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愛國主義的相關思修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37K

愛國主義的相關思修論文多篇

愛國主義的相關思修論文 篇一

《愛國情懷,洋溢四方》

摘要:自古以來愛國主義情懷就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那一個個愛國曆史故事點燃了我們內心的愛國的激情,縱使中國經歷了無數的改朝換代,歷盡滄桑,但是愛國從歷史角度看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它是沒有期限的,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首先應明確認識到愛國的意義,它的歷史和當代意義,再擔當起愛國的責任,用實際行動來理性愛國。

關鍵字:愛國主義意義大學生民族精神核心

正文:

(1)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列寧認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①這種感情經常集中體現在為祖國為人民全心全意、赴湯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崇高氣節上。同時,也表現在人民羣眾日常生活中對國家政治、歷史發展的關心和憂患的態度與樸素感情上,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羣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尊嚴感、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係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要體現鮮明的時代性,凸顯愛國主義的當代價值。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既凝聚了民族傳統,又富有時代特徵。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愛國的歷史傳統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愛國如愛家”“愛國如飢渴”的光榮傳統的傳大民族,愛國主義自始至終貫穿在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歷史中,也歷來是凝聚動員和鼓舞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共同前進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鄧小平同志指出:“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他還諄諄告誡我們:“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國格沒有了,關係太大了,中國任何一個領導人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錯誤都會垮台的,中國人民不會原諒的!”

在開放的環境和視角中的愛國主義與民族凝聚力,是國家和民族增強國際競爭力、真正繁榮昌盛的源頭,而它歷來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獨立性基礎之上。只有保持了民族的獨特性,才能在世界文化交融中保持獨立鮮明的自我,才能在現代化進程中找到各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引導廣大師生深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藴藏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傳承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歸屬感。

回顧一下我國的歷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愛國主義這面旗幟既喚起、聚集和引導了一批前赴後繼、以死明節的民族英雄,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進取,奮發圖強,從而使我們這個飽盡憂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盡戰亂而不氣餒、屢遭挫折而不懈怠,終於建立起了今天這樣一個強大的新中國。“詩言志、歌詠言,文以載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孕育、抒發、藴含歷代民族精英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方面,其載體作用和樞紐效應功不可沒。那種氣貫長虹、一脈相承的鴻論遠識更是餘音繞樑,不勝枚舉;古代有屈原的“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司馬遷的“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白的“國恥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詩篇箴言無不表現出對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的神聖責任感。到了近現代,反映愛國主義的詩篇時代性更加鮮明、凝重性尤為突出:從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孫中山的“中國非革命不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到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五四時代“科學民主”的時代強音,到抗戰時期“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箇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這些豪言壯語無不思潮激盪、氣吞山河,無不把“救亡圖存”作為愛國主義的核心。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始終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終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力量。這種精神,寄託着對民族命運的拳拳之心,傾注了對中華大地的字字之念,凝聚了對國家富強的殷殷之望。國家強盛,百姓幸福,這是愛國主義最為樸素的價值指向,也是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3)愛國的意義

五月令人嚮往,值得讚美。上世紀之初,1919年五月,中國熱血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掀起了偉大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86個春秋過去了,以愛國主義、振興中華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勵中國青年去爭取實現祖國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

五四精神是熱血青年們迸發並逐漸凝成的一種神聖的精神追求,其血脈世代相承,昇華為愛國主義的一種體現,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時期,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救亡圖存;新中國建立後,表現為報效國家的拳拳之心;撥亂反正時期,表現為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未來命運的關切。

回顧近年來影響較大的愛國主義思潮和行為,從1999年抗議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直到最近發生的抗議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對歷史倒行逆施的諸般行動,實際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當代愛國主義新增添的核心內核和價值求述;

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浪潮中,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國發展世人矚目的背景下,尋求我們國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對外開放交往日益擴大的現實中,探討構成我們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內容。

我們應當認識到,當代愛國主義是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的期望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願望。在新的歷史時期,這種愛國主義應該體現出理性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和發展的眼光。如果發揮充分得當,她將重塑我們的民族精神,成為振興中華的強大動力。而且,像過去任何重大歷史時期一樣,青年羣體必將在其中扮演積極而具有建設性的角色。與過去幾十年的愛國主義不同,當代愛國主義更為集中反映在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現出一種維護國家利益的願望。這願望,又以中國的快速發展與日益強大為心理依託,力求實現百年以來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贏得我們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青年,自五四運動以來,他們一直以自己的敏鋭和熱血青春推動歷史進步。同時,青年也與這種進步一道成長,肩負起對於這個國家的歷史責任,塑造起具有時代光芒的民族精神。相信,贏得過巨大光榮的中國青年,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贏得更大的光榮。

(4)如何理性愛國

我想一提到愛國大家吐出來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氣勢磅礴的豪言壯語吧!是的,愛國這個詞好像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好像愛國只能表現在語言世界裏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遠。

但是我們錯了,其實愛國與否的表現就在我們的生活裏的點點滴滴,例如:你在早上坐公交車的時候,去翻你的口袋,你好不容易才翻出一張一圓的,你的前腳已經跨上了車門。這時你卻突然的發現地上有一個一角的硬幣,這是你會怎麼辦呢?去撿,會不會顯的自己很窮酸?不撿,又是不愛惜人民幣。這時你一定處在兩難的境界吧?也許聽了這個故事你就會做出決定,可是你也擁有表達你熱愛祖國的權利。你只要一看硬幣背面的國徽,就會想起中國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你的雙手就會輕輕的把它拾起,擦去它表面的灰塵,心中湧起了愛國之情,其實愛國就在生活的一瞬間中。

下面我講的是一個反面教材,其實熱愛流行的同學不難發現,現在精品店中有一種帶侵略性質的日本旗的頭巾。街上也有很多女孩都帶了這種頭巾,並且認為這就是流行,這就是所謂的“哈日”。

我覺得她們錯了,在祖國這種逐漸的開放的情景下也並不是不允許這些人的存在。只是人應該學習他人好的一面而修正錯的一面。如果把那一段日本人都自以為辱的歷史拿來當作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面那你是不是太傻了呢?中國現在已經日漸發達,如果一些人還把一些有損於國家的事拿來宣揚,那麼這將是中國的悲哀,我們的悲哀和他的悲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習慣成為自然。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愛國呢?

首先,要樹立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和民族尊嚴感、責任感,同破壞國家榮譽國家利益的行為做鬥爭;其次,個人目標要與社會目標同步,個人理想要服務於社會理想,反過來社會理想的實現也有助於個人理想的實現,因此正確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想通容的。在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時,應立定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衝突,此時,應以集體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氣度和觀念。最後,要愛國請從我們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愛我們所在的小團體、集體開始,從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開始。

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我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很快的昌達繁榮,我國最高理想的實現也將縮短距離。

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將愛國進行到底!

四、結束語

愛國,如屈原勇躍汨羅的悲壯,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豪情,任憑河中的魚在歷史長河中游弋;愛國亦如奧運火炬傳遞時的激情,從“古”這一起點傳到了“今”的路途中,並且要傳至“永遠”的終點站。

②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40】

③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40】

關於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4500字 篇二

《對當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

摘要: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體多為“80後”和“90後”,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自然有着他們不同於以往大學生的特性,本文從分析“80後”和“90後”大學生羣體特性入手,思考了當前高校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為當前的愛國教育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應該注意同國內外大事相結合,必須改革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字:“80後”;“90後”;大學生;愛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0)07-224-02

2009年適逢我國六十年大慶,於是我們在該學期的期末試卷中出了這樣的最後一道題:請默寫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原本是打算作為送分題的,可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撇開錯別字,漏句這些“小毛病”,有的學生竟然不知道《義勇軍進行曲》,答案令人哭笑不得:有的空白,有的寫成《團結就是力量》、《歌唱祖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等一類歌去了。當初出卷的時候多了個心眼,特意寫成《義勇軍進行曲》而不寫國歌,沒想到還真考出了問題。結果發現該題能真正得滿分的同學可以説寥寥無幾。如果該題出在國小生的卷子中,我想作答出來的情況應該會好很多。當然,寫不出歌詞不能説明這些學生不愛國,可是卻能引起人們的思考,當前,我們的高校到底該如何對這些大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陳毅元帥在同軍校師生講話的時候就説過:“思想紅,但技術不夠硬,飛機是上不了天的;但飛行技術精了,思想卻不夠紅,就有可能把飛機開到敵方那邊去,這樣的專業技術再高超,對我們黨和國家有什麼幫助呢。”相對於技術而言,思想、品德可以説是更為關鍵的因素。德育一直是高校裏頭的一項基礎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然,當前高校的愛國教育確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其中有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以及媒體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而這裏,我想僅僅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談談當前及今後我們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大學生的特點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該瞭解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一個羣體。可以説,當前及今後的大學生主體是“80後”和“90後”,就是一羣可愛的年輕人,他們主要有這麼幾個特點:

1、智力水平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生於改革開放後的這一羣人,享受着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就,生活環境優越也註定了他們比以前的同齡人們智商水平更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知識面,早熟度也超過了他們的父輩母輩們。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新鮮的事物總是能以很好的心態去接受和包容。

2、依賴網絡,網絡成為他們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對於“80後”、“90後”來説,網絡很重要,甚至比一日三餐都重要。他們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但網絡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網上的資源雖然豐富,在享受大量便捷、快速信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網絡是虛擬的。信息來源的可信程度,網絡暴力以及大量灰色信息也充斥着網絡。如果只是一味盲目的跟帖,難保有一天不會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3、自信心強,但抗壓能力不夠。“80後”、“90後”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較少受到挫折,因此心態上都很樂觀和單純,表現得自信滿滿。但也因為成長中較少受到挫折,因此抗壓性比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引起較大的情緒反應。

4、有較強的愛國情懷,但理性愛國尚需進一步加強。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這一羣大學生們依然有濃濃的愛國情懷。2009年《人民論壇》雜誌聯合有關單位和專家,以五四精神如何在當代青年中傳承與深化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顯示,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75.4%的大學生為作為中國公民而感到自豪,87.9%的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2008年4月28日,重慶工商大學的大學生宿舍區,多處宿舍樓掛起了國旗,近百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營造出支持北京奧運和熱愛祖國的強烈氛圍。“感恩中國”網站創始人、26歲的張仁杰,他被譽為“中國的良心、中國現代社會最可愛的人”,幾年來通過他的網站得到救助的各類弱勢人羣已達一萬多人了。而像張仁杰這樣的“80後”“90後”不乏其人:用孱弱身軀守護“祥雲”的金晶、面對“藏獨”而理性演講的留法學生李洹……。當然,現實中更多的還是坐在電腦旁、一邊聊天一邊熱情地關注國家大事的大學生們。

但由於自身知識儲備量、處事經驗不足等原因,這羣大學生們也容易被誘導引起過激行為。2008年,網上突然出現一條“家樂福的大股東資助__,支持藏獨,反對北京奧運會”的帖子,頃刻間,“80後”“90後”們瘋狂跟帖,並開始了“抵制法國貨”的行動――他們有的走到街上發傳單,有的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從“80後”“90後”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是在維護國家,但從國家來看,這樣一味的喧鬧卻多多少少讓國家在世界中的形象受到了影響。他們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還需要加以引導。

因此,瞭解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將更有利於我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二、當前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愛國教育要貼近生活

列寧曾經説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反對空洞説教它不是一種高調的口號,也不是好大喜功的形式,而應該是一種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具有豐富內容的教育。説到愛國,我們往往會説因為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風景秀麗;我們曾經創造出“四大文明”等燦爛的物質文化等等一類的説辭。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國家只有9.6萬平方公里,跟馬爾代夫一樣小;如果我們國家到處是沙漠,沒有秀麗的風景;如果我們的祖先比較笨,沒有創造出“四大發明”,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不愛國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愛國是不需要理由的。可是換個角度想,我們以往的愛國教育往往流於説教的形式,也把無條件的愛國給降低到有條件的層面上去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認為,愛國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政治教育,更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什麼是愛國?愛祖國的文化,保護我們居住的環境,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關注我們的法治建設,關注社會公平、民生等領域,我認為這都是愛國,而且這些恰恰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的,跟他們的生活也密不可分。

比如環保,我們現在提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低碳經濟”,在校園裏我們就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食堂突擊等方式提醒學生要注意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且隨着現在國家環保宣傳力度的加強,當前的大學生們也已經有了環保的意識,他們也很樂意參與甚至自發組織起這樣的活動,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2008年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發展協會的志願者們就用一場行為藝術向市民發出呼籲:拒絕使用一次性衞生筷。

再比如國民素質,前有08年奧運火炬過羊城,人聲鼎沸,除了聽取“哇”聲一片外,曲終人散後,還收穫了一地的垃圾。地上留下了不少丟棄的國旗和奧運會旗――此前不久,他們還在揮舞着它,喊着很崇高的口號。不少網友貼出類似主題的帖子,曝光了奧運聖火在廣州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諸如市民攀爬大樹、踩踏苗木、亂扔國旗等,簡直成了一次國人醜習的大展示。今有上海世博會上種種不堪的場面:公共場所吸煙屢禁不止;公共點煙器經常不翼而飛或被破壞;一人霸佔一張長凳睡覺……這些也都可以體現在我們的愛國教育中來,畢竟每一個國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在老外的眼中,每一個國人都是國家的形象大使,一個國人的不雅行為尚不會引起老外的注意,但當越來越多的國人這種行為暴露在老外眼中時,就會給外國人造成錯覺,認為中國人就是如此這般模樣。因此我們的愛國教育也可以在生活中教會學生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一舉一動,畢竟他們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再做出有悖國家形象的不雅舉止,絕對説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二)愛國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更何況這一羣大學生能通過網絡更快地瞭解到國內外正在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切合這些事件對他們進行引導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2008年的家樂福事件,有不少大學生也參與了進來,或在網上跟帖,或走到街上發傳單,或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愛國固然需要熱情,但這樣真的就能幫助我們的國家解決問題嗎?家樂福裏面還有很多的中國員工,抵制家樂福首先受害的可能是那些中國員工!同時,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她還需要與外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而這一事件卻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受損。激進是一時的,但造成的後果卻可能是比原來更大的問題,這樣的愛國方式,帶來的除了麻煩還有什麼呢?冷靜的處事,往往是打勝仗的基礎。光有愛國思想是不夠的,所以,與其整日對着電腦發帖、灌水,不如翻開書本,走出房間,留心身邊的人與事;與其面紅耳赤的爭論,不如冷靜思考,沉穩處事,絕不輕言是非。只有充實了自己,才有資格有能力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這時候就該對他們加以引導,明白理性愛國的重要性。

再比如去年的60年大慶,國慶前我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沙畫的視頻,短短几分鐘的視頻從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開國大典,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到新一屆領導人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和諧社會,都用沙子做畫的形式把每一代領導人的豐功偉績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這個視頻播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可以説每個學生都受到了感染,這也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現。此後,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他們分小組蒐集中國六十年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方方面面變化的相關資料,再上台進行彙報,學生們都很積極,這種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愛國教育的過程,通過六十年來的變化,他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祖國在逐漸強大。

(三)愛國教育應注重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協同

對於“80後”“90後”大學生而言,網絡的影響力顯著上升,因此可以建立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利用校內網、QQ羣、BLOG、微博等網絡資源,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密切關注網上動態,加強與這羣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拓寬愛國主義教育渠道,增強教育活動的感染力。

此外,“80後”“90後”大學生們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進入大學之前所缺乏的就是對社會、對國情的深入瞭解,社會實踐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同時在整個實踐過程中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反過來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進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意識。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既凝聚了民族傳統,又富有時代特徵。高校怎樣才能使愛國主義教育既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又能體現鮮明的時代性呢?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邱觀史。調查: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對中國未來有信心。

[2]馬濤。重慶大學生宿舍掛近百面國旗表達愛國之情。

[3]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吳佳惠,張燕。大學生行為藝術呼籲市民抵制一次性木筷。

[5]三季稻。手揮紅旗,腳踩綠色奧運。南方都市報。2008-05-09(AA02)。

愛國主義文章1800字 篇三

穿歲月峯頭,伴歷史雲煙,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走過了80年的風雨征程。五四運動至今,一代代優秀青年為民族復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循火紅足跡,經坎坷征程,一代代優秀青年緊跟共產黨,始終站在時代的峯頂浪尖!青春不停步,“永遠跟黨走”!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壯麗的事業,激勵着我們繼往開來。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我們開創新的世界。”當我們戴着光芒四射的團徽,站在火紅的團旗下,高唱我們自己的團歌,心中怎能不為之激動,怎能不為之驕傲,怎能不為之自豪!“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家鄉”這個堅定的信念在我們腦海中迴盪!

朋友們,還記得五年前我們的家鄉是什麼樣子嗎?幾條破舊的馬路,幾座零落的樓房,這就可以概括我們章丘的全貌了。再看看現在吧!十多條主幹道縱橫交錯貫穿東西南北,從荷花公園到百脈泉廣場,從眼明泉搭橋到明珠小區,到處洋溢着現代化的氣息,透露着春的綠意,煥發着勃勃的生機!在這幅美麗的畫卷上處處點綴着青年活躍的身影,是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保障着道路的暢通,保護着優美的環境,維護着社會的安定團結¨¨¨,在各行各業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共青團帶領青年們在我們城市建設的宏偉藍圖上勾畫出最為亮麗的色彩!

伴隨着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國”方略的提出,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為此,團市委提出“高舉旗子,不變調子,喊響號子,建好班子,推動總體工作再上台子”的指導思路。在“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和“以德治市”的號召下,開展了“走白村、串千户、訪民意、聚民心”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徵文活動,使團的工作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謀青年之所求,切實把廣大青年吸引到團的旗幟下,團結在黨的周圍!

從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到以服務祖國需要為樂的王傑,從自學成材的張海迪到科技創新的秦文貴,從11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到我們身邊的每一位青年星火科技帶頭人,他們在人民利益的大廈上添磚加瓦,他們以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為新時期廣大青年實踐“三個代表”“以德治市”樹起了標杆!正是他們在黨的旗幟的指引下,和千百條各戰線上的青年模範一起,演繹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青春活劇,譜寫了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讚歌!

改革開放以來,適應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共青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向科學技術進軍!我市更是提出了建“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我市共青團把青年創新創效作為工作的總抓手,積極推行“青年創新創效意見卡”,爭創“青年文明號”和爭作“青年崗位能手”,號召全市廣大青工開發新產品,創造新工藝、推廣新技術、轉化新成果“四個一”活動和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儀“五個小”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青年羣體性科技創新活動。僅去年一年就取得青年創新創效成果28項,其中××集團公司團委委員××主持的平行線革新項目和市人民醫院青年醫生××發明的齶裂修補技術填補省級空白,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市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經濟大潮中,我們共青團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始終保持着青春和活力,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黨的旗幟的指引下前進!

20世紀中國的歷史,寫下了中國共青團和中國青年的光榮,21世紀期待我們創造新的青春輝煌。青年昭示着未來,江在慶祝中國共產黨80週年大會上向青年一代發出號召“全國各族青年,代表着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着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黨在召喚,時代在召喚,只要我們以“崇高的理想、創新的意識、無畏的勇氣”發揮青年的智慧、風采和力量,就能乘風破浪、與時俱進!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團結一致,永遠跟黨走。

愛國主義有關的思修論文2800字 篇四

《淺析近代愛國主義》

【摘要】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採用了一切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壓迫手段,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從此救亡國存,成為中華民族壓倒一切的歷史任務。華夏大地的炎黃子孫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愛國浪潮,創造了光明千秋的愛國業績。

【關鍵詞】愛國主義;內容;特點

【中圖分類號】B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6-0047-01

1近代愛國主義內容

在我國的近代歷史上,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的內容主要是反抗民族壓迫和抵禦外來侵略的反帝反封建鬥爭。

1840年6月,英國政府發動了鴉片戰爭,英國的野蠻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廣州三元里人民同英軍激戰,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的囂張氣焰。愛國老將關天培,堅守炮台,血染戰袍,仍不退卻,直至與守軍數百人一道壯烈犧牲。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侵略軍所到之處,都遭到各族人民和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1895年中日甲午戰敗後,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着“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誠如康有為上書光緒帝所言:“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蔽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加以聖教式微,種族淪亡,奇慘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1]1900年以農民為主體的北方人民組織義和團,展開了反帝愛國鬥爭,給敵人沉重打擊,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

在中國近代史上,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許多愛國的志士,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了艱難的探索。首先探索革新圖強道路的是龔自珍,他主張以武力抵抗外來侵略,並學習外國的長處。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和反抗外來侵略,1851年,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康有為、梁啟超提出學習西方變法維新,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戊戌變法失敗以後,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他先後領導10多次武裝起義,經過艱苦鬥爭,終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統治。但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奪,他把中華民國變成地主買辦階級專政的北洋軍閥政權。接着,孫中山先後發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但都遭失敗。“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序幕。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2近代愛國主義特點

第一、為振興中華勇於獻身。在反對清政府腐敗統治和抵禦外國侵略等無數次革命鬥爭中,中華兒女前仆後繼,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們的愛國主義壯舉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振興中華而奮鬥。

這種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表現在近代愛國鬥爭的全過程。鴉片戰爭中,為抗擊英國侵略者對祖國神聖領土的侵犯,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坐鎮虎門,誓志“死以報國”;當英軍轉攻浙江沿海時,定海之總兵葛雲飛洛守“城亡與亡,不離定海半步”的誓言,身先士卒,數次擊退敵人的進攻,直到壯烈殉國;為摧毀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洪秀全、楊秀清等農民英雄,以堅忍不拔的愛國壯志,率領勞苦大眾,擒斬人間“妖邪”。他們指揮愛國將士北戰南征,同中外反動勢力搏擊,縱橫十八省,堅持鬥爭十四年,耗盡畢生心血。以推翻封建專制,實現民主共和為已任的革命志士,在“振興中華”的偉大斗爭中所顯現的獻身精神同樣可歌可泣。誠如中山先生所説:“我們從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難保,並且還有抄家滅族的危險。我們從前有那樣大的危險,還能夠去革命,那是什麼緣故呢?就是由於我們富於犧牲的精神。”[3]還有許多革命志士,不幸身陷囹圄,在敵人的嚴刑拷打與威脅利誘之下,仍威武不屈,豪情滿腔。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的陸皓東,於籌劃廣州起義事泄被捕後,拒絕敵人的誘降,慷慨就義,臨刑前説:“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4]

第二、近代愛國主義力量十分全面。近代以來,因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利益關係日益複雜,社會階級結構也因此發生變化。儘管各階級、階層有各自的利益且相互衝突,但由於它們都面臨着趕走外來侵略勢力、爭取民族獨立和富強這一共同任務,因此它們又可能結成廣泛的同盟,投入共同的愛國主義運動中去。但是,近代愛國主義的各種力量也有一個從分散無組織甚至相互敵對而逐步走上統一有組織和結為盟友的過程。從歷史發展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前,作為愛國主義主力軍的下層民眾尤其是工農羣眾沒有很好地組織起來,而且不被重視,加之革新與守舊之間的矛盾,使得各種愛國力量大打折扣。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以科學的愛國統一戰線理論為基礎,終於使得各派愛國力量聯合起來,形成了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是近代愛國主義運動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近代以來,從統治者到被統治者,從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到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其他各階層的民眾都以各自的方式,投身愛國主義運動,形成了浩蕩的愛國主義大軍。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國主義力量拯救了古老的中華民族,使我們的民族獲得了新生。

第三、為尋求救國救民之道,主張勤於向西方學習。近代愛國志士在忠實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的同時,又認真汲取西方先迸的文化和科學,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確立適應時代潮流的遠大理想和愛國抱負。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龔自珍、魏源、康有為、孫中山等。他們認識到中國的落後和清政府的腐敗在於清朝的閉關鎖國、妄自尊大,以至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要振興中華,必須勤於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走資本主義道路,才能振興中華。雖然近代志士仁人學習西方的具體內容及愛國運動的手段不斷更新變化,但愛國者學習西方的趨勢及其根本宗旨並未改變。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社會由傳統走上近代的轉折點。從此中國人民走上拯救民族危亡、探索富強之路的愛國主義之路。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階段性成果為標誌,近代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也宣告結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它又沒有結束,因為作為近代愛國主義主題之一方面的救亡任務雖然完成了,而其圖強的一面卻遠沒有完成,只能説是鋪好了地基。近代愛國主義未能完成的這一任務將成為新中國愛國主義的主題,而近代愛國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遺產,將成為中國愛國主義進一步發展的源泉。

參考文獻

[1]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M]。上海:神州國光社,1953

[2] 李侃,李時嶽。中國近代史[M]。中華書局出版社。

[3] 《孫中山選集》[M]。下卷。第465頁

[4]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M]。捲上。第17頁

愛國主義 篇五

愛國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恆主題,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集體榮譽感是建設祖國未來的不竭動力!

然而,從調查結果看來,我院學生的愛國意識較強,但大多都是在意識上,實際行動卻沒有那種強烈的感覺,我們不應只是口頭上的愛國,更加需要的是行動上的愛國,培養出正面的愛國主義精神,國家會因我們而驕傲會因我們更加的強大!

隨着歷史潮流和國際情勢的變化,愛國中某些問題已不可以再延續過去那種傳統的思維,凡愛國必論及“抵制日貨”,凡愛國必以韓國為榜樣的思維,往往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理。錯誤思維也往往讓大學生善意的愛國行為淪落成吳國的“憤青”。

今天當談論到愛國主義,國人都會很自覺地首先將思維鎖定在“抵制日貨”問題上。似乎在中華大地上,愛國必然地就等同於“抵制”,這當中有中、日兩國曆史和現實的因素,但是這種簡單看待問題的思維其實不約而同地犯了沒有用歷史眼光看問題的錯誤。

前外交學院院長、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曾表明過:抵制日貨很愚蠢,看似愛國實際上誤國。甚至有些人辱罵抵制日貨者都是蠢貨蠢豬。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以為以此就可以達到牽制日本經濟發展的觀點,其實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今社會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國家內部的經濟早已成了國際經濟的一部分,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華企業有近4000家,這就意味着直接和間接吸納了中國就業人數近千萬人。是否有人深刻地想過,如此民族情感衝動下的抵制,同時被抵制的還有1000多萬中國國民的飯碗?這無疑無益於社會的穩定,無益於中央極力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同曾度地誤讀了整個世界。誤讀者往往存在這樣一種心理,總喜歡從選取的參照物上斷章取義般地截取能印證自己內心預設答案的“假象”。在愛國情感這一特定因素上,一個國民的愛國情感,更多的只是一種文化本能,無須額外教育。凡愛國必論及韓國往往是誤讀的開始,也誤導了我們的方向。

之所以不能這樣簡單類比,問題的更深層次在於中、韓兩國本國工業的巨大差別上。某日本高官曾説過:“韓國人無論口中是否喊抵制日貨,她們都不會買日本貨,而中國人喊與不喊最終都只有選擇我們的產品”。其實我們看到這是事實,在日本引以為自豪的汽車和電子產品方面,韓國人同樣找出足以令韓國人自己自豪的替代品。而同為亞洲緊鄰的呢?真正稱得上國際品牌的只有一個半。一言以蔽之:國貨不自強,抵制最終只能淪為盲目情緒看似合理的宣泄。

愛國的定義從古至今,從中國到西方是不盡相同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江澤民書記説:”愛國主義有鮮明的時代特性。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講愛國就是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共產黨,並試着把個人的抱負與理想融入於建設有中國特色二愛國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併為之不懈奮鬥。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醫治了戰爭的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經過40多年的艱苦創業,改變了就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建立起了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特別是改革開放依賴,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切愛國者,在建設社會主義和促進祖國統一的目標下,形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知我中華,愛我中華,興我中華,振興中華才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呼聲。愛國主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

可是愛國問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複雜。當時代在改變,民族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面對今天的改變,我們改如何堅持和宏揚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旨意的愛國主義,無疑需要有更理性的思維和更科學的方法。

首先,在面臨政治和經濟問題上,切勿簡單地將經濟問題政治化。

其次,明確愛國主義旗號下的過激行為其實與愛國主義無關。如果説,盲目的愛國者是在正確的心態、錯誤的行為下導致了錯誤的愛國行為尚可理解,那麼有這麼一類被稱為“愛國投機商”的人,就着實是在“譁眾取寵”了。利用國民樸實的情感來獲取利益的工具,對待如此愛國的商家,我想每一個國民更該擦亮慧眼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真正的愛國遠不必如此。

最後,全球化時代還需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理性的愛國主義還要求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須繼續堅持鄧小平關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的著名論斷,抓住一切機遇一心一意謀發展,而絕不受外界的干擾,尤其要防止一些不利於穩定的內外因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把我們引向歧途,從而破壞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牢記:在這個講究實力的世界裏,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安全,必須以民族經濟的發展壯大和競爭能力的提高為依託,而理性的愛國五一為穩定的社會環境提供了保證。

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堅守崗位的動力,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勤懇地創造社會價值,這才是最好的愛國方式,這才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國民應有的理性與智慧。沒有什麼比愛國情感更為珍貴與熱烈,也沒有什麼比理性力量更為強大與穿透。如果把愛國熱情納入理性的通道,那一定可以產生無比篤定、堅韌、持續的力量,來支撐起大國崛起的夢想。

愛國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樸素的自發情感。我們必須先從思想的高度上認識我們的局勢。我們雖有輝煌的文明,但仍處於落後的狀態;我們雖已取得了成就,並得到世界的認可,但仍有部分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制度十分仇視,我們贏清醒的頭腦,自覺維護已取得的革命成果與建設成果。

總的來説,愛國主義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它總是隨着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內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它永遠是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礎和不斷追求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論文範文二:愛國主義融入院校思政理論課 篇六

1加強國家主權觀教育袁培養國家主權觀意識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外交、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力。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蔓延,民族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影響和考驗,全球化正在衝擊和消解着作為愛國主義基礎的國家主權觀念。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明的古老東方大國,既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又面臨着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嚴峻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利用其優勢話語權,政治上大肆兜售具有西方標籤所謂“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和社會體制,並隱藏着極強的地理擴張傾向;經濟上又處處搶佔主導權,甚至用帶有某些苛刻政治條件的經濟援助脅迫發展中國家就範,一不滿意就恐嚇、威懾。新中國成立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政治壓制。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成功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深刻總結近百年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歷史,深刻感悟“落後就要捱打”慘痛教訓和踐行“獨立自強”豪邁氣概,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國家大肆宣揚“主權過時論”、“主權無國界”“人權高於主權”等奇談謬論,將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與經濟問題混為一談,為他們限制、侵犯弱小國家的主權制造輿論,並以此向中國施壓發難,處處對我們指手畫腳,企圖在中國推行西方所謂的“人權標準和政治體制”,使中國按照他們的意願發生方向轉變。當然,隨着中國的日益強大和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越深,西方發達國家“分化”、“西化”的攻勢會日益加強。儘管我們早已加入世貿組織,但世貿組織的遊戲規則仍然由少數西方大國掌控,他們設置種種障礙,人為製造不公平。近些年,中國出口歐美國家的橡膠輪胎、光伏產品等屢屢遭受高額懲罰性關税,再次折射出西方國家的強勢和霸權。因此,捍衞國家主權,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對於發展中的中國來説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青年學生是國家主權的捍衞者和後備軍,應在課堂上加強其國家主權觀教育,培養他們的主權獨立意識。

愛國主義有關的思修論文3100字 篇七

《論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

摘 要: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關係,是本文論述的主題。總結歷史、研究現實、規劃未來,是剖析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之關係的基本手段。本文就歷史、現實、未來三個角度簡析了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關係。

關鍵詞:愛國主義;中國發展;歷史;現實;未來

中圖分類號:B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1)11-0000-01

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羣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宿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在中國的發展中,有兩件事情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即中華民族不但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並且具有將其付諸於實踐的意願。瞭解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關係,需考察這兩件事情。

一、回頭看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愛國主義源遠流長,印證了中國幾千年來的輝煌歷史。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君國一體、君主專制,要求百姓對君王的絕對服從,所以這時候的愛國主義更多提倡的是百姓的忠君、君王的愛百姓和愛天下這兩種表現形式。在近代社會,由於國破殘敗,各種勢力、階級和文化的相互碰撞鬥爭,圍繞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這兩個目的,產生了極其豐富的愛國主義形式。“師夷長技以制夷”、“變法革新”、“革命”,這就是當時幾種比較典型的愛國主義形式。就這三種愛國主義形式來看,它們都是這種複雜的社會環境的衍生物。經過不斷的鬥爭融合後,“革命”的愛國主義形式成功了,其使得第一個目的―實現民族獨立得以實現。“革命”為何會成功?是因為其與時俱進,符合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潮流,具有科學性和進步性。

回看古代封建社會和近代社會的愛國主義,我們對愛國主義有了一個形象的理解。我們發現:愛國主義形式多樣,且具有階級性、歷史性和使命性,只有科學的愛國主義形式才能實現其目的。同時,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具有極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並具有將其付諸於實踐的意願。無論是在古代封建社會還是在近代社會,愛國主義都扮演了一個角色:使“中國”這一概念得以在不斷的歷史演變中確定下來,保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性和一體性。

二、細探當今愛國主義與國家發展

做好現在,需要研究歷史;但研究歷史,終為做好現在。即時把握當今愛國主義與國家發展的關係,對於目前中國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細探當今愛國主義與國家發展的關係,需觀察這兩個方面:一是當今社會環境下需要什麼形式的愛國主義,二是當今社會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形式具有什麼特點。

首先來看看當今社會需要什麼形式的愛國主義。當今的中國社會處於一個歷史大發展、社會大轉型時期,各種思想觀和價值觀相互碰撞,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從外部看,經歷高速發展後的中國,仍然面臨着敵對勢力干擾、領土爭端等問題;從內部來看,過去最為尖鋭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和,但是改革發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國民整體素質低下、人民幸福指數不高、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等。由此可見,現今中國的發展形式很嚴峻。要保證社會主義中國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廣大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運用愛國主義價值取向把廣大人民凝聚起來。而這樣的愛國主義價值取向,具體應該包括以下一些形式:一致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科學理性地對待愛國主義;在生活中不斷實踐愛國主義等等。

當今社會中國人民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形式具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來細談一下。前不久,由於釣魚島領土爭端的問題中國爆發了抵制日貨的事件,本人所在地成都市發生了打砸伊藤洋華堂的羣眾事件,該事件反映出了目前國民的愛國主義的一些特點:表現性;缺乏理解性;盲目性。表現性源於在本國利益與外國利益間進行取捨時,國民具有強烈的表達愛國主義的傾向;缺乏理解性主要是指社會大眾很多沒有弄明白什麼時候應該採取何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最後,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砸中國製造的建築物和商品,體現了對愛國主義情懷的盲目實踐性。還有諸如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這些事件反映了這樣一些問題:社會大眾的整體素質不高,對於自己的同胞沒有熱愛感,很多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各類社會事件不斷地折射出了當今社會的愛國主義的特點,概括起來有兩點:第一,外向愛國主義強,內向愛國主義弱――社會大眾多向外部敵對勢力實施愛國主義行為,而對自己的同胞和所處的社會缺乏愛國主義情感;第二,顯性愛國主義傾向強於隱性愛國主義傾向――這體現的是愛國主義情懷是否被真實地運用於實踐的問題,針對的是隻説不做的愛國主義形式,因為大部分人並沒有將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真實地應用於實踐中。

經過上面的分析發現: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大眾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科學性;另一方面,大眾將自己真實的愛國主義情懷付諸於實踐的意願顯得有些蒼白。現實説明,當今社會的愛國主義形式並沒有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支撐國家發展的進程中顯得很無力。如何引導愛國主義不斷完善,使之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走向未來: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結合

如果説中國的未來要依靠不斷的社會發展和進步來實現,那麼愛國主義無疑是推動完成這一進程的良好動力。如何完善愛國主義,並進一步將其與中國發展緊密結合,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要實現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結合,首要任務是要根據中國當前的國情來科學合理地引導愛國主義。科學合理地引導愛國主義的過程,即是一個糾正當前不科學的各種愛國主義形式的過程,是一個使各種愛國主義形式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過程。糾正不科學的愛國主義形式,必須克服愛國主義誤區,必須與時俱進、科學理性,時刻以發展的、理性的思維來理解愛國主義,同時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檢驗各種愛國主義形式。使各種愛國主義形式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行使愛國主義時以當前的社會環境和背景作為價值尺度,判斷哪些愛國主義形式是有利於當前社會發展的,哪些是不利於當前社會發展的,從而做到趨利避害,最終推動社會良好發展。

實現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結合,最後的步驟就是要在中國的發展中不斷地利用科學合理的愛國主義形式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服務。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領域的先進分子的倡導和組織,更需要社會大眾的積極配合。所以,作為社會發展領軍人物的先進知識分子,是領導社會大眾採取這一行動的關鍵,而其本身也是實踐這一行為的中堅力量。實現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結合,知識分子將會是中堅力量,而更多的知識分子,則來源於中國不斷強化的思想教育。最後得出結論:實現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的結合,堅持不懈地加強國民思想教育是根本。

結語

自愛國主義誕生以來,其就在維繫中國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由於中華民族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並具有將其付諸於實踐的意願,使得中國在幾千年來的歲月摧殘下存活了下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愛國主義的呵護,而愛國主義自身也在中國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中得以昇華,這就是愛國主義與中國發展之間的微妙關係。深鑑於此,我倡導廣大的中華同胞秉承優良的愛國主義傳統,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一個值得期待的美好未來。謝謝!

參考文獻:

[1] 楊生博 試談愛國主義的含義及其層次性[J] 人文雜誌,1999 (4)

[2] 徐樑伯 什麼是愛國主義[J] 學海,1994 (6)

[3] 徐樑伯 愛國主義新論[J] 長白學刊,1998(4)

[4] 湯毅平,劉雲波 中國近代社會的三種愛國觀 史學月刊,1996(3)

[5] 羅國傑,夏偉東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愛國主義的相關思修論文 篇八

《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品教育的措施》

摘要: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着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基礎教育,心理素質和能力教育是終身教育,它貫穿於兩者之中。

關鍵詞:愛國主義 教育 思想品德 國小生

國小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五個方面。從五個方面內容看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類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着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是基礎教育,心理素質和能力教育是終身教育,它貫穿於兩者之中。幾年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校抓着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非教育,道德品質教育,下面就這個問題談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生動活潑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重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內容之一。

幾年來,我根據學生特點組織各種生動活潑,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分年級的系列教育。學生年齡不同知識需求不同,要求也不同,因而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確定為各年級的教育側重面。

2.開展愛國主義系列講座。愛國主義教育既需要寓教育於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也需要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我校結合各學科知識。近年來組織了《前進中的祖國》系列講座,其中分為:①古老文明的祖國。(一、二年級);②災害深重的祖國;③爭取解放的祖國;④偉大新生的祖國(三、四年級);⑤充滿光明的祖國;(五年級)每一講座均由各任課教師負責擔任主講。通過講座使學生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有比較系統的認識。使學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今天,使學生立志為祖國四化建設而努力學習。

3.組織系列學習。這學期開學來,我校政治組充分發揮學科特殊功能,配合班主任班會課,對學生開展“愛黨、愛國、愛軍”形勢教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專題。組織學生學習觀看《共和國旗幟在飄揚》錄像和《共和國衞士》影片,開展討論,引導學生閲讀分析有關語錄,從中得出正確結論,提高認識,增強了三熱愛同感。

4.進行社會調查、訪問、考察和實踐。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放到一定位置,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國情、民情,增強對社會責任感,每學期學校規定一天時間由各班組織學生分頭聯繫好的油田單位、工廠、碼頭、街道、機關、學校等幾十個單位和地方,進行社會調查。以這種社會實踐活動代替過去習慣傳統性的秋遊。所到各單位領導都很重視,親自接待,詳細介紹,專人帶領參觀。從一系列的社會調查訪問、考察中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從以小見大,看到黨領導下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從中瞭解國情、民情,從而也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以此來激發學生奮發學習,報效祖國。

5.升旗儀式薰陶。近幾年學期以來,我校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升旗活動。每天隆重莊嚴的升旗儀式對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薰陶,為了搞好升旗儀式,開學典禮上校長把國歌含義作了深刻分析,進行內涵教育,十分感人,激勵人心。在此基礎上對升旗唱歌儀式每個程序的操作作了分解動作,具體規範要求和訓練。每週升旗手由各班輪流擔任,每班均把最好的同學或進步最快的同學推薦為校升旗手。每週一在升旗儀式前由學生會幹部介紹升旗手事蹟,並把事蹟記入光榮冊,以此鼓勵本人激勵全校同學,這做法堅持了一年多,使全校各班形成一種當升旗手光榮,人人爭氣的風氣,一系列教育訓練中,我校升旗、唱歌、氣氛好,嚴肅莊重,認真。使學生認識到國歌、國旗的神聖,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對愛國主義情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6.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過去國慶活動學校搞遊園之尖形式,如今每年我校結合國慶節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多種形式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今年各考研組主辦“愛我中華”為主題活動。如語文組:“我愛中華”演講賽和徵文比賽;圖畫組:“我愛祖國”畫展賽;“愛我中華”書法表演賽;數學組:“我為中華學科學”智力活動;音樂組團隊聯合舉辦:“共和國在我心中”文娛會演等十幾個活動小組,這些活動具有濃厚的趣味性,豐富的知識性和顯明教育性,很受同學歡迎。

除學校統一組織外,各班開展“祖國,我們熱愛您”主題班會,刊出牆報參加比評,全校同學還開展“我為祖國做一件好事”活動。

歷年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開展歸納一下大約在十種形式:一學、二看、三聽、四寫、五訪、六唱、七講、八談、九評、十畫,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我校教育逐漸從過去封閉式轉為開放式,從單一灌輸式、説教式的方法轉為多樣活動式教育,逐漸拓寬了德育路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不是虛的,我們既堅持層次性、連貫性,原則性,又堅持實效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到由近及遠的教育系列。從愛同學,愛班級集體做起(樹立學生集體觀念),愛校教育(對學生進行規範養成教育),愛家鄉教育(樹立社會責任感),最後昇華到愛國強烈的情感和堅定的行動。

二、抓好基礎工程,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的訓練和文明修養的養成教育

近年來,我校在以絕對規範的教育訓練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工程,如何使這項工作真正收到實效,我們在訓練中,注意訓練內容的具體性,訓練要求的逐漸性。

行為規範教育具有具體可行的特點。在教育訓練起始階段,我們是立足於“低、小、細、實”的觀點。即起着低一些,坡度小一些,要求細一些,效果實一些。第一階段我們就是“戴符號、不遲到、守紀律、講禮貌”着手來進行一日常規訓練,我們把這一階段教育內容編成這四句話讓學生易記、易做。學生的文明習慣是一個由小到大,由近到遠,由低到高的自我訓練,逐步完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一陣化”,也不能用少數先進分子的標準來要求全體,應從實際出發,鼓勵先進,照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