注重創建一個學習的平台,讓學生在這個平台上展現自己的成果。實際上,給學生一個展現的平台,這個平台既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個性。

以國小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開典一個古典詩詞欣賞會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語文課本以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詞,學生要説明這首詩詞為什麼很優美,它表達了一個怎樣的意境等。在這個詩詞欣賞大會裏,學生能夠通過詩詞欣賞的方式傳達自己的審美品味、展現自己的漢語言水平、享受和其它學生交流的樂趣等,從而學生得到學習漢語言知識、應用漢語言知識的動力。國小語言教師給學生創建展現的平台,就能通過這個平台給國小生學習的動力。

總結:

目前國小語文教師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率低下,這體現在部分國小生不願意學習漢語言知識上、對漢語言的知識非常膚淺上、學生不能應用漢語言流暢的進行社會交流上。語文教師只有從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漢語言知識的思路創新教學方法,才能通過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朱蕾。鄒細華。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省開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4)。

[2]連亞飛。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的構建[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06)。

[3]樑琳。漢語言文學專業推進產學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

簡述語言模因與網絡語言論文 篇四

在如今的社會,廣告無處不在,因此對人們的生活起着不可忽視的影響。通過電視,書籍,網絡,廣告牌等媒介,人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和廣告接觸並受着潛移默化的影響。語言在廣告中有着無可替代的地位。成功的廣告作品肯定不乏經典的標誌性的語言模因。這些語言模因可以是廣告的名字或它的台詞,一經演繹後通過模仿而傳播的語言模因,體現了文化進化的規律。本文以模因論為切入點,嘗試從新的角度剖析廣告語言中模因的傳播現象。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論是基於達爾文進化論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模因(meme)這一概念最早由新達爾文主義倡導者RichardDawkins於1976年在其暢銷書TheSelfish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用以説明文化的傳播。模因的原詞meme是通過模仿基因的原詞gene而產生,sawkins把它定義為:“文化傳遞的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也就是説任何能夠通過“模仿”的過程而被“複製”並得以傳播的東西都可以稱為模因。模因作為文化傳播單位,表現形式繁多,像曲調旋律,思想觀念,時髦用語,服裝設計,建築樣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模因。

二、廣告作品中的語言模因

1.基因型的廣告模因

廣告語中的基因型模因指原封不動地完全照搬固有的成語,諺語,俗語,名言,詩詞名句等做廣告的現象。整個廣告就是通俗用語本身,未摻雜其他語言成分。廣告詞做着信手拈來便讓它們對號入座,收到的效果卻是不同凡響的。基因型的廣告模因如果切題切境,運用得當,就會有獨特切雋永的廣告魅力。

(1)相同的信息直接傳遞

如日本理光傳真機的廣告語“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借用這條中國俗語的內涵把傳真機方便,快捷的特性完全反映出來了。這則廣告就是通過直接引用的方式,複製和傳遞了模因。

(2)相同的信息,表達不同的內容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兩句傳誦千古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如比鄰”,不少廠商把它作為廣告語,迅速成為模因。它曾經被中國移動通訊公司作為廣告語,讓人們悟出了:正事移動通訊公司把“海內存知己,天涯如比鄰”的美好夢想變成了現實,是這個公司通過電訊方便人們交流,從而消除時間,空間的遙遠距離,讓人們相互間隨時保持聯繫,互通信息,使天涯終於咫尺。

2.表現型的廣告模因

表現型的廣告模因,是根據時間需要對固有的語言或言語成分靈活變動,被不同的人們用於不同的語用場合和語境中,按需表達不同的內容。它們形式相近,內容迥異。像成語,諺語,名言等作為語言模因,雖有很高的保真度,但有時候由於它們的形式和內容都難以反映變化了的時代和情形,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廣告的需求,對它們進行改動進行創新,有熟悉推向陌生,使之與時俱進,不僅能夠保持其權威性和(本站★)吸引力,而且廣告效應可能還要更大。

(1)同構異義傳播

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廣告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人身保險”是從人們熟悉的諺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複製而來,用來説明人身保險能與人們一起低於天災人禍,保障家庭平安。日本東芝電冰箱公司廣告語“此時無霜勝有霜”引用人們熟知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一詩句,改動一字,效果立現突出地表達了冰箱的功能。這些都是同構異義傳播的廣告模因。

(2)同音近音異義傳播

如膽舒膠囊廣告語“大石化小,小石化了”則是模仿俗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成。採用近音替代的辦法,改“事”為“石”。山西汾酒的廣告語“汾酒必喝,喝酒必汾”是模仿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開盤中的那句經典名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杜撰出來的,此例子既有同音複製,又有近音複製。生動地説出了汾酒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它們都是同音近音異義傳播的廣告模因。

(3)同型聯想傳播

如德國一打字機廣告語的漢語譯文是“不打不相識”。廣告語巧妙地活用了一個婦孺皆知的俗語“不打不相識”。利用漢語的多義性,充分地對漢語語言的魅力進行了展示。“打”字改變了“打架”的原義,而指在“打字”中相交相識,意為使用了這種打字機就知道它的特點和優越的性能,引入遐想,給人無窮的回味空間。這些都是同性聯想傳播的廣告模因。

三、結語

模因論為語言引入了信息複製的觀點。在語言模因作用下,新詞語得到複製,創造新詞語的創意也會同樣的到複製,形成了人和語言的互動模式,從中可以窺探遠的變化和發展。模因為廣告語的分析和創造提供了新的工具。帶有強勢模因的廣告語會更容易記憶傳播。瞭解其規律可以幫助廣告設計者創造出更符合商家要求的模因,為各種商品的生產銷售提供新的借鑑。

參考文獻:

[1]Dawkins,: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2]Blackmore,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3]Geoff,iniss&PrefessionalPublishingPtyLimited,1998

[4]何自然,何雪琳。模因論與社會語用。現代外語,2003(2)

[5]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上海出版社,2007

[6]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108-114

[7]樊麗麗。趣味廣告案例錦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P73

[8]曾慶璇,著名廣告詞修辭藝術,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

[9]王斌,密母與翻譯[J].外語研究,2004(3):38-44

語言論文 篇五

摘要:

漢語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漢語言文學在現代社會發揮着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散文是漢語言文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直接表達出漢語言文學的精髓。但是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學生對於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並不重視,學習的積極性在不斷減弱,尤其是在進行散文賞析的過程中中興趣減退,這嚴重影響到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本文將對漢語言文學中的散文賞析教學工作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研究

我國是文化大國,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文化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整體實力中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一味提倡經濟發展,忽視了文化的發展。我國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學習更是不如以前,因此對漢語言文學的散文賞析及相關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漢語言文學簡介

(一)漢語言文學概述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漢語言文學在開展相應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教授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漢語言文學基本技能等等。漢語言文學在我國的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以及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夠培養起文化懸窗方面的專門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漢語言文學的整體特色

漢語語言文學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漢語言文學能夠傳承我國的人文精神,能夠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國目前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漢語言文學重要的組成內容。在我國民國時期的一些漢語言文章對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通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和學習能夠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開闊國民的人文情懷,增強國民的人文素養。

(三)漢語言文學的整體意境

在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和賞析的過程中十分重視意境,作者在進行寫作和創作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對於意境的營造和情感的表達。在我國漢語言文學中,古詩是最能夠體現漢語言文學意境的文體,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夠營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讓自己的詩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漢語言文學中散文鑑賞及教學現狀

(一)漢語言文學散文的鑑賞

我國目前在開展漢語言教學和漢語言鑑賞的過程中,散文鑑賞是十分中重要的內容,在開展漢語言散文鑑賞的過程中,對於現當代散文的鑑賞主要是對白話散文的鑑賞工作。現當代散文有着自身的特點,這種散文能夠在文章中表現音樂層次的美,同時能夠營造出美好的意境,。同時,白話散文的敍述內容個別國家貼近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能夠讓人們在閲讀和鑑賞的過程中更加具有親近感,能夠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內容和理解,達到更高的散文鑑賞水平。

(二)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教學的缺失

我國目前在進行漢語言教學和鑑賞的過程中忽略了對於漢語言文學散文的教學和鑑賞工作。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於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大大降低了的漢語言文學散文的教學和鑑賞比例。這就導致我國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不重視對於散文的鑑賞和教學工作,嚴重影響到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整體教學水平,不利於學生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漢語言文學散文鑑賞教學風格死板

我國目前在進行漢語言文散文教學和鑑賞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和鑑賞風格較為死板,在進行散文講解的過程中往往是將散文通讀一遍,然後劃分出散文的結構,對散文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差,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不能夠更好地學習單文。目前學生對於散文的學習熱情在不斷下降,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並不能夠體會到散文所要表達的意境,只是對散文的內容有所瞭解,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提升漢語言文學散文教學和賞析水平的方法和途徑

(一)改變漢語言文學散文教學及賞析的風格

要想提升漢語言文學散文教學和賞析的整體水平就要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改變教學的整體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開展相應工作的過程中要從學校做起,要能夠在學校建立起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育的組織領導體制,為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高校要十分重視對於哈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要能夠制定出完善的文學散文教學體系,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進行改革。

(二)豐富漢語言文學散文教學及賞析的教學方法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和教學的過程中要豐富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時代精神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進行改革。要能夠在開展教學工作和鑑賞的過程中推陳出新,讓語文的課堂活躍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看一些相關的動畫的影像資料,只有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於散文教學內容的瞭解。同時可以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享彼此的意見,加深對於散文內容和散文意境的瞭解。

(三)拓寬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的學習途徑

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拓寬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的學習途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散文的誦讀,要能夠通過誦讀對散文的意境和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瞭解,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同時通過對散文的學習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藴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漢語言文學散文鑑賞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眾多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中的一部分在我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我國目前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散文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着諸多問題,如:教學風格死板、散文賞析教學缺失、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到了漢語言文學散文的賞析質量和教學質量,因此應當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散文賞析的過程中拓寬賞析和學習途徑、豐富教學和賞析方法、改變教學和賞析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馬冰。關於漢語言文學的語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