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愛國主義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愛國主義論文【精品多篇】

愛國主義 篇一

愛國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恆主題,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集體榮譽感是建設祖國未來的不竭動力!

然而,從調查結果看來,我院學生的愛國意識較強,但大多都是在意識上,實際行動卻沒有那種強烈的感覺,我們不應只是口頭上的愛國,更加需要的是行動上的愛國,培養出正面的愛國主義精神,國家會因我們而驕傲會因我們更加的強大!

隨着歷史潮流和國際情勢的變化,愛國中某些問題已不可以再延續過去那種傳統的思維,凡愛國必論及“抵制日貨”,凡愛國必以韓國為榜樣的思維,往往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理。錯誤思維也往往讓大學生善意的愛國行為淪落成吳國的“憤青”。

今天當談論到愛國主義,國人都會很自覺地首先將思維鎖定在“抵制日貨”問題上。似乎在中華大地上,愛國必然地就等同於“抵制”,這當中有中、日兩國曆史和現實的因素,但是這種簡單看待問題的思維其實不約而同地犯了沒有用歷史眼光看問題的錯誤。

前外交學院院長、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曾表明過:抵制日貨很愚蠢,看似愛國實際上誤國。甚至有些人辱罵抵制日貨者都是蠢貨蠢豬。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以為以此就可以達到牽制日本經濟發展的觀點,其實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當今社會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國家內部的經濟早已成了國際經濟的一部分,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華企業有近4000家,這就意味着直接和間接吸納了中國就業人數近千萬人。是否有人深刻地想過,如此民族情感衝動下的抵制,同時被抵制的還有1000多萬中國國民的飯碗?這無疑無益於社會的穩定,無益於中央極力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同曾度地誤讀了整個世界。誤讀者往往存在這樣一種心理,總喜歡從選取的參照物上斷章取義般地截取能印證自己內心預設答案的“假象”。在愛國情感這一特定因素上,一個國民的愛國情感,更多的只是一種文化本能,無須額外教育。凡愛國必論及韓國往往是誤讀的開始,也誤導了我們的方向。

之所以不能這樣簡單類比,問題的更深層次在於中、韓兩國本國工業的巨大差別上。某日本高官曾説過:“韓國人無論口中是否喊抵制日貨,她們都不會買日本貨,而中國人喊與不喊最終都只有選擇我們的產品”。其實我們看到這是事實,在日本引以為自豪的汽車和電子產品方面,韓國人同樣找出足以令韓國人自己自豪的替代品。而同為亞洲緊鄰的呢?真正稱得上國際品牌的只有一個半。一言以蔽之:國貨不自強,抵制最終只能淪為盲目情緒看似合理的宣泄。

愛國的定義從古至今,從中國到西方是不盡相同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江澤民書記説:”愛國主義有鮮明的時代特性。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講愛國就是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共產黨,並試着把個人的抱負與理想融入於建設有中國特色二愛國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併為之不懈奮鬥。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高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醫治了戰爭的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經過40多年的艱苦創業,改變了就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建立起了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特別是改革開放依賴,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切愛國者,在建設社會主義和促進祖國統一的目標下,形成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知我中華,愛我中華,興我中華,振興中華才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呼聲。愛國主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

可是愛國問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如此複雜。當時代在改變,民族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面對今天的改變,我們改如何堅持和宏揚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旨意的愛國主義,無疑需要有更理性的思維和更科學的方法。

首先,在面臨政治和經濟問題上,切勿簡單地將經濟問題政治化。

其次,明確愛國主義旗號下的過激行為其實與愛國主義無關。如果説,盲目的愛國者是在正確的心態、錯誤的行為下導致了錯誤的愛國行為尚可理解,那麼有這麼一類被稱為“愛國投機商”的人,就着實是在“譁眾取寵”了。利用國民樸實的情感來獲取利益的工具,對待如此愛國的商家,我想每一個國民更該擦亮慧眼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真正的愛國遠不必如此。

最後,全球化時代還需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理性的愛國主義還要求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須繼續堅持鄧小平關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的著名論斷,抓住一切機遇一心一意謀發展,而絕不受外界的干擾,尤其要防止一些不利於穩定的內外因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把我們引向歧途,從而破壞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任何時候都要牢記:在這個講究實力的世界裏,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家的戰略利益和安全,必須以民族經濟的發展壯大和競爭能力的提高為依託,而理性的愛國五一為穩定的社會環境提供了保證。

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堅守崗位的動力,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勤懇地創造社會價值,這才是最好的愛國方式,這才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國民應有的理性與智慧。沒有什麼比愛國情感更為珍貴與熱烈,也沒有什麼比理性力量更為強大與穿透。如果把愛國熱情納入理性的通道,那一定可以產生無比篤定、堅韌、持續的力量,來支撐起大國崛起的夢想。

愛國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樸素的自發情感。我們必須先從思想的高度上認識我們的局 勢。我們雖有輝煌的文明,但仍處於落後的狀態;我們雖已取得了成就,並得到世界的認可,但仍有部分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制度十分仇視,我們贏清醒的頭腦,自覺維護已取得的革命成果與建設成果。

總的來説,愛國主義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它總是隨着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內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它永遠是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礎和不斷追求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論文範文二:愛國主義融入院校思政理論課 篇二

1加強國家主權觀教育袁培養國家主權觀意識

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外交、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力。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蔓延,民族國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影響和考驗,全球化正在衝擊和消解着作為愛國主義基礎的國家主權觀念。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明的古老東方大國,既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又面臨着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嚴峻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利用其優勢話語權,政治上大肆兜售具有西方標籤所謂“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和社會體制,並隱藏着極強的地理擴張傾向;經濟上又處處搶佔主導權,甚至用帶有某些苛刻政治條件的經濟援助脅迫發展中國家就範,一不滿意就恐嚇、威懾。新中國成立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政治壓制。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成功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深刻總結近百年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歷史,深刻感悟“落後就要捱打”慘痛教訓和踐行“獨立自強”豪邁氣概,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國家大肆宣揚“主權過時論”、“主權無國界”“人權高於主權”等奇談謬論,將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與經濟問題混為一談,為他們限制、侵犯弱小國家的主權制造輿論,並以此向中國施壓發難,處處對我們指手畫腳,企圖在中國推行西方所謂的“人權標準和政治體制”,使中國按照他們的意願發生方向轉變。當然,隨着中國的日益強大和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越深,西方發達國家“分化”、“西化”的攻勢會日益加強。儘管我們早已加入世貿組織,但世貿組織的遊戲規則仍然由少數西方大國掌控,他們設置種種障礙,人為製造不公平。近些年,中國出口歐美國家的橡膠輪胎、光伏產品等屢屢遭受高額懲罰性關税,再次折射出西方國家的強勢和霸權。因此,捍衞國家主權,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對於發展中的中國來説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青年學生是國家主權的捍衞者和後備軍,應在課堂上加強其國家主權觀教育,培養他們的主權獨立意識。

關於愛國主義的思修論文4500字 篇三

《對當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

摘要: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體多為“80後”和“90後”,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自然有着他們不同於以往大學生的特性,本文從分析“80後”和“90後”大學生羣體特性入手,思考了當前高校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為當前的愛國教育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應該注意同國內外大事相結合,必須改革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字:“80後”;“90後”;大學生;愛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0)07-224-02

2009年適逢我國六十年大慶,於是我們在該學期的期末試卷中出了這樣的最後一道題:請默寫出《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原本是打算作為送分題的,可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撇開錯別字,漏句這些“小毛病”,有的學生竟然不知道《義勇軍進行曲》,答案令人哭笑不得:有的空白,有的寫成《團結就是力量》、《歌唱祖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等一類歌去了。當初出卷的時候多了個心眼,特意寫成《義勇軍進行曲》而不寫國歌,沒想到還真考出了問題。結果發現該題能真正得滿分的同學可以説寥寥無幾。如果該題出在國小生的卷子中,我想作答出來的情況應該會好很多。當然,寫不出歌詞不能説明這些學生不愛國,可是卻能引起人們的思考,當前,我們的高校到底該如何對這些大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陳毅元帥在同軍校師生講話的時候就説過:“思想紅,但技術不夠硬,飛機是上不了天的;但飛行技術精了,思想卻不夠紅,就有可能把飛機開到敵方那邊去,這樣的專業技術再高超,對我們黨和國家有什麼幫助呢。”相對於技術而言,思想、品德可以説是更為關鍵的因素。德育一直是高校裏頭的一項基礎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然,當前高校的愛國教育確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其中有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以及媒體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而這裏,我想僅僅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談談當前及今後我們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大學生的特點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該瞭解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一個羣體。可以説,當前及今後的大學生主體是“80後”和“90後”,就是一羣可愛的年輕人,他們主要有這麼幾個特點:

1、智力水平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生於改革開放後的這一羣人,享受着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就,生活環境優越也註定了他們比以前的同齡人們智商水平更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知識面,早熟度也超過了他們的父輩母輩們。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新鮮的事物總是能以很好的心態去接受和包容。

2、依賴網絡,網絡成為他們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對於“80後”、“90後”來説,網絡很重要,甚至比一日三餐都重要。他們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但網絡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網上的資源雖然豐富,在享受大量便捷、快速信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網絡是虛擬的。信息來源的可信程度,網絡暴力以及大量灰色信息也充斥着網絡。如果只是一味盲目的跟帖,難保有一天不會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3、自信心強,但抗壓能力不夠。“80後”、“90後”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較少受到挫折,因此心態上都很樂觀和單純,表現得自信滿滿。但也因為成長中較少受到挫折,因此抗壓性比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引起較大的情緒反應。

4、有較強的愛國情懷,但理性愛國尚需進一步加強。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這一羣大學生們依然有濃濃的愛國情懷。2009年《人民論壇》雜誌聯合有關單位和專家,以五四精神如何在當代青年中傳承與深化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顯示,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75.4%的大學生為作為中國公民而感到自豪,87.9%的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2008年4月28日,重慶工商大學的大學生宿舍區,多處宿舍樓掛起了國旗,近百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營造出支持北京奧運和熱愛祖國的強烈氛圍。“感恩中國”網站創始人、26歲的張仁杰,他被譽為“中國的良心、中國現代社會最可愛的人”,幾年來通過他的網站得到救助的各類弱勢人羣已達一萬多人了。而像張仁杰這樣的“80後”“90後”不乏其人:用孱弱身軀守護“祥雲”的金晶、面對“藏獨”而理性演講的留法學生李洹……。當然,現實中更多的還是坐在電腦旁、一邊聊天一邊熱情地關注國家大事的大學生們。

但由於自身知識儲備量、處事經驗不足等原因,這羣大學生們也容易被誘導引起過激行為。2008年,網上突然出現一條“家樂福的大股東資助__,支持藏獨,反對北京奧運會”的帖子,頃刻間,“80後”“90後”們瘋狂跟帖,並開始了“抵制法國貨”的行動――他們有的走到街上發傳單,有的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從“80後”“90後”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是在維護國家,但從國家來看,這樣一味的喧鬧卻多多少少讓國家在世界中的形象受到了影響。他們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還需要加以引導。

因此,瞭解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將更有利於我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二、當前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愛國教育要貼近生活

列寧曾經説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反對空洞説教它不是一種高調的口號,也不是好大喜功的形式,而應該是一種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具有豐富內容的教育。説到愛國,我們往往會説因為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風景秀麗;我們曾經創造出“四大文明”等燦爛的物質文化等等一類的説辭。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國家只有9.6萬平方公里,跟馬爾代夫一樣小;如果我們國家到處是沙漠,沒有秀麗的風景;如果我們的祖先比較笨,沒有創造出“四大發明”,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不愛國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愛國是不需要理由的。可是換個角度想,我們以往的愛國教育往往流於説教的形式,也把無條件的愛國給降低到有條件的層面上去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認為,愛國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政治教育,更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什麼是愛國?愛祖國的文化,保護我們居住的環境,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關注我們的法治建設,關注社會公平、民生等領域,我認為這都是愛國,而且這些恰恰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的,跟他們的生活也密不可分。

比如環保,我們現在提出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低碳經濟”,在校園裏我們就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食堂突擊等方式提醒學生要注意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且隨着現在國家環保宣傳力度的加強,當前的大學生們也已經有了環保的意識,他們也很樂意參與甚至自發組織起這樣的活動,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2008年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發展協會的志願者們就用一場行為藝術向市民發出呼籲:拒絕使用一次性衞生筷。

再比如國民素質,前有08年奧運火炬過羊城,人聲鼎沸,除了聽取“哇”聲一片外,曲終人散後,還收穫了一地的垃圾。地上留下了不少丟棄的國旗和奧運會旗――此前不久,他們還在揮舞着它,喊着很崇高的口號。不少網友貼出類似主題的帖子,曝光了奧運聖火在廣州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諸如市民攀爬大樹、踩踏苗木、亂扔國旗等,簡直成了一次國人醜習的大展示。今有上海世博會上種種不堪的場面:公共場所吸煙屢禁不止;公共點煙器經常不翼而飛或被破壞;一人霸佔一張長凳睡覺……這些也都可以體現在我們的愛國教育中來,畢竟每一個國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在老外的眼中,每一個國人都是國家的形象大使,一個國人的不雅行為尚不會引起老外的注意,但當越來越多的國人這種行為暴露在老外眼中時,就會給外國人造成錯覺,認為中國人就是如此這般模樣。因此我們的愛國教育也可以在生活中教會學生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一舉一動,畢竟他們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再做出有悖國家形象的不雅舉止,絕對説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二)愛國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更何況這一羣大學生能通過網絡更快地瞭解到國內外正在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切合這些事件對他們進行引導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2008年的家樂福事件,有不少大學生也參與了進來,或在網上跟帖,或走到街上發傳單,或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愛國固然需要熱情,但這樣真的就能幫助我們的國家解決問題嗎?家樂福裏面還有很多的中國員工,抵制家樂福首先受害的可能是那些中國員工!同時,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她還需要與外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而這一事件卻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受損。激進是一時的,但造成的後果卻可能是比原來更大的問題,這樣的愛國方式,帶來的除了麻煩還有什麼呢?冷靜的處事,往往是打勝仗的基礎。光有愛國思想是不夠的,所以,與其整日對着電腦發帖、灌水,不如翻開書本,走出房間,留心身邊的人與事;與其面紅耳赤的爭論,不如冷靜思考,沉穩處事,絕不輕言是非。只有充實了自己,才有資格有能力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這時候就該對他們加以引導,明白理性愛國的重要性。

再比如去年的60年大慶,國慶前我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沙畫的視頻,短短几分鐘的視頻從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開國大典,向全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到新一屆領導人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和諧社會,都用沙子做畫的形式把每一代領導人的豐功偉績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這個視頻播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可以説每個學生都受到了感染,這也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現。此後,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他們分小組蒐集中國六十年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方方面面變化的相關資料,再上台進行彙報,學生們都很積極,這種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愛國教育的過程,通過六十年來的變化,他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祖國在逐漸強大。

(三)愛國教育應注重課堂教育與網絡教育,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協同

對於“80後”“90後”大學生而言,網絡的影響力顯著上升,因此可以建立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利用校內網、QQ羣、BLOG、微博等網絡資源,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密切關注網上動態,加強與這羣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拓寬愛國主義教育渠道,增強教育活動的感染力。

此外,“80後”“90後”大學生們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進入大學之前所缺乏的就是對社會、對國情的深入瞭解,社會實踐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同時在整個實踐過程中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反過來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進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意識。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既凝聚了民族傳統,又富有時代特徵。高校怎樣才能使愛國主義教育既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又能體現鮮明的時代性呢?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邱觀史。調查: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對中國未來有信心。

[2]馬濤。重慶大學生宿舍掛近百面國旗表達愛國之情。

[3]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吳佳惠,張燕。大學生行為藝術呼籲市民抵制一次性木筷。

[5]三季稻。手揮紅旗,腳踩綠色奧運。南方都市報。2008-05-09(AA02)。