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如何構建社會誠信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1W

關於如何構建社會誠信的論文【精品多篇】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我省素質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斷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更是相對薄弱環節,同時也受到了學校自身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構建良好的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環境有利於國小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利於形成穩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有利於國小生個性發展和情操陶冶,促進心智生全面發展。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為例,系統研究新時代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辦法,旨在對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體系和實踐指導進行探索,進一步提高農村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和辦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時代加強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為學校教育“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綜合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校園文化不等於校風,其內涵要更加豐富:是學校歷史文化的呈現,是學校精神的載體,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體現了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要求。農村國小由於認識不足或是辦學能力限制,校園文化的建設一直停留在淺層的校園環境清潔、簡單文化活動的開展等層面,並沒有從精神層面或是價值觀的層面進行引領、建設和培育。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工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並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不斷促進學校的發展。良好、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是展現一個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吸引力的體現,更是推動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2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為例

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國小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國小,師資配備46人,在校學生668人。同其他農村國小一樣,棧子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仍然存在着問題:一是農村校園文化師生參與面窄,缺乏後續支撐。目前一些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依靠市面上專門做校園文化的公司進行策劃、設計和實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網絡素材,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師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成了無源之水,缺乏後續的支撐,完善。以棧子國小為例,校園文化建設沒有過多的動員全體師生和廣大家長參與,提出的辦學理念等主要是學校領導層的決定,導致師生對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認同度不高。實踐參與度更不高,因此,儘管有了文化建設,但學校的文化力並沒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師資水平有限,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不進取、低要求。棧子國小對於語數外等課程的師資培養十分重視,但對於像美術、音樂等副科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則欠缺,而且師資人數嚴重缺乏,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指導力量貧瘠。當地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在校園內盛行,老師不積極引導導致校園文化風格偏離基本要求。三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棧子國小每年會定期舉辦“黑板報比賽”“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但是由於宣傳力度不大,僅有較少部分的學生會報名並積極準備,其餘學生則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賽中去。學校層面看來,只注重形式上熱鬧,條幅和標語懸掛等,只進行一時宣傳,缺乏系統性和長遠眼光。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引領着一所學校形象建設和精神風貌建設風向。良好的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探索、需要尋找積極有效的方法。

3新時代有效推進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基於當地環境實際、基於教育實際、基於學生實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領導根據農村國小教育的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積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共建校園文化。

3.1加強制度管理,保證制度的連續性,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延續

完整的規章制度能夠有效的規範和指導師生的具體行為,同時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各個方面的活動和推動工作能夠高效的進行。一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圍繞校長負責制,進一步精簡現有的管理機構,嘗試增設“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鼓勵在校師生、家長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二是健全現有的管理制度彙編,與後勤管理制度進一步的進行結合,將“文化”字眼加入到彙編中去,確保每個部門能夠熟悉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熟悉具體做法。三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在參考、學習其他農村國小綱要的基礎上,要強調文化牆壁、文化活動等物質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強調精神文化建設。四是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制度落實的監督機制,保證建設的持續性和合理性,提高規劃綱要的落實效率,進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顯性文化建設和隱性文化建設齊頭並進

顯性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宣傳欄、牆壁畫、各類指示牌、綠化環境等外顯的物質文化表現,隱形校園文化是指校風、學風、教風、教育理念等內在的校園文化。顯性校園文化和隱形校園文化共同組成了校園文化的總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發展過程中,既需要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同時也要重視隱形文化的建設,整體化規劃。一是切實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構建美化、綠化、亮化、淨化的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並增加校園認同感。可以利用校園牆報等現有的物質基礎作為平台,進行創意設計等。還可以利用師生自創書畫等手工製作的作品作為體現“校園對話”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注重思想引領。不斷的提煉和昇華辦學理念,遵循現有的校訓,不斷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挖掘和鼓勵學生特長。注重品德培養和提升、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師生關係構建等。三是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依託,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構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動的校園文化主流活動。進一步將學校精神提升至正確的三觀塑造層面。

3.3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創新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求各所學校應該基於自身發展現狀建立屬於自己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習慣以及校園文化表現。校園文化需要傳承和積澱,同時也更需要創新。一是活動創新,不斷豐富第二課堂內容。設計更多樣形式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鼓勵班班行動,鼓勵人人蔘與。如先進評比活動、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活動的內涵性,同時增強了團隊建設精神。二是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建設。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力,更加科學、系統、開放的課程體系應該逐漸走進校園。對於學校而言,不斷提高了學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學校的精神水平。

4結語

優秀、科學的校園文化是農村國小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是構建新時代新要求新標準現代化學校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發展之路也是學校的建設發展之路。保障和促進農村國小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沉澱的積累過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動。

【參考文獻】

[1]杜育紅,楊小敏。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支撐的鄉村教育及其發展路徑[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81+192.

[2]王葉子。“一校兩區”辦學模式的優勢與困境——浦江縣實驗國小的個案研究[J]。現代中國小教育,20xx,33(11):106-109.

[3]張迎春。國有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4):96.

[4]許博。BK公司激勵機制創新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二

[摘要]文化教育是學校教學育人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頭等工作。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就看學校文化工作做得怎麼樣,學校的文化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將來的升學率和就業率,對學生的未來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做好學校的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們將着重討論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如何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

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形成的過程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代表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和為人處世的原則等,是別人認識瞭解我們的第一步。同樣的,一個學校、企業在其發展過程當中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狀態和精神風貌。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涉及到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所知道了解的學校的校訓、建設背景、學校風氣、等軟文化背景;也包括學校的圖書館、教學樓、休息室、園林、食堂等硬件內容。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教育場所,不僅能夠陶冶老師和學生的情操,規範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一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對學校文化的歸屬感和使命感,由此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羣體意識,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活力與靈魂,我們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中等職業學校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在我國文化教育中就屬於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具體如下:

1.中等職業教育並沒有自己突出的特色

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本校學生教育發展的教學方法。中職高等學校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儘早的適應社會生活,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立足之地。但是由於屬於我國教育的新興行業中等職業教育並沒有真正的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法,沒有做到為了學生的工作而教學。這其實跟我們的傳統教育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也就違背了其創辦的初衷。

2.中職高等教育老師整體素質不高

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經歷對老師的文化素質、教學素質、心理素質和教育觀念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於是新興的教學團隊,雖然中職高等學校嘗試過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但是有教師素質始終未能跟上一般水準。他們還未找到適合自己長久發展和生存的適合的途徑和特色。如果僅僅是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不去改正的話,中職教學的水平將會持續如此,並最終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被淘汰。因此,我們應當儘快對教育問題進行改進。

3.並沒有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中等職業學習創辦的初衷就是為了培養一批能夠對市場熟悉並且會應對市場變化的學生,並沒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走向社會後對新人對任何人的文學素樣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僅僅擁有一個好的專業技術水平而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對我們來説其實還不如不用。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出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符合21世紀要求的高等新型人才。

二、如何建設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建設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問題是我們必須嚴抓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如何做好相關工作對我們來説至關重要。

1.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

雖然説“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大家”,但是沒有一個好的老師的指導作用,相信天賦再好的學生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比較,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更為嚴苛老師不僅僅應當具備非常深厚的文化教育功底還應當能夠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交給學生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和成長。

2.必須突出重點

雖然文化教育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必經之路,但是,學生的專業知識才是決定其在職場上能否勝利的關鍵。因此,學校應當抓緊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把專業知識的學習作為重點工作,作為自己的特色工作,在抓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的同時抓緊學生的專業教育。

3.樹立學校學生學習的榜樣、建立標準

沒有制度的地方將會是一盤散沙,學校也一樣。抓好學校的制度建設,才能夠給學生樹立相關的典範和依據,讓學生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利用制度來對老師和學生的相關工作進行規範更好的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

總之,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的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和艱鉅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學校對相關教育工作的不斷努力和不斷探索,不斷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生存發展的方法道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才能夠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學校、和社會都需要進一步為其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相信中等職業教育很快就會找到自己的希望。

參考文獻;

[1]陳學平,陳永華.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xx.03.024.

[2]周和平,周曦.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構建與策劃[J].當代教育論壇20xx.34.030.

[3]丁世武.當塗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文化建設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03.217.

[4]劉芳英.職業學校實訓中心VIS策劃[J].學週刊:C,20xx,(11):16-16.

社會誠信的論文:中學生體育教學中誠信缺失現狀分析與對策 篇三

論文導讀:共計400名在校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查閲收集了有關國內外誠信教育與體育教學方面的資料共15餘篇。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誠信教育。誠信教育,中學生體育教學中誠信缺失現狀分析與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教學,誠信缺失,誠信教育,對策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8所中學分別分層隨機抽取80人,共計400名在校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查閲收集了有關國內外誠信教育與體育教學方面的資料共15餘篇。

1.2.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7份,回收率為96 %,其中有效問卷361份,有效回收率為97.7%。

1.2.3 數理統計法

將所有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文字、圖表採用word2000系統製作。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中學生誠信道德狀況的具體分析

2.1.1 關於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

中學生對自身羣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不高

根據調查顯示中學生普遍認為自身羣體的誠信道德水平一般,與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不相符合。其中認為自身羣體誠信意識強的學生有55人,只佔14.2%;認為“一般”的佔68.7%;認為差的有66人,佔17.1%。

中學生對自身個體誠信道德認同度高。

調查顯示,儘管中學生對羣體道德水平的認同度不高,但對個體的道德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

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認為中學生誠信意識狀況“一般”和“差”的學生有85.8%,而有76.5%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可見,中學生對於所屬羣體和個體的誠信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的心理。

2.1.2 關於國中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

調查顯示:“經常”“偶爾”請假的人中女生人數明顯多於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學生因進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害羞或是不願意活動出汗、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等原因,而提供虛假信息作為遲到、見習的理由。

2.1.3 關於體育考核與運動競賽

在體育測試和校際,區級等小型比賽中,由於組織不嚴密,有的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常常出現找人代考替考的現象。

2.1.4 關於體育教師的誠信表率

體育教師的言行具有示範性和後延性的特點,出自教育者的不講誠信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對學生造成極不良的影響。

2.2 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文化市場上的污染無時不在侵蝕着中學生的心靈,錯誤思想極大的腐蝕了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小生原本純潔的心靈,使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產生了很強的投機取巧的心理,各種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

2.2.2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及教養態度、教養態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將會對子女產生不良的影響。

2.2.3 學校教育的偏差與失誤

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在評價教師和學生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分數,只要學生的學習成績好,教師的教學就有成效,“升學率”成了評價教育教學的唯一標準。這不僅背離了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教師和學生的投機心理,使教育過程出現大量非誠信現象。

2.2.4 體育教師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體育教師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注意自身言行對學生的成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缺乏誠信意識,師德失範,影響了中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學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點和道德自律意識的欠缺,也會影響他們誠信品質的養成。

2.3 國中體育教學進行誠信教育的優勢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又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體育是各學科中唯一一門從幼兒園開設到大學的必修課程,是學校中開設時間最長的一門學科,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優缺點往往在劇烈的運動中比安靜狀態更容易表露出來。

3、結論

3.1 中學生普遍對自身羣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不高,而對自身個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高。

3.2 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誠實的態度,上課遲到請假的現象在國中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

3.3 在國中體育考核和校際,區級等小型比賽中,有的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出現一些誠信迷失的現象。

3.4 有些體育教師自身誠信意識不強,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體育教師不值得自己信賴。

4、建議

4.1. 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加強誠信教育

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誠信教育,要大力加強誠信方面的宣傳,在全校形成誠信光榮可敬,弄虛作假可恥的良好氛圍。

4.2 與課外活動緊密相連,加強誠信教育

在課餘體育競賽中,要求學生遵守競賽規則和體育道德,要公平競爭,公正競賽,求真務實,要尊重對手,要正確對待他人犯規,佈置課外體育作業,教師憑學生的誠信匯報來掌握學生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

4.3 建立學生誠信監督評價體系,做到監督護誠

一是制定學生日常行為誠信守則,使學生有規可循且使學生的誠信狀況有據可查。二是制定學生的誠信狀況評估條例,定期對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行評估。三是制定獎罰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學生誠信檔案,以便對學生誠信道德形成過程進行長期的跟蹤和系統教育。

總之,一個學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關鍵在教師。體育教師是教育隊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體、育心、我們責無旁貸。如何通過體育課教學貫徹德育要求,把強身健體與德育結合起來,把誠信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之中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實踐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傅維利,劉磊。論誠信教育的原則和方法[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12.

[2]王啟明,塗紹生,張自治。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四

摘要:近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僅使民族經濟得以高效迅猛發展,還使廣大人民羣眾在生活水平上得以快速提高,人們在的衣食住行消費上產生了極大的需求心理,需求帶動消費,“衣食住行”首當其衝,社會審美價值改變了人們對於服飾美及服飾文化的理解。服飾文化是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之一其中有包含着人類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飾能夠直接反映文化的變遷。隨着社會的發展,服飾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顯示出一個人的地位,還體現着一個人對於美的需求,同時,人們對於服飾文化自身所擁有的精神文化因素要求越來越多,人們通過美麗的服飾裝扮自己,增加對自己的自信,而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服飾文化;大學生;校園文化

一、大學生服飾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

校園服飾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不同於大眾時尚文化的特殊文化,它強烈地反映出學生在這一特殊環境下所擁有的特殊審美觀念、時尚觀念以及着裝觀念。1.大學生服飾文化能反映出校園的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佔據校園文化的核心地位,是一所大學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而服飾穿着在人的身上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思想,不同的服飾不同的搭配就能夠體現出一個人不同的氣質,而大學生對於服飾的選擇無不顯現着自己的審美意識、審美習慣、審美追求,所以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對服飾美的追求體現出大學生的內在心理和對於美的欣賞與價值觀,服飾穿在身上就像賦予其生命,不同的類型形成了校園中不同的風景。2.大學生服飾文化能夠反映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在校園這個特殊的氛圍環境中,舉辦多樣化活動就成為大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而從服飾方面就能夠更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在校園文化建設裏大學生對於自身的穿着搭配停留在怎樣才能通過服飾展示自己,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會體現出服飾文化帶給我們質的改變,整體環境的變化擁有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大學生服飾風格的研究現狀

1、時尚前衞風格。大學生着裝引領着校園服飾文化的潮流,這是校園服飾文化的一顯著特點,他們追求時尚着裝,必然會帶動消費的時尚,有些大學生追求品牌、偏好名牌,追求前衞潮流、個性的服飾,顯現出隨性,標新立異的特點,而有一部分大學生追求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性格愛好,追求特別誇張而又不顯張揚的服飾,各種各樣的羣體在校園服飾文化中都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特點,展示校園的文化形象。2.單一的服飾風格。大學生服飾中的時尚和簡約,體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服飾的單一化,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在大學大一、大二學生羣體中,對於穿着類型的調查,擁有70%的學生穿着的運動服,15%的學生穿着休閒服裝,另外15%的學生穿着一些比較前衞時尚潮流的服飾,同時,他們對於服裝類型喜好的調查研究顯示,65%的學生喜歡前衞運動休閒裝,20%的學生喜歡一些品牌效應下的時尚服飾,15%的學生喜歡成熟穩重的服飾,服飾的單一顯示着學生的對於美的追求,以及審美觀念在大學校園這個特殊的環境氛圍下有一定的影響。

三、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

校園的文化精神是由教師與學生構成,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需要的精英羣體。服飾的藝術與審美功能以獨特的文化內涵理念影響着大學的文化建設,學生羣體的穿衣打扮在新時期社會發展中體現着大學文化的精神。大學生羣體對服飾認識與理解較為前衞,標新立異的穿衣方式體現着自身的與眾不同。1.服飾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服飾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因素慢慢滲透服飾文化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服飾慢慢向實用和美觀發展,更成為一種文化的符號,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大學生服飾文化是校園時尚精神的直接表達,作為一種時尚文化,體現出年輕人的審美觀念,生活品位和價值觀取向。大學生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素質修養,他們穿着的不同體現出文化水平的不同。2.服飾藝術傳播的意義。服飾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符號,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有重大的意義,服飾中藴含着人們對於美的追求的觀念和習慣,體現一個人的審美標準;服飾還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身份,通過服飾的傳播能夠帶動別人的審美觀念,把前衞時尚積極的信息傳遞給人們。服飾也是審美文化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體現出個人的修養、氣質。

四、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與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

以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為突破口,加強和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深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和促進的作用。1.重視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建設,要活躍校園整體文化的氣氛,以大學生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建設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挑戰。首先,在很多大學的公共課程中,很少有關審美的課程,學校應通過這些課程讓學生學習美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通過美學提升自己。其次,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開設專業的服飾文化課程,提高學生對於美的認知,豐富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修養。提高對於美的鑑賞能力,拓展自己的審美視野。再次,培養學生養成關注服飾文化,學習服飾文化的習慣。對於一些學生在服裝審美層面上追求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特點,學校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和渠道進行教育引導。學生應加強個人的修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注重自己的儀表儀態,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2.避免校園內服飾的單一化,校園服飾的設計,特別是針對大學這一特殊環境,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運動休閒裝成為主流的服飾,就造成了穿着的單一性,在一個新的時代,更應該擁有新的生活方式,學會用服飾充分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時尚的元素,而學生整體的審美水平就會顯得特別重要。學校應積極為服飾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學校文化制度建設,對一些能夠弘揚學校文化的東西積極引導和推廣。運用校園社團的優勢,成立一些關於服飾文化的社團,提高服飾文化進行宣傳與互動。通過現有條件加強對服飾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校園的廣播、網站等平台推進服飾文化的引導效果。學校定期舉辦服飾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服裝設計周等活動,堅持讓學生自己進行服裝設計,給予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理念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3.從學生的個人角度出發,在提高自己審美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服飾文化中自身的作用,提高自身校園文化的參與意識,主動接受、參與服飾文化建設。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使大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約束,樹立科學正確的服飾觀和審美價值觀。認真學習服飾文化相關內容知識,對自己掌握的內容進行研究和昇華,並將理性、低碳的消費理念灌輸自己的知識中,成為新時代充滿朝氣的大學生。綜上所述,服飾文化的藝術傳播效果對校園文化建設有着促進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人文教育的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服飾文化的傳播,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念和審美價值取向,充分體現其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五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承擔着信息服務的功能,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源與服務保障,為讀者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與大學校園文化發展緊密結合,能促進大學校園文化的發展,有利於讀者瞭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從而發揮圖書館的學術價值和公益性質。

一、構建服務於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高校圖書館

(一)高校圖書館建設重在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圖書館管理的對象包括圖書館館員和廣大讀者。因此,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管理,既要注重“以讀者為中心”又要強調“以館員為本”。

高校要加強對圖書館館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圖書館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全面提高館員專業水平,使圖書館館員能以優良的道德情操和紮實的專業功底為讀者開展優質服務,讓讀者在圖書館能得到尊重、獲取知識,從而體現圖書館的價值。

(二)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應當科學合理、高效平穩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內部建設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係到圖書館的工作效率,直接關係到圖書館能否為教學科研服務。因此,在圖書館的機構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到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科學合理地設置圖書館部門,根據館員的不同特點安排與其特長相符的工作以發揮各人的最大作用。同時應採取各種途徑大力提高館內人員的素質,以適應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從而能高效快捷地服務校園。

(三)嘗試構建承諾制服務機制,強化信息服務意識

承諾制服務是圖書館的一種創新的讀者服務模式,是以一系列規章制度為基礎向讀者開展可監督的、可操作的服務。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以讀者需求為中心、圖書館館員隊伍為依託的,因此要求圖書館館員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的業務工作技巧以及以用户需求為中心。承諾和諧服務既能增強高校圖書館自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又能增強自身的市場開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失為新形勢下讀者服務模式的一種創新手段。

(四)積極開展閲讀推廣等系列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圖書館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結合全民閲讀活動,在高校廣泛開展閲讀推廣,針對高校特點將館藏資源向廣大師生進行推送,開展內容多樣的讀書活動和學術講座,通過定期編髮圖情通訊,新好?)書介紹等,採用知識發現技術深入挖掘、開發文獻資源,向讀者提供信息服務,提高文獻利用率;在學校範圍內加強圖書館宣傳營銷,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其閲讀方向。通過系列活動,在全校形成一個人人關心圖書館、愛護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氛圍。寓育人於管理、服務中,使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在服務管理中得以強化。

在高校構建和諧圖書館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為高等教育服務,更好地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文化導向作用

圖書館應密切配合學校,積極參與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配合學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圖書館可利用館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獻開展專題書展等活動對讀者進行思政教育,培養讀者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二要幫助提升讀者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和圖書館利用方面的講座來培養讀者的信息素養和獲取知識的技能,為他們的學習和科研提供技術保障。三要注重提升讀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圖書館可利用優美的閲讀環境和豐富的信息資源為讀者建立基於學習與研討的信息共享空間,吸納讀者參與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從而提升讀者的綜合素質。

(二)圖書館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規程》中指出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高等學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形式多樣,許多高校每年讀書曰期間都會在全校範圍內開展讀書月活動,高校圖書館是活動的主要陣地,能為活動提供專業的指導,並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參與活動,吸引讀者關注圖書館、深入圖書館,把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巧妙地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由此看來,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和場地、環境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支持和推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信息保障作用

教育部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高度重視,在《普通高校圖書館工作規程》裏將其納入高校的文獻資源建設體系中,明確了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既具有專業性、學術性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歷史的連續性、現實的時代性,因而它能較全面地支持和服務於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圖書館要以自身的任務、類型和讀者需求為依據,科學、合理地組織文獻資源,使讀者通過閲讀提高自身修養、培養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積極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展開離不開文獻信息資源提供的借鑑與參考作用,因此,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直接影響着各種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影響着校園文化的整體發展態勢和水平。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開展的重要陣地,它自身的文化建設以及它的環境氛圍,理所當然是高校一道絢麗的文化景觀,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應在不斷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秉持服務讀者、培育人才的理念,努力創造優美的閲讀環境,達成人與書的和諧統建立具有先進理念、具有深厚學術氛圍和文化氛圍的圖書館,只有在高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佔一席之地,才能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加實用的信息服務。

社會誠信的論文:簡論重塑校園誠信文化 篇六

論文導讀:因此,建設高校誠信校園文化,是塑造高校學生健全人格的客觀需要,勢在必行,迫在眉睫。造成了校園誠信文化的嚴重缺失。

關鍵詞:誠信文化,校園,重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範。誠信,對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市場經濟的活力,同時也發現我們身邊各種假冒產品、虛假廣告、坑蒙拐騙、騙税逃税,偽造假賬,惡意拖欠等現象大行其道。就連一直被人們奉為一片淨土,揹負着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中,也存在作業抄襲、考試舞弊;偽造證件、簡歷注水;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棄誠信於不顧的現象,甚至蔓延到課堂、課本、老師和學校領導。究其原因,除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還與目前高校對德育重視不足、約束和激勵機制缺失、不良學術風氣的負面影響有關。大學生羣體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其加強知榮辱、樹誠信的道德建設意義深遠。因此,建設高校誠信校園文化,是塑造高校學生健全人格的客觀需要,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的運行之規

如何理解“誠信”? 在《説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會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會失去運行之規。

誠信是個人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和品格,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沒有誠信的品德和素質,一個人將很難塑造出表裏一致的完美自我,就更難以激發自己的內在潛能,那麼他通往成功的道路將是充滿曲折的。程顥程頤指出:“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誠”不僅是德、善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標誌,也是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孔子説:“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內心有誠意,説出來的話則必定可信,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就值得信任。誠信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保障,也是個人修德達善的內在要求。不講誠信,不僅會使自己遭遇難堪,對自己的生命存在也難以做出肯定的判斷和評價。其結果,不僅是自己欺騙自己,也必然欺騙別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不僅不利於塑造健全的自我,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存在着巨大的破壞作用。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社會共同認可且遵守的倫理道德規範還沒有完全形成,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价值觀念依然影響着青年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其直接後果便是無視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存在,無視社會規則的存在以及無規則的趨利避害的心理和爾虞我詐的惡習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蔓延。誠信,取其義即“不欺心,不欺人”。作為協調人際關係的一種最基本的倫理準則,代表着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和價值取向。它是應對社會規則無序和羣體失範的利器。因此,誠信是個人立身之本,也是社會的運行之規。

二、校園誠信文化嚴重缺失

誠信作為人的立身之本,社會的運行之規,在高校中卻沒有得到必要的重視和有效的規範與傳播。造成了校園誠信文化的嚴重缺失。老師和學生可以説是校園中的主體,他們的一言一行足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

“老師一做秀,學生便説慌,作文時,將校舍的破危房,寫成縣政府的辦公樓一樣,寬敞明亮,威武堂堂……老師一做秀,全中國人都成演員了,活的不是自已的人生,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為頭銜搖尾乞憐,在權利面前,男人做女人狀,女人做風塵狀……幹實事,做真人,這簡單的道理,實踐起來還真難……都是不良家教的罪過,都是老師做秀惹的禍……”這是網絡上比較流行的一首打油詩,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部分教師的不誠信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我以前的一個同學,現在在一家中學教書,為了教育局領導親臨的的一次公開課,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試教是無數,光上課的準備材料就差不多兩麻袋。提前四五天就和所選的班級進行了預演。上課時猶如放電影,多媒體、小組討論、上台彙報、充足的表揚和鼓勵、燦爛的笑臉、化解難點、重點突出,一切顯得那樣的完美無暇,無可挑剔。

近年來,學生作弊似乎已經被人們司空見慣,儘管也經常有人大聲呼籲要改變現狀,可現實中卻也沒有多大的改觀,同時伴着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全面落實,又一個新的現象幾乎成為了大學生誠信問題主流和焦點,那就是守約還貸的問題。據瞭解,最近幾年,全國各省高校貸款學生按期還款或提前還款情況較之往年有所好轉,但大部分地區還款率仍不過半數。

以上只是列舉當前校園誠信文化缺失的兩個方面,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客觀分析,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本人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價值取向的功利化;教育形式的表面化;教育效果的互斥性;自身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認識侷限性。

三、重塑校園誠信文化

(一)建章立制,規範誠信行為。

一是積極推行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將個人誠信檔案作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應從學生入學開始,為其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使其瞭解到誠信對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利用信用記錄,與銀行、企業等展開合作,對學生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失信市場行為形成有效制約。二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不守信用的行為不僅予以道德的譴責,同時在行為上予以懲罰,比如取消其助學貸款和評優評獎資格等。

(二)德育與文化教育並重,加大誠信教育力度。

注重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而把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作為“形式教育”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的誠信理念,就必須打破常規,把德育教育與文化教育並重,讓廣大學生在掌握知識和實用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樹立牢固的誠信意識。

(三)廣泛開展誠信文化相關活動。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的一些誠信專題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文娛晚會、團會、講座等等,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努力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正確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進而樹立科學的誠信觀。

(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充分利用良好的師德影響力。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也,無德者無以為師”。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滲透性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高校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等行為時有發生,這些醜惡現象的負面效果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嚴重破壞。因此,教師要有以身立教的社會責任感,嚴格規範自身的言行,做誠實守信的典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學生“人一定要誠實”,用自己的為人師的模範作用和強大的影響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

參考文獻:

[1]金炳燁。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與高校誠信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2]陳大夥,張洪。大學生誠信現狀調查與高校誠信教育創新。[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7(4)

[3] 王倫光。高校誠信教育問題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1)

[4] 呂偉珊。教育者誠信是大學生誠信的關鍵[J]。衞生職業教育,2006(16)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七

一、合唱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合唱不是一門獨唱藝術,不允許學生任意抒情,它是集體的表演。合唱活動的演出和排練是在指揮者的指揮下完成的,音樂的旋律、節奏、風格、演唱要求等,都需要通過合唱參與者與指揮者的默契配合來完成。合唱需要學生能夠一心多用,一邊看指揮,一邊聽別人的聲音,一邊感覺自己的聲音,所以長時間的合唱訓練,可以很好地強化學生的反應能力。合唱活動是由一個集體在同一場地唱同一首歌,這樣就要求全體參與合唱隊的學生收斂自己聲音的個性,多與人交流、磨合,才能適應合唱表演的要求;還要在音色、音量及情感表達上達到思想和行動的統一,這樣歌曲才會優美動聽,集體觀念便潛移默化地形成。合唱藝術是需要每個參與者配合意識與平等觀念,在此基礎上再去追求完美的效果。這種集體的學習和凝聚的過程使參與者在領悟合唱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具備了潛在的良好品質。和諧、協調、平等、包容這些體驗,無不對大學生的素養、能力、氣質和性格的產生着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只有具備了以上良好的品質,才能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萬千變化的現代社會,並在穩定中求發展。

二、合唱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種隱形的德育資源

合唱活動是校園精神文的良好載體,校園文化應該以社會的先進文化為主導方向,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主體,以沉澱的校園精神為底藴;校園文化既是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一種活動過程。一定的精神文化有賴於一定的物質載體,合唱活動的開展正是兼顧精神文化與行為文化的良好載體。對於大學生而言,隱形教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潛移默化教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作用方式是潛在的、間接的,可以避免現行教育中學生出現的逆反心理。所以,合唱活動是堅持正確的校園文化導向,努力創造有利於大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實用、有效的隱形德育資源,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合唱活動正是具備了這種功能,合唱教育在校園學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功效。經過指揮或藝術指導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合唱作品,可以使合唱參與者能夠完整地把握藝術作品的主題和風格,從而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效果,這種藝術行為活動不僅能夠深深地感染合唱隊每一個參與者,而且還能夠與廣大聽眾中產生情感和心靈上的共鳴,使他們在藝術欣賞和表演的過程中更加熱愛祖國、增加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他們報效祖國的熱望與行動,從而達到對所有活動參與者和欣賞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遠比課堂説教要有更有效果。

三、通過合唱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音樂修養、普及高雅藝術、弘揚嚴肅的音樂文化傳統

合唱藝術是一門悠久歷史。馬克思説:“人的審美力是以往歷史的全部積累”。學生通過演唱和欣賞中外各時期的優秀合唱作品,可以更清晰地把握音樂發展史的脈絡,準確地掌握各時期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徵,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的藝術風格,對於高雅藝術在高校校園的普及、嚴肅的音樂的弘揚都有着積極的作用。知識性的合唱教育是奠定校園合唱藝術的基礎手段;情感性的合唱教育是增添校園合唱藝術文化感染力的重要措施;合作性的合唱教育是形成校園合唱藝術文化凝聚力的最佳途徑;創造性的合唱活動是校園合唱藝術文化提高綜合素質的最高境界。合唱藝術活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和內涵,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校積極地開展高校合唱活動,充分發揮合唱活動在提升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以及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對於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合唱藝術的全面健康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八

1利用信息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柄“雙刃劍”,這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是迴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園網來配合校園文化建設,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1認識不足

學校中不少師生員工缺乏對校園文化理論知識的必要學習,往往憑直覺認為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傳授的科學文化,而校園文化建設就是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業餘時間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娛活動。還有人認為這些活動開展得多少,都影響不了學校的發展大局。在利用信息技術建設校園文化方面,則認為只要校園網能正常運作、各種規章制度能夠及時傳遞就萬事大吉。這種認識,很可能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處於邊緣化的位置,而利用信息技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於便可有可無的境地。

1.2目標不明

由於認識上把校園文化看成是虛構的產物,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無足輕重,因此往往是建設目標不明,既沒有校園文化建設的綱要,更談不上校園文化發展的規劃。這樣一來,圍繞校園文化建設而開展的活動,既沒有系統性,又缺乏連貫性,都是漫無方向地進行,或乾脆放任自流。因此,導致學校所制定的內部各項政策、規章制度,也和校園文化的建設毫無關聯。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校園網的建設,特別是在校園網的規劃時,只考慮如何為學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慮讓校園網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服務。

1.3方法簡單

在校園網建設上,對於師生提出的一些關於學校的發展、日常管理方面的問題,學校方面或是給個很簡單的回覆,或是乾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議都會石沉大海。而對於在校園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社會上流傳的思潮,學校方面則會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如果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一些評論或是指責的言論,很可能會被學校方面加以刪除或者禁言。於是在校園網上,除了一些規章制度、機構設置、日常業務處理、校園新聞以外,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少得可憐,甚至沒有任何鏈接可以進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頁面。結果是校園網往往成為學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園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沒有把校園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與校園文化相適應的校園管理信息化系統,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係

校園網的建設一般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這與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共同的特點。因此,校園網的建設可以與校園文化建設統籌規劃、共同促進。而且,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往往可以幫助學校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改善服務、增強透明度、促進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目標。校園網的規劃和發展,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優化管理流程,促進信息共享,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提升學校應對環境迅速變化的能力。從更深層次來説,校園網建設的目標是為了創新管理觀念,樹立先進理念,推動管理變革,塑造符合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校園文化。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提高科技信息含量,充分利用校園網成為現代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輔佐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的建設又需要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2學校信息化建設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引進和運用一些先進的理論、先進的方法,這就需要有個學習教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轉變傳統的思維方法,結合實際情況,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園中所有的師生員工不斷地自我學習、不斷地分析研究,才能總結提高,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可以不斷地提供支持和幫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獲取相關的理論外,還可以在校園網上開闢一定的空間,作為全體師生員工討論、學習、交流的園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平台沒有時空限制的特點,使其在信息傳遞、理論學習、知識共享中不斷髮揮它的影響力。因此,加強信息化的建設,不僅能為廣大師生員工的學習交流提供方便,而且還能在校園中逐步形成不斷學習、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校園風氣,同時也使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心,技術平台的功能日益強大。所以,把信息化的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能使信息技術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強大催化劑。

2.3利用信息技術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術,廣大師生可以通過這個技術平台及時地瞭解外部世界的動態,學校也能利用這個技術平台完成各項管理任務。此外,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2.3.1利用信息技術平台傳播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早已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問題。由於校園並不是真空地帶,必然會受到社會上一些思潮的影響,尤其是網絡上還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所以,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校園網這個技術平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於社會上、校園內的某些現象和觀點,可以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充分地辯論,相信“邪不壓正”,同時要通過校園網技術平台,不斷宣傳校園內外發生的先進事例,大力宏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誠信教育,使學生做到明是非、知榮辱、守信譽,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擺脱網絡的束縛,積極投身於現實社會、投身於大自然中,讓身心得到薰陶和鍛鍊,為將來在工作中挑大樑做好準備。

2.3.2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平台在教學中的作用

校園網不僅能完成學校教學管理的任務,它的互動性還可以成為新的教學手段和途徑。雖然不少學校都開展了網絡教育,但效果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於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校方面可以鼓勵師生充分利用校園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補充和完善。由於網上交流氛圍相對來説比較輕鬆,所以教師完全可以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探索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提問,就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網上經常性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師能夠比較多地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案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某些知識點或觀點與老師作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因此,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對師生雙方都會帶來收益。

2.3.3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濃郁的學術氛圍

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各專業學科發展的現狀,邀請相關學術界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來學校作學術報告或講座,使廣大師生能夠及時瞭解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將報告或講座的內容全程記錄下來,供那些錯過了報告或講座的師生自我學習,讓他們及時瞭解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而且所記錄下來的都是很珍貴的學術音像資料,可以長久保存。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學術研究方面形成一種機制,不僅在網絡上開闢一個空間作為交流討論互動的平台,而且可以把相關學術的研究內容,以數據元的形式記錄在學校相關領域的數據庫中。建立互動的交流平台,可以方便研究人員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交流,為形成良好學術團隊創造條件。所建立的數據庫,可以極大方便研究人員對相關領域進行數據處理和數據挖掘。總體來説,最終在校園內創建一個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

2.3.4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師生員工溝通的橋樑

信息技術能快速傳遞信息的特點,可以成為全校師生員工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的紐帶和橋樑。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及時把握師生員工的心理狀況,糾正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化解校園內的一些矛盾。在校園網上,學校可以開通官方微博,架設學校與廣大師生溝通的新橋樑,佔領校園文化建設微博的新陣地。通過官方微博,學校方面可以就一些政策,尤其是與師生利益相關的政策,廣泛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做到既要準確無誤地傳達,也要對師生提出的各項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反饋。特別是對師生員工的各項訴求,通過校園網等平台做到“件件有回覆、事事有着落”,讓校園網真正成為學校各級人員信息溝通的橋樑和紐帶。總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項特點,來構建一個文明和諧、輕鬆愉快的校園環境,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校園文化。

3結束語

在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無法脱離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制約。所以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和信息技術利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當信息技術給人們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更要讓它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九

摘要: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其具體的活動空間就是學校,其最大的特點也就是校園生活方式和校園精神。職業院校的教育與我國當代的社會經濟發展聯繫極為緊密,其教學目標也和其他普通高校不一樣,它以就業導向為主導。本文主要針對以校企文化對接為基礎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對其具體的建設理念和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校企文化;職業院校;校園文化

一、基於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

1、企業化辦學理念

以市場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具體能力為教學中心。知識框架要科學合理,具備職業性、行業性以及區域性。

2、企業化的氛圍理念

院校的氛圍理念即要模仿企業的具體模式,使學生具有團隊精神,在校園內部形成團結合作的氛圍,要重視師德建設,不斷引導學生去質疑,大膽進行探索。對於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主要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生產第一線的環境。

3、融合和互動的理念

在院校內部構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將企業文化引入到職業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使校園文化格局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4、校企合作的理念

將各種各樣的文化進行整合,將校企合作的理念逐漸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理念當中,促進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不斷融合,使校企文化具備包容理念和創新意識。

二、基於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1、提高精神文化建設的地位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建設,院校精神、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學風等都屬於精神文化,這些具體的內容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基本精神面貌,對於學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強了精神文化的建設,高度精神文化建設,那麼這些具體細節也就隨之發生良好的改變。

2、制度文化建設要進行規範和創新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制度文化建設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的保障,可以對其起到導向、約束以及規範的作用。職業院校可以充分吸收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為我所用。校園文化的基本建設可以進行整體的規劃,引入企業文化,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使其成為院校教育系統的一部分;要積極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將企業文化的實踐性充分發揮出來,促使學生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接納。

3、物質文化建設載體要不斷得到優化

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就是物質文化。要不斷完善教學場所的各種設備,根據專業的不同,設計具體的、特色鮮明的院系文化,可以用對學校有很大貢獻的企業人物的名字,對校園內的教室、實訓基地、廣場進行命名。在校園內各個醒目位置可以設計有關職業和創業的名言牌。加強校報、校刊、廣播、校園網等建設,將輿論宣傳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注重校園文化活動建設

校園文化比較重要的載體就是校園文化活動,因此提高校園文化活動效果,可以有效促進職業院校健康發展。職業院校應該以就業為嚮導,以學生為主體,將社團活動積極開展起來,使社團活動具有多樣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示學生特色,促進文體藝術活動在職業院校當中的普及;重點是開展提高職業技能的活動,將校園內外各種教學資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學生享受到比較好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也可以多舉辦類似“校園之星”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具體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職業院校還可以開展校園科技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基於校企文化對接的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與內涵進行了相關探索,希望可以使其可以發揮出更大作用,以不斷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國棟,李平權,程毓。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路徑的思考與探索——基於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xx,(2)。

[2]陳強,胡建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與校園文化對接問題探討——建設有利於職業素質養成的校園文化[J]。遼寧經濟,20xx,(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