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9W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多篇)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一

為緊跟信息化時代步伐、適應醫藥衞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改進和提高醫學類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顯得十分迫切。醫學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建設作為醫學專業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與現代醫療結合的新興學科,是提高醫學類專業教學質量、推進醫藥領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結果。

1 高職院校醫學類專業開設《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隨着新醫改制度的施行和醫院信息化的步伐加快,醫療衞生部門急需更多的醫學信息化人才。醫學類專業人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才從事信息化工作的並不多,計算機類信息人才進入到醫藥衞生行業中,要經過漫長的適應和熟悉的過程。當前醫學類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跟不上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需要,而未來的社會需要這種醫學和信息學集於一身的複合型人才。沒有掌握醫學信息學知識的醫護人員很難適應未來的信息化的工作環境。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醫院特別是縣級以下醫院中,既懂IT、又懂醫學以及醫院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十分缺乏,現有的專業技術人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不能滿足需要,培養既熟悉信息系統,又掌握醫學專業技術、同時瞭解醫院業務情況的複合型技術人才,是醫學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新醫療改革方案實施,加強醫學信息人才培養的需要。由此可見,加強高職院校醫學類專業《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對促進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高職院校《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瞭解,目前高職院校《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該課程授課教師大多是計算機專業,沒有經過醫學信息學相關培訓直接上崗。授課教師對醫學信息技術缺少深層次的理解,導致醫學信息教學停留在計算機操作和軟件的應用上,不能與專業實際需要有機結合。實踐教學得不到應有重視、實訓基地建設不足、缺少實驗環境、理論教學與實踐脱節、教學效果檢測方法單一等是各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3 改進《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對策

3.1 以需求為導向,結合職業資格認證開設課程

加強學校、醫院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開發和建設課程,使醫學信息學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需要。我院通過對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查分析,對2010級、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在實習前進行了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這批學生熟悉醫院的各個流程,進入醫院實習後能迅速融入工作崗位,熟練使用計算機醫學信息系統來進行各種操作,受到了實習醫院的好評。我院2012年修訂了教學大綱,針對醫學各專業的計算機課程進行改革,開設了《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該課程包含了醫學信息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公共衞生信息系統和衞生管理信息系統等五部分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醫療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醫療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操作能力。我院組織醫學專業學生參加全國醫學信息技術技能考試(MILC),使學生不僅獲得學歷證書,同時能獲得技能認證,滿足了學生就業多樣化的需求,為提升崗位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3.2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師資力量

醫學信息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懂得計算機理論和操作,還要懂得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所以,學校要創造條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件通過崗前培訓、集中培訓、定向進修、定期交流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並形成制度化,加快教師的知識更新,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外,健全在職人員進修培訓制度,分批次對部分計算機教師進行全國醫學信息技術技能考試(MILC)培訓。此舉對提高師資力量、促進課程改革具有積極作用。

3.3 合理安排授課計劃,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3.3.1 合理安排授課計劃

在安排授課時本着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結合專業的原則,同時兼顧學生今後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得課程內容更符合高職院校醫學生培養的需要。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計算機應用技術,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安全、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等內容。②醫學信息基礎,包括醫學信息及信息系統的概念、醫學信息標準化等;③醫學信息學的實際應用,如醫院信息系統(HIS)、臨牀信息系統(CIS)、護理信息系統(NIS)、電子病歷(EPR)、醫學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公共衞生信息系統、醫學信息系統硬件平台等。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系統的學習了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醫學信息基礎和醫學信息學的實際應用上,注重培養學生使用新軟件、新系統的基本能力。

由於衞生信息化發展比較快,且本課程包含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因此,我院在大一新生入學後就開設了本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新生入學後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素養,對醫學專業知識還處於啟蒙階段,許多學生在理解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學融合時比較困難。如果在學習專業課基礎課之後實習前開設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可使學生了解到醫學信息學及醫學信息系統的前沿知識,相信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更為理想。

3.3.2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尤其值得重視。多年來,我院在教學過程中,既重視理論教學,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實踐培養體系。採取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等措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醫學信息系統,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我院擁有設備先進、配置合理的計算機實驗室和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我們充分利用院內外實習基地的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出的學生既具備醫學知識又能使用計算機操作醫學信息系統,能更好地服務於醫療部門。從而更充分地體現“以服務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辦學特色。

3.4 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醫學信息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圍繞學生展開。運用探究教學、案例教學、問題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對教學內容實施項目化,儘可能使用多媒體教室授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相關案例,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公共衞生信息系統時,鏈接到“國家衞生計委應急辦公室”網站,講授我國對突發公共衞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 OM,歡迎您的光臨生事件的處理辦法和對其他突發事件預防控制等。促使學生深入瞭解和思考我國的公共衞生醫療建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其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護理信息系統的講授中,利用“九陣醫院管理系統”的操作與演示,以護士工作站為主開展模擬場景教學,加強實驗教學的針對性,在教授中以崗位職業技能要求為目標,根據實際工作內容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其帶着任務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護理工作有了全面的瞭解,並掌握了各科室信息管理的日常操作技能,培養了自身的職業價值感,也提升了自我社會認同價值感和成就感。

3.5 改革考核方式,保障教學效果

考核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科學有效的考核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我院主要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方式,具體有:①課堂提問;②章節測試;③利用網絡構建自動化考試平台,以機考代替筆試進行期末考試。這種考核方法重點是考查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考試才能順應專業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陝西 寶雞 721013)

參考文獻:

[1]代濤。醫學信息學的發展與思考[J].醫學信息學雜誌,2011(32).

[2]姜輝。新醫改背景下的衞生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8):71.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二

1醫學信息學及其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計算機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發展成了一個具有系統理論及專業方法的學科——醫學信息學。醫學信息學是用系統分析的工具對醫學知識進行過程管理、過程控制、制定決策及科學分析的一門科學,根據Kroch2002年所下的定義,它包涵三個方面:應用信息學、研究醫學信息與決策支持醫學信息學、基礎醫學信息學。應用信息學主要研究如何開發用於醫學領域的計算機信息應用系統。從20世紀90年代中起,面向對象的信息系統開發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極大地推進了醫學領域的計算機應用,醫院開始進入以HIS(醫院信息管理系統)、CIS(臨牀信息管理系統,以電子病案為中心)和PACS(醫學圖像歸檔與傳輸系統)3個部分為基本特徵的數字化建設時期,其中,HIS主要面向醫院管理,CIS與PACS主要面向臨牀醫務人員及患者。醫生可通過PACS系統網絡隨時隨地查詢CT、MR、US、CR和病理等各種檢查結果。類似的應用還有:實驗室信息系統、結果通知服務系統、臨牀數據存儲系統及遠程診療等。特別是近兩年,醫院信息系統向着以患者信息為中心的方向發展[1],更多地為臨牀醫療工作服務。總之,信息技術把所有的患者與強大的醫療資源日益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決策支持醫學信息學主要研究如何用信息學的方法發現關於疾病過程及其規律的新知識。多數臨牀醫生一直習慣於用傳統的模式分析疾病,很少意識到藉助於現代系統分析方法能更快地發現新的醫學知識,更科學地制定決策。近年來,許多公司和各醫療科研機構推出了各種決策支持系統或智能診斷知識庫,如美國Massachusetts總醫院的Dxplain,GE公司的放射醫學信息系統(RIS),它們能提供強大的病案分析功能,對年輕醫生的培養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隨着計算機技術及醫學信息學的發展,臨牀診斷決策支持系統在醫療服務中將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特別提出的是,諸多的決策支持系統是由國外一些著名醫院組織開發的,臨牀數據存儲、PSO(PatientSignout)系統及電子病案等多數臨牀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更離不開醫生。基礎醫學信息學主要研究醫學信息學本身的理論與方法。

2我國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不能滿足醫學信息學發展的需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將來的醫療活動是信息管理與處理的過程。醫學生不僅要掌握醫學知識,還要掌握與醫學信息學相關知識才能很好地使用成熟的醫學信息系統進行醫療服務。因此,醫學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應該順應當今醫學信息學的發展趨勢。美、德、英及荷蘭等許多國家醫學信息學發展比我國領先10年,這些國家許多著名的醫學院校早已開設醫學信息學相關的課程。美國Wisconsin醫學院開設了醫學信息學概論、數據庫結構與處理、數理統計及醫療衞生決策支持等多門選修課程,Stanford大學、Rochester大學及Columbia大學等院校都開設了精心設計而又新穎的醫學信息學課程,授課對象是醫科學生及將來有志從事醫學信息系統開發的醫學工程學生。而國內只有首都醫科大學開設了醫學信息學及醫學模糊決策兩門課程,其他院校僅有計算機應用基礎文化課,在當今,這樣的教學目標明顯落後,課程設計只達中學水平,沒有體現醫學專業要求,未能跟上醫學信息學的發展。

3計算機教學改革新思路

綜上所述,醫學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改革應從調整教學目標開始,根據新的教學目標設置新的課程體系。

3.1更新教學目標

初級目標:堅持全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一級等級考試要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文化標準,使學生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基本目標:以應用為主系統掌握主要的醫學信息系統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用系統分析的工具進行醫學知識的管理、決策制定及科學分析的思維能力。高級目標:鼓勵部分有能力且有興趣的學生學習創新醫學信息系統的入門知識。

3.2明確課程設置原則

採用靈活的方式實現初級目標,針對中學計算機教學水平的提高,醫學院校應將基礎文化教學的重點放在數據庫基礎知識及網絡基礎知識方面。在這兩方面,應根據醫學信息系統的應用實際要求,對自治區統編教材進行重點補充,加大信息量,加深內容,加開或完善在醫院之間及其內部網絡操作方面的實驗,包括網絡拓撲結構設計、C/S和B/S結構、各種網絡硬件設備的操作(服務器、交換機、調制解調器、各類傳輸介質)、各種網絡操作系統(Win2000、UNIX)的操作、網絡地址轉換(NAT)實現等。實現基本目標需要開設全新的課程。學生首先需要了解醫學信息學的全部概貌、它研究的對象及當今發展情況,包括醫療衞生環境與其文化、電子病案、臨牀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臨牀研究與健康評估系統、技術評估與醫療衞生業務處理、主要的國際技術標準(DICOM、HL7)等,因此增加的第一門課程是醫學信息學概論。學生應學習三門主要的醫學信息學課程:①數據庫設計和臨牀數據存儲:介紹目前主要的數據建模技術、數據庫設計原則、規範化技術,培養建立E-R模型的能力,瞭解關聯一致性的重要性、應用編碼設計技術及學習臨牀數據存儲的建模範例。②數理統計:提供用以數據挖掘及基於實據的醫學所需的數據分析工具,還用於評價信息系統的性能和決策支持。③數據倉庫醫學應用理論:除了介紹數據倉庫基本理論外,重點學習目前主要用到的及將來佔據主要地位的臨牀和操作決策支持系統(DSS)。臨牀DSS涉及電子病案、計算機化醫生OrderEntry、疾病管理系統、專家系統、神經網絡、自動文本、Bayesian網絡、臨牀詞彙庫。操作DSS包括可執行的信息系統、消費者信息庫及協議建模。只有讓學生深入地研究正在實際運行的醫學信息系統並參加信息系統的設計才能實現高級目標。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三

【關鍵詞】 醫學信息學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9(a)-0031-01

隨着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飛速發展,醫學領域出現了許多醫療服務新模式,信息技術在醫療機構日益受到重視,並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的以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高等醫學院校學生的需求。醫學信息學即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醫學信息學(Medical Informatics)又稱醫藥信息學,國際上將其定義為“一門涉及醫學實踐、教育、科研中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流的學科”,是醫學、計算機學、人工智能、決策學、統計學和信息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學科。它以信息論、系統論、計算機科學技術為理論基礎,幾乎全方位地涉及所有的醫藥衞生領域,已成為現代和未來醫學發展的基石。

1 醫學信息學研究內容

1.1 計算機化病歷

計算機化病歷是醫學信息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個系統中的電子病歷,這個系統可支持使用者獲得完整、準確的資料;提示和警示醫療人員;給予臨牀決策服務;連接管理、書刊目錄、臨牀基礎知識以及其它設備。電子病歷的優點如下:完整的電子病歷存儲系統支持多個用户同時查看,保證個人醫療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電子病歷;同時可根據不同的用户給予不同的資料查詢權限,從而保證了病歷的安全性,授權用户在適當時間才能查看合適的病歷。此外,電子病歷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醫療記錄。通過與圖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實時醫療監控,藥物劑量查詢等多種功能。電子病歷已成為新興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的基礎。

1.2 醫學信息系統

醫學信息系統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患者關係管理系統(PRM)、數據挖掘及決策支持系統等。ERP技術將信息整合為一體(整合的數據庫),各系統都提供一致的數據。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輸入費用,並保證各系統得到完整、實時、一致的數據。其次,ERP系統可用來決策醫療設備訂購、管理和維護。PRM是側重於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統。記錄患者生活習慣、個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過敏反應等,醫院從而可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PRM,患者也可向醫院詢問醫療方案。對於特定的用户來説,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後端數據必須是一體化和標準化的。

1.3 醫療決策系統

醫學實踐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確的醫療診斷,因此醫學信息學將研究重點也放在決策系統上。決策系統不僅需要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醫師如何利用推理知識作出醫療判斷。當前決策系統主要基於兩種方法論:着重於統計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側重於邏輯推理的專家系統法。

1.4 影像信息學技術

界面友好的醫學影像數據庫與二維、三維結構及可視化的結合將醫學影像信息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現代影像信息學研究的重點包括圖像傳遞標準、傳遞規則、醫學術語、信息壓縮、圖像數據庫索引及圖像病例傳遞安全等。從“虛擬細胞”到“虛擬人”,當前影像信息學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到個體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1.5 遠程醫療與互聯網

隨着寬帶網進入千家萬户,遠距離傳遞診斷和患者管理信息成為可能,遠程醫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網絡電視和無線技術,使醫師及患者能隨時傳遞相應的醫學相關信息,從而為遠程醫療開創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羣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類患者交流組織的形成有利於自我尋找最合適的治療。

1.6 數據標準

電子病歷和病案的大量應用、醫療設備和儀器的數字化,使得醫院數據庫的信息容量不斷地膨脹。然而簡單存儲信息只是數據庫的低端操作,數據的集成和分析以及醫學決策和知識的自動獲取才是信息學研究的重點。要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數據必須以特定的結構方式來存儲。醫護人員必須有一約定俗成的數據標準。這一數據標準明確了數據庫中存儲的特殊符號所具有的涵義。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樣,起到諮詢和定義的功能。

2 開展醫學信息學課程的意義

(1)可以提高醫學生的信息素質。醫療機構是信息和知識密集型單位,良好的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對醫務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醫學信息學以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在醫學工作中的應用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因此,醫學信息學教學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理解計算機在醫學中應用的方式、優點以及潛力和侷限性,有助於他們進一步明確信息類課程的學習目的,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目的性。

(2)可以促進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進程。醫院信息化是信息時代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進一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臨牀工作質量的有效保證。目前,國內醫院信息化的步伐比較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醫務工作者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對醫院信息化的意義認識不足。而醫院信息化是醫學信息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通過醫學信息學教育,必將提高學生對醫院信息化的認識,培養更多的既懂醫學又懂信息科學的複合型人才,促進醫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3)可以促進循證醫學在臨牀工作中更好地開展。循證醫學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臨牀醫學”,循證醫學要求醫務工作者將最佳的臨牀證據與自己的工作經驗相結合,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信息學的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臨牀醫生的醫學信息檢索技能,另外一方面,醫學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和電子病歷系統還可以為醫生獲取證據提供更為直接的幫助。

3 醫學信息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教材問題。由於醫學信息學在國內教學時間尚短,迄今為止還沒有全國統編的教材出現,組織編寫高水平教材是我國醫學信息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師資問題。由於醫學信息學的多學科性質,要求醫學信息學教師具有多專業背景,在計算機專業、醫學專業和管理學專業等方面的研究都要達到一定的深度。目前,醫學高等醫院符合這些要求的教師還是鳳毛麟角,因此,解決醫學信息學的師資問題就只能靠多部門的聯合。

(3)教學方式。醫學信息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對教學方式有較高的要求。首先,應採用多媒體教學,許多圖像和圖表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提問、佈置作業等方式,促使學生進行思考;第三,應採取一定比例的雙語教學,既可以促進學生專業外語水平的提高,也有利於他們吸收國外的新成果。

(4)實踐問題。醫學信息學的教學必須充分重視實踐環節,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在重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應選擇信息化水平較高的醫院作為實習場所,加強學生實際操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四

關鍵詞:醫務人員;信息素養;培養

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ILA)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nlZurkowski)於1974年提出,並被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美國圖書館協會在1989年將信息素養定義為: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並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隨着科學技術在醫學領域裏的廣泛應用與發展,醫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滲透、交叉、互補日趨顯現。作為以醫學為終身職業的醫務人員,具備及時跟蹤、獲取、掌握、應用醫學領域最新成果信息以及前沿理論知識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信息社會生存發展。

1目前醫務人員信息素養的現狀

有資料顯示[2],我國醫務人員僅有21.6%的人經常利用互聯網資源,其中能使用網上全文醫學期刊的人僅佔43%;仍有部分醫務人員至今對情報檢索、科技查新一無所知。我國醫務人員在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方面、在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主要表現為:缺乏敏鋭的信息意識,不善於充分正確地表達自己的信息需求,對各種形式的信息反應遲鈍,無法及時瞭解掌握本專業領域最新信息動態、跟蹤國際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信息檢索和信息獲取能力差,缺乏醫學文獻檢索知識,不熟悉檢索系統和檢索語言,不善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檢索、處理及交流所需的信息[3]。

在信息意識方面,當今醫院的員工都有着明確的信息需求,會因為個人興趣或者學習需要查找信息,但是多數人選擇使用搜索引擎來查找信息,而不是使用專業數據庫。在信息獲取方面,由於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專業信息獲取途徑日益增多,大部分員工都具備了一定的檢索能力。但是還有很多人覺得在獲取信息時存在着一定的障礙,主要是缺少專業的檢索知識,同時缺乏對數據庫的內容以及檢索方法的瞭解。這表明信息檢索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信息利用方面,缺乏對信息的評價、分析和創新能力。在信息倫理和安全方面,瞭解的知識還很有限,雖然大多數了解知識產權,但是對於在使用網絡信息過程中是否牽涉到這一問題還不清楚[4]。因此,努力提高醫務人員信息素養是勢在必行。

2醫務人員信息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素質關係着“質量”。具備信息素養,可以增強醫務人員的“繼續學習”、“終身學習”能力,掌握本專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能;熟練運用日趨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醫療技術。良好的信息素養還可使醫務人員能夠主動對相關信息進行自覺、預見、獨立、創造性的應用,提高他們實施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能力[3]。以下分別從五個方面對醫務人員具備信息素養的必要性進行探討:

2.1文獻賞析的需要醫學文獻是醫務工作者對臨牀工作經驗的總結體會或科研成果最新報道。隨着科學技術對診療手段的不斷滲透,新的理念催生新的成果,醫學領域報道新成果的文獻層出不窮、浩如煙海。要更廣泛更全面的瞭解醫學領域的最新成果,醫務人員務必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能借助圖書館、互聯網、各類醫學文獻數據庫等索取文獻資料,從而進行查閲、學習、分析。

2.2開展科研的需要國家中藥新藥審評委員會認為,我國關於中藥新藥的研發有90%都是重複研究,在醫學其他領域的科研重複率也高達70%左右[4]。因此,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具有敏鋭的信息意識,做到不重複科研,以確保科研成果的先進性、獨創性、唯一性。尤其在選題上,醫學科研人員要具備利用檢索系統、檢索語言及檢索策略,事先對意向性的研究方向進行檢索、查新,在國內外醫學信息海洋中,及時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敲定對學科建設發展有前瞻性、導向性的選題,避免低層次重複性研究,讓有限的人力物力及科研資源得到最大效益發揮。

在研究過程中,同樣要求醫務人員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一般一個課題的研究週期在2到5年甚至更長,因此,在這一相對“閉門造車”且較長的研究時期內,醫學科研人員若不及時瞭解掌握跟蹤本學科前沿動態,不及時與同行進行業務探討,就有可能因“時過境遷”,當初的研究對象、方法、思路等與同行“撞車”,從而導致科研成果質量下降,甚至成為“馬後炮”。

2.3提升技能的需要臨牀技能的提升,除了醫務人員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臨牀經驗,還在一定程度上關聯着醫務人員的信息素養。其表現在:一是具備信息素養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不只是滿足於書本理論知識和臨牀經驗,還能使用網絡、數據庫等平台瞭解當下國內外的醫學前沿技術和最新成果,獲取、評價臨牀技能信息知識、理論,併為我所用。二是具備信息素養的醫務人員,還能憑藉網絡媒介如“博客”或“QQ在線”等方式與同行交流臨牀經驗,或以學術論文的形式進行交流,汲取他長補己之短。

2.4創新人才的需要科技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才的創新,醫學的進步亦依賴於創新性的醫學科研人員。創新性人才除了具備高質量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外,還必須具備蒐集、判斷、利用信息的能力[4]。因此,只有具備信息素養的醫學創新性人才,才是未來醫學發展的主力軍、頂樑柱。醫務人員要成為對醫學衞生事業有所建樹的人,就必須把自己培養成具備信息素養的創新性人才。

2.5社會發展的需要隨着科技的發展,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在現實生活中,而有些人擾亂了信息資源的健康發展,如剽竊他人的技術成果,侵犯知識產權、虛假信息等[5]。因此,要求醫務人員必須遵循信息倫理道德與準則,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正確處理好信息開發、傳播、使用三者之間的關係[3],做一名為人稱道的信息生產加工者和傳播者,把自己的真知灼見、聰明才智和科研成果播灑在醫學信息海洋中,為人類衞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它能夠確定、查找、評估、組織和有效地生產、使用和交流信息,它是人們投身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終身學習者必備的能力[4]。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醫學信息日新月異,對於醫務工作者,每天面臨的是人的生命健康,人命關天,其是否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先進的臨牀技能,決定了其能否對患者實施科學救治,因此,培養醫務人員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手段、增強信息意識、提升信息能力,能及時瞭解、掌握、跟蹤醫學領域前沿動態,是醫務人員適應當今信息社會而面臨的一項長期且緊迫的課題。

參考文獻:

[1]Zurkowski,nformationServic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andPriorities[M].1974.

[2]張慧湘。論現代醫務人員的信息素養及作用[J].醫療保健器具,2007,(7):31-33.

[3]凌毅德。論網絡時代醫務人員的信息素養[J].臨牀合理用藥,2009,2(19):111-112.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五

關鍵詞:生物信息學;醫學;教育;建議

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是一門發展迅速的生物學分支學科,由生物學、計算機學、信息管理學、應用數學及統計學等多門學科相互交叉而形成,本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生物學問題,通過信息的處理和整合實現發現和創新。它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①生物數據的收集、整理、存儲、檢索、加工、分析和整合;②生物系統和結構的建模;③與生物科學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這個範圍還在不斷的擴增中[1]。醫學生物信息學是指以醫學研究和臨牀應用為中心開設的生物信息學,本文討論的內容主要圍繞醫學生物信息學展開。近20年來,互聯網、數據庫和計算方法的發展,為生物信息學的研究提供了更為廣泛和靈活的方法;多種模式生物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組、蛋白質組研究的開展,各種高通量生物實驗技術快速發展為生物信息學,提供了更大研究空間的同時,也對海量的生物學數據進行有效地挖掘和整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以基礎研究與臨牀醫療結合為宗旨的轉化醫學的興起對銜接二者之間的橋樑———生物信息學,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對生物信息學人才的熱切需求,以及上述機遇和挑戰導致了生物信息學專業在全世界的蓬勃發展。以美國為例,在1999年之前,全美只有6所大學設置有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業,而到2002年,則有31所大學設置了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業博士學位,其中有12所大學是在2001年~2002年之間設置的這門專業[1]。這些大學通常以生物學、生物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或者生物醫學信息學為依託設置這門專業,不同大學對該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也有所不同。在我國,很多高等院校將生物信息學作為專業課程設立,醫學高等院校也逐步將其作為基礎課程或選修課設立。作為一門新生學科,生物信息學在大部分院校尚處於探索階段,沒有成熟完善的教育模式可以借鑑[2]。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前期已畢業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對生物信息學教育模式的總結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臨牀醫師和醫學研究人員,筆者深刻體會到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自身合理應用生物信息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設計,還是找到能夠迅速融入並滿足實驗室研究和臨牀工作需求的生物信息學專業人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作者就自己的一些切身體會,結合文獻和思考,對我國醫學生物信息學人才培養列舉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在生物信息學教學模式的完善中起到微薄的助力作用。本文着重探討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側重於醫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方面的醫學信息學(Medical Informatics)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理想的醫學生物信息學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這三類人的集合:①計算機專家,掌握計算機算法、計算機語言、軟件、數據庫結構和相關知識框架,以及硬件知識;②生物信息學專家,具有熟練應用計算機儲存、處理、分析和整合相關生物信息的能力;③基礎研究或臨牀工作者,具有查閲文獻,提出生物學或臨牀醫學問題,合理使用上述生物信息學來思考、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收集和正確提供用於研究的初始數據。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想讓臨牀醫學專業學生或醫學生物信息學專業學生同時完成以上3個方面的培訓顯然不切實際。理想的培訓模式,是通過對臨牀醫學專業和醫學生物信息學專業學生不同側重的培訓,再通過二者的合理分工和配合,來滿足以上3個方面的需求。對醫學院校學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生物信息學培訓的內容應側重於對其計算思維能力和信息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目的是使其能熟練地從生物信息學角度發現和提出生物學或臨牀醫學方面的科學假設,針對該假設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案,併為後續研究提供正確的初始數據;對以生物醫學為中心的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內容應側重於對其計算機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在醫學實踐應用方面能力的培養,目的是與前者配合,指導並幫助其完成科學假設的設計,對前者提供的初始數據進行管理、存儲、檢索、分析和整合,以及完成更高要求的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應用,例如應用軟件的設計,生物系統和結構的建模,等等。

1 醫學生的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思維培養

本部分特指醫學專業學生的生物信息學教學,部分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生物信息學專業教學將在下一部分中提及。無論是醫學基礎研究,還是以循證醫學為代表的臨牀研究,生命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都遵循發現問題資料查詢預實驗提出科學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説資料查詢和結果分析科學理論總結的基本思路[3]。在這個過程中,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不僅是進行資料查詢和結果分析的重要工具,更應是在提出科學假設和實驗設計階段就需要貫徹執行的理念和思維方式。換言之,具體的生物信息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一樣都是驗證生物醫學假説的實驗方法,是將一個生命科學假設用計算和信息學思維方式表達和實現的過程。在我國,絕大部分醫學基礎研究和臨牀研究課題都是由醫學院校畢業的臨牀工作者設計和申請的。由於臨牀醫師大都承擔了繁重的臨牀工作,申請者親自完成課題的機會很少,獲批課題的具體實施及數據管理、存儲、檢索、分析和整合多由研究生或實驗室工作人員負責。因此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生物信息學與具體課題耦合,即將一個科學假設用計算和信息學表示並有效實施的思維和實踐培訓,才是醫學生生物信息學培訓的中心內容。由於我國臨牀醫學教學採用長學制(5年、7年或8年)教學,對實踐性和針對性都很強的生物信息學而言,過早或過於籠統的培訓都顯得意義不大,所以筆者認為針對醫學生的生物信息學培訓安排在研究生階段是比較合適的,教育中心是以醫學研究需求為指導,強調信息學思維培訓和實踐操作。具體提出的建議有兩點,一是根據學生專業背景調整理論教學內容。醫學院校學生的數理基礎、計算機基礎及統計學理論基礎不能和工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醫學專業包括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預防等專業,涉及廣泛,各個專業背景的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在理論課程上,要根據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研究內容形成“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目的是讓學生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掌握相關生物信息學內容,例如數據庫的類型和選擇,常用軟件的種類和應用等,同時又不會對過於高深的生物信息學理論產生反感。二是結合研究生階段的課題,開展研究內容模擬和實踐操作練習。為了更好的配合研究生階段的課題,可將《生物信息學》開課時間調整到研究生階段的第三學期,即在學生進入課題研究階段之後,讓學生在清楚面臨的課題內容後,有針對性地學習在完成課題過程中要使用到的知識、工具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包括文獻查閲、保存、編輯,核酸序列查找和同源性比對及進化分析,PCR引物設計,基因功能、結構預測,調控元件及轉錄因子預測,蛋白質基本理化性質分析,跨膜區及信號肽預測,二級結構和空間三維結構的預測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會大大提高。為了解決上課時間與課題時間衝突的問題,可以採用生物信息學授課老師加入導師組成員,通過網上教學和答疑、夜間授課、集中授課與個別指導結合等多種方式靈活解決。

2 以醫學為中心的生物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

如果説對醫學生進行生物信息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學會將一個生命科學假設用計算和信息學表示,並正確提供初始數據,那麼以醫學為中心的生物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使其學會用計算機學和信息學處理並證實科學假設的過程。具體的內容包括,與實驗室工作人員和臨牀醫生配合,從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角度指導並幫助其完成科學假設和課題內容設計;在課題實施階段對後者提供的初始數據進行管理、存儲、檢索、分析和整合,以及滿足後者更高要求的計算機技術的需求,例如應用軟件的設計,生物系統和結構的建模,等等。目前,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主要有3種:①以生物學為中心的多學科培養模式。理論教育以生物學為中心,在6~9個學期內陸續完成生物學部分課程(相當於普通生物學系1/3~1/4課程)的選修,然後根據興趣和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相關實驗室完成研究生課題。這種培養模式被大多數綜合大學採納。②以工程設計為中心的培養模式。③以醫學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指以醫學研究和臨牀應用為中心設置計算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絕大多數由醫學院校設置,側重生物信息學與臨牀醫學的結合。在進入課題階段之前會有1~2年臨牀相關概念和信息的培訓,主要開設的課程包括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組學、化學與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等,甚至包括部分醫學課程,後期實踐階段通常選擇一個相關實驗室完成研究生課題。總的看來,醫學生物信息學基礎課程設置與國際趨勢相符,也符合以醫學為中心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的培訓要求。但從近年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就業情況來看,確實存在素質參差不齊,學不能致用,不能很快融入研究工作等問題。筆者認為,這種現象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改進:①以職業發展和學位教育為導向,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醫學信息學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各醫學院校可在統一專業培養目標和定位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學科基礎和特色,結合學生畢業後的工作領域和就業方向,形成“個性化”的專業方向和培養方案。②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形成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學團隊。現有醫學生物學教材內容寬泛、偏重理論,對實踐環節的指導較少,需要授課老師有選擇的挑選合適的內容並予以補充和完善。這對授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能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所取捨,強化重點。目前,各院校教學團隊和師資力量配備受限,建議可以課程為中心,培養、引進學術帶頭人,從其他專業挑選骨幹教師兼任等多種形式,形成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學團隊。③實踐教學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生物信息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將“學有所長,學以致用”作為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可以通過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平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等方式儘可能強化實踐操作訓練[4],後期部分學生可以結合個人興趣,本着雙向選擇的原則,將實踐階段訓練固定到導師和實驗室,並安排其參與完成某一項課題的設計、實施和總結,在整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強調知識的自我更新。

綜上所述,醫學生物信息學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是使生物信息學能滿足現代醫療和醫學研究發展的需要,使醫學生物信息學人才成為有效連接基礎研究與臨牀醫療的橋樑,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新途徑[5]。

參考文獻:

[1]Mark Gerstein,Dov Greenbaum,Kei Cheung and Perry L.Miller.An interdepartmental Ph.D.program i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The Yal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07,40:73-79.

[2]倪青山,胡福泉,饒賢才,等.醫學院校生物信息學實踐教學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38-539.

[3]張樂平,馮紅玲,宋茂海,等.生物信息學教學與醫科學生計算思維培養[J].計算機教育,2012,19(4):12-16.

[4]尋萌,陳豔炯,楊娥,等.《生物信息學》教學實踐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6):1220-1223.

醫學信息工程論文 篇六

20世紀中葉,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在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迅速推廣和運用,並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各個學科滲透,推動各個學科的發展和進步。中醫藥信息學就是中醫藥學與信息學結合的必然結果,它將推動中醫藥信息數字化快速發展和中醫藥現代化發展。在中醫藥信息學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中醫藥學的各個領域,並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眾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

1 中醫藥信息學概論

中醫藥信息學屬於醫學信息學的範疇。醫學信息學是信息技術學和各醫療衞生科學的交叉科學,是應用系統分析工具這一新技術來研究醫學的管理、過程控制、決策和對醫學知識科學分析的科學。它由信息處理和通信理論及應用組成,而這兩個方面的處理對象是醫療衞生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和醫學信息學一樣,中醫藥信息學是中醫藥學與信息科學交叉產生的新興學科,其主要研究內容可概括為兩個領域,一個是利用信息技術處理、傳播與中醫藥研究有關的媒體化信息,另一個就是中醫藥科學有關問題的信息技術研究。中醫藥信息學運用信息科學技術使中醫藥理論可視化(易理解)、可重複(易掌握)、可操作(易交流),是在繼承意義上的再創造[1-2]。中醫藥信息學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在許多方面,如通過中醫翻譯系統實現對外交流,各種專業數據庫、專業網站的建立,數字圖書館、醫院信息系統、遠程中醫學診療系統的建設,中醫影像學,各種教育教學系統及中醫藥企業信息化網絡建設等都取得了瞻目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2 制約中醫藥信息學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中醫藥信息學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不利於中醫藥信息學人才的培養,造成中醫藥信息學人才匱乏,是阻礙中醫藥信息學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絕大多數的中醫院校沒有開設專門的中醫藥信息學專業,僅個別院校開設了醫藥信息學專業。儘管許多中醫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但講授中醫藥專業知識相對較少或課時嚴重不足,而中醫藥教學往往又忽視人文教育及包括信息學在內的多學科的交叉學習,顧此失彼,沒有從培養“中醫藥+信息學”複合型人才的高度設置選修專業和課時安排,導致信息學專業人才不懂中醫藥、中醫藥人才不懂信息學的尷尬局面,從而導致中醫藥信息學人才缺乏[3]。而且由於受學科意識及觀念的限制,引進其他學科人才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市場經濟形勢下,也有不少人認為做信息學效益低、沒發展,使信息人員來源困難,難以留住人。加上領導層、科技人員等的信息意識薄弱,最終導致信息隊伍人數少、素質差、人員不穩定、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從現有信息人員知識結構來看,懂外語、中醫藥學及信息技術的高層次人員,真正能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手段對國內外醫藥科技發展動態作定性定量綜合分析的信息研究人才嚴重缺乏,嚴重妨礙了中醫藥信息學的正常發展[4]。因此,合理設置中醫藥信息學專業、調整中醫藥信息學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做到二者兼顧、比例適當,同時,增強中醫藥信息學從業人員的信息意識,加大對中醫藥信息學人才的吸引、培訓力度、資金投入,為他們提供良好而可持續的科研及發展平台,對於改善中醫藥信息學人才不足的局面及對中醫藥信息學的長遠發展尤其重要。

良好的文獻整理、修訂工作是中醫藥信息學發展的基礎。中醫藥古今醫案、古籍、期刊等資料豐富,但這些資料存在記載錯誤、脱文、大量爭議等現象;且中醫藥古籍大多都為傳抄或傳刻,脱文訛字,在所難免,又有重新修訂或增訂等情況,導致同一種書,因版本不一,其內容亦不盡相同,甚至導致錯誤的信息的整合與加工,或因選用劣版材料而得出錯誤的結論[5],無形中對中醫藥信息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中醫文獻研究中存在自發盲目、人才匱乏、觀念陳舊等問題,故而,有必要組織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會同中醫藥信息學人員一道,加大對古今文獻的整理和開發,同時,培養中醫文獻專門人才,建立中醫文獻研究新學科,促成中醫文獻新科研中心的形成,為中醫藥信息學提供大量具有權威性、可靠性的文獻信息資料[6]。

現代中醫藥信息數據庫在全面性、資料權威性以及數據庫的建立、利用與維護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從而影響了中醫藥信息的傳播和利用。數據庫系統是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着中醫藥學的發展,數據庫系統已經廣泛深入到中醫藥學的各個環節,包括現代文獻的檢索、古代文獻的檢索、中醫辨證研究、不同疾病研究、中藥檢索、鍼灸研究、方劑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驕人的成績[7]。但也存在諸多不夠健全的方面,如在數據庫的全面性方面,中醫診斷模擬庫較少,內容不全,查閲不便,缺乏公用的大型數據庫[5]。即使是相同類型的數據庫,也因採用不同的建庫系統和標準,使得數據庫資源共享比較困難,與外系統的聯合建庫則更少[8]。在資料選擇方面,中醫藥文獻浩如煙海,個別數據庫在選材上沒有從專業的角度,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權威的文獻資料,使得數據庫的權威性降低,不利於開發利用、借鑑和使用[7]。問題最嚴重的在於數據的建立、利用與維持方面,由於缺乏宏觀控制,協調不力,中醫藥科學數據庫一直缺乏專門機構領導,中醫藥科學數據庫建設在整體上還處於自發建設的封閉狀態,重複建設現象嚴重,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同時由於經費投入有限,導致中醫藥科學數據庫資源建設進程緩慢、持續性建設狀態差、庫容量小、時差長、更新慢,甚至相當一部分數據庫因無法升級或更新而成為“死庫”,使中醫藥信息數據庫利用率不高或根本不能提供上網服務,進而導致數據庫知名度低,致使中醫藥科技信息資源未能列入國家文獻資源保障中心的範圍內,這些嚴重製約了中醫藥科學數據庫建設的規模、質量和信息服務水平,不利於中醫藥信息的廣泛傳播和利用[8]。因此,應建立健全數據庫的管理制度,加大中醫藥信息學數據庫的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投入和維護,努力建設質量高、更新快、專業性強、查閲方便的具有權威性的大型、主體中醫藥數據庫,建立數據管理、共享及機制與體系,提高數據庫的利用率和知名度,同時加強中醫藥信息的標準化和規範化語言體系研究和建設,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數據平台,促進中醫藥信息的全球共享[9]。

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中尚處於起步階段,其涉及領域相對狹窄。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研究中醫藥,從中醫藥歷史文獻及中醫藥現代研究文獻中提取特徵,尋找規律性信息,形成用數字描述和表達的中醫藥內容,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研究的規範化進程。當前在中醫領域,數據挖掘應用最廣泛的是在中藥(複方)的研究中,如中藥藥性理論研究、中醫方劑研究、中藥譜效關係的研究、中藥新藥研發等[10-11]。然而,其涉及的往往是某一類藥和治療某一類疾病的藥物,還有數目巨大的藥物沒有得到研究。總體而言,中醫藥信息學在數據挖掘方面處於起步階段,用於探求中醫診治疾病規律、複方用藥規律的研究,以及中醫治未病規律的研究、證候研究等[12]方面的數據挖掘較少,甚至少數人仍然以現代醫學為標準,挖掘中醫臨牀證候、體徵與現代醫學之間的關係,從而將中醫納入現代醫學的診斷治療標準的現狀,不利於中醫藥信息學按照中醫藥學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進行發展。面對浩瀚如煙的中醫藥信息,數據挖掘工作者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數據挖掘技術是建立在對中醫藥各種信息資料的整理、中醫藥信息規範化和標準化、資源數據庫建立的基礎上,其在中醫藥發展中的應用同樣也必須加強數據挖掘技術人才的培養,還必須根據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特點、特色進行挖掘和整理,才是不失中醫藥方向的數據挖掘技術。

3 結語

中醫學與信息學的交叉融會,將有助於全面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有助於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現代醫學的結合,有助於中醫藥事業的國際認可和接受程度以及中醫藥的現代化教育事業。然而,無論如何發展,都必須在遵循中醫藥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調整中醫藥信息學教育模式,培養和吸收中醫藥信息學複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中醫藥信息學發展規劃和組織原則,加大統籌管理和資金技術的投入,不失中醫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恆動觀念的特點,結合強大的信息學理論和方法,才能形成一門真正意義上的中醫藥信息學,否則就是畫虎類犬、“四不象”了。

【參考文獻】

[1] 任廷革。中醫理論現代化的基礎[j].中醫藥臨牀雜誌,2005,l7(l):91-92.

[2] 周琳琳。中醫藥信息學發展現狀分析(ⅰ)[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2002,9(9):69-71.

[3] 李向榮。中醫藥學與現代信息相結合的發展態勢評析[j].中醫藥學刊, 2003,23(1):131-132.

[4] 餘三紅。試論中醫藥信息工作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實用醫技雜誌, 2003,10(7):814-815.

[5] 李湘君。中醫藥信息資源現狀分析[j].衞生軟科學,2007,21(3):227-228.

[6] 米 鸝,成建軍,王 鵬。略論中醫文獻研究不足與對策[j].中醫文獻雜誌,2004,(2):35-37.

[7] 張 林。數據庫系統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與展望[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7,25(l):133-135.

[8] 楊繼紅。我國中醫藥科學數據庫的特色[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 2005,l4(3):17-18.

[9] 尹愛寧。中醫藥科學數據中心現狀與發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2007,14(5):1-3.

[10] 秦雪君,施 誠。數據挖掘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j].醫學信息, 2006,19(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